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銀行業改革
時間:2022-10-30 02:47:00
導語:我國銀行業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全球銀行業發展明顯地呈現出金融管制放松、銀行業通過并購走向巨型化、銀行業務全能化、國際化、電子網絡化的趨勢。這
也是入世后我國銀行業面臨的形勢。基于這一認識,我國銀行業要放松金融管制,逐步取消分業經營限制,積極推動銀行業的并購重組,
倡導特色銀行,加速推進銀行業的電子化、網絡化、透明化,重塑監管體制,構建功能性金融監管。
[關鍵詞]wto我國銀行業改革對策
[作者簡介]××(1965-)女,研究生畢業,湖南××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金融理論與金融改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新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全球銀行業競爭日益加劇。在此背景下,全球銀行業發展已明顯呈現出五大趨勢:金融管制放松、銀行業通過并購走向巨型化、銀行業務全能化、國際化、電子網絡化。這是我[本文轉載自國金融改革面臨的大形勢。入世后,我國金融將進一步融入國際金融體系,五年過渡期后,國內金融市場將對外高度開放國內金融市場同時也就是開放的國際金融市場。因此,順應全球銀行業的發展趨勢,已成為入世后我國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一、全球銀行業的發展趨勢
(一)金融管制放松,銀行監管精細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銀行業的激烈競爭,資本持有者對多樣化和綜合化金融服務的需要,推動著發達國家政府放寬對金融領域、特別是對銀行業的管制,紛紛打破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分業經營的局面。進入90年代后,隨著美國、日本、歐共體等主要國家金融改革方案的實施和生效,各國金融業的發展越來越多地滲入市場化和國際化因素。隨著金融管制的放松,國際銀行業的監管也日趨精細化。這主要表現在:一是金融監管手段現代化。各國普遍運用計算機輔助管制,尤其是實時清算系統在銀行監管中得到普遍的運用。二是監管內容標準化和規范化。這主要體現在巴塞爾委員會公布的文件中,尤其體現在《資本充足協議》和《有效銀行監管的核心原則》中。三是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管。不再一味強調外部管制,而是轉向內外監管結合,更加注重調動和發揮銀行自身的積極作用。四是擴大信息披露,充分發揮市場約束作用。五是加強對金融集團的監管。
(二)混業經營,銀行業務全能化。80年代以來,經濟金融全球化導致了國際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加上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的沖擊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各類金融機構之間業務相互交叉與滲透不斷加劇。進入90年代以后,西歐和日本等國的商業銀行已經已突破傳統的分業界限,業務范圍向投資、保險等領域擴展,銀行業務綜合化趨勢日益明顯。受來自西歐和日本等國銀行業的競爭壓力,90年代以后,美國商業銀行加快了改革步伐。1999年底,美國通過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允許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相互涉足對方領域從而徹底結束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對美國66年的統治,標志著混業經營已成為國際銀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三)銀行業通過并購走向巨型化。全球金融市場的激烈競爭,推動了銀行業的收購與兼并。從90年代初開始,全球銀行業的購并整合熱浪滾滾,購并規模愈來愈大,涉及的領域愈來愈寬。據資料統計,91年至92年,93年至94年,95年至96年,97年至98年,全球銀行業購并總值分別為847億美元、832億美元、2080億美元及5342億美元。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資產規模已從90年的19萬9000億美元,增至99年的25萬5000億美元,10年間增長78.4%,并且仍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與以往購并浪潮頗為不同的是,此輪購并活動的主要動因,是混業經營發展所帶來的全能化銀行的出現與金融控股公司地位的確立,使銀行業的購并活動廣泛涉及金融領域的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行業徹底打破了傳統銀行業務與其它金融業務的界限,將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甚至新發展的網上銀行運作方式緊密地融合起來。由此而誕生了一個又一個的金融"巨無霸"。
(四)銀行業電子網絡化。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金融服務電子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領域的電子化、自動化、現代化的金融服務系統基本全面形成,銀行活動將先進的電子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存款、提款、轉賬、匯兌、查賬、交換控制、金融買賣交易和咨詢等金融服務領域,并將銀行和客戶、銀行與銀行、客戶與客戶聯結成一個電子網絡。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加緊實現金融系統的電子網絡化,網絡銀行也應運而生,并成為世界銀行業發展的基本趨勢。據美國聯邦保險局統計,1993-1998年,美國傳統銀行的資產遞增率為8%,而美國網絡銀行的資產遞增率為53%。英國保誠保險集團旗下的egg銀行成立不到一年,通過互聯網已吸存67億英鎊。與此同時,傳統銀行發展網上銀行也正成為新的時尚。銀行業電子網絡化已成為國際銀行業的基本趨勢。
