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民生年活動方案

時間:2022-03-22 10:51:00

導語:關注民生年活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注民生年活動方案

為認真貫徹市委屆三次全委會議和市屆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會議精神,按照市委《關于開展“關注民生年”活動的指導意見》,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關注教育教學質量問題,努力提升整體辦學水平

工作目標:

年,我市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穩定在100%;初中入學率達到100%,畢業生合格率達到98%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9%以上;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達95%以上,高考上線率達80%以上,高考民漢文理綜合錄取率達到75%以上。深化“雙語”教學工作,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完善中小學信息化平臺,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穩定教師隊伍,激發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構建安全體系,創建平安校園。關注弱勢群體,促進教育公平,使家庭困難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夠平等地接受教育。

具體措施: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水平。制定第三輪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方案,繼續開展包括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學校領導、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在內的全員培訓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政策,穩定烏爾禾區、白堿灘區及準東地區教師隊伍,在疆內外招聘優秀教師來我市任教。進一步完善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年爭取在全市中小學全面推行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

(二)制定出臺加速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具體工作方案、指標評價體系。成立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導中心”,讓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科學體系中來。

(三)推進“雙語”教學,加強“雙語”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民漢合校工程。全市少數民族小學從1—3年級開始進入除母語外全部用漢語授課的教學模式。抓好少數民族“雙語”教師培訓工作。擴大“雙語”教師的來源渠道,在全疆范圍內招聘能勝任“雙語”教學的優秀教師來我市任教。落實優惠政策,力爭使少數民族幼兒入園率達到95%以上。重新規劃擴建市第二中學,分流漢族生源,恢復其為民漢合校。改造擴建第五中學,將第十二中學、十四中學的中學部并入市五中,使其變為一所民漢中學。將第十一中學的中學部并入第十中學。

(四)進一步提高教育信息技術的裝備水平,加速完善校園網建設,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步伐。加快數字化在教學及管理中的應用,為廣大教師提供遠程網上交流、研修的平臺。

(五)開展平安校園創建活動。年,在市實驗中學、高級中學、第七中學、第八中學、第十三中學建立“環境與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HSE)”。進一步做好穩定和綜合治理工作,建立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和預警機制,有效預防和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維護校園穩定。

(六)完善機制,使家庭困難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能夠平等地接受教育。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原則,完善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健全保障機制,做到經費到位,管理到位,指導和服務到位。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項目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辦公室主任由彭建偉兼任。

配合部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事局、市編委辦、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局、市文化局、市工商局、市信息化辦公室、各區人民政府

二、關注就業結構性問題,努力實現充分就業

工作目標:

全年新提供就業崗位4000個,實現就業3500人;城鄉就業困難群體得到有效援助,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托底安置,就業結構性矛盾造成的失業人員存量年減少不低于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職業技能培訓45900人,創業培訓50人。

具體措施:

(一)樹立就業優先的理念,強化政府促進就業和治理失業的職責。繼續落實和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以解決就業總量為主的政策向重點解決特殊就業群體、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政策轉變。強化就業協調聯席制度中成員單位的專項考核和目標考核制度。建立就業再就業實名制。合理調控女性、少數民族就業比例,用人單位招錄人員,除法定不適合女性就業的崗位(工種)外,原則上招錄比例不得低于最低線;錄用少數民族人員比例不得低于本市少數民族人口的年度自然比例。

(二)加大政策扶持,多方位、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有針對性地提高崗位獎勵標準,對用人單位提供并吸納本市女性和少數民族就業的崗位,在原崗位獎勵標準的基礎上按簽訂勞動合同期限進一步提高。擴大政府購買崗位范圍,在實行政府促進就業政策補貼的前提下,從正在或已建項目、醫療護理、農業開發維護和調控外來務工人員等五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開辟就業渠道。

