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事業發展規劃
時間:2022-02-13 04:49:00
導語: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發展背景
“**”期間*區衛生事業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通過加大衛生事業投入、衛生體制改革、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愛國衛生創建等舉措,全區衛生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已構建了較為完善的醫療、預防、保健衛生服務網絡,能夠基本滿足不同層次的衛生服務需求。全區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有了提升,為我區經濟社會全面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居民健康水平逐年提高。20*年我區居民平均期望壽命為78.14歲,其中男75.18歲,女81.37歲;孕產婦死亡率為28.41/十萬,兒童死亡率控制在9.29‰;農村安全飲用水覆蓋率達86.9%,農村衛生廁所率達到92.53%;20*年我區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先進城區”。已累計創建各類衛生鎮20個(其中國家衛生鎮1個),衛生村115個(其中省級衛生村21個)。
(二)衛生事業投入逐年提高。切實加大對衛生事業的投入,衛生事業經費占同級財政支出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5年共投入1.6億元。
(三)公共衛生體系初步建立。全區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健全,成立了區、鎮兩級公共衛生工作委員會及辦公室,各村民委員會、社區居委會建立了公共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各鎮鄉、街道和村均設立了公共衛生管理員和村級聯絡員;鎮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設置了公共衛生科(或預防保健科),在臨平、塘棲、瓶窯、*設立了四個監督分所,同時在區一院建立了杭州市急救中心*分中心,在*、塘棲、瓶窯設立了三個急救站;制定*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及各專項業務的應急防控預案,建立了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和急救藥品儲備中心;建立區、鎮兩級傳染病網報專用系統,對法定傳染病實施網絡直報。我區已建成區、鎮(鄉、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絡。
公共衛生各項工作指標順利完成,重點傳染病防治各項指標均達到省、市有關要求,20*—20*年,我區甲乙類傳染病年平均發病率為272.78/十萬,總體平穩并呈逐年下降趨勢;農村衛生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衛生監督執法成效明顯,區衛生監督所被授予全國衛生監督先進集體稱號;全面完成了*區婦女、兒童**發展綱要中的婦幼保健指標。
(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建成。20*年全區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年實行全區統籌,統一結算,籌資比例為人均50元(區財政20元,鎮鄉財政10元,農民繳納20元)。全區60萬農民參保,參合率達到97.25%。保障力度逐年加強,20*年報銷比例達到24%。已建立新農合計算機信息管理系統,覆蓋所有區級醫院、鎮鄉衛生院和1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
(五)衛生資源配置更趨完善。至20*年底全區有醫療衛生機構354家,其中區屬綜合性醫院4家(二甲醫院1家,二乙醫院2家),中醫醫院1家(二甲中醫院),婦幼保健院1家,疾控中心1家,衛生監督所1家,區衛生進修學校1家,衛生院29家。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改造基本完成,改造313家村衛生室,建立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175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0*年底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4.25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1.85人,每千人注冊護士1.09人;每千人床位數3.29張;全區20*年診療數達3571813人次,住院病人46802人次,醫院床位周轉次數為19.96次,平均住院日10.19天,床位使用率為70.42%。
(六)衛生改革穩步推進。實施全員聘用、評聘分離、綜合考評制、檔案工資制、崗位工資制等舉措,理順內部運行機制。實施了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改革實踐并適度開放醫療市場,完成*區第二人民醫院和29家鎮鄉、街道衛生院的產權制度改革,經過幾年運行已取得較好效果。
