統計局迎國慶城市新變征文

時間:2022-08-27 10:08:00

導語:統計局迎國慶城市新變征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計局迎國慶城市新變征文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市城鎮居民生活隨著經濟快速、健康的發展,內涵有了質的飛躍。過去“吃飽穿暖”己成為歷史,現在居民生活:吃講營養、穿講品牌、住講舒適、行講便捷。新中國成立60年的經濟發展史,實際上是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過程。

一、城鎮居民消費“三大件”的變遷

改革開放前的三大件。從1949年到1978年期間,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從農業國到初步工業化國家的歷史性過渡。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是非常典型的高積累低消費階段,國家基本包攬了城市居民所有的生活消費,全體中國人都過著整齊劃一的“票證”生活。當時人們省吃儉用追求的家庭財富夢想是:“自行車、手表和縫紉機”三大件。

改革開放后前20年的三大件。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志,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1984年又是一個重要的歷史拐點:在此之前可以稱為消費數量的擴張階段;此后則是消費質量的提升階段。這一階段是中國居民向小康生活躍進的一個重要時期,“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成為新三大件。

步入21世紀初的三大件。二十一世紀中國進入到了新的自主性的經濟增長周期,其動力源于居民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升級和消費浪潮的興起。而這一切則依賴于中國中等收入群體的產生和不動產、金融和保險類投資成為時尚,城市投資者漸次浮出水面。“住房、汽車、保險”成為新的三大件。

二、城鎮居民生活八大劇變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國家先后7次提高工資水平,加上收入來源的多元化,城鎮居民收入明顯增加。2008年,市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419.83元,是1978年的33.53倍,年均增長12.9%。過去,中國人見面的常用口頭語是“吃了嗎?”,現在很少能夠聽到了。2008年,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42.26%,比1985年下降了21.25個百分點。“吃”在中國人生活中所占的份量越來越輕了。60年來,人們越來越遠離圍繞吃、穿辛勤勞作的單調生活,日子不但過得殷實,而且越來越豐富多彩。

精起來的飲食。城鎮居民主食消費量不斷下降,飯量越來越小;副食的消費量在攀升,吃得花樣多質量好了。營養、風味、療效、方便的飲食已是眾多居民的追求。市城鎮居民的年人均糧食消費量由1985年的130.56公斤下降到2008年的84.48公斤。另一方面,肉類、家禽、鮮蛋、水產品、植物油的消費量成倍增長。居民營養攝取渠道上,來自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比重明顯提高,膳食營養狀況不斷改善。時不時要尋點帶“野”字的“粗茶淡飯”調劑口味。

靚起來的衣飾。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帶來了居民穿著消費的深刻變化:成衣消費比重明顯擴大,并且向中高檔轉變。城鎮居民衣著求新、求美,講究品牌、時尚,“一季多衣”取代了過去的“一衣多季”。衣著消費的個性化特征明顯。中老年青睞中高檔服裝,年輕一代追逐時裝潮流。不同品牌不同風格的專賣店琳瑯滿目,市場上國際品牌比比皆是,“t”字臺上的風采隔日便成為街頭時尚。20世紀90年代初,人們常用“西裝革履”來形容穿得好,如今,品牌加個性化成為新的風景線。雖然衣著消費占居民支出的比重在下降,但消費額在加大,由1985年的人均衣著消費77.64元到2008年人均衣著消費達到1123元,增長13.46倍。

大起來的住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過去,一家三代擠在一間房子,并不是一件罕見的事情。現如今,隨著住房制度改革,激活了房地產業。老百姓的住房大了,心情也舒暢了。1985年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6.2平方米,2008城鎮人均住宅面積達到34平方米,增長4.48倍,與此同時,居住質量和配套性能也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在家具、住房裝飾、家庭設備等方面的消費支出也成倍增長,享受到了過去“皇帝”都沒有享受到現代物質生活。公務員之家:

強起來的醫療保健。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自身健康問題日益重視,“花錢買健康,健康是財富”已成為居民“小康”中共識,防病保健意識進一步增強,居民用于各種跑步機、按摩器等高檔健身器材和滋補保健品支出明顯增加。2008年市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609元,比1985年增長101.5倍。其中,人均購買滋補保健品消費支出74.74元,人均購買醫療器具和保健器材支出8.24元,30年前人們對保健品、保健器材都不敢想。

重起來的教育投入。十多年來,無論是政府還是個人,對于教育的投資和關注的熱情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畢業,甚至走上工作崗位,各個階段的教育投入始終相伴而升。

2008年市城鎮居民年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支出為1066元,是1985年的23.37倍,讓下一代盡量學習深造而不惜代價已成為家長們的最大心愿;讓自己不斷“充電”己成為提高素質之必須需。

熱起來的假日旅游。20年前的人,既沒有太多的閑錢,也沒有太多的閑暇,節假日要么呆在家里,要么就近走親串友。即使出去走一走,活動的半徑也很小。如今,一到“長假”,逐漸富起來的人也開始“周游列國”。旅游正成為人的新時尚。2008年市每百人年旅游人次50次,旅游花費每百人7073元。而60年前此項消費對于尋常百姓幾乎不涉及。

快起來的代步工具。我國曾是個自行車的王國。看到外國影片中出現的飛馳摩托車,擁有一輛摩托車曾經是許多年輕人望塵莫及的夢想,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這個過去看來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私人小汽車也大量出現在的大街小巷。2008年市每百戶擁有摩托車達到34.42輛,私人小汽車2.14輛。

多起來的通信方式。20多年前,寫封家書,是大多數人的主要交流方式。奢侈一點,到郵局打個長途電話。今天,一年不寫信的人,不在少數。人們的通信方式變得越來越多樣、便捷,不僅家里的電話可以隨時撥打,還可以掏出手機發個短信息,打開電腦發封電子郵件,信息溝通變得如此容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時間和空間上迅速縮短。30年前,家里裝一部電話,還是被人羨慕的對象。而截止2008年末市每百戶擁有固定電話74.66部、移動電話144.76部。在20世紀90年代初,家有電腦的人少而甚少,現在市每百戶擁有電腦33.64臺。特別是網絡的普及速度更是快的驚人。以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上網”為何物,現在仍然不會上網的已不為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