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培育畜牧大產業的對策思考
時間:2022-12-22 10:01:00
導語:積極培育畜牧大產業的對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四川連片貧困地區和盆周邊遠山區,是一個典型的以種養殖業為主的農業市。如何根據山區特點,認真貫徹落實*市委關于“實施四大戰略、推進五個突破、打好老區建設發展翻身仗”的重大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山區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積極培育畜牧大產業,現提出如下對策建議,供參考。
一、認清培育*畜牧產業的主要優勢和不利因素
(一)主要優勢
1、生態環境的優越,有利于發展無公害畜產品。*市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高達54%;加之遠離大中城市,工業污染源少,空氣、水質達到或基本達到國家有關標準,擁有良好而安全的自然生態環境,從而有利于發展質量安全的畜產品。有人說*的牛羊“吃的是中藥材,喝的是礦泉水”,相當于生產的原生態畜產品。
2、天然屏障的形成,有利于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地處秦巴山區,地貌溝壑縱橫交錯,農戶居住分散,隔離條件相對較好,是眾多平原地區乃至相當一部分丘陵地區所不具備的有效防控動物疫病的良好條件。
3、草地資源的豐富,有利于發展牛羊草食牲畜。全市現有草山草坡面積710萬畝,年產農作物秸稈160萬噸左右,利用成本低廉的飼草飼料發展草食牲畜,能大大提高養殖業的比較效益。
4、旱糧作物比重大,有利于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旱作農業是*農業的一大顯著特點。2008年全市糧食總產量達168.88萬噸,旱作面積和產量占到糧食總面積、產量的70%以上,玉米產量首次突破50萬噸大關。這是我市利用旱糧大力發展優質生豬的獨特優勢。
(二)不利因素
1、畜產品的銷售運距較遠。目前*離成都、重慶、西安等大中城市相對較遠,交通不便、運輸成本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畜產品的生產經營成本,無形之中降低了養殖效益、加工效益和經營效益。
2、農民商品生產意識較低。長期以來,由于山區農民受傳統習慣的影響,“養豬為過年,養牛為耕田,養禽為掙油鹽錢”的思想依然存在,對畜禽良種化、生產標準化、養殖規模化、管理制度化的現代畜牧業生產“四化”意識不強。加之,近年來農民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加,尤其整家外出務工戶數比例高達20%以上,在家留守人員多為老小,勞動能力缺乏,文化程度偏低,一定程度影響畜牧生產發展。
3、畜牧生產科技含量低。據典型調查,目前全市農村科學養畜面不到50%,生豬DLY三雜面不到30%,優質雜交牛占存欄牛的總數不到10%,與畜牧業發達地區相比,全市畜禽良種化率和畜牧業標準化程度均較低,畜牧生產科技含量不高。
4、畜牧業組織化程度低。我市地處山區,農戶居住分散,畜牧業生產經營信息閉塞,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銜接的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畜牧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低,養殖業主抵御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
5、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低。目前我市大多畜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差、生產方式落后,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牌產品和優勢產品,而且畜產品加工企業與養殖生產業主未建立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經濟利益共同體,龍頭帶動能力不強,存在著畜牧業生產與畜產品加工脫節的問題。
二、確立培育畜牧大產業的關鍵措施
(一)科學定位發展思路。加快發展山區現代畜牧業,必須準確把握現代畜牧業的內涵和特點,立足我市農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山地丘陵為主、農民增收問題突出的基本市情,結合我市畜牧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加大對傳統畜牧業的改造力度,切實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走科技驅動型、內涵提升型、市場開拓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現代畜牧經濟發展之路。牢固樹立效益在規模、成敗在防疫的意識,堅持發展與保護并舉,統籌兼顧動物衛生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做到規劃布局科學、生產標準統一、發展規模適度、種養循環配套。
(二)優化調整發展結構。根據我市畜牧業發展現狀和市場需求,當前和“十二五”前后,*市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結構應堅持“市場導向提高效益、依靠科技提高質量、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擴大規模精深加工”的調整原則和“注重提高生豬質量,大力發展牛羊草食牲畜,積極發展優質禽兔”的調整思路,使*山區畜牧業朝著“優質、安全、高產、高效畜牧業”方向發展。其調整重點有三:一是調整畜牧業品種結構。大力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高瘦肉率三元雜交豬和優質肉牛,積極引進推廣良種禽兔,使良種畜禽在商品畜禽中的比重達到90%以上。二是調整畜牧業內部結構。充分利用豐富的草山秸稈資源,加快發展以南江黃羊、空山黃牛為特色的草食牲畜,逐步將非豬畜牧產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三是調整畜牧業產銷結構。大力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逐步形成產加銷一體化、貿工牧一條龍的畜牧業生產經營格局。
