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制度調研
時間:2022-08-23 04:45:00
導語:科技特派員制度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特派員制度是新時期科技扶貧的重大創新,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益探索,符合農村經濟發展和科技體制創新的要求,促進了農村經濟與科技的有機結合。我省自**年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以來,已取得較大成就。為進一步總結我省推行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先進經驗和存在的不足,省科技特派員工作辦公室開展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提出關于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對策研究。
一、浙江省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一)**期間的發展成效
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縮小地區差距,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一項艱巨的戰略任務。**期間,浙江省委、省政府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制定了符合各地特點、發揮比較優勢的區域發展戰略,加大了扶持欠發達地區的力度,順利完成“百鄉扶貧攻堅計劃”,并從**年開始實施“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經過艱苦努力,我省25個欠發達縣(市、區)的綜合實力明顯提升,自身發展能力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欠發達地區進入了經濟社會健康較快發展的新時期。
1.經濟較快增長,綜合經濟實力明顯提升。進入新世紀,25個欠發達縣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克服種種困難,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年到**年,25個欠發達縣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達13.7%。人均GDP達到10302元,比**年增加4167元。
2.積極發展非農產業,產業結構日趨調整。近年來欠發達地區工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非農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逐漸增強。25個欠發達縣的一、二、三產業比例從**年的20:46.3:33.7調整為**年的14.1:49.3:36.6。同時隨著第一產業的比重普遍下降,農業內部結構得到調整。
3.農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日益改善。省重點扶持的100個貧困鄉鎮,經過3年扶貧攻堅,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年)達到9.9%,超過同期全省8.5%的年均增幅。收入的增長帶動了居民生活質量的持續提高,反映生活質量指標之一的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普遍下降。
4.科技扶貧力度加大,農民貧困面進一步縮小。我省實施的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派遣科技特派員等措施,取得明顯成效,為欠發達地區的跨越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年,全省重點扶持的211個欠發達鄉鎮共實施了1399個扶貧項目,其中科技特派員實施科技項目214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482個(項),建立示范基地3.52萬畝。來自農業收入由上年的911元提高到1124元,增長23.4%;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456元。人均純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由上年的52.94萬人減至41.90萬人,減少20.9%;人均純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口由上年的14.08萬人減至10.52萬人,減少25.3%,1000元以下貧困人口發生率由**年的7.8%降為5.9%。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多年的努力,25個欠發達縣在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因自然條件等原因,總體來說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然滯后,與全省其它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主要存在:經濟主要指標占全省的比重相對低下;人均主要指標明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滯后,收入以農業為主,增收難度大等問題。
二、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情況
以探尋破解“三農”問題的突破口和探索把科技直接導入農村的新途徑為目標的我省向欠發達地區派遣科技特派員制度,把新的生產要素植入了農村,在盤活科技人才資源、大力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推動農業產業化、農村信息化、轉化科技成果、增強農民致富能力、加快我省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科技進步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工作進展情況