雖然我區衛生事業在“**”期間發展速度較快,但與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群眾不同層次的需求之間尚存差距,突出表現在衛生事業整體推進力度不夠,存在著地區間的不平衡,城鄉之間的不平衡。目前我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的基層網絡雖已改造,但技術水平和人員結構仍顯薄弱;城鄉衛生面貌大為改善,但與都市化、現代化新區要求仍有差距;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大為提高,但農民醫療保障力度仍然不夠大。隨著我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級政府對衛生事業的重視和職責的落實,城鄉居民衛生意識的進一步提高,各級財政投入的進一步加大,各醫療衛生單位綜合實力的進一步加強,可以預見,“***”期間將是我區衛生事業建設和發展的一個良好機遇期。
二、發展總體目標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為出發點,堅持以人為本,圍繞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要求,根據衛生強省(市)規劃要求,加快衛生強區建設步伐,促進全區衛生事業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到2010年,努力構筑起“對全區經濟建設和社會和諧發展保障有力,居民不同層次的醫療、預防保健需求可及有效,公共衛生安全預防、控制的保障機制健全,衛生知識宣傳和普及全面落實”的“大衛生”服務新體系。最終實現衛生事業與全區各項事業的統籌協調發展,實現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健康素質的有效提高。
三、衛生發展戰略
“***”期間我區衛生事業發展將圍繞《杭州衛生強市建設規劃綱要(2006-2010年)》實施“四改聯動”解決看病難及公衛優先等六大戰略的要求,努力推進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合作醫療保障三大體系建設,積極實施公共衛生中心大樓建設等六大重點建設項目,全面提高我區醫療服務、預防保健、衛生監督、愛國衛生、無償獻血、科研教育等綜合水平,確保居民健康素質指標、社會公平與保障指標、衛生相關效率指標在杭州乃至全省處于領先行列。
四、主要發展指標
依據衛生強省(市)規劃指標,結合我區實際實現主要發展指標。
(一)健康素質指標
1、平均期望壽命80歲;
2、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4/十萬以下;
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4、農村安全飲用水覆蓋率達99%;
5、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5%;
6、衛生監測合格綜合指數達85%;
7、農村衛生廁所率達到96%以上。
(二)資源配置與利用指標
8、每千人執業(助理)醫生數達2.0人,每千人注冊護士數達1.2人以上,千人床位數達4.0張;
9、衛生信息化率達85%,居民15分鐘內可達醫療機構比例達95%;
10、政府確保經費的農村公共衛生人員,區疾控中心、區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區婦保院婦兒保工作人員,急救中心工作人員等公共衛生人員數達5/萬以上(服務人口);
11、衛技人員高、中、初技術職稱結構比例達到1:5:9,擁有碩士以上研究生100名以上,本科800名以上,引進培養中醫藥人才100名以上;
12、建成區醫療中心、區公共衛生中心、區婦幼保健中心、區中醫中藥中心和區中醫中藥陳列館;
13、做強做大省全科醫學社區教學基地、疾病預防控制教學與研究基地、省級中醫骨傷專科,積極爭創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
14、每年開展新業務、新技術100項以上,創建1-2個省級重點專科,2-3個市級重點專科;
15、建成1個以上省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的杭州市急救中心*分中心,1個省級200強中心集鎮示范衛生院;
16、爭創各級文明單位(省級4家、市級15家、區級39家)。
(三)保障指標
17、衛生事業費(含中醫事業費)逐年增加,力爭達到占同級財政支出的5.0%,增長幅度不低于同級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
18、“***”期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年人均籌資額達到200元,可報醫藥費報銷比例達50%;
19、全區居民社區衛生服務經費逐年增加,期末每萬居民達到25萬元以上;
20、政府確保的公共衛生人員經費到位并逐年增加。
五、衛生發展具體規劃
深入貫徹國家、省、市關于衛生事業建設、發展的方針政策,重點推進農村衛生工作,以項目帶動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區、鎮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管理體制和服務網絡。
(一)三大體系建設
