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供應生產工作意見

時間:2022-10-30 09:47:00

導語:糧食供應生產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供應生產工作意見

確保安全生產。縣農委、工商、質監等有關部門要加大以種子、化肥、農藥等為主的農資市場監管力度,九)加大監管力度。深入開展農資打假聯合行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資產品,保證農業生產資料優質、正常供給。同時,要建立糧食生產月報告制度,各鄉鎮按月向縣農業主管部門報告當月糧食生產動態,縣農業主管部門匯總后按月向縣政府報告,確保糧食生產有序健康發展。

確保人民群眾“米袋子”安全,為保障全縣糧食供應。不斷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助推縣域經濟跨越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特提出2011年全縣糧食生產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國務院糧食生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突出工作重點,緊緊圍繞糧食安全大戰略,切實轉變觀念,創新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強化服務質量,增加財政投入,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核心,以加快現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利用為基礎,以優質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突出主要作物和優勢產區,集約項目,集中力量,集成技術,創新服務,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狠抓良種良法措施落實,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二、目標任務

總產40萬噸以上。其中小春糧食作物總播面積38萬畝,全年實現糧食總播面積150萬畝。總產7.3萬噸;大春糧食作物總播面積94萬畝,總產32.1萬噸;晚秋糧食作物總播面積18萬畝,總產3.3萬噸。全縣完成林下種糧4萬畝。突出高淀粉甘薯生產基地建設與加工,包裝完成優質糧食品牌2個,全縣培育種糧大戶300戶以上,面積1.5萬畝以上,每個鄉鎮建立1000畝以上的糧食高產示范片。推廣水稻機械化插秧2.5萬畝。

三、工作措施

(一)落實工作責任。縣上成立糧食生產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農委、財政局、水務局、農商行、商務局、扶貧辦、供銷聯社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加強對全縣糧食生產的組織領導。各鄉鎮要相應成立領導班子,確保轄區糧食生產“面積、物資、技術、資金”有效落實。鄉鎮、村組要層層落實責任,分級負責,分片把關。實施“十、百、千、萬”糧食增收計劃,即結合土地面積、生產能力、技術水平等因素,確定龍潭、麻旺、酉酬、后溪、南腰界、李溪、后坪、蒼嶺、銅鼓、涂市10個鄉鎮為糧食生產重點鄉鎮;全縣實施100個糧食生產重點示范村;每個鄉鎮實施1000畝糧食生產高產示范片;縣上實施三個萬畝高產示范片。各級各部門要對照任務,強化措施,狠抓落實。

(二)增強服務能力。要建立健全農技推廣體系,完善科技服務網絡,充分發揮農技推廣體系社會化服務職能,要加強農技人員的培訓,增強技術指導能力;要加強農民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種田的科技水平,增加農民收入。農業主管部門要加強技術、物資、信息、流通等配套服務,根據生產實際,合理規劃布局糧食作物品種。要抓住關鍵季節,充分利用科技趕場、電視、電話、網絡、板報等手段,開展技術服務和培訓,并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到田頭,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指導春耕備耕。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構建服務體系。通力協作,為糧食生產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要抓好種子、化肥、農藥、農膜、農機等農資的調運、儲備和供應,加強種子、農藥、肥料的市場管理和質量監管。要充分利用“12316農業服務熱線,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優質服務,做到開好局、起好步,確保全年糧食生產任務的完成。要拓寬服務領域,積極疏通流通渠道,大力發展各種產銷協會,實施“訂單”農業,加強糧食產品的產銷銜接。

(三)強化基礎建設。提高重點集鎮的防洪能力和防洪標準;扎實推進梅江灌區防滲整治工程和小壩二級水庫渠系配套工程;按照水土保持“四沿”沿城、沿庫、沿河、沿路)戰略,大興農田水利。精心打造水系森林工程示范點,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加快實施農村小水電項目,啟動并完成甘龍河流域李溪鎮段綜合治理工程,完成河堤護岸工程2.4公里;力爭年內啟動九龍眼水庫建設。以實施土地治理項目為手段,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標準農田,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四)做好典型示范。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科技示范工作,搞好高產創建。積極打造糧食生產優質高產示范區。要按照大聲勢、大規模、高規格、高質量的要求予以重力打造,充分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示范片要插牌定界,做到地點、面積、指標、措施、責任“五明確”建成轄區內糧食生產的科技示范點。縣、鄉鎮兩級按照小春、大春、晚秋不斷時節建立糧食生產豐產示范片,以示范片體現科技集成度,展示科技貢獻作用。縣級重點抓好1萬畝玉米、1萬畝洋芋、1萬畝秋蕎麥部級高產創建示范片,各鄉鎮要分別建好1000畝以上糧食高產示范片,其中10個重點鄉鎮,實施2000畝高產示范片,示范片單產提高20%以上。

(五)強化技術創新。縣農業主管部門和各鄉鎮農技服務中心要圍繞避災抗災為中心,推廣良種良法。進一步加強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大力推廣水稻、玉米“兩雜”良種、標準化生產、農田保護性耕作、水稻旱育秧、水稻有盤(無盤)拋秧、水稻機插秧、玉米肥球育苗、玉米地膜覆蓋、測土配方施肥、病蟲草鼠綜合防治等重大農業增產、增收技術。良種普及率達到95%以上,新技術普及率達到90%以上。加大農機新機具推廣,提升農機化作業水平,重點示范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生產作業效率和種植效益。

(六)助推規模生產。2011年,加強制度創新。將在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切塊500萬元,作為促進糧食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新品種、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專業機防隊的組建、印發技術資料、召開培訓會、獎勵糧食生產有功單位及科技人員等有利于促進糧食生產的技術服務性開支。各鄉鎮要廣泛宣傳和積極引導農民開展土地合理流轉,加強種糧大戶的培育。繼續對種糧大戶進行傾斜補貼,大戶培育要體現科技種糧水平,凡單季作物(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甘薯、大豆、胡豆)種植50畝以上且優質率達到100%新技術推廣率達到100%單產提高10%以上的大戶,經過申報、審查、驗收合格后,按相關政策進行補貼(以主要作物計算,間套復種只計算一種作物,不能累加計算)

(七)著力防災減災。農業部門要科學設置農作物病蟲監測點,抓好病蟲防治。及時、準確預報病蟲發生危害信息,搞好玉米、水稻、小麥、油菜、馬鈴薯等五大作物病蟲的監測預警和綜合防治,指導農民搞好科學防治,確保病蟲害有效防治率達95%以上,病蟲害損失率降低到5%以下。各鄉鎮及農業部門必須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意識,及早制訂和完善各種防災減災預案,提前做好抗災物資、資金和技術準備,并做好種子的應急儲備。要采取有效措施,提早做好干旱、洪澇、低溫冷害、冰雹等自然災害的防范工作,做到災前重防患,災后早補救。各鄉鎮要組建2-3個專業機防隊,開展專業的病蟲害統防統治,以示范片為核心向周邊輻射,帶動廣大農戶逐步提高病蟲害統防統治意識,切實把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

(八)確保農戶增收。依照市上兩翼農民萬元增收精神,狠抓林下種糧。各涉農部門要結合我縣增收目標,加強宣傳力度,做好統籌協調工作,搭建服務平臺,強化技術指導,支持農村產業發展,科學引導農民發展產業,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各鄉鎮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對本鄉鎮林下種糧進行規劃,并按規劃嚴格進行實施,全縣完成4萬畝林下種糧任務,增加糧食播種面積,確保全縣糧食生產總目標的完成,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