1.調查研究、完善工作,將科技特派員制度從試點推向全面實施。向基層派遣科技特派員是書記在福建工作時提出和倡導的一項支農工作。從**年1月開始實施,從省農科院、浙江大學等國家和省級科研單位、高等學校選派100名科技人員到全省最不發達的100個鄉鎮開展科技幫扶工作,從而啟動了浙江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在試點階段,省委、省政府領導十分重視與科技特派員交談和情況調研,并對科技特派員在基層的調研報告做出重要批示。2005年省委、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通知》,決定在全省1279個鄉鎮全部派遣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按照“突出重點、省市縣共同選派,市縣為主”的原則進行,省級負責派遣212名,11個市負責派遣400名,縣(市、區)級負責派遣其余667名,截至9月底,全省1279個鄉鎮96%的鄉鎮已入駐科技特派員,形成了省、市、縣(市、區)聯動派遣機制,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村基層的組織網絡體系基本形成。
2.以實施科技項目為核心,不斷加大對科技特派員幫扶工作的資金扶持力度。科技特派員以科技項目為載體和抓手開展工作,是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的一大特色。科技特派員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圍繞科技特派員的主要任務,根據鄉鎮資源優勢和產業發展的需要,通過實施科技項目,扶持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努力推進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各級政府也看到了科技特派員制度在試點地區取得的顯著成效,紛紛加大對科技特派員制度的扶持力度。以省級為例,對省科技特派員科技項目資金扶持力度由最初**年的100萬元提高到**年400萬元,至2005年9月已達1200萬元。各市縣也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科技特派員實施科技開發項目,如溫州市和金華市每年分別安排250萬和100萬作為科技特派員專項資金;溫州市縣兩級財政**年對38名省科技特派員科技開發項目共配套經費160多萬元。
3.加強領導、強化管理,不斷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工作機制。為保障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順利實施,省委、省政府專門成立了省農村指導員科技特派員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和解決科技特派員工作中的重大事項,領導小組下設兩個辦公室,科技特派員工作辦公室設在省科技廳。各市、縣(市、區)也相應建立了科技特派員工作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任組長,分管農業和科技工作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科技特派員工作辦公室設在科技局。
為加強對科技特派員的組織管理,省、市、縣三級都建立了“三會”制度,即下派前的業務培訓會、下派中的經驗交流會和下派后的總結表彰會。為更好地發揮科技特派員的作用,許多縣(市、區)建立了科技特派員橫向互助合作機制,編發了科技特派員服務聯系手冊;許多派出單位都建立了科技特派員縱向巡回幫扶機制。同時,為了確保科技特派員在科技服務中的人身安全,我省專門為科技特派員建立了人身意外保障機制。在科技特派員服務時間和方式上,努力做到服務基層和做好本職工作“兩不誤、兩促進”。
4.出臺政策、完善制度,確保科技特派員制度順利實施。**年省政府下發的《關于向欠發達鄉鎮派遣科技特派員的通知》,明確了科技特派員以項目為抓手,通過技術入股、技術承包或租賃經營等方式,與當地結成利益共同體等各項扶持政策。2005年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通知》中明確提出,科技特派員下派期間,其行政關系、職務、待遇等保持不變,工資、獎金、福利從優,由派出單位發放,其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省財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進一步優化了路程補貼標準,同時對資金使用、支持對象、監督檢查等方面作出了規定。此外,省科技特派員工作辦公室還出臺了《浙江省科技特派員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使我省科技特派員成效評估有據可依。許多市、縣(市、區)黨委政府和科技特派員派出單位,也因地制宜,制定了許多優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在職稱評定、年終考核、任職待遇等方面給予傾斜。
5.表彰先進、總結經驗,積極宣傳推廣科技特派員的成功經驗。**年4月,召開了首批科技特派員總結表彰和第二批科技特派員出征動員會議,會上表彰了俞旭平等33位省優秀科技特派員,并追授邵志鵬同志為“模范科技特派員”榮譽稱號。2005年5月,省委、省政府又召開了省農村指導員和科技特派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委副書記周國富充分肯定了我省科技特派員所取得的成效,并對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作了部署。為及時總結經驗,宣傳推廣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中好的經驗和做法,省科技特派員辦公室組編輯出版了68期《浙江省科技特派員工作簡報》和《為了全面建設小康—浙江省科技特派員風采錄》。科技日報**年9月25日刊發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和創新舉措—浙江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實踐與思考》的文章,全面介紹了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情況。**年10月10日,國務委員陳至立在國務院辦公廳信息專報《浙江省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做法和經驗》一文上批示:“這種做法很好。請科技部進一步總結有關省市的好做法,推動農村科技推廣工作的深入開展。”我省科技特派員——浙江大學張放教授作為先進典型,先后兩次參加全國科技特派員制度巡回報告團,介紹我省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的經驗和做法。
(二)主要成效和經驗