(三)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扎實開展就業援助行動,著力解決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強化政府促進就業服務功能,建立實現公平就業監督機制,構建基層就業援助平臺,建立就業實名制,加強就業、失業登記管理。健全和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和承諾服務制度,有針對性地對本市三年以上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中的女性、少數民族失業人員采取就業承包、就業激勵和臨時救助等特殊幫扶政策。

(四)進一步拓寬培訓思路,加大崗前培訓力度。指導各類培訓機構根據崗位需求狀況分類分步實施訂單式、技能儲備培訓、企校合作為主要形式的各類各層次就業前培訓,根據培訓成果,給予政策性補貼。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通過提高創業培訓補貼標準和政策扶持,對有創業愿望和具備創業條件的各類人員提供“一條龍”服務,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城鄉登記失業人員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和服務性崗位技能培訓。大力扶持民辦培訓機構發展,對培訓數量多、質量好、就業率高,并積極推行“雙證”的民辦培訓機構給予獎勵。

(五)加大行政監管力度,確保穩定就業落實到位。積極推進勞動合同制度、集體合同制度和勞動用工備案制度,深入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建立年度勞動用工定期社會通報制度,從源頭上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大力推廣用人單位勞動保障守法誠信評價制度,深入開展維權執法行動,加大執行《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和《勞動爭議仲裁法》的力度,維護勞動者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強化企業在穩定就業崗位方面的社會責任,鼓勵企業提供有效就業崗位,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引導企業采取傾斜政策措施穩定生產服務一線員工隊伍,嚴格控制正常生產經營企業裁減人員的行為,減少向社會排放失業人員。

(六)加強引導,扶持規范勞務派遣企業發展。依法審核勞務派遣企業的資質等級,規范勞務派遣企業與用人單位的勞務派遣行為。加強市場和政策引導,促使勞務派遣企業逐步向專業化人力資源企業規模發展,向服務業拓展,構建和發揮勞務派遣企業吸納就業輔助渠道作用。建立勞務派遣企業年度考核制度,實行勞務派遣企業管理費浮動費率。

(七)積極推進就業見習制度,規范促進就業見習基地的發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就業見習制度,制定就業見習基地的年度目標,引導和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建立就業見習基地,幫助未就業畢業生和失業人員通過就業見習擴展就業機會,對于積極開展就業見習并取得良好社會效益的就業見習基地給予政策獎勵。鼓勵失業人員參加外地見習,適應多樣化的見習需求。

(八)加強就業宣傳力度,促進就業觀念的轉變。有針對性地制定宣傳計劃,提升宣傳的廣度和深度,推動就業宣傳的常態化和普及化。加大對各類用人單位在經營發展、社會保險和規范用工等方面的宣傳力度,促進求職者正確認識各類企業。大力開展現實就業案例專題教育以及在工作實踐中增強就業能力的教育,幫助失業人員進一步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正確認識自身的就業能力,引導全社會轉變就業觀念。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項目辦公室設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辦公室主任由武新華兼任。

配合部門:市油田黨委辦公室、市油田黨委組織部、市油田黨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公室、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人事局、市財政局、市監察局、市審計局、市民政局、市建設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農林牧業局、市統計局、市編委辦、市司法局、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人民銀行、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市工商聯、市殘聯、市人才勞動力交流中心、各區人民政府

三、關注醫療服務質量問題,努力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工作目標:

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完成30%,建立全市統一的社區衛生信息管理系統,形成市、區、社區三級應用平臺,開展全科醫師和全科護士培訓,累計培訓率達80%以上;加強重點學科建設,改善醫療衛生條件,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加強健康促進干預,提高群眾健康水平,居民健康相關知識知效率、個人健康行為形成率、群體健康行為形成率分別達到65%、50%、40%以上。

具體措施:

(一)加強社區衛生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制定與實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與建設規劃,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免費為居民提供建立健康檔案、圍產保健、兒童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免費服務項目。初步建立全市統一的社區衛生信息管理系統,形成市、區、社區三級應用平臺,并在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運行。

