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思考

時間:2022-03-04 06:28:00

導語: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先進文化建設思考

*報告提出了加快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具體思路:“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進城務工人員的精神文化生活。”“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加大投入力度,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因此,我們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農村文化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56%,十三億多人口,7.37億在農村。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國的穩定,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就沒有中國先進文化的大發展。農民的思想覺悟如何,將對我國今后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深刻影響,農村生活質量的提高與否,將會決定全社會小康生活的實現與否。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農村文化建設,特別是先進文化的建設目前還是一個薄弱環節。我國加入WTO后,世界經濟一體化對人們的整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文化的追求也日益豐富。筆者看過一份調查資料,說有的農村專業戶由于活忙,舍不得花時間去看縣、鄉組織的文藝演出,卻寧可出錢雇人干活,自己聽農業科技講座。這種現象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充分反映農民對文化需求出現了一個質的飛躍。農民不僅需要“蹦蹦跳跳”的小文化,更迫切需要先進文化,更需要改善生存環境,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大文化。這就是說文化工作也要與時俱進,把促進農業經濟全面發展,為農村社會穩定,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提高生活質量作為農村文化工作的當前目標。因此,加快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用先進的文化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對農民進行政治思想文化道德教育,提高7.37億農民的覺悟和素質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

什么是先進文化?一般來說,先進文化是科學的,健康的,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未來發展方向和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文化。先進文化是與時俱進的,代表著與時代同步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精神價值體系。在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其內容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一貫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當前,加快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是十分迫切的。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推陳出新,不斷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是推動中華民族文化向前發展的必要手段。改革開放在給農村帶來經濟上的巨大變化充滿活力的同時。也對社會生活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各種腐朽文化,封建主義殘余文化或沉渣泛起,或乘虛而入。封建、愚昧、頹廢、庸俗色彩的落后文化,腐蝕了農民的精神世界,危害農村的穩定,使基礎政權也產生了一些腐敗的現象。不加快農村先進文化的建設,不用先進的文化占領農村的思想文化陣地,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事業就可能毀于一旦,全面實現小康、構筑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就難以實現。

黨的*給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農村文化的發展在社會主義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農村發展的趨勢迫切要求社會要加快農村先進文化的建設,用先進的文化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要實現上述目標,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農民群眾。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反映了先進的生產力,它本身就是先進文化的代表。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黨在農村的經濟政策是馬克思主義在我國農村現階段的具體體現,是在經濟領域的一種存在方式,宣傳馬克思主義要同宣傳現行的農村經濟政策相結合,以促進廣大農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幫助農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需要,是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信心,增強對黨和政府信心的需要。

二、用豐富知識武裝農民群眾。豐富多采的知識有助于提高農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提高他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水平,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現在雖然絕大部分農民已從文盲、半文盲中解脫出來。但他們的知識結構和知識層次都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需要。要培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新型農民。就必須進一步普及教育,提高農村教育水平,把對農民的持續教育擺到重要位置,抓緊抓好。同時,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文化事業,推廣科技知識。尤其是農業科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已被廣大農民所認同,它在農村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我們要在農村加強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領。另外,在農村必須普及法律知識,對農民進行不間斷的、有針對性的法制教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法律是硬約束,具有強制性和權威性;道德是軟約束,具有感召力和引導力。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既發揮法律對人們思想行為的強制性規范和約束作用,又發揮道德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教育引導和自我啟發功能,才能使人們不失去正確的目標并有正確的行為規范。

三、確立公共財政支持農村先進文化建設的多種實現模式。新時期要扭轉農村文化建設持續下滑的趨勢和改變農村文化落后的面貌,必須要用國家力量的介入,國家公共財政介入是改變農村文化落后狀況主要的和基本的途徑之一。公共投入機制創新的核心在于激發政府和社會兩個積極性,要在農村先進文化建設中引入“民辦公助”和“公辦民營”等多種實現模式。“公辦民營”即通過政府搭建基礎平臺,吸收社會力量參與,政府與社會兩種力量通過整合,形成合力,有利于加快改變當前農村文化發展滯后的狀況。“民辦公助”以民間力量為主體,公共財政予以補貼獎勵,引導民間力量服務于農村公益文化事業,同樣可以達到公共財政投入最大化的目標。在當前農村先進文化建設中,“公辦民營”或“民辦公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公共文化投入責任主體不明、效率不高的問題。通過扶持民間文化市場主體,形成國家主導下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和文化市場服務相結合的綜合型服務體系,滿足農村多層次的文化需求。

四、加強文化網站建設。文化網站建設應以建設“文化先進縣”、“文化先進鄉鎮”,村級“文化大院”為龍頭,以改善農民生存環境,生存質量為主要目的。村級文化建設可在開展“文化大院”的基礎上,探索開展“農村文化中心戶”工程。在每村選拔一家農戶,主人是有思想政治覺悟的明白人,家藏有幾百冊適合農民閱讀的圖書,有較好的地理位置和居室條件。動員他們聯系20—50個農戶,幫助他們每年組織3—5次較為集中的文化活動。讓農民文化中心戶成為農村文化活動的骨干,為農村文化搭起一個舞蹈臺,為農民獲取信息打開一扇窗口。

五、充分發揮基層文化場、館的作用。群藝館、文化館、圖書館等國家為當地人民群眾進行文化服務而設立的文化事業機構,應擔負起自己的職責,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增強文化陣地的吸引力,讓更多的人走進來,接受教育,提高素質。同時,文化館要積極組織業務骨干深入鄉村,指導鄉村文化站、文化大院和農村文化中心戶開展活動,提高其活動的質量與水平。

六、認真開展文化三下鄉活動。“三下鄉”活動是傳播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實踐城鄉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科教、文化部門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體現。“三下鄉”活動要形成制度,堅持下去。活動要從農民的需要出發,增強針對性,提高活動的質量,真正達到豐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目的。

七、大力培養和發展民間文化隊伍。民間文化隊伍是我們繁榮發展先進文化的一個方面軍。我們要充分發揮民間藝術底蘊豐厚的優勢,從扶持“興趣戶”,支持培養“傳統戶”。改造利用“閑耍戶”入手,積極鼓勵民辦社會文化團體,民辦文化事業單位和個體文化戶的發展。群藝館、文化館等社會文化輔導機構,要把支持他們拓展文化渠道,引導他們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深入到他們中間,采取“傳、幫、帶”的形式,幫助他們提高藝術水平。有條件的可以選送民間藝人到專業劇團進行深造。使他們脫穎而出。在各類文化比賽和交流方面,應讓民間藝人享有與公辦文化事業單位及人員同等的權利。同時要積極探索對民間文化團體和藝人進行等級管理的辦法,對民間文化團體和藝人實行等級管理,增強他們的歸屬感、榮譽感,調動他們參與社會文化活動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