1.提高了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市場經濟意識。科技特派員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結合當地實際需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技培訓和技術咨詢,為農民帶來了信息,帶來了致富的門路。過去,許多鄉鎮的農民在蔬菜、畜禽、茶葉等方面都有一些低水平的種養,主要用于自我消費。科技特派員幫助他們面向市場,進行商品化生產,提高品質,增加收入,使廣大農民嘗到了甜頭。如浙江大學李雙茂講師入駐永嘉縣溪口鄉后,根據市場需求,指導當地農民科學養鵝,每羽白鵝純收益10-12元,為農民增收25萬元,人均增收100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2.開發山區資源,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科技特派員根據當地資源特點,引進先進技術,引進優良品種,培育發展了高山蔬菜、森林野菜、名特水果、有機茶、中藥材、食用菌、筍竹兩用林、園藝花卉、珍稀苗木、畜禽、水產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綠色農產業。如青田縣仁莊鄉的主要產業是稻田養魚,農民原來粗放養殖,畝產量僅30公斤,效益很低。省淡水水產研究所胡益民高級工程師任科技特派員后,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改“稻魚連作”為單養田魚模式,引進適用新技術,配套相應的保障措施。50畝高產新模式示范基地,田魚單產可從30公斤提高到100-150公斤,每畝利潤從350元提高到1000元以上。全鄉推廣應用該技術,全年可增產200余噸,凈增利潤200萬元。據統計,**年以來,通過科技特派員和廣大農民的共同努力,共增加欠發達鄉鎮農民收入13937.2萬元,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456元,比上年增長13.2%。
3.整合資源,創新了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科技特派員入駐欠發達鄉鎮以來,背靠院所,面向農戶,僅第二批特派員已幫助建立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56個,興辦農業科技企業82家,創建利益共同體15家,組建民辦科研所16個,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組織化程度,探索了建立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途徑。如浙江大學14位科技特派員已幫助14個鄉鎮組建了梨、柑桔、稻田養魚、石蛙養殖等17個農村專業合作協會,創辦了土特產加工、薯類深加工、生態農業等10家農業科技企業,幫助成立了1個農業科研機構。
4.實踐了一種新的機制,鍛煉培養了農業科技人才,為高校科研機構服務“三農”探索了有效路子。我省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優化城鄉科技資源配置,加快農村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取得了很好效果,也為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科技特派員在幫助欠發達鄉鎮發展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豐富了實踐經驗,提高了工作能力。許多科技特派員深有體會地說“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體現了自我的人生價值”。科技特派員以技術入股、技術承包或租賃經營等多種形式,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了農業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
在科技特派員的實踐探索中,已經涌現了許多好的典型,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領導重視。省委、省政府和有關市縣、鄉鎮黨委、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科技特派員工作。省委書記十分關心科技特派員工作,他在下基層調研時,經常與科技特派員交談,了解科技特派員工作情況。省長呂祖善、省委副書記周國富、常務副省長章猛進、副省長茅臨生也都十分重視科技特派員工作。章猛進常務副省長親自為科技特派員下鄉送行并作動員,他對科技特派員說:你們是我在鄉鎮的助理,隨時可以給我寫信反映情況。
二是部門支持。為保障科技特派員工作的順利實施,2005年成立了浙江省農村指導員科技特派員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科技特派員工作辦公室。各市、縣(市、區)也成立了由各有關部門組成的組織管理機構,保證制度的順利實施。許多派出單位也都建立了科技特派員工作辦公室。省市縣各級都形成了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支持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機制。
三是政策保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許多鼓勵科技特派員在基層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各地、各派出單位也結合各自實際,出臺了一批鼓勵科技特派員下鄉開展科技服務的具體舉措。省財政和地方各級財政都設立了專項資金,用于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如省財政專門安排300萬元資金,用于省級科技特派員的差旅費、獎勵補貼和人身保險。還先后出臺了《浙江省欠發達鄉鎮科技特派員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浙江省科技特派員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加強了對科技特派員的管理和考核。
四是派出單位的支持。派出單位識大體、顧大局,積極支持科技特派員在鄉鎮開展工作,是這項制度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我省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以來,派出單位的領導十分重視和支持這項工作,將其納入單位的日常工作,明確了分管領導和責任人,從人員的挑選、技術的支持、待遇的落實、家庭的照顧和歸來后工作的安排等方面,全力支持科技特派員工作。
