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設問題報告

時間:2022-10-10 09:18:00

導語:農村建設問題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建設問題報告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涉及范圍廣、涵蓋內容多、工作頭緒繁,是一項系統工程,任務長期而艱巨。我們在思想上要長期堅持,目標上必須短期見效;原則上要整體推進,做法上必須試點先行;戰略上要穩步推進,行動上必須積極躍進。從我縣新農村建設起步階段看,必須要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進一步做好規劃的完善工作

在3月份召開的一次工作會上,縣委書記張雁冰要求各鄉鎮組織各試點村,參照高西溝村的規劃,盡快拿出各自的建設規劃。會后各鄉鎮確實組織各村積極行動,一些包村部門也深入到被包扶村參與規劃工作。在較短的時間內,縣上確定的17個試點村全部搞出了各自的規劃本子,有一半村的規劃本子搞的很高檔,為爭取市上對我縣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支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參照高西溝的規劃,不是僅僅參照規劃出來的本子,而是更應該參照高西溝的規劃程序。由于在實際搞的過程中,個別規劃人員并沒有參照高西溝的規劃程序,沒有深入實際,沒有深入到農戶了解農民的真實想法,沒搞清楚農戶想做什么,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對建設新農村理解不到位,過高的估計了國家對建設新農村的投入。所以出現了不切實際的內容,有的村建設投資資金做到了兩千多萬元,有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短期內要突破一萬元。這是嚴重脫離實際,嚴重偏離新農村建設軌道的東西,這樣的規劃根本不具備操作性。

各鄉鎮要組織各村重新審查各自的規劃本子,哪些項目是可行的,哪些產業是農民增收的主渠道,要進行提煉。在提煉的過程中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在依靠自我的基礎上爭取外援,把握“大頭向里”的原則。第一要吃清家底,全村有多少座山,多少條約溝,哪些山栽林,哪些溝打壩,哪塊地需要通路,哪塊地能改造成水地,等等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要清底。第二要摸清人情,全村有多少勞動力,出去多少,還有多少能出去,剩下的誰是搞養殖的,養什么,養多少;誰是以種植業為主的,地夠種不夠種,不夠種怎么辦等等情況要精明。第三要認準要點,對需要搞的建設項目和能夠開發的產業項目進行整理排隊,按照“先易后難、先急后緩(先搞當緊的,不太當緊的緩一步)、先己后人(先搞自己能干事的、后搞只有政府扶持才能完成的項目)”的原則有序進行。

二、下決心抓住產業發展的突破創新

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要務,農民生活寬裕是新農村建設成就的重要指標。從各村的規劃本子上看出,農民增收的優勢項目不明顯,沒有突出的特色產業,沒有可持續增收的途徑?,F階段,(也許是今后較長一段時間)我縣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大塊,一是農業收入,二是勞務輸出。農業收入靠的是主導產業,“薯、雜、果、羊”應該是我縣農業的四大主導產業,因為相比較而言有傳統、規模、品質、市場等優勢,而且開發潛力大,有較大的增值空間。從目前“一線產品”的產值分析,“薯(馬鈴薯)、雜(小雜糧)”兩類進一步增殖的潛力相對較小,但仍有最少翻一番的空間,我們需要做的是用現代農業種植管理理念,把優良品種種在高標準農田上。

果樹是我縣增收的強勢產業,在現有的生產條件下,農民要大規模的從土地中獲得較高的收入,還得看以蘋果、梨、紅棗為主的經濟林。我縣蘋果有畝產植突破3000元的記錄,孟岔的棗園現在畝產就能達到5000元。如果我們現在腳踏實地,認真的去改良蘋果品種,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借鑒孟岔經驗,完善退耕還林機制,果樹收入將能和勞務輸出平分秋色,各占到農民收入的三分之一。

羊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是量的問題。羊的市場波動比豬的小,養羊的成本沒有養豬的大,但是,養羊的數量增加(在封山禁牧以后)較養豬的難。這就要求養羊業向養豬業學習,搞集約化養殖,合理采割苜蓿,科學利用秸桿,充分開發檸條,通過開發飼草資源,改革飼養方式來擴大養殖規模,政府要做好宣傳、培訓、推廣工作,村干部要帶頭實施。