(三)積極打造山區品牌。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經濟”。要充分利用*地處山區、生態環境優越的良好條件,從抓“健康養殖”入手,積極推進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切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監管,有效解決畜產品衛生安全問題,大力發展無公害的生態畜產品;同時引導畜產品加工企業根據資源特點以及消費者需求,研發特色畜產品的生產制作技術、生產工藝和花色品種,形成同一畜產品的優質品牌集群,用集約的方式把產品的質量、服務等綜合信息傳遞到消費者心目中,堅定不移走“被市場認可”的品牌之路,提高行業競爭能力。
(四)充分利用資源優勢。一是充分利用豐富的草山秸稈資源。立足全市710萬畝草山草坡和年產160萬噸農作物秸稈資源,大力發展牛羊草食牲畜,增大節糧型畜牧業比重。二是充分利用寶貴的南江黃羊品種資源。突出抓好南江黃羊選育保種和擴繁增量,盡快建立南江黃羊基因庫與生產性能測定站;同時,以四川北牧集團有限公司為龍頭,以南江黃羊純繁基地鄉鎮和繁殖場戶為網點,著力培育高繁、快長、大型和黑色四個南江黃羊主體品系,進一步提高南江黃羊品種質量,不斷擴大飼養總量,真正把*建成中國最大的南江黃羊種羊基地。三是充分利用充足的旱作糧食資源。*十年九旱,發展旱作農業具有良好基礎。為解決長期以來種糧效益低的問題,要積極引導廣大農民開展玉米、紅苕、洋芋、小麥等旱糧及其附產物的利用轉化,大力發展生豬生產,從而提高旱作糧食的轉化效益。
(五)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堅持走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基地發展規范有序、產加銷一體化的發展路子。首先,要培育好龍頭企業,重點對原有畜產品加工企業進行改造、優化和提高;并采取與國內知名企業合資、聯營等方式,或積極引進國內外上市公司、國家級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大集團戰略;其次,要積極發展畜牧合作社、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使其成為畜牧產業化經營的有效載體;第三,要大力發展以農戶標準化養殖為基礎、適度規模為主導、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的養殖場戶和畜牧產業園區建設,認真實施“百千萬生豬增收工程”,既為畜產品加工企業建立穩固的原料基地,同時又促進農民增收;第四,要以“公司+協會+基地+大戶”,“大戶帶散養農戶”的運行機制為核心,積極引導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通過合同定單、股份合作、畜禽保險、兩次返利等多種形式,促進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降低農戶養殖投入風險、疫病風險和市場風險,真正實現企業與農戶雙贏的目標。
(六)建立完善市場體系。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堅持用抓工業的思路抓畜牧經濟發展,以抓市場的理念促進畜產品流通。一是從建立一批畜產品交易市場和批發市場入手,逐步形成一定規模具有山區特色的畜產品集散中心;二是抓好信息市場建設,定期向社會相關信息,以市場需求引導農民發展畜牧生產;三是注重營銷隊伍建設,鼓勵國家、集體、個人從事畜禽產品流通,實行多渠道經營,特別要加強培養農民自己的畜產品運銷組織,鼓勵農民組建聯合體,統一組織生產,共同面對市場;四是延伸銷售觸角,通過在大中城市設立畜產品銷售窗口,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或者與外地大型畜產品加工銷售企業聯合,借助外力銷售我市畜產品。
三、完善培育畜牧大產業的保障機制
(一)優化政策扶持。一方面,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已出臺的一系列有利于畜牧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政府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邊緣山區畜牧業的政策扶持和項目支持力度。
(二)強化科技支撐。一是要在畜禽飼養環節增加科技含量。通過印發資料、技術培訓、專題講座、科技承包、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切實加強對養殖業主的科技培訓,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生態環境,提高養殖效益;二是要在疫病防控環節增加科技含量。特別要盡快建立與世界貿易組織接軌的動物防疫保護體系,切實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控,確保畜產品衛生質量,提高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三是要在畜產品加工環節提高科技含量。引導加工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認證和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HACCP)系統建設以及實施良好作業規范(GMP),全方位改進生產工藝與加工技術,進一步提高畜產品質量。
(三)創新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作用、政府的引導作用、職能部門的服務作用、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和養殖農戶的主體作用,積極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推進產業化進程的利益分享機制、多方投入的投融資機制和市場風險防范機制,逐步實現家庭生產與現代化大生產、千家萬戶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培育龍頭企業與農戶發展致富的有機結合,促進山區農民增收致富。
(四)落實配套服務。發展山區現代畜牧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建議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畜牧業的組織領導,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指導、監督、協調、管理等配套服務,逐步形成畜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對外貿易一體化管理體制和依法治牧格局,確保山區現代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 上一篇:文科物理課研究論文
- 下一篇:大學物理雙語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