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稅局道德教育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10 08:39:00

導語:地稅局道德教育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稅局道德教育調查報告

近幾年來,全國稅務系統順應時展要求積極探索稅務文化建設,省地稅系統更是在地稅文化建設的基礎上,提出了要扎實推進納稅服務文化建設。

作為基層的普通地稅干部,在文化建設實踐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地稅文化建設帶來的辦稅環境、服務設施、服務標識、各項工作制度及行為規范等外在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的許多可喜變化,然而對深層次屬于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的思想、言行、品德卻幾乎感受不到有大的、好的變化。有不少基層干部認為文化建設只不過是做做樣子,搞形式主義,對什么是文化,有何目的、意義,如何來推進文化建設不知道,也不愿主動去學習,好象這些事都是領導的事、上級的事,與己無關,因而在文化建設中被動地按上級的考核要求辦,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干部內心缺乏正確堅定的精神支柱,有的被社會上形形色色錯誤的思想價值觀所左右,以至走上歧途;有的心中一片空虛與迷茫,整天得過且過,不犯大錯,也不思進取,工作生活少有生機與希望。這無疑成了當前納稅服務文化建設乃至稅收事業發展的重大阻礙。

如何消除這個阻礙,讓我們每個人在內心真正認同、接受納稅服務文化的價值理念,并自覺地把它應用到日常的服務納稅人的工作以及家庭和社會生活中,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正是我們當前納稅服務文化建設的關鍵所在。筆者以為,從我們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通過強化傳統道德教育,來推進納稅服務文化建設實為一個很好的辦法。理由有三:

其一,從方向上看,傳統道德是自然之道,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大根本;納稅服務文化只有建立在傳統道德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找準方向。傳統道德的“道”,指的是自然萬物存在和運行的關系、秩序、規律,“德”是指按照這個規律去做,也叫德行,“德”是“得”的通假字。所以說一個有道德的人也叫得道之人。不能以現在的道德觀念來理解傳統的道德觀念。一個思想、言行能完全合符道的人,就叫圣人,依程度遞減,依次叫賢人、善人;而不合符道的,就叫惡人,更嚴重的就是罪人;而有善有惡的人就是凡人。那么做人的這個道德的標準是什么呢?是性德,或者說本性,就如《三字經》所說“人之初,性本善”,即人的本性本善,它是自然之道,本來就是這樣,不是誰發明的,也不是誰規定的。我們的老祖宗把性德歸納為“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后人加了四個字“仁愛和平”。隨順性德就是善,違背性德就是惡。古人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我們按照這個標準、這個方向去向善、行善,在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在單位忠于領導、忠于職守,與納稅人交往講誠信、懂禮節,做事合乎道義,而面對利益、誘惑時能知廉知恥,提高警惕,不為所動,不為所害。如果我們每個干部職工都能自覺地以這個根本的標準來檢驗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做一個合符道的人,我們的納稅服務文化建設就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也就不可能會偏離方向。

其二,從過程上看,傳統道德是和諧之道,是我們身心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大根本;納稅服務文化只有運用傳統道德的和諧之道才能建立真正的和諧團隊、和諧征納關系。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為代表,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講人的和諧生存之道。儒家以“仁愛”為核心,側重告訴我們如何與人相處,講倫理道德;道家以“感應”為核心,側重告訴我們如何與自然萬物相處,講天人合一;釋也就是佛家以“慈悲”為核心,側重告訴我們如何與自性相處,講破迷開悟、明心見性。我們生活在今天以“競爭”為生存手段的社會里往往忽略了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以“仁愛”為出發點的和諧生存智慧,有的甚至簡單地認為是迷信而不去理會,實在是太可惜了。事實告訴我們,以競爭為出發點,競爭提升就是斗爭,斗爭再提升就是戰爭,最后的結果就是世界末日;而以仁愛為出發點,仁就是想到自已,就想到別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每個人都只會去關愛別人,每個人都會有人來關愛,最后就是世界大同。換言之,害人就是害己,利人就是利己。儒家告訴我們人與人的關系不外乎五種,所以也叫“五倫”,就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人與人的關系自自然然就應當是這樣,否則就是亂了倫常,不可能和諧相處。儒家還告訴我們,人必須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就是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傳統道德文化里面有太多太多的人生真理值得我們好好去學習實踐。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不被個人欲望所控制,從利益眾生的仁愛之心出發,在家做一個孝子(女)、做一個好父親(母親)、做一個好丈夫(妻子),在社會做一個好領導(下屬)、好榜樣,為社會、為國家盡心盡力,真正做到“聚財為國,執法為民”,何愁我們的征納關系不和諧、事業不發展呢?

其三,從結果上看,傳統道德是幸福之道,是我們人生趨吉避兇、幸福美滿的大根本;在納稅服務文化建設中只有讓我們每個人都自覺地提高自己的德行修養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孔子在《論語》中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學習古圣先賢的教誨,并把它落實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確實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因為我們能真正從中受益。什么是吉祥?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樣對其中的含義并不了解。后來才知道,用通俗的話來說,吉祥就是你按照自然規律去做人做事,得到你應該得到的幸福。相反,一個人如果不遵守道德,得到不該得到的東西,那就不是吉祥,而是兇了。《易經》是古代一部蘊含了許多人生哲理的偉大著作,里面有一句話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載物”還被清華大學作為校訓。“厚德載物”是什么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要累積德行才能承載名譽、地位、財富等福報。相反,有一句古話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是說一個人如果他的德行不能與他所處的地位相配,他就一定會有災禍。還有一句話說“倫常乖舛,立見消亡”,意思是說要按照倫理也就是自然的秩序、規律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如果違背了,就會有災禍。所有這些,其實都是在告訴一個道理,我們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也就是要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日常的納稅服務工作中,就知道以“征納雙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務理念,以尊重、耐心、周到的服務態度,為納稅人提供規范、便捷、高效的辦稅服務和準確、及時、完整的咨詢服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這樣做是我們良好德行的表現,是在為自己積福,這才叫真正的快樂工作。

總而言之,可以說納稅服務文化實際上就是傳統道德文化在稅務行業的具體運用。

那么,如何在我們日常的稅收工作中來強化傳統道德教育,達到推進納稅服務文化的目的呢?筆者以為必須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教育的方法上,作為領導,必須做到以身作則,才能上行下效;作為普通干部,必須做到從我做起,才能感化他人。其次,在教育的載體上,作為單位要采取舉辦講座、組織外出參觀學習、文化理念及標識、考核表彰及獎勵等方式進行宣傳落實;作為個人還要通過讀書、到外求學等自學方式,主動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再次,在教育的內容上,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傳統的儒、釋、道文化的經典中有所選擇,選定后就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筆者建議可以在全系統推行《弟子規》作為切入點。《弟子規》是儒家的根中之根,是我們做人做事的最基本的規范。我們一條條地把它落實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一定能讓自己受益、讓家庭受益、讓單位受益、讓納稅人受益、讓整個社會受益。

總之,強化傳統道德文化教育,順應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時展要求,是推進納稅服務文化的有力措施和保障。學習傳統道德文化,能讓我們每個人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把它運用到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必將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吉祥幸福,事業更加興旺發達、社會更加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