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業強市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14 02:06:00

導語:建設工業強市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工業強市交流材料

發展市域經濟,工業是支撐,項目是關鍵。年,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兩市一極”目標,抓住工業經濟這一龍頭不動搖,全力以赴抓招商,壯大市場主體規模,真心實意扶企業,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市域經濟保持了增長較快、質量提升、后勁增強的良好態勢。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3億元,同比增長18%;規模工業總產值175.9億元,增長28.7%;財政總收入8.89億元,增長19.5%;地方一般預算收入4.69億元,增長25.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2億元,增長31.3%。

一、堅持工業主導發展,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一是抓產業,發展集群經濟。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市域經濟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全面推行“支柱產業工作法”,加大政策、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強化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條,著力壯大食品釀造、化工、紡織、機械電子四大支柱產業。年,四大支柱產業聚集規模企業113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50.19億元,增長26.7%,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的85.4%。繼酒業產業集群之后,奧美醫用紡織產業集群被列為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目前,“引項目—興集群—建基地”的發展格局正在逐漸形成。

二是抓骨干,做大市場主體。大力實施“優強企業倍增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對酒業等7家優強企業和今貝飲品等25家成長型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實行“直通車”服務,強化政策引導和要素傾斜,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年,全市規模工業產值過億元企業27家,稅收過1000萬元企業7家,其中過億元企業1家。酒業與維維集團成功進行戰略合作,酒業集團實現產值41億元、稅收1.92億元,分別增長32.4%、5.72%。三寧化工步入發展快車道,投資14億元的“2030”工程建成投產,投資5億元的68萬噸磷復肥項目正在加緊建設,100萬噸二甲醚項目全面啟動,建成后年產值將突破100億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年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22.7億元、稅收4926.75萬元,分別增長42.2%、43.44%。

三是抓創新,爭創核心競爭優勢。充分利用金融危機的倒逼效應,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鼓勵企業提檔升級,擴大出口,較好地規避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引進聯合為重點,加快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年投入科技三項經費1073.5萬元,同比增長16.7%。認真實施《市質量振興和品牌經濟發展五年規劃》,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獎勵企業爭創名牌。堅持內培外引結合,積極培育本地品牌,大力引進知名品牌。酒業被列為國家首批“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企業、省專利技術明星企業。奧美醫用衛材先后通過了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行業專業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目前,全市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個,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名牌產品13個,省著名商標9件,注冊商標365件。

二、堅持項目帶動發展,著力增強發展后勁

一是搶抓政策機遇爭取項目。搶抓國家和省擴大投資、拉動內需、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機遇,加強項目評估、論證和編制工作,精心包裝策劃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級項目。年全市申報國債和省專項資金項目160個,已下達投資計劃61個,爭取國債及省專項資金1.5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倍。大江紡織醫用紗布設備改造升級工程項目被納入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計劃。亞泰陶瓷擴規技改節能項目被國家發改委立項。

二是強化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建立招商引資統籌協調機制,整合市鎮招商力量、信息和資源,實行項目資源共享,形成了強大的招商合力。在招商引資中主動作為,把領導力量配置在一線,將財力物力傾斜到一線,構建立體招商格局。突出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信息、人才方面的優勢,積極尋找戰略合作伙伴,實行產業配套、強強聯合。年,簽約項目80個,到位資金37億元,成功引進宜化60萬噸磷酸二銨、星鑫包裝、熙瑪石英石板材、金潤達磷化工、松懿力騰電子等投資過億元項目20個。總投資15億元的宜化60萬噸磷酸二銨項目是我市有史以來市屬投資規模最大的工業項目,占地400畝,項目建成后可達到120萬噸選礦、80萬噸硫酸、30萬噸磷酸一銨、60萬噸磷酸二銨的規模,年銷售收入20億元、利稅3億元、稅收2000萬元以上,最高可達7000萬元。

三是扶持企業技改催生項目。將企業擴規項目等同招商項目對待,加大支持和服務力度,促進企業實施技改,催生一批項目,再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年,實施擴規改造項目27個,完成投資24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項目9個。投資3.4億元的迅達科技二期擴規項目全面竣工,新增年產130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200萬臺生物質直燃爐和30萬臺吸油煙機生產能力,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稅收3000萬元。投資2.75億元的奧美公司醫用再生棉項目正抓緊建設,竣工投產后可新增年產3000萬包醫用敷料、1.2萬噸特種棉紗生產能力,年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稅收800萬元。

三、堅持園區引領發展,提升承接產業轉移能力

一是突出特色規劃園區。搶抓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和宜昌市沿江突破戰略機遇,集中力量在沿江布局各類特色工業園區,全力打造“一核四極”工業構架,基本形成以經濟開發區為核心,以安福寺工業園、姚家港化工園、白洋裝備工業園、民營創業園為支撐的生產力布局。發揮經濟開發區核心主導功能,努力將其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業化園區。進一步突出果蔬食品特色,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將安福寺工業園打造成一流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鄉村工業示范園區。努力將姚家港化工園建成宜昌乃至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爭取3年內園區產值突破百億元。積極推動白洋裝備工業園建設,努力建成國內外裝備制造企業轉移的承接地和周邊大中城市裝備制造企業的配套園區。科學規劃建設民營創業園,在省化鐵路、318國道沿線區域,規劃建設一批標準廠房,盡快建成民營經濟孵化園。