1、公共衛生體系
規劃目標:按照“強化龍頭,充實中間,夯實基礎”建設目標,完善區、鎮鄉(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建立與經濟強區相適應、與我區“三大跨越”目標相一致、符合人民群眾健康需要、資源配置合理、反應快速靈敏、運作協調高效、保障嚴密有力的新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
規劃重點:包括公共衛生應急指揮、監測預警和報告信息網絡、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婦幼保健、醫療急診急救等六大部分。
(1)公共衛生應急指揮。建立區、鎮鄉公共衛生委員會,健全區、鎮鄉(街道)、村(社區)三級組織體系,各級政府公共衛生職能落實,目標管理到位,考核體制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處置實行“政府領導、部門負責、事業單位依法實施”的工作體制。
(2)監測、預警和報告信息網絡。構建聯結省市、區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婦幼保健機構、各區屬醫院、鎮鄉(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信息網絡,并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站延伸。實行疫情網絡直報和個案管理,建立我區統一的公共衛生信息數據庫和信息網絡平臺,形成覆蓋全社會的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和報告網絡系統。
(3)疾病預防控制。構筑區、鎮鄉(街道)、村(社區)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層次分明、機構健全、職責明確、上下聯動。區公共衛生中心大樓項目建設完成,各區屬醫院預防保健機構健全,鎮鄉、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設公共衛生科,人員統一配備。
重點加強對霍亂、禽流感、艾滋病、結核病、乙肝、血吸蟲病、布病等重點傳染病的防治。區疾控中心建設成為我區疾病預防控制技術中心,除具體承擔疾病預防與控制等公共衛生職能研究、落實和指導外,還要加強國家認可實驗室及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機制建設,提供全區有效的衛生相關檢驗和評價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4)衛生監督執法。以區衛生監督所為主體,按“劃片設置,垂直管理”的原則,構建區、鎮鄉(街道)衛生監督網絡。除在“一副三組團”中心鎮建立衛生監督分所外,在地理位置相對集中、綜合實力相對較強的鎮鄉另建若干個衛生監督分所。
(5)婦幼保健。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建設,區婦幼保健院建設成為我區婦幼保健技術中心,各區屬醫院、鎮鄉(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職婦幼保健人員到位,婦女、兒童發展綱要中的婦幼各項保健指標全面完成。
(6)醫療急診急救。建立與杭州市急救中心(接入杭州市GPS定位系統)接軌的急診急救網絡,以杭州市急救中心*分中心為依托(區一院內),*、塘棲、瓶窯三個急救站為基礎,輻射博陸、喬司、崇賢、獐山、倉前、閑林、良渚、潘板、黃湖等9家急救點的急診急救體系。同步加強制度、隊伍、硬件建設,提高院前、院內急救水平。至2010年,我區急救分中心建筑用房達到1200平方米(區一院內),按照有關規定配備急救車、高檔急救設備和區級藥品貯備及工作人員,力爭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2、醫療服務體系
按照與經濟社會和城鄉建設協調發展,優先保障群眾基本醫療保健需求,適度發展特需醫療服務等設置原則,通過調整結構、整合資源等方法,建立布局合理、覆蓋有效、資源優化、主體多元的新型醫療服務體系。醫療衛生資源按“一副三組團”配置,構建區屬醫療單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三級醫療網,在經濟發展快、人口密集的區域及時新設醫療機構。鼓勵社會資本在我區興辦中醫、護理、老年病、康復保健、精神病、臨終關懷、美容整形等特色專科醫療機構。
(1)建設區內醫療中心,區一院建設為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綜合技術處區內領先、心血管等幾個專科在杭州地區有一定知名度的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床位數達700張。
(2)區二院、區中醫院、區三院發展為組團區域內綜合實力最強,能夠輻射本區域內所有鎮鄉的綜合性醫院,并發揮技術指導和保障作用。區中醫院爭創三級乙等中醫院;區二院、區三院爭創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區二院實施病房樓建設;區中醫院實施整體遷建工程,在專科方面加強中醫中藥研究,加強省級重點專科建設單位(骨傷科)等建設,確保通過周期評估,在此基礎上申報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擴建中醫藥陳列館;區三院在紅線規劃范圍內作進一步的調整。
