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做法和思考

時間:2022-06-19 04:46:00

導語: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做法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的做法和思考

一、我縣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基本情況、思路和發展規劃

我縣發展現代農業總體上處于起步階段,但近年來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有力的促進了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20*年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2.18億元,占地區總產值的18.24%,縣區農民人均線收入2408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856元。全縣谷子、豆類、薯類、果類種植面積分別為44670畝、69030畝、103125畝、75750畝,總收入分別為1733.5萬元、3641.8萬元、3625萬元、5687.5萬元;年豬出欄37681頭,羊出欄1*914只,家禽23.31萬只,分別收入為1976.86萬元、1658.28萬元、230.31萬元。

基本思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20*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農業發展實際,借鑒發達縣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先進經驗,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條主線,以科學化為核心,以商品化為特征,以集約化為方向,以產業化為目標,以一批重大項目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抓手,圍繞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為載體,力爭在產業化發展上有新突破,不斷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而專、精而美的各類特色農產品種植,力爭在特色種植方面有新發展;依托突出特色優勢,力爭在畜牧養殖產業的規模和檔次上有新提高;堅持以發展農村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為基礎,力爭在為“三農”服務機制上有新創新。全面提升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實現固鎮現代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發展規劃:

1、以市場為導向,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的種植比例調整為5∶3∶2。以高西溝村為主,建設100畝農作物良種實驗示范繁育基地,10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中心;以對岔村為主,建設300畝以小雜糧生產為主的旱作農業生產示范基地。

2、在高渠、印斗、石溝建設三個肉羊、絨羊良種繁育場,引進擴繁優良品種,全縣羊只存欄保持在20萬只,年飼養量達到40萬只;在桃鎮、十里鋪、印斗建設三個良種豬繁育場,全縣豬存欄穩定在3萬頭以上,年出欄百頭以上的養豬大戶突破100戶。建設和完善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預防控制體系,推行人工受精技術,引導保障農戶聯戶建立養殖小區,鼓勵農戶發展養雞、養牛、養兔或其他特種養殖項目,支持農戶使用機械化養殖,減輕勞動強度。推廣秸桿青貯、氨化等粉碎加工處理技術,每年新增優質牧草1萬畝,總量穩定在28萬畝,檸條利用率達到60%以上,農作物秸桿利用率達到90%以上。

4、80%的青年農民接受專業技能培訓,掌握1-2門致富本領,40%的青年農民獲得國家級專業技能證書。每個鄉鎮培植3-5個具有規?;I化和產業化經營的農場主和農民企業家。組建完善小雜糧協會、養豬協會、養羊協會和果品生產協會專業合作組織,進一步發展若干分會。

5、銀州鎮孟岔村和桃鎮后王坪村各建1個紅棗加工廠,高西溝和對岔村各建1個小雜糧加工廠,新建生豬屠宰廠、薯類加工廠、飼草加工廠各1個。石溝鎮柳家洼村成立農產品貿易站,取代現在臥羊寺的馬路交易市場。利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立100個農村連鎖超市。

二、我縣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做法

一是抓規劃編制,突出試點示范建設。我縣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關要求,組織有關部門成立了“米脂縣新農村建設規劃組”、米脂縣發展現代農業組織機構,堅持按照規劃與村情、與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與社會公益事業結合的“四結合”原則,統籌考慮農村個體經濟和集體經濟的發展,把產業項目放在第一位,突出解決農民增收問題,以建設特色產業和產業鏈的延伸為重點,不斷完善編制了全縣以及各鄉鎮和試點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我們堅持按照“典型引路”的原則突出抓試點村建設。在試點村的選擇上,根據不同的區域位置和產業特點,縣上在“十一五”期間重點抓17個試點村,鄉鎮一級抓13個。縣上的17個村分別由縣委書記、縣長等17位縣級領導包扶指導,并安排了17個部門幫助建設。我們積極實施新農村建設試點示范“雙百”工程,即在全縣抽調了106個部門和號召選擇了106個中小企業掛鉤結對共同幫扶106新農村試點村,要求每個部門抽調一名科級領導和一名普通干部,每個企業至少選派兩名員工長期駐村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去年以來,包村部門、企業已為群眾辦實事近150件,慰問貧困戶300多戶,進村宣講、調研250余次。市級新農村建設“十村樣板”高西溝、柳家洼村目前正分別極力開發建設養殖產業、峽谷旅游及特色果品產業。在試點村的綜合管理方面,把試點村的推進與建設“一面紅旗十朵花”示范村相結合。對“一面紅旗十朵花”進行動態管理,實行末位淘汰制。對被評選為“紅旗村”、“紅花村”的村子在項目、資金、政策上給予重點傾斜,優先安排為新農村試點村。

二是抓資金整合,突出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我們加大部門協調力度,在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方面,實行項目資金捆綁運作、整體推進,解決農村急需解決的生產生活問題。目前,全縣農村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農村公路通村率已達到61%,油路、水泥路進村率突破26%;已建成使用沼氣池9000口,四分之一的村受益;111個村的村級陣地完成了建設、改造任務。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三是抓“一村一品”,突出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我們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推動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的助動力,一是大力支持各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發展“一村一品”,涌現出了孟岔村紅棗產業、鞏家溝村“紅地球”葡萄生產、惠家溝村白絨山羊養殖、陳家溝村勞務輸出、牛溝村養豬等典型。銀州鎮孟岔村“回鄉創業”帶頭人孟浩海,整合土地規模發展紅棗產業,打造出了享譽全市的“孟岔模式”,市場前景看好,效益可觀;二是引導幫助非試點鄉村積極發展“一村一品”,目前李村圪嶗村的粉條、劉渠村的紅蔥、馬家鋪的桃園等也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全縣80%的村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同時,龍頭企業有效地拉動了全縣小雜糧種植業的發展。“米脂縣興德貢米有限責任公司”、“榆林市王成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等6個龍頭企業年加工小米等小雜糧1000噸,年產值達610萬元,年純收入100多萬元。