(二)切實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1.繼續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成立護理、處方、檢驗、院感四個臨床專業質控專家組,每年進行兩次專項檢查。在二級以上醫院實行剖宮產、急性闌尾炎、膽囊炎膽結石三個病種住院費用最高限價。每年兩次對四家醫院醫療服務信息進行公示。

2.邀請或聘請國內知名專家來我市開展講學、業務指導,繼續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選派80名業務骨干到知名院校進修學習,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以短期學習、學術交流等形式進行培訓。

3.充分發揮醫療衛生機構、區內外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作用,集中力量在一些重點領域、常見病多發病方面取得進展。繼續在糖尿病、心血管等專業研究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高重點學科的技術服務水平。

4.充分發揮重點醫學人才的作用,積極在醫學學科發展、學術交流、外出學習等方面為我市在重點醫學人才創造條件,關心和支持重點醫學人才,促使我市醫療衛生在科研水平、人才梯隊建設等方面得到提高。

5.協調各醫療機構改善就醫環境和引進醫療設備,市白堿灘醫院綜合住院樓、傳染病科綜合改造及市人民醫院內科住院樓改造、門診輸液大廳等項目投入使用。市中心醫院引進數字減影、直線加速器以及體外碎石機等設備,市人民醫院層流手術室、新一代彩色超聲波、腦電生理儀等醫療設備投入使用。

6.研究制定更加科學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繼續開展評優樹先活動,強化和完善院、科兩級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加強綜合績效考核,突出服務質量、數量和職業道德。

7.合理增加醫護人員編制,研究和確定我市醫生、護士、床位等配置數量,及時調整醫療機構編制,充實必要的衛生技術人員。

(三)全面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工作。

1.開展“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的“一二一”行動,分別建立“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職工“慢病保健卡”。

2.廣泛開展健康教育,組織創建一批無煙機關、無煙學校、無煙醫院。

3.積極推進建設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健康家庭試點工作,培育行業典型。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配合部門:市油田黨委組織部、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人事局、市編委辦、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市計生委、市公安局、市殘聯、市老齡辦、市愛衛辦、各區人民政府、各醫療機構

四、關注困難群體生活保障問題,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工作目標:

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3.6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1.75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6.92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3.53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13.3萬人;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征繳率達到95%以上,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試點;建設“金保工程”一期工程,年實現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持卡就醫。進一步做好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完善經常性社會捐助服務網絡,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建立關愛扶助殘疾人的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和推進殘疾人特殊社會保障工作。

具體措施:

(一)全面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行工作。制定出臺《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試行)》及相關配套政策,并組織實施,實現城鄉“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目標。

(二)繼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強基金征繳。強化社會保險稽核和監察執法力度,重點推進各類非公有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和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實現參保人數、實際繳費人數和基金征繳同步增長,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三)深入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做好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的調整工作。推動和規范企業年金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實際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四)進一步完善工傷保險制度。強化用人單位為外來務工人員建立工傷保險和住院醫療保險,將餐飲、賓館服務等行業使用的外來務工人員逐步納入工傷保險范圍,化解工傷和住院風險。

(五)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各項社保基金管理。健全社會保險基金監管體系,成立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機構,建立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完善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制度,依法嚴肅查處擠占挪用社會保險基金、虛報冒領社會保險費等行為,確保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

(六)以市、油田公司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聯網建設和IC卡系統建設為重點,加快“金保工程”一期工程建設步伐,提高信息化水平。

(七)根據物價指數變動情況和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加大對城鄉低收入家庭的關注力度,科學合理界定我市城鄉低收入家庭的確切范圍,制定城鄉低收入家庭臨時救助制度,解決低收入家庭實際困難,完善城鄉低保制度。組織開展低保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業務素質,督促落實低保救助政策,做到應保盡保。

(八)組織好每年11月份全市性的“送溫暖、獻愛心”社會捐助月活動,完善社會捐助網絡,建立社會經常性捐助接收點,探索社會經常性捐助活動運行模式,鞏固結對幫扶活動成果,解決困難家庭子女的就學問題。

