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體系的幾點看法

時間:2022-12-07 10:58:00

導語:糧食安全體系的幾點看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安全體系的幾點看法

總理說:“糧食始終是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出現閃失”。近幾年,中央針對糧食生產不斷下滑、供求關系偏緊的情況,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農業生產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實行“三減免”、“三補貼”,加強對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實踐證明,這些政策和措施對穩定糧食生產、保證糧食安全起到了明顯的作用。筆者認為:促進糧食生產的穩定和發展對保證糧食安全固然重要,然而,完善糧食的儲備體系、構建購銷調控體系,加強糧食加工保證體系,規范市場預警體系,強化質量檢測體系也不能忽視。下面就這些體系的構建和完善談點自己的看法,以供參考。

一、完善糧食儲備體系

面對糧食市場的全面放開,糧食市場的多元化,必須建立高效靈活的糧食儲備調節體系,以加強對市場的調控。實踐證明,政府對糧食市場能否有效控制,關鍵在于政府是否真正掌握了充足、隨時可以動用的儲備糧。因此,完善糧食儲備體系是政府調節糧食供求關系、平抑糧食市場價格波動的主要措施,也是保證糧食安全的必要手段。糧食儲備體系的建立,要形成多層次的儲備網絡。除中央儲備、地方儲備外,還要建立社會儲備,對糧食安全多加一道保險。

1、完善中央糧食儲備。上世紀90年代初,為解決農民賣糧難問題,我國建立了糧食儲備制度,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發揮的作用也日益增大,對保證糧食安全和對糧食市場的調節作用尤為明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中央儲備糧的輪換制度不夠合理,并且導致了儲備糧體系的運行成本偏高。我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正確掌握有關糧食的政策和法規。《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第十條明確指出:“中央儲備糧實行均衡輪換制度,每年輪換的數量一般為中央儲備糧儲存總量的20%至30%”。而七部委頒發的《糧食質量監管實施辦法(試行)》中規定了糧油的正常儲存年限:長江以南地區稻谷2年、小麥3年,玉米2年、大豆2年;長江以北地區稻谷3年、小麥4年,玉米3年、大豆2年,食用植物油(四級)均為兩年。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儲備的品種數量、正常的儲存年限、每年的輪換比例三者統籌考慮,例如:長江以北地區,儲備小麥10000噸,我們就可以參考小麥的正常儲存年限一年),分四年輪換,每年輪換2500噸,輪換比例為25%。這樣即嚴格執行了有關糧食的法規和制度,又減輕了因每年輪換的數量過大,造成的購銷糧食困難,還避免了由此引起市場糧價的波動。

另外,在儲備糧的收購,經營、輪換上,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即做到儲備糧的保值增值,減少財政負擔,又起到調控糧食市場,保持市場穩定的作用。

2、加強地方糧食儲備。地方糧食儲備體系的建立,是保一方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必不可少的。然而,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糧食貿易市場的活躍,使一些政府官員誤以為糧食資源充足了,市場可以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因而糧食儲備意識淡薄了,出現了對糧食儲備工作思想上不重視,行動上不作為的現象。有的地方政府不把糧食儲備資金列入本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尤其是縣一級政府對糧食儲備重視程度很是不夠。因此,要求各級政府要增強糧食安全意識。同志曾經強調“一定要有儲備糧,年年儲一點,逐年增多”。溫總理指出“要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對于完善地方糧食儲備體系,一是糧食儲備工作要實行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要堅決糾正“有錢就能買到糧”的錯誤觀念,把糧食儲備擺上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目標的考核內容,二是要堅持實事求是,不折不扣的完成糧食儲備的規定指標。即產區儲足三個月,每人每月又5公斤貿易糧,銷區儲足六個月,每人每月10公斤貿易糧。三是把儲備糧資金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

3、重視社會糧食儲備。社會糧食儲備分為兩部分,一是農民糧食儲備,二是糧食經營企業糧食儲備。

首先,提高對農民糧食儲備的認識,做到“藏糧于民”。專家指出:我國農村2.4億多農戶,每年儲存糧食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60%左右,是我國糧食儲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蓄水池”。但是,國家糧食局最近調查顯示,由于儲糧設施簡陋,方法不科學,造成農戶儲糧損失驚人。損失率在8%到10%,每年糧食損失量高達150億至200億公斤,折合金額高達180億至240億元。由此看來,在水和耕地資源日趨緊張、糧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糧食生產增收的潛力越來越小的今天,想法設法減少糧食產后損失,保證和提升糧食質量,開發“無形糧田”是糧食增產的有效方式之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

