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小宗農產品的生產

時間:2022-08-24 04:22:00

導語:關注小宗農產品的生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注小宗農產品的生產

近年來,綠豆成為一些商家暴炒的農產品之一,以至于政府部門不惜強力加以阻止,開出的罰單瞎人,但罰歸罰,炒作仍在進行,市價只升不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關鍵因素是千家萬戶退出生產形成的“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局面。

以一傳統農業區為例。歷史上農業主產有稻谷、紅薯、豆類(綠豆、蠶豆、飯豆、紅豆、黑豆、黃豆、泥豆等)、菜類、苧麻、生豬、禽類、中藥材、油茶、竹木。一年之中,勞動滿負荷運行。

就以綠豆為例,歷史上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種植一小塊或直至半畝一畝。綠豆生長時間短,全生育期約80——90天,成熟期在早稻收割之前的農業閑時,用肥較少,又有利培肥地力,食物短缺時代,更是用之與早熟南瓜煮粥度荒接新,也可以在農歷七月半和中秋等節日期間生成豆芽菜,還可以作為保健品,上半年綠豆收獲后,種上秋季紅薯,紅薯收獲后,種植小麥或蠶雪豆,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到了綠豆收獲或播種季節,附近集市上用袋子裝著的幾斤或十斤八斤的綠豆,滿集都有是。

一個南方農業縣,綠豆年產上百萬斤,不在話下。現在,已基本消亡。究其原因,勞動力短缺,綠豆成熟于酷熱,且要多次手工收獲脫殼,用種量大,產量不高,一般畝產100多斤,需種子10多斤,旱土種植,害蟲、飛鳥、老鼠傷害時有發生,加上前些年價格不高,旱土退耕還林,連同其他土產,基本上消亡。生豬、家禽等生產,在千家萬戶退出生產以后,工業化、規模化生產迅速跟進替代,而綠豆等土產,一旦千家萬戶退出后,則沒有生產上的替代。公務員之家:

隨著人們食物結構的變化,如何加快豆類、薯類等小宗農產品生產,就成為一項不可忽視的大事。至于如何保持生產量,要么放開價格,由市場價格自行調節,要么政府扶持生產,加快科技進步和機械化,要么增加進口,唯此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