二是多元投入建設園區。按照統一規劃、滾動開發的原則,堅持多渠道籌資,不斷提高園區綜合承載能力。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同時大力爭取銀行貸款投入,積極運用市場化手段融資投入,靈活利用BOT、BT等方式進行建設。年籌資5.8億元,征收土地63宗9467畝,有效解決了“有園無地”的問題。目前,姚家港化工園平整土地1350畝,投資3015萬元的晉煤大道正抓緊建設,投資1800萬元的工業園沿江大道改造工程進入招標程序。白洋裝備工業園完成700畝土地平整任務,善溪沖大道正抓緊建設。安福寺工業園投入建設資金近2000萬元。民營創業園初步完成規劃,啟動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廠房籌建等工作。

三是創新機制管理園區。將工業園區作為全市招商引資的公共平臺和邊遠鎮的發展“飛地”,積極探索園區共建、資源共享的運行模式。按照“誰引進、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引導全市項目資金集中投向園區、工業項目優先安排到園區,全市160家規模工業企業90%以上集中在園區。年,經濟開發區新開工項目152個,形成食品釀造、紡織加工兩大集群;安福寺工業園新簽約引進企業6家;姚家港化工園正加速擴張發展,三寧化工擴建、金潤達磷化工、元港化工搬遷擴建、寶力星磷酸二銨、寶磷化工等5個項目落戶園區。

四、堅持城鄉統籌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

一是推進產業融合,實現工農聯動發展。堅持用工業化理念謀劃農業,立足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引進、培育、做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群,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由“點”向“塊”發展,加快建設農產品加工百億元縣市。酒業、雪花啤酒、奧美衛材、鴻新食品、湘宜水產等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奧美公司成為省最大的醫用衛材生產龍頭企業,年實現產值6.75億元、稅收1786.8萬元,分別增長52%、90.22%。全市形成了糧食、棉花、果蔬、水產、油脂五大農產品加工企業群,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83家,其中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2家、宜昌市級重點龍頭企業23家,年加工農產品120萬噸,輻射帶動優質糧棉油生產基地100萬畝、果蔬生產基地35萬畝、畜特生產基地100萬頭、水產品基地12萬畝。

二是引導錯位競爭,推進市鎮協調發展。堅持財力下移,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各鎮街道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安福寺果蔬、七星臺油脂、馬家店紡織、董市化工、白洋機械等工業板塊初具規模,形成特色。安福寺鎮依托豐富的柑桔、黃桃、紅薯等資源,引進臺灣鴻新、天元食品、韓國中元、上海怡安等果蔬食品加工及關聯企業,形成了年加工農產品15萬噸的能力,年創匯3700多萬美元。各鎮街道規模企業發展到118家,實現工業總產值81.95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企業的73.8%、46.6%。

三是鼓勵全民創業,實現內外統籌發展。激發一切創業熱情,激活一切生產要素,在全社會營造關注創業、支持創業、服務創業的濃厚氛圍。圍繞我市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引導民間資本進行配套生產和投資參股,擴張民營經濟總量。主動變農民工返鄉之危為全面創業之機,加大資源配置、融資貸款等方面支持力度,鼓勵返鄉農民工利用擁有的技術、資金和信息自主創業,引領能人回鄉、老板回家、企業回遷、資金回流。近年來,全市掀起由小老板、回鄉農民投資興辦小果品廠、小加工廠的熱潮。目前,全市共有各類企業933家、注冊資本16億元;個體工商戶9695戶、從業人員1.3萬人、注冊資金1.73億元,民營經濟占全市經濟總量的90%以上。

五、堅持服務保障發展,創優經濟發展環境

一是著力營造優先優惠的政策環境。加強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建設,大力培植A級信用企業,全市62家企業獲得A級信用認定。組織開展“銀行行長企業行”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6家金融機構與92家企業建立A級信用企業培植關系,發放貸款8.7億元,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堅持節約集約用地,通過調整土地利用規劃,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全面清理土地市場等措施,儲備工業用地近萬畝,確保經濟發展的用地需求。積極做好電力、用工協調,優先保證重點骨干企業的生產用電,全市工業用電量達13.6億度,增長50.7%。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居民就地務工,組織開展專場招聘洽談會19場,53家企業與2145名求職人員達成用工協議。

二是著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程序。建立完善投資項目“綠色通道”,推行“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全力為投資者提供代辦服務。牢固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建立穩商親商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市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重點在談項目和重點在建項目制度,定期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臺灣松懿電子項目自簽約后,短短11天時間里,完成了在的企業注冊、廠房租賃等前期工作,28天后生產出第一批產品,創下了重大項目自簽約到生產用時最短的紀錄。

三是著力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商業欺詐、不正當競爭等違法行為。全面清理涉企收費項目,堅持實行收費公示制,堅決制止一切形式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進一步完善招投標制度,堅持對經營性土地、建設工程項目、政府采購和產權等事項實行公開招投標、公開掛牌交易等制度,強化監督,杜絕“暗箱操作”。扎實開展“百警聯百企”活動,重拳整治企業周邊治安環境,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資和生產經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