其次,增強糧食經營企業的糧食安全意識。一是認真執行好《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從事糧食收購、加工、銷售的經營者,必須按規定保持一定的庫存量,并把它作為糧食經營企業的必備條件。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真正負起責任,對糧食經營企業按規定核定一定數量的合理庫存,做為地方儲備不足的補充。二是堅持按旬按月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上報糧食庫存量,不得虛報和瞞報,糧食行政執法人員要定期檢查,保證庫存數量的真實可靠。三是國家對糧食經營企業給予鼓勵和扶持,幫助他們完善糧食儲藏設施,對信譽高的企業給予貸款支持,使他們增強糧食安全的意識,分擔保證糧食安全的責任.

二、構建糧食購銷體系

構建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糧油購銷體系,是促進糧食流通,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糧食市場越開放,市場交易越規范,糧食就越安全。新型的糧食購銷體系建設,就是要構建以國家和地方儲備為主,以國有糧食企業和骨干企業為龍頭,以基層糧站為依托,以農村糧食經紀人為積極力量的糧食購銷網絡。一是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糧食儲備庫的作用。當市場糧價下跌,出現農民買糧難時,要大力開展保護價托市收購,保護農民利益不受傷害;當市場糧價上漲,糧食供應緊張時,就要經國務院和各級政府批準拋售儲備糧,以平抑市場糧價,保持糧食市場的穩定,真正發揮糧食儲備對糧食市場的調節作用。二是搞好現有購銷網點的建設完善。經過企業改制后,國有收儲企業減少,改變了糧食購銷網點的布局,有的縣一個鎮不一定有一個網點,很不適應糧食物流的需要。這就要求各級糧食部門在鞏固現有網點的基礎上,搞好網點延伸,大力推廣連鎖經營等現代營銷方式。通過新建、改造、租賃等方式,擴大購銷網點的覆蓋面,拓展經營領域,提高服務功能。三是搞農村糧食經紀人隊伍建設。國務院16號文件提出:“要培育農村糧食經紀人,開展公平競爭,活躍糧食流通”。農村糧食經紀人,就是我們過去說的糧販子,是過去糧食部門的異己力量。按照國務院文件精神要求,要構建新型的糧食購銷體系,離不開糧食經紀人的參與。所以,我們要把過去的“敵人”變為今天的合作伙伴,可以通過糧食行業協會,把這部分人吸收進來為我所用,為宏觀調控服務,為國有糧食收購體系服務。四是要以人為本,以購銷網點為依托托,大力開展放心糧油進農村、進社區等活動,為糧食生產、人民生活和糧食安全服務。五是要抓好糧食批發市場的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強化市場功能。把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結合起來,形成高效有序的糧食市場網絡體系。還要建立國際糧食貿易市場,雖然我國的糧食安全要立足國內,保持糧食的緊平衡。但是,還是應該充分利用國際糧食市場進行品種調劑,彌補部分糧食缺口,搞好國內糧食供求基本平衡。

三、加強糧食加工體系

就目前糧食系統而言,糧食儲備體系和糧食購銷體系還基本健全,糧食加工體系隨著糧食系統經營企業的改制,已經殘缺不全了,而個體糧油加工廠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經營,屬于無序經營,更談不上形成體系。主要原因是:大型糧油加工企業少,糧油精深加工水平低,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著糧油加工企業的發展。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沒有完善的糧油加工體系,應急狀態下就不能保證正常的糧油供應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農民生產的糧食就不能轉化升值,就會挫傷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嚴重威脅糧食安全。因此,我們必須下大力量加強糧油加工體系的建設。一是各級政府和糧食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培育和扶持,做大做強糧油加工的龍頭企業。其經營要向生產領域延伸,發展糧食訂單生產,訂單收購.通過“公司+基地”,“基地連農戶”等多種形式開展糧食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帶動農民致富,實現企業和農民雙贏。二是對以糧油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業,特別是改制后的原國有糧油加工企業,要在流動資金貸款,技術改造,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加快形成以糧食精深加工和深度開發的優勢產業。三是對農村個體糧食加工企業,糧食行政主管部門通過行業協會的形式組織起來,以增強他們抗御風險的能力。在糧食執法監督檢查過程中,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搞好服務。幫助他們改善倉儲條件,完善糧食檢查化驗手段,提高糧食產品質量。這樣通過逐級加強和完善,形成以大型糧食加工企業為龍頭,以改制后的原國有糧食加工企業為骨干,以鄉鎮糧食加工為依托,遍布城鄉的糧食加工體系。