(五)銀行經營國際化。80年代以來,金融管理的放松、銀行經營風險的加大、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全能制銀行的興起以及跨國結算體系的發展,無一例外地導致銀行經營國際化趨勢的不斷加快。銀行經營的跨國界發展,不但加速了國際資本流動及新的金融工具和技術的廣泛運用,而且加速了金融市場的全球化進程。90年代以來,銀行經營的國際化進一步向全球化發展,并逐漸形成銀行國際業務與國內業務的合理分工,即大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競爭,中小銀行則在國內金融市場上發展。即使在同一個集團內部,不同機構之間也有類似?quot;分工"。當然,這種分工并沒有嚴格的界線,更沒有切斷資產在國內和國外的流動。應該說,隨著墨西哥和亞洲金融危機對邊界經濟的影響日漸淡化和消除,以及國際金融監管的不斷加強,各國銀行業將不斷開拓新的國際業務領域,跨國銀行將對海外融資結構進行必要的整合,減少傳統貿易融資業務,增加投資銀行業務;同時,必將增加其表外業務比重,提供東道國不能提供的服務,進一步推進金融國際化進程。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
(一)傳統分業經營體制面臨金融集團化的挑戰
我國銀行業實行分業經營體制,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利潤無法保證。而國外銀行業大都是綜合經營的全能銀行或金融集團,其集團化模式已沖破了傳統銀行、證券、保險分業經營的界限,既涉足傳統商業銀行業務,又涉足現資銀行業務、保險自營及經紀業務,是跨行業的綜合性經營。這就必將對我國銀行業造成巨大沖擊。盡管在入世后的5年過渡期內,對于進入我國的外資金融機構仍可能限制其經營業務,使其只能從事一個行業的經營,但由于外資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其境外的后援體系,外資金融機構集團化綜合經營趨勢仍能發揮作用因此,我國銀行傳統的分業經營將面臨金融集團化的強大挑戰。
(二)分業監管體制面臨金融業務創新與業務交叉經營的挑戰
由于金融業混業趨勢加強和金融業務創新,我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相互融合和滲透,目前,已有不少業務突破分業經營界限。
其主要有:允許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同業拆借市場進行拆借、債券回購;允許券商以股票質押從商業銀行取得貸款;允許保險公司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日購交易;允許保險基金以購買證券投資基金形式進入股市等。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從事債轉股等業務,實際上也是把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連接起來。因此,在金融業務不斷創新、業務交叉趨勢加強和我國已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的前提下,我國現行的分業監管體制面臨著三大難題:一是金融監管難度加大;二是存在監管不到位或監管真空;三是存在各監管機構互相爭奪權力
或發生事故時互相推卸責任的可能。這是我國分業監管體制面臨的新挑戰。
(三)粗放型的行政式監管方式面臨挑戰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方式不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后復雜的金融監管環境。我國目前金融監管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行政監管方式,銀行監管重視現場監管,不重視非現場監管,在金融監管中往往運用人海戰術,依賴查賬發現問題。商業銀行缺乏合理的內部治理結構,缺乏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機制,內部監管行為表現往往流于形式。同時,也缺乏行業自律組織。中央銀行的監管方式是監管銀行業務而不是監管商業銀行的內控機制。這種金融監管方式缺乏彈性,很容易把銀行管死。因為隨著我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不斷發展各種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的區別會越來越模糊,只有監管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才有利于促進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活動,同時又有利于控制金融風險。
三、入世后我國銀行業改革與發展對策
(一)放松金融管制逐步取消分業經營限制。只有由金融機構根據自身的核心優勢,確定其業務范圍,選擇全能型或專業型發展模式以充分實現其規模經濟、范圍經濟和專業分工經濟效益,才符合金融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性。取消分業經營的限制可分二步進行:第一步,根據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實力、管理效率、風險控制能力和自律能力等多項指標,允許有條件的金融機構擴大業務范圍或自主經營,不搞"一刀切"。第二步,對現有金融法律進行全面修改,徹底取消分業經營限制。
(二)積極推動銀行業的并購重組。國際銀行業并購重組浪潮迭起,尤其是大銀行通過并購走向巨型化,從而獲得更加明顯的規模優勢。我國銀行業要縮小與國外銀行業的實力差距,也必須走并購重組的道路,通過并購重組增強資本實力,擴張資產規模,提高技術含量增加業務品種,最終達到增強綜合競爭力的目的。當前,一是要積極利用資本市場,推動國有商業銀行上市,為兼并活動打好基礎。二是要積極推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間的并購重組,培育國際化巨型銀行。三是允許有實力的銀行通過并購重組滲入證券業、保險業,進而塑造多元化的巨型銀行。四是鼓勵我國銀行走出國門,兼并收購國外銀行。
(三)不搞一刀切,倡導特色銀行。在鼓勵國有商業銀行向大規模甚至全能型銀行發展的同時,也應倡導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如中信實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向具有某方面服務特長的特色銀行方向發展,以更好地服務開拓各自的目標市場、目標顧客。如果各類國內銀行都一哄而起地強調規模,崇尚跳躍式的并購發展,不僅會超越我國經濟的發展階段,而且會超越現行的財力和管理能力,其結果將是欲速則不達。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單純的規模大是遠遠不夠的,與其大而不當,不如專注幾項或單項業務更能在競爭中穩操勝券。如花旗和摩根銀行都以精于少數幾項業務而獲得豐厚利潤而著稱。結合我國具體情況,我國現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發展空間不僅應放在國內而且應放在中小企業上。
- 上一篇:醫院改革紀實
- 下一篇:身份的界定,農村集體物權制度改革中無法回避的棘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