三、變觀念開辟集體經濟的壯大途徑

發展集體經濟既是我國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載體。從國內富村發展的軌跡看,村集體企業是帶動農戶產業發展的龍頭,雄厚的集體經濟是發展社會公益事業的堅強后盾,是建設鞏固農村基礎設施的根本保障。但是,目前我縣村集體幾乎沒有發展經濟的渠道,集體經濟貧乏,難以維持一般辦公事務運作,更談不上發展社會公益福利事業,搞基礎設施建設,就連維護道路、壩系的資金也得向政府伸手。村集體經濟成了制約我縣新農村建設的瓶頸,我們一些鄉村干部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有的認識到了,卻怕麻煩,有的認識到了,也不怕麻煩,但是“老虎吃天”干瞪眼,所以在規劃中沒有發展集體經濟這一塊?,F在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來抓,趁著建設新農村的東風,爭取一部分資金來發展集體經濟。只有集體經濟才能支撐社會主義新農村,只有集體經濟實力強了,基層組織才有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才能構建和諧農村,保障新農村持續健康的發展。

在我縣發展集體經濟,建議參考以下四種模式。一是“整合資源從中盈利”。孟岔村是這種模式的創造者。孟岔村集體組織,把全村136戶的1600畝退耕地集中起來,承包給8戶農民栽上了棗樹,不僅退耕還林效果顯著,而且村集體從中賺了一把——每棵棗樹每年抽5毛錢的協調管理費,一畝地50元,1600畝一年是8萬元的集體收入。二是“公建私管共同受益”。村集體爭取資金建廠子,建好后向外承包,收取租金或者入股分紅。靖邊縣爾德井村,靠爭資辦了個磚廠,承包經營,村集體以廠為資本入股,利益分成,年收入近40萬元。三是“上掛公司下聯農戶”,換句話說是“公司+支部+農戶”的發展模式。黨支部利用組織協調優勢和集體信譽,根據本村主導產業,尋求與產業相關的龍頭企業合作,一方面為農戶產前、產中提供服務,一方面為企業加工貿易組織好“一線產品”,在產業鏈延伸、農產品二次增值的環節中獲取組織服務費。既能推動產業發展,又可增加集體收入。四是“創造環境引資聯營”。公路沿線交通條件較好的村,劃出一塊土地搞一個開發區,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好,鼓動本村富戶或引入外村、外地能人,辦加工廠或養殖場等。不能賣地分錢,要把土地作為資本入股分成,逐步壯大集體經濟。

四、動腦筋探索新農村的運行機制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沒有一個平衡的基礎,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目前,全國各地啟動了一批試點村的建設工作,大批村正等待著借用試點村成功的經驗,所以試點村不僅是個建設問題,而且更要探索建設當中合理有效的運行機制。

從農村建設項目情況看,國家財政的投資量逐年增加,但是投放的渠道較多,如何把方方面面的資金捆綁起來,統盤安排,做到既不重復投入,又不留空白點,這是提高涉農投資效率的根本。目前,在建設項目的立項、申報以及項目招標、實施、監管等環節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項目”資金與“工程”費用之間的差額驚人?;鶎痈刹亢腿罕娨庖姾艽?,有的鄉鎮領導對本轄區內實施的項目搞不清楚。有鄉鎮干部預言,如果一次給一個村上百萬元的投入,這個村就面臨著“爛桿”。這說明目前涉農項目的運作機制存在很多弊端,將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甚至影響到農村穩定。積極探索涉農項目的管理機制,是基層干部的一種責任,而不應該是無奈。

從入戶建設項目來看,農戶注重比較實惠的內容,多數農戶給多少錢辦多少事,個別農戶甚至還想在給自己修建的工程中賺錢,依賴思想嚴重,不認為這是國家在幫助農民建設家園,感覺是基層干部在完成上面的任務。這一方面暴露出我們的宣傳引導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說明缺乏激勵機制。到戶項目要統籌安排,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生產緊密結合起來,把庭院美化和村容整潔緊密結合起來,把政府扶持和農戶投資投勞緊密結合起來,進行捆綁配套運作。通過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調動農民參與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許多必須通過試點進行探索、創新的東西,比如土地資源整合、公益設施的建設與管理、新農民的培育與組合等,這是我們基層干部的歷史機遇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