糧食加工體系構建以后,主要應該抓好糧食的精深加工。我國糧食的精深加工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有關資料表明,價值1元的糧食經過加工處理后,在美國可以增值3.7元,日本可增值2.2元。他們的糧食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為3:1以上,而目前我國只有0.5:1。發達國家農產晶加工程度都在90%以上,我國只有20%—30%。可見,在糧食精深加工方面,在我國大有潛力可挖,大力開展以糧食為原料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以此調動農民糧食生產的積極性,也是保證糧食安全的很好措施。

四、規范市場預警體系

建立和規范靈敏、準確的糧食預警體系。一旦出現糧食安全問題時,能立即啟動調控措施,是糧食市場和社會保持穩定的重要保障。糧食預警體系包括市場預測和應急措施兩個方面。這就要求我們一是要搞好糧食市場的監控和預測。糧食出現不安全因素首先表現在糧食市場供應緊張,糧價上漲,人心不穩定等方面。因此,應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監控和管理,跟蹤和把握糧食市場變化趨勢,及時把國內、國際糧食生產、市場供應、儲備等各種信息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和預測,以利于政府有關部門準確決策,化解和防范市場風險。二是糧食市場一旦出現風險要有切實可行的應急措施。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都要制定糧食應急預案,從目前情況看,國家糧食應急預案,省一級的糧食應急預案都已經出臺,大部分地市也都制定了糧食應急預案,縣一級制定的還很少,沒有制定的要抓緊時間出臺。真正做到出現國家級應急狀態,按照《國家糧食應急預案》規定執行,出現重大應急狀態,執行省一級糧食應急預案,出現較大應急狀態,執行地市級糧食應急預案,一般應急狀態,執行縣一級糧食應急預案。糧食安全預警體系涉及糧食生產、流通、消費等諸多環節,它的實施要有組織作保證,單靠糧食部門一家之力是做不到的,必須由政府來牽頭,財政,工商、物價、公安、交通、糧食等部門共同參與,定期召開情況通報會,研究審議糧食安全應急措施,統一領導,協調運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糧食應急處理工作的正常進行,做好糧食的應急工作,保證應急狀態下的糧食安全。

五、強化糧食質量檢測體系

糧食安全的內涵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變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主要是數量的安全和質量的安全。保證糧食質量的安全必須強化糧食質量檢測體系,糧食質量的含義是糧食的營養品質、食用品質、衛生指標、工藝品質、儲藏品質等,這些直接關系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消費者的需求和利益及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糧食質量的檢測對保證糧食的食用安全等方面的意義十分重大。建立糧食質檢體系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重視,今年8月國家糧食局在北京召開了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糧食質檢體系建設工作座談會,在會上國家糧食局副局長任正曉指出:“建立國家糧食質量檢測體系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履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的糧食質量監管職能的需要,是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是確保城鄉居民糧食食用安全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執行《糧食質量監管辦法(試行)》和有關的法規,嚴格執行糧油質量標準,搞好糧食品質的測報工作,通過對糧食的品質測報,引導農戶合理種糧,使國家,農民和企業都獲得更大的經濟利益。同時各級都要抓好糧油質檢人員的培訓,制定質檢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糧油質檢隊伍,以適應糧油檢驗工作的需要。為糧食食用安全保駕護航。

糧食的安全涉及方方面面,總的來說,糧食生產的安全是關鍵,糧食的儲備是保障,糧食的購銷和加工是手段,糧食的安全預警和糧食質量的檢測是措施。只要各行各業攜手聯動,盡職盡責,保證糧食立足國內,保持糧食的緊平衡,實現糧食的安全是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