(九)大力發展慈善事業,編制出臺《—2012年市慈善事業發展規劃》,繼續開展救助貧困學生活動,保持大中專、高中和中小學貧困學生100%救助目標,組織開展1—2次大型慈善活動。

(十)力爭將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和托養服務中心建設納入年基本建設計劃,爭取建設功能齊全、符合無障礙設計規范要求的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爭取成立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中心,全面推進全市殘疾人康復訓練與服務工作。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建設,做好殘疾人就業安置工作,提升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配合部門:市油田黨委組織部、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統計局、市審計局、市科技局、市衛生局、市農林牧業局、市教育局、市安監局、市工商局、市殘聯、市慈善總會、市老齡辦、各區人民政府

五、關注群眾住有所居問題,努力保障住房有效供給

工作目標:

加大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合理調整住房供應結構,嚴格土地供給與管理,完成《市年—2012年城市住房規劃》的編制;規劃建設經濟適用住房5000套(含廉租住房,其中:區建廉租住房48套,白堿灘區建廉租住房18套,獨山子區建廉租住房20套),全面解決無房戶的住房問題,年底前對我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經營行為,確保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建立和完善各項產權產籍管理制度,以房屋產權交易與權屬登記信息化建設為契機,加快新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提高辦事效率,縮短辦證時間。

具體措施:

(一)完成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摸底調查和建檔工作。

(二)完成《—2012年城市住房規劃》的編制。

(三)加強組織協調,扎實做好前期工作,全力確保年內經濟適用房(含廉租住房)建設任務的完成。按自治區要求1月份向社會公布年城市住宅建設計劃,3月份向社會公布年城市住宅建設規劃,年底全面解決無房戶的住房問題,低收入家庭做到應保盡保。

(四)年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在提取貸款風險準備金和管理費用之后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設,土地出讓凈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不低于10%,全部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安排。

(五)深入開展房地產市場秩序整頓規范管理年活動,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經營行為。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成員:

項目辦公室設在市房產局,辦公室主任由徐乃華兼任。

配合部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民政局、市人防辦、市綠委辦、市工商局、市地稅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六、關注行車難、停車難問題,努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工作目標:

堅持公交優先戰略,大力發展城市公交,努力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完善道路交通規劃,落實組織管理機構,加強公交運行管理,加快公交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交通出行環境。

具體措施:

(一)落實各區政府城市客運管理機構,盡快組建城市公交公司。

(二)年內開通中心城區至白堿灘、三坪鎮的公交班車。

(三)完善城市道路交通規劃,今年4月完成《市道路交通系統規劃》的專家評審工作,年內報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批。依據規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公交線路,合理安排運營時間,提高公共交通資源使用效率,著力解決部分路段公交車車輛少、上下班高峰期等特定時段部分市民乘公交車難的問題。

(四)完成城市小汽車停車場地專項研究,制定小汽車停車位管理辦法。

(五)完成已開工和年內準備開工建設的西郊公交首末站、星光公交首末站、小拐鄉客運站、獨山子客運站和獨山子新北區客運站的建設和改造。

(六)公交車始發準點率力爭達到95%以上,中巴車壓站問題基本消除。

(七)使用清潔燃料、符合環保要求的公交車、中巴車、出租車達到總數的60%以上,運營車輛衛生狀況明顯改觀。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項目辦公室設在市交通局,辦公室主任由兼任。

配合部門:市發改委、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人事局、市編委辦、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建設局、市環保局、市公安局、市國資委、市房產局、市信訪局、市城投公司、運管總站、各區人民政府

七、關注公共安全問題,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工作目標:

強化安全教育,狠抓安全監管,持續排查治理隱患,突出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確保各項安全指標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指標之內,繼續保持我市安全生產工作在全疆的領先地位,為建設平安、和諧創造安全環境。以保障農產品、加工食品、流通領域食品、餐飲消費、藥品、肉類及關系人身健康工業產品的質量安全為重點,建立從產品設計、原料進廠、生產加工、出廠銷售到售后服務的工業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從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到餐飲消費的食品全過程監管鏈條;完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質量追溯體系和責任追究體系;形成覆蓋全社會的產品質量監管網絡。

