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19 04:49:00

導語: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社會事業發展調研報告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改善民生意義重大

科學發展觀是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思想,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實質就是要把科學發展的成果體現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體現在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求上,體現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上。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放在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的首位,向全黨全社會發出了“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號召。科教文體等既是社會事業,更是民生之本,切實解決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問題,使全市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對共建和諧社會十分重要。所以,要牢固樹立“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意識,要在關注民生,解決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遇到的具體困難,多動腦筋、多下功夫、舍得投入。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民群眾滿意,才能為我市的更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阻礙落實科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和調研,對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和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對當前分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高水平科技人才短缺,高新技術發展緩慢。

我市企業高水平科研人才少,生產一線高級技工總量嚴重不足,博士、碩士等高層次人才匱乏。農業科技人才多以推廣類型為主,創新型科技專家少,現有農業科技人才的工作條件差、生活待遇較低,造成一些水平較高的農業科技人才的流失。目前,我市現在重點企業57戶,已有18戶企業完成了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開發科技新產品20種,但是尚未有一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認證,導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偏低,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小。

(二)教育發展不均衡,制約發展規模與進程。

我市義務教育發展顯現出辦學條件、教師資源配置、教育質量、學校管理水平“四個不均衡”。職業教育雖已發展了二十多年,但由于經費、師資、辦學理念等方面的原因,我市職業學校招收學生素質普遍不高,學校培養的學生質量較差。還有我市職教中心還沒有實質性整合,在辦學體制、機制、模式等方面還比較單一,主要實行政府投入、教育部門主辦、全日制的學歷教育。這種情況與“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從而制約了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市義務教育發展顯現出辦學條件、教師資源配置、教育質量、學校管理水平“四個不均衡”。

(三)農村文體設施建設薄弱,農民群眾業余生活單調。

文體方面存在著城鄉文化發展不平衡和公共體育設施缺乏問題。幾年來,雖然加強了農村文化建設,但是受鄉鎮重經濟輕文化、文化場地簡陋、文化工作者素質不高等原因,導致農民文化生活貧乏、活動形式單一,城鄉之間文化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我市還沒有一處為全民提供競賽、健身、訓練服務的大型體育設施,這已經不能滿足群眾健身、競技訓練和體育競賽的需要,鄉鎮更是缺少開展體育運動的場所。

(四)廣電產業發展思路不寬,節目質量需進一步提高。

我市依托現有廣電資源開展多種經營以及主業延伸業務的辦法不多、力度不大,我市電視臺自辦節目尚未實現全覆蓋;新媒體業務研究的不夠,邁的步子不快,事業發展的支撐力不強。新聞宣傳跟進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實“三貼近”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欠缺,在大的宣傳戰役中展開集中報道、深度報道不夠;個性化節目、品牌欄目不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利用挖掘的不夠;節目制作手段、形式還有欠靈活。

三、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事業發展

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每項工作的各個環節,不斷推動科教文體等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完善科技人才激勵機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逐年提高科學技術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要堅持引進與開發本土人才相結合,重視和關心科技人才的培養,根據我市經濟發展的難點和重點,組織專家攻關,保證項目研究經費,為科技人才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做到用事業留人;關心科技人員的成長,幫助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做到用感情留人;認真落實科技人員的有關政策和待遇,穩定科技人員隊伍,做到用良好的待遇留人。圍繞企業新產品開發,爭取國家和省的政策扶持。積極應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的新變化,組織相關部門和企業認真研究高新技術企業面臨的新情況,重新制定完善企業科技投入政策,加強科技人才的培養,組織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攻關,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利技術,申報認定1-2戶高新技術企業。

(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推動教育事業均衡發展。

進一步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嚴格落實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安排專項資金扶持農村薄弱學校的發展;理順教育專項資金的使用渠道,由教育部門統一規劃使用。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增加對薄弱校的投入,加強農村中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優化寄宿環境,對小學進行布局調整,優化配置教育資源、提高辦學效益;以百強校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職業教育辦學質量,2009年完成職教中心綜合樓建設,并實現以*一職為主體,與*二職、大賚鄉職業學校、*電大等學校的實質合并。健全教育督學督導機制,解決教育督導室存在的人員、經費等突出問題,加強對全市教育工作的督學督導,確保省對我市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在年內順利通過驗收。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結合我市人才引進戰略契機,吸引全日制碩士生回我市任教,提高教師學歷達標率;圍繞吉林省特崗教師計劃的實施,補充農村中小學教師短缺問題;深入開展“城市支援鄉鎮、強校支援薄弱校”活動,通過組織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帶動鄉鎮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盡可能多的為教師提供到先進地區、學校學習的機會,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質量監測評價和教學指導體系,完善實施校長競爭制、輪崗制等制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細化師德行為規范,建立社會、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五位一體的師德建設長效監督網絡和有效考核機制。

(三)強化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滿足群眾文體需求。

重點支持農村文化建設,扶持農村文化大院的農民自辦文化活動,并輔導他們開展經常性的文體活動。加強農家書屋建設和管理工作,使之充分發揮作用,服務于農民生產生活。加強全國農村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工作,為農民提供良好的實用信息服務,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繼續開展文化下鄉活動,把送戲、送電影下鄉作為主要載體,將歡樂送到農家,讓農民享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豐富的文化成果,進一步豐富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從提升*軟實力的目標出發,以完善城市體育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推進群眾體育活動向縱深發展。以發展現代服務業為抓手,推動體育產業取得新突破。按照上級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改革的要求,理順電影管理體制,平穩完成電影行政職能調整劃轉工作,實現電影統一歸口管理,年內完成由文化部門和廣電部門之間的職能調整劃轉。

(四)加快推進廣電產業發展,切實提高節目質量。

做實三項工程:一是調頻廣播到鄉鎮、到社區,實施全覆蓋播放;二是依托現有廣電村村通發展時機,拓展電視服務范疇,發揮其載體帶動廣電產業的功能,達到我市自辦節目全面覆蓋;三是嘗試開展新媒體業務。另一方面,加大經營創收力度。加大廣告創收力度。進一步拓展廣告新業務、新種類,通過欄目整合市場,提高服務水平吸引客戶擴大收入。同時,完善廣告審核制度,規范廣告時段,提高制作水平,凈化熒屏。確立“以民為本”的新聞理念,本著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相結合的工作目標,既要為黨立言,又要為民代言,堅持“三貼近”原則,轉換新聞視角,目光向下,話筒鏡頭聚焦基層群眾,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與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追求最大宣傳效果。要實現節目活動創新。大型宣傳報道活動走出去,節目錄制現場到社區、到農村、到田間地頭,讓群眾直接參與到節目中來,擴大節目影響。同時,運用專題、訪談、直播等形式,讓觀眾走進直播間、演播廳,與主持人面對面交談。

總之,要通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狠抓落實,多為人民群眾辦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不斷推進我市各項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使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過程成為不斷為民造福的過程,成為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過程,使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