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事業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30 02:46:00

導語:水運事業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運事業發展工作意見

為貫徹落實全省水運事業發展推進大會和《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全省水運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政發[]39號)精神,推動我市水運事業更好更快地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水運事業發展的組織領導

水運自古以來具備天然的區位優勢。作為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及其支流承載著西北的交通重任,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水運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運輸方式,加快水運發展,發揮水運優勢,對提高我市交通樞紐城市綜合運輸水平,推進西生態文化旅游圈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市水運事業面臨著一些困難,存在著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落后、承載能力較弱、行業發展緩慢等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快水運發展的重要性,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科學規劃,明確目標,強化措施,合力推動水運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市政府成立推進全市水運事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交通、財政、發改、公安、城建、國土、規劃、安監、水利、水文、移民、環保、旅游、港航海事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研究制定全市水運發展政策和規劃,統一協調解決水運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縣市政府要把水運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履行職責,合力共建,努力推動全市水運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明確任務,大力加強港航設施的建設和保護

(一)加快水運發展的主要任務。

緊密結合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打造西生態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塊和重要支撐的發展戰略,搶抓振興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新階段扶貧開發、“南水北調”庫區經濟社會發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機遇,以提升水上交通運輸效能和安全保障能力為核心,進一步發揮水運比較優勢,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樞紐體系。到2015年,水運事業實現“一個目標”、形成“三大體系”,即實現水運事業發展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適應并適度超前的發展目標;基本形成以漢江航道為骨架,以堵河、丹江河、曾河航道為補充,干支聯網、水路聯運、通江達海的水上運輸體系;基本形成以丹江口港、武當山港、鄖縣港為支撐,以丹江口旅游碼頭、武當山太極湖旅游碼頭、縣綜合碼頭為重點,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港站配套的綜合港口體系;基本形成能夠覆蓋全市、控制重點、專兼結合的市縣兩級水上搜救中心和市縣安全機構聯動的水上安全防控保障體系。

(二)加強航道、港口岸線資源保護。

要將航道、港口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的機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要建立健全港口岸線控制制度,集約使用岸線資源,禁止在已建或規劃的港口岸線范圍及可能影響港口岸線穩定的范圍內從事挖砂、取土、采石和其他可能毀壞港口岸線的活動。積極探索建立岸線資源的有償使用機制。

加強航道及通航設施的保護。凡在內河通航水域或岸線上進行可能影響通航安全的勘探、采掘、爆破,構筑、設置、維修、拆除水上水下構筑物或設施,舉行大型群眾性活動等,必須在進行作業或活動前報經港航海事部門審批。

(三)大力推進港航基礎設施建設。

丹江大壩加高蓄水后,漢江航道通航能力將達到千噸級以上,要加快推進漢江及其支流堵河、丹江河、曾河航道整治建設。通過整治漢江、丹江河、曾河航道提高至V級標準,可供千噸級船舶通行,堵河航道提高至VI級標準,可供300噸級船舶通行,形成干支直達航道網,充分發揮水運在我市綜合運輸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促進水運與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和協調發展。加快主要港口建設,特別是丹江口旅游碼頭、武當山太極湖旅游碼頭、鄖縣綜合碼頭建設,完善港口集疏運網絡,加強老港口技術改造,實現港口結構升級,完善港口服務功能和提升港口承載能力,到2015年全市港口年吞吐量達到1500萬噸。港口發展要統籌協調,結合經濟產業布局及城市發展,做到港城相依、港城互動。

(四)多渠道籌集港航建設資金。

港航基礎設施是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要將其納入公共設施建設總體規劃并優先發展,在資金、稅收、土地、規劃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要進一步加大資金籌措力度,通過財政投入、政策支持、社會化融資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用于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和老舊船舶改造淘汰。要積極創造條件吸引社會資本、境外資本等投資我市水運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與其它公共設施相互匹配,有效對接,整體推進。

三、強化管理,著力推進水運市場繁榮發展

(一)強化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改善鄉鎮渡口基礎設施條件,力爭到2015年,全市100%鄉鎮渡口全面達標,老舊客渡船更新改造全部完成,為沿岸群眾安全出行提供便捷、安全、優質服務。認真落實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和政府的安全監管責任。不斷提升我市水運安全監管水平,各縣市區政府要進一步貫徹《湖北省鄉鎮船舶安全管理辦法》,切實抓好四級安全管理責任體系的落實,對公益性渡口實行同級財政補貼,穩定渡工隊伍,改善渡口條件,保障渡口安全,有條件的縣市要對重點渡口、渡船、旅游船舶安裝GPS監控系統。市交通、安監部門要深入研究渡口安全監管規律,制定完善全市渡口安全管理辦法,從體制機制上保障渡運安全。

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公安、水利、國土、安監等部門要積極支持各級港航海事部門依法打擊違法經營和毀壞港航設施的行為。加強水上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落實港航海事機構、人員、經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積極籌措資金建設市水上安全搜救指揮中心及縣市水上安全搜救指揮中心,配備水上搜救隊伍和設施,完善應急指揮系統、水上搜救組織協調指揮系統、GPS衛星定位監控系統、溢油應急處置系統及水上治安防控體系。

(二)抓好船舶污染水域防控治理。

是“南水北調”核心水源區,做好防控和治理船舶污染水域對“一江清水”送北京極其重要,各縣市要高度重視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控和治理工作,認真落實掛槳機船“主機落艙”改造補貼政策,在重點港口碼頭和水上旅游景區設置船舶垃圾接收處置設備。各級港航海事部門要加大船舶污染水域的查處力度,超標排放的船舶要強制達標,新增運力必須嚴格按照排放標準許可,確保船舶污染零排放目標的實現。

(三)著力推動水運市場繁榮。

充分依托我市漢江黃金航道、核心庫區水運優勢,利用水運運能大、成本低、安全、環保、節能等優勢,積極引導適宜臨水布點的產業向沿江、沿河合理布局,把發揮水運優勢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增強水運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提高水運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大力發展“港口經濟”,放大“港口經濟”的輻射效應,充分利用丹江口旅游碼頭、武當山太極湖旅游碼頭、鄖縣綜合碼頭的區位優勢,帶動水上旅游及旅游服務業發展,“十二五”港航建設的重點要放在“四大水上旅游休閑區”(丹江“小太平洋”、武當山“太極湖”、鄖縣“和平島”、張灣“月亮湖”)。加強旅游船舶行業管理,積極爭取和落實船型標準化扶持資金政策,加快運力結構調整和老舊船舶改造,鼓勵發展技術含量高、污染少的優質運力,重點是大噸位干散貨船舶和高速旅游船舶,加快推進全市運力優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