具體措施:

(一)強化源頭治本,政策治本,著力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1.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指標及控制體系,制定并落實《市年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與考核實施方案》。

2.建立安全生產激勵約束機制,制定《市年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實施細則》。

3.倡導安全文化,加強社會監督,辦好“安全大視野”等欄目,定期安全生產信息。

(二)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檢查機制,加大依法行政的執法力度。

1.加強執法隊伍建設。

2.加強“兩制”工作。

3.建立聯合執法機制。

4.加大事故處理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和人員處理的落實力度,結案率達到100%。

(三)加強安全生產的監督和管理。

1.關口前移,嚴把市場準入關,杜絕違規事件的發生。

2.推進企業安全標準化建設,在危險化學品和建筑行業開展試點工作。

3.加強企業負責人和安全人員的安全培訓考核工作,舉辦100期培訓班,高危行業企業負責人安全資格培訓率和特殊工種持證上崗率100%。

4.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宣傳,引導企業守法經營,培養企業安全誠信意識和安全道德。

(四)進一步完善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體系,全面提高市民的安全防范素質。

1.加強安全“五進”宣傳教育工作,將“五進”工作納入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

2.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行政執法力度,糾正違章行為,制止違法行為。

3.及時排查和治理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隱患,保障公共安全。

(五)持續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做好重大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化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治理工作。

1.將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長期化、常態化、制度化,認真開展隱患治理年活動,確保重大事故隱患得到根本的治理。

2.切實做好重大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六)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加強應急指揮信息系統、應急物質保障和應急疏散能力建設,提高處置安全生產重特大事故的能力。

(七)全面落實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7個方面9個100%,建立長效機制,鞏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成果。

1.加大抽檢頻次,全面落實食品生產許可證制度、食品質量安全承諾制度、食品和食品原料進貨臺帳及索證索票制度。

2.建立蔬菜農藥殘留日常檢測、產銷企業市場自檢、市級機構抽檢評價的三級蔬菜質量安全檢測機制,全面實施蔬菜質量安全檢測信息日和不合格產品下架退市制度。嚴厲打擊銷售使用高毒農藥和泔水等生活廢棄物進入飼養環節的行為。

3.加強動物防疫和重大動物疫情監管,強化畜禽屠宰檢疫,確保檢疫率100%。

4.推進區熟食品加工基地二期工程建設,積極在獨山子區、白堿灘區推廣“一統一、三集中”基地化運作模式。嚴厲打擊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引導小企業、小作坊加強行業自律。

5.完善以“大備案”、“一單通”為特征的“食品安全網絡監管軟件應用系統”,切實做到管住批發、規范零售、方便經營者、有利消費者。徹底解決固定攤點、小食雜店無照經營問題。

6.加強定點屠宰網點建設,做好屠宰場分等定級管理試點工作,完成白堿灘區生豬及牛羊屠宰場和烏爾禾牛羊屠宰場的建設。積極探索有效的肉品追溯機制,嚴厲打擊肉(豬、牛、羊)制品源頭私屠濫宰行為。繼續做好“放心肉店”掛牌和管理工作。

7.研究制定本市餐飲業示范單位規范標準;強化食品衛生監督信息公示工作,提高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實施率;嚴格衛生許可,杜絕無證經營行為。嚴禁有毒有害、病死、死因不明畜禽類及非食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采取得力舉措,保證市場、超市、集體食堂、餐飲單位銷售和使用的牛、羊、豬肉100%來自定點屠宰企業。

8.加大對違法藥品廣告的監測、曝光、警示、打擊力度,進一步落實藥品安全責任制,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藥品以及從非法渠道購進藥品的行為。

