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包袱思考
時間:2022-12-06 08:33:00
導語:農村包袱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是黨和政府聯系農村基層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各項方針、政策在農村順利貫徹和落實的組織者,是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工作的核心。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的各個歷史時期,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都為推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作為農村改革開放政策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具體實踐者,在農村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和推廣方面做了大量具體工作,不僅使農村勞動力得到了全面解放,而且使廣大農民很快便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逐步向小康社會邁進。然而,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的社會結構及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不僅是以集體經濟為主的生產方式轉變成了以個體經濟為主的生產方式,而且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解放,農民就業渠道的不斷拓展,原來農村穩定的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跨縣、跨區、跨省,甚至跨國的勞動力流動越來越頻繁。在這種巨大的變革面前,許多農村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因自身觀念及水平的限制,開始變得迷茫,失去了明確的工作方向,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的工作內容嚴重縮水。他們除了收費、征稅及計劃生育外,不知道還能做些什么。農村實行稅費改革后,收費、征稅的內容也基本上沒有了,而且隨著廣大群眾生育觀念的改變,計劃生育的壓力也越來越小了,農村基層組織更加渙散了,農村基層干部顯得更加無所事事了。
農村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的這種渙散現狀是十分危險的,直接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與政權的穩定。黨和國家下決心、下力氣、下投入要改變農業、農村、農民的現狀,并制定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和建設標準,那就是加快農村建設的步伐,使我國廣大農村盡快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因為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各地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不可能有一個統一、標準的模式來指導新農村建設的實際工作,只能在黨和國家總體發展的目標和原則指導下,充分挖掘地區優勢,采取不同的發展方式以達到新農村建設的共同目標。這就對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內容和工作難度不是減少和降低,而是增大與加強。那些到目前為止還找不到工作干的農村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而是要積極地檢討自己,是你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及經濟的發展了,你們是不稱職的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如果你不能立即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那你的出路只能是一個,那就是“讓賢”。
在新目標、新要求、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到底該如何開展工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1.要真正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使政策和民意得以有效溝通。
農村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仍要做好橋梁和紐帶,一要為黨和政府負責,使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能夠全方位、無折扣的落實;二要為廣大農民負責,對農民的想法、意愿及實際的生產、生活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研究,并在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的指導下合理的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各種問題,對其中有規律和有價值的內容整理上報,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復”,真正成為黨和政府與基層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2.引導農民改變觀念,使其更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是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在市場經濟體制趨于成熟的今天,要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就必須轉變農民觀念,使其對市場經濟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并在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下,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農村各項生產活動,變“有什么賣什么”為“市場需要什么,我們生產什么”。這就要求我們的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深入到農民群體當中,為他們傳授市場經濟方面的知識,與他們一起研究、分析、把握市場,不僅要不斷提高農、副產品商品化、市場化的比例,而且要與廣大農民一起共同努力,創造條件和優勢,以提高自身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使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3.變管理為服務,有效協調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相關事宜。
要改變農村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的職能與工作方式,由原來的管理職能變為服務職能。我國農民的整體素質及知識水平普遍偏低,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不僅要向他們傳達和解讀黨和國家的相關方針、政策,幫助他們確立市場經濟的觀念,還要在各項具體問題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如農業技術服務、市場信息服務、投資咨詢服務、法律服務、經營管理服務等。
4.發展鄉鎮企業,引導農民走向農業生產專業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發展農業經濟單靠種植業、養殖業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基礎上,走種、養、加、科、工、貿相結合的專業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農民因其自身素質、知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在這方面的意識不是很強。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要為鄉鎮、鄉村集體、個體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以實現農、副產品的就地轉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農、副產品的附加值,讓農民也能切實享受到工業化的成果。
5.創造條件,吸引外部資金以壯大農業及農村發展的力量,探索多種形式的合作經營。
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不僅是黨和政府與基層農民之間溝通的紐帶與橋梁,同時也是廣大農民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所以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要時刻要牢記自己的這一特殊身份,創造條件,積極加強與外界的溝通,吸引外部資金加入到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方面來,有效地壯大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力量。同時也要積極探索,尋求新的、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集體經濟實現方式,使小農經濟逐漸向規模經濟轉化。如農民土地使用權資本化、農民勞動力資本化等方面的探索等。
6.強化對農村社會性事務的管理,優化農村社會生活環境。
隨著許多權力的上提,農村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在農村傳統的社會性事務方面的工作有所減少,但具體工作依然不少,而且隨著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與變革,許多新的社會性事務不斷衍生出來。這些事務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只有強化對這些事務的管理,農村的經濟發展與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的改善才有了基礎。
7.促進村民自治的健康發展。
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會上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抓好六項主要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擴大農村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制度,開展普法教育,確保廣大農民群眾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要積極指導村民自治工作的落實與推廣,創造一切條件,促進村民自治的健康發展。
8.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將普通農民中的優秀人員吸收到黨組織中來,壯大中國共產黨的隊伍。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將普通農民中的優秀人員吸收到黨組織中來,將其培養成為農業及農村發展的帶頭人,依然是基層組織的重要工作。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的職能不僅不能弱化,反而應該加強,但是要使其充分發揮作用還必須在機構方面及工作方式方面作較徹底的變革。變革之一是使其機構設置與干部配置更加適應當前形勢;變革之二是使其主要職能從“管理”轉向“服務”。通過這樣的變革,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不僅要成為黨和國家在農村第一線的代表,更要成為廣大農民的代表。
黨的十七大不僅進一步明確了我國農村今后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對農村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組織與落實者,基層組織與基層干部必須認真組織學習和傳達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使其真正深入到每一個農民心中,在廣大的農村土地上落地生根。同時也要以十七大報告精神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更穩、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