四是抓科技服務,突出農業科技含量。在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方面,先后引進新品種玉米榆玉9號、登海9號,新品種晉谷21號、29號,橫山大明綠豆,引進洋芋新品種脫毒紫花白3代、克新6號、津引8號,新品種“紅地球”葡萄。畜牧業上引進遼寧蓋縣白絨山羊600余只。林果業上引進GS-58、2001富士、信農紅等蘋果新品種及蘋果樹腐爛病防治新技術。利用“科技之春”宣傳月、“科技活動周”活動。組織市、縣科技特派員,農、林、園藝等方面的科技人員,組成下鄉小分隊深入全縣各鄉鎮和科技示范村,開展“科技進村、服務三農”活動。出動科技人員83人次,以到村到戶示范推廣、田間地頭講座、解答、演示、發送技術資料及播放影像光碟等為培訓手段,共散發科技資料、農民務工常識、實用農業技術資料等多種宣傳資料2000余份,接受現場咨詢600多人次,組織各類技術培訓班8次。今年,累計培訓24場次,培訓人次達1300人。建立了標準化小雜糧種植基地、特色果品示范園、畜禽良種繁育基地、紅棗節水灌溉科技示范園區。在科技特派員基層創業工程方面,選聘11名(市派3名)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科技人員,通過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累計引進、示范、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20多項,為11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推廣了先進適用技術10項,抓科技致富典型示范戶400個,培養農村鄉土人才和新興勞動者2000人次。

五是抓基層制度,突出構建和諧農村。我們把建設新農村的擔子扛在農村支部班子的肩上,積極開展農村黨風廉政教育和村務公開,實行村級財務監督制度。每年有組織地對村支部書記和村主任進行培訓,并把相關內容納入了考核評比范圍,由縣委農工部牽頭,紀檢、組織部門參與,半年檢查督促,年終考核評比。據統計去年以來我們共有組織的培訓村干部8期206人。通過考核評比、培訓,村干部的素質和帶領能力明顯增強,現代農業發展進程和新農村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三、我縣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主要特點和存在問題

我縣發展現代特色農業主要特點可總結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培育農業示范典型。這幾年來我縣農村評選和樹立“一面紅旗十朵花”活動,以及抓新農村試點村的建設,起到了典型示范效應作用,推動了特色農業的發展。培育和打造了像柳家洼村農家園林休閑觀光農業、鞏家溝村山地葡萄農業等一大批特色農業發展典型。

二是全面推廣實用技術。我縣圍繞培育“有文化、懂技術、能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一目標,依靠縣職教中心、部門集中培訓、印發實用技術手冊、“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和方法對農民進行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市場觀念,樹立農民的市場意識,全面推廣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努力按照市場要求發展現代農業。

三是積極引進改良品種。我縣積極發揮“果、雜、薯、羊”四大主導產業的品質優勢、傳統優勢、市場優勢和資源優勢,在引進改良品種上大做文章,先后引進谷、果、薯類等優良品種20余種,引進了道賽特、白絨山羊、小尾寒羊等優良羊子品種,改革了傳統飼喂方式,建立了一大批農業科技示范點,由點到面,進行推廣。

四是建立政府扶持機制。我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一系列支農惠農強農政策,把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扶持農業發展機制,作為“三農”工作的重頭戲。除國家種糧補貼、農機補貼等優惠政策外,積極扶持發展種、養、加工大戶,從政策和資金上給予傾斜,在設施、技術、人才等方面扶持服務。通過“公司+農戶+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多種途徑和模式,不斷構筑現代特色農業發展體系。

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乏能人帶動。在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我縣大部分農民難以適應農業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農民整體文化程度較低,熟練掌握農業科技知識的種養大戶、能工巧匠、經營能人較少,部分農民缺乏必要的農業科技常識、就業技能、干事創業精神以及市場意識,真正“有知識、懂技術、能管理、會經營”的現代農業發展帶動能人很少。

二是缺乏龍頭企業。龍頭帶動乏力,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雖然近幾年有發展,但發展不快,亮點不多,規模不大,品位不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層次低,產業鏈短,缺少帶動型的龍頭企業,農村經濟發展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h內傳統產業和優勢產品布局分散,集中連片的專業村組和專業大戶不多,大多靠價格拉動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少,產業基地建設滯后,農產品仍是初級產品多,產業發展推進緩慢。

三是缺乏市場機制。近年來,我縣農產品市場發展迅速,并逐漸成為廣大農民銷售農產品的重要渠道,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當前發展現代農業對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著一定差距。各種專業協會、中介服務組織及經紀人隊伍不健全,農產品流通不暢現象依然存在,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滯后,難以為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在服務現代農業中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發揮。

四是缺乏科技人才。一是農技推廣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技術人才少,服務設備落后,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二是農技推廣隊伍整體素質不夠高,技術骨干老化,推廣隊伍出現青黃不接現象。農技推廣隊伍薄弱,既缺經費,又缺人員,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難以承擔起發展現代農業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