9.實行企業全備案、產品全登記制度,逐步實現對所有企業、所有產品的質量監管。加快質監系統技術機構標準實驗室改造項目的開工建設,構筑和加強長效監管的技術支撐。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項目辦公室分別設在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市質量技術監督局,辦公室主任分別由佟暉和張生浩兼任。

配合部門:市經貿委、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建設局、市衛生局、市交通局、市行政執法局、市教育局、市農林牧業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消防局、各區人民政府

八、關注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努力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

工作目標:

以“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為目標,依法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和手段,重點查處噪聲、煙塵污染問題,解決一批影響群眾工作和生活的環境污染問題,維護群眾的合法環境權益,提高群眾對環保工作的滿意率。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達100%,案件查辦率達100%。

具體措施:

(一)大力推進環境友好型企業創建活動,年內油田公司完成3家單位、石化公司完成3套裝置(單位)的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重點推動油田公司陸梁、石西、采南、沙南作業區的創建工作,力爭在年底前至少有一家單位創建成功。

(二)開展環境噪聲污染專項整治。

1.加強建筑施工噪聲污染整治,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夜間施工審批制度,減少建筑施工噪聲污染。

2.加強交通噪聲污染防治。在市區主要道路禁止鳴號,限速行駛;消防、警備、工程搶險、救護等特殊車輛非執行緊急公務時不得使用警報器。

3.加強工業噪聲污染防治。對超過國家規定廠界噪聲排放標準、造成環境污染或擾民的,依法要求其限期治理,并依法征收排污費;對噪聲嚴重超標,又不能通過治理消除環境噪聲污染的企業,依法責令其轉產或搬遷。

4.加強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開展商業、飲食業、娛樂業和服務行業的排煙機、排風機、制冷機噪聲專項治理,對超過國家標準和發生擾民現象的,相關部門依法進行查處。

(三)開展大氣污染專項整治。

1.防治煤煙、粉塵污染。加強對企業供熱鍋爐的監管,將大型供熱鍋爐納入在線監測管理。大力支持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禁止在建成區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新建燃煤小鍋爐。對在檢查中發現的不達標鍋爐,下發限期整改通知,對整改不合格的企業依法給予行政處罰或取締。

2.防治工業污染。嚴格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程序,凡對大氣環境質量有影響的建設項目(包括新建、擴建、技改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執行環保預審制度。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項目,依法給予處理。

3.防治揚塵、煙塵污染。嚴格控制二次揚塵污染,防止建筑施工、拆遷作業、渣土清運和道路開挖的揚塵污染,落實圍擋、遮蓋及噴灑等降塵措施。在人口密集的地區禁止焚燒瀝青、油氈、橡膠、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產生有毒有害煙塵和惡臭氣體的物質。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配合部門:市發改委、市規劃局、市建設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行政執法局、市工商局、各區人民政府

九、關注群眾高質量養老需求問題,努力實現老有所養

工作目標:

完成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按照“功能完備、設施齊全、服務優質”的標準,加快區、獨山子區、白堿灘區老年活動中心建設,全年建設完成4個街道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個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站、1個老年活動中心和1個養老院;加快推進居家養老進程,規范養老服務內容,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滿足老年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的養老需求。

具體措施:

(一)加快老年服務體系建設。

1.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及在全疆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完成《—2020年市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的編制,統籌規劃全市養老服務業,確保老有所養。

2.穩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進程,重點完成區、獨山子區、白堿灘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不斷規范生活照料、醫療保健、法律維權、文體教育、體育健身、精神慰藉等居家養老六大類內容,確保居家養老工作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在新區規劃中,為每個新建小區預留600—800平方米空地,用于建設老年活動中心(站),確保老年人活動有相應場所。

(二)及時出臺老年優惠政策。適時修訂完善《市優待老年人規定》,90—99周歲的老人每月享受200元特殊生活補貼;100周歲以上的老人每月享受300元特殊生活補貼;年將對全市1100余名8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繼續進行免費體檢,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三)繼續與旅游、退管中心等部門、單位認真開展好第六屆“千名老人游油城”及“敬老宣傳月”等內容豐富、健康向上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氛圍。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項目辦公室設在市老齡辦,辦公室主任由兼任。