(三)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在全面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中,也出現了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科技開發項目眾多,而扶持資金相對不足。二是科技成果產業化要求擴大生產規模,而市場開拓存在一定的困難。三是科技特派員下派時間較短,如何保持工作的延續性,鄉鎮、農民和科技特派員都感到擔心。四是部分科技特派員的專業與入駐鄉鎮要求不符,無法完全滿足鄉鎮的要求。
三、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對策研究
(一)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1.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要求,圍繞深入實施“八八戰略”,全面建設“平安浙江”的戰略部署,按照基本滿足欠發達縣(市、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科技需求,以提高欠發達縣(市、區)農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為核心,以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為主線,以“抓二產、促一產、帶三產”為重點,進一步拓寬扶持領域,加大扶持力度,創新扶持方式,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依靠科技進步推進欠發達縣(市、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2.主要目標:“十一五”期間,該專項行動以25個欠發達縣(市、區)為服務對象,以省市縣三級科技特派員為骨干,整合現有科技系統幫助欠發達縣(市、區)發展的十大科技專項計劃的科技資源,引領欠發達縣(市、區)加速科技進步與創新,為促進25個縣(市、區)生產總值、農民純收入、財政總收入五年翻一番,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基本實現欠發達縣(市、區)人均生產總值增長速度,城鄉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力爭到2010年接近全省基本達到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主要任務與工作重點
1.主要任務
1)解決欠發達縣(市、區)跨越發展中的共性關鍵技術問題。針對25個欠發達縣(市、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科技需求,組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與欠發達縣(市、區)共同進行科技攻關,增強欠發達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大現有科技成果在欠發達地區的推廣力度,并根據經濟發展的要求,重點突出區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
2)建立新型農村科技公共服務體系。圍繞做大扶強優勢特色農業支柱產業、鄉鎮工業小區建設和提高農民素質與生活質量,圍繞支柱產業,創建農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工業星火技術服務中心和農民專業技術協會,通過各類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加快現代先進技術在欠發達縣(市、區)轉化與應用。
3)培育和發展欠發達縣(市、區)新的經濟增長點。重點鼓勵和支持科技特派員幫助欠發達縣(市、區)大力發展鄉鎮企業,開展鄉鎮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培育和發展科技型農業或工業企業,支持企業在產品開發、工藝更新、質量品牌、設備改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領域的科技進步與創新,做大扶強一批特色工業產業、工業支柱產業。同時充分發揮欠發達縣(市、區)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游、農業旅游和紅色旅游,形成有特色旅游景點和旅游產品、旅游產業。
4)提高欠發達縣(市、區)自身科技支撐能力。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智力、技術特長,大力培養地方各類鄉土人才,有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學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農民,推動欠發達縣(市、區)科技隊伍建設。25個縣(市、區)科技行政部門要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逐步提高欠發達縣(市、區)科技創新能力。
5)加快營造有利于科技進步與創新的社會環境。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尊重和充分利用市場在配置科技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建立有利于欠發達縣(市、區)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新機制,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到欠發達縣(市、區)建功立業。深化改革,創造有利于更多的社會力量服務于欠發達縣(市、區)科技事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促進欠發達縣(市、區)形成有利于科技進步的政策、機制和環境。
2.工作重點
1)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集聚。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以農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農業綜合開發三大計劃為抓手,以拉長農業產業鏈、農民就業增收和農業增效為主要任務,重點加強農林植物優良新品種與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與健康養殖技術、農產品(食品)加工技術與貯藏保鮮流通技術、農林生態保護與生態恢復治理技術、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技術、重大農業災害防控技術、現代農業裝備技術、農業高新技術等八大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通過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培育扶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示范基地,形成一縣一業,一鎮一品的區域特色農業生產格局。