配合部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建設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各區人民政府

十、關注改制企業發展問題,努力實現改制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促進改制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對改制企業幫扶指導與監督管理的實施辦法》,加大改制企業幫扶指導與監督管理力度,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規范企業運作行為,促進改制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具體措施:

(一)建立健全改制企業幫扶監管工作機構,按照屬地管理、母體單位支持配合的原則,加強改制企業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

1.進一步完善改制企業幫扶監管機構。做到“四明確”、“六落實”。即:明確監管責任、監管目標、責任領導和具體責任人;落實工作機構、工作人員、辦公場所、交通車輛、辦公經費、幫扶重點。

2.協調改制企業原母體單位根據改制企業吸納本地就業等情況,合理配置工作量,合理確定勞務結算價格,促進改制企業正常發展和職工收入穩步增長。

3.協調改制企業原母體單位加大對生活后勤改制企業的支持力度,妥善處理改制企業發展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二)按照屬地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強化對改制企業的監督管理工作。

1.加強改制企業黨建、工會工作。按照屬地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開展向困難改制企業委派黨建聯絡員、工會聯絡員工作,通過開展標準化黨支部建設、黨建聯絡員參加企業黨員大會等形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指導企業完善廠務公開制度和職代會制度,力爭建制率100%。組織企業工會積極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全過程,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民主監督作用。開展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覆蓋面達到50%;開展以維護職工安全健康為主題的“安康杯”競賽活動,覆蓋面達到50%。

2.加強改制企業勞動用工及工資支付行為監管。監督改制企業建立勞動用工備案制度,覆蓋面達到90%以上。對改制企業工資支付行為進行監管,指導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及確定合理的工資報酬,年內力爭達到30家。對改制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行為進行監管,積極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補充社會保險,年內對30家重點改制企業依法提取教育經費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3.加強改制企業財稅行為監管。對改制企業進行一次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檢查,進行兩次財務核算與政策指導,幫助企業規范會計核算,用好用足現有財稅優惠政策,覆蓋面不低于20%。對改制企業納稅申報、稅前扣除項目、分級監控管理等情況進行專項調研,及時糾正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受理改制企業提出的涉稅問題、財務管理或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問題,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建立定點聯系和定期走訪制度,了解企業的辦稅需求,針對企業經營特點,制定具體幫扶措施,開展個性化納稅服務,覆蓋面不低于20%。

(三)建立改制企業信息服務體系。

1.建立改制企業信息網,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產業導向、產品推廣、發展動態、人才供求等方面的信息服務,為企業聯手闖市場、共同謀發展搭建平臺。

2.積極引導企業轉變觀念,采取重組、兼并等方式進行強強聯合、強弱組合,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3.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作用,積極鼓勵企業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和特色名優產品。加強改制企業融資服務工作,努力緩解改制企業融資難問題。

(四)加強改制企業培訓工作,增強企業自身造血功能。舉辦4—5期改制企業管理人員法律法規、經營管理知識、新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稅法及高技能專業人才培訓班,覆蓋面達到50%以上。

(五)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依法規范企業運作行為。

1.指導30家改制企業依據新《公司法》,修改和完善公司章程,指導改制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2.有選擇地列席改制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了解會議過程,進行程序把關,規范企業運作行為。

3.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記條列》,嚴格審查改制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公司章程、股權設置方案、集體股量化方案、國有資產回購、增資擴股方案和內部分配方案等,對不符合法定程序或違反規定做出的決定,以及嚴重侵害職工利益的方案,不予注冊登記和變更,糾正改制企業違反企業登記的行為。

組織領導機構:

項目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項目辦公室設在市經貿委,辦公室主任由歐陽衛兼任。

配合部門:市改制企業協調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地稅局、市國稅局、市總工會、各區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