2)大力發展鄉(鎮)村工業企業。以星火計劃和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為抓手,加快推進欠發達縣(市、區)鄉鎮企業的發展。支持具有一定規模的鄉(鎮)村特色工業小區,創建星火技術服務中心。以鄉(鎮)村特色工業小區為依托,加快培育技術、知識密集型的科技型鄉鎮企業,集聚科技資源,依靠市場機制推動鄉(鎮)村工業企業技術創新,建立與技術創新要求相適應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知識產權參與分配,提高和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有利于技術創新的企業文化;鼓勵科技特派員利用自身的科技成果和技術優勢,領頭創辦科技型鄉鎮企業,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特色工業新產業。
3)做大扶強一批特色支柱產業。以科技特派員專項和科技富民強縣計劃為抓手,圍繞“四個10%”,即從一個區域或縣域的工業上講,其工業增加值占GDP的10%,提供的稅收占財政收入的10%的支柱產業;從農業上講,就是其產值占全部農業總產值的10%,關系到10%的農戶的種養業有特色規模優勢的農產品,開展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支持龍頭企業創建企業研發中心,做大做強科技型農業或工業企業,創建科技示范企業和示范農戶,建設科技示范基地,為引導一批區域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和發展一批區域科技產業或高新技術主導產業,提供人才、標準、知識產權、科技成果、示范企業和營銷等方面科技示范與支撐。
4)現代農村新社區和生態環境建設。充分利用結對幫扶和“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契機,按照城鄉一體化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以村(鎮)綠色社區和生態家園建設為重點,開展現代村鎮社區景觀設計與綠色住宅建設技術研發;以保障農民飲水安全為重點,加強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模式,農民飲水清潔化技術研發,構建保障農村供水安全的技術體系;以保障農村高效清潔能源供給為重點,加強農戶生物質能源、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技術與產品的研發;以做大扶強優勢特色產業為重點,加強特色農業和特色工業集成創新與成果產業化開發中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
5)提高農民素質與生活質量。以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農村科技信息網建設和“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為抓手,按照“縣縣有科技培訓基地、鄉鄉有科技培訓課堂、村村有科技帶頭人”的發展目標,以提高農村信息化水平為重點,加強農村科技信息網建設,開發建立農村信息技術服務體系;繼續實施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開展現代農業科技、非農產業就業技能、市場營銷、科技管理等知識培訓,力爭到2010年,依托現有各類培訓機構,25個欠發達縣(市、區)都能培育和認定一個農民科技培訓基地。
(三)專項行動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狠抓落實
“十一五”期間,把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專項行動的實施作為25個欠發達縣(市、區)科技工作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有關市、縣(市、區)都要建立和完善科技特派員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各級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各級科技特派員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要加強配合和協調,共同推進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專項行動的深入實施。
2.切實保障專項行動的經費投入
各有關市、縣(市、區)要積極安排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專項行動經費,不斷加大對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支持力度。省本級除每年安排科技特派員專項資金以外,相關的農業各類計劃、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結對幫扶計劃等專項計劃聯動支持欠發達縣(市、區)科技進步與創新,用于欠發達縣(市、區)的科技經費比例要逐年增加。同時,聯合省財政農業綜合開發專項、省扶貧辦扶貧專項聯合支持欠發達縣(市、區)實施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專項行動。并積極探索聯合國開發署(UNDP)“農民小額貸款”、工商企業、民間資本投資科技特派員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開發項目的新路子,加大科技投資風險基金、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基金對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專項的支持力度。
3.目標責任制考核與獎勵
各級科技特派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研究制定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專項行動目標責任制考核獎勵辦法,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特派員進行表彰和獎勵。
- 上一篇:建設科技創新調研報告
- 下一篇:科研院改制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