(3)區五院作為省全科醫學社區教學基地,大力發展特色專科,爭創二級乙等醫院,并成為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技術指導中心。完成行政綜合實驗樓建設。
(4)區婦保院建設為我區婦幼保健服務功能完善的二級甲等婦幼保健院,床位擴大到200張,承擔全區婦幼保健技術服務指導,同時,重點發展婦幼專科醫療技術。
(5)區衛校作為衛生部職業技能鑒定培訓基地,承擔系統衛生技術人員的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并同步加強硬件和軟件建設,全面完成全區衛生技術人員素質提升工程的各項培訓任務。
(6)區一院、區二院、區三院、區中醫院建立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和病房),加強全區傳染病病區建設,床位數達40張以上,區一院為全區重大傳染病收治定點醫院,其他區屬醫院建立感染性疾病科。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精神衛生心理科。
(7)規劃建設臨平工業區醫院、*鎮新區醫院,對星橋、博陸、勾莊、*、閑林、獐山等衛生院進行新建或擴建。
(8)到2010年,建立健全結構適宜、功能完善、規模適度、布局合理、經濟有效的較為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為陣地,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各項基本服務有機融合的基層衛生服務網絡。全區居民社區衛生服務經費每萬人達到25萬元以上,能基本滿足社區居民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服務需求。建成省內一流的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分別在臨平片、塘棲片、瓶窯片、*片建成至少1家*區級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區70%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達到規范化標準,形成布局合理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全區人群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60%,60歲以上老年人建檔率達80%。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滿意度達到90%以上。
(9)完善特困人群救助,在區五院惠民醫院試點基礎上,在所有區屬醫院實行惠民醫院政策,對特困家庭實行“十免十減半”的惠民醫療救助,并逐步增加優惠力度。同時,各區屬醫院、鎮鄉衛生院開設“愛心門診”,按不低于5%的比例設置“惠民病床”,努力為外來民工和其他困難群眾提供低價、便捷的醫療服務。進一步整合救助資源,區財政按人均3元的標準建立醫療救助資金。通過財政、民政、社會捐贈等多種途徑解決醫院因特殊情況發生的交通事故、集體搶救、綠色通道等原因欠費。對一部分看不起病、進不了救助程序的特困人群發放醫療救助券。
3、農村合作醫療保障體系
(1)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保障能力。加強宣傳,不斷增強農民的參合意識,將城鎮人員未參加城鎮醫保者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范圍,努力實現醫療保障制度的全覆蓋,進一步完善以農民保障為主,承擔大社保職能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
區、鎮鄉兩級財政繼續加大投入,逐步增加參合人員個人年繳費額,“***”期末人均籌資額達到200元,同時,提高報銷比例,“***”期末報銷比例達到50%。
(2)切實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完善信息管理系統和結報中心管理,逐步完成與全部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其他定點醫療機構的聯網結報,實現信息管理的全覆蓋。
(3)做好每二年一次的參合農民健康體檢工作。
(二)重點建設項目
“***”期間衛生系統基本建設項目共十二項,規劃用地555畝左右,建筑面積25.55萬平方米,重點實施以下六項重點項目,其中臨平工業區醫院項目和*鎮金星地塊醫院項目計劃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
1、區公共衛生中心建設項目。規劃用地50畝,建筑面積9470平方米,2007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2、區一院主體搬遷項目。建設標準為三級綜合性醫院,座落地點位于南苑街道迎賓路旁,醫療服務范圍人口約40萬人,規劃用地120畝,建筑面積100000平方米。
3、區二院病房大樓建設項目。結合*鎮舊城改造進度,原地拆建,規劃用地10畝,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
4、區中醫院整體遷建工程。建設標準為三級中醫醫院,座落地點在錢江經濟開發區(省級)塘棲地塊,醫療服務范圍人口約30萬人,規劃用地80畝,建筑面積45000平方米。
5、臨平工業區醫院項目。建設標準為二級綜合性醫院,醫療服務范圍人口約25萬人,座落地點在臨平經濟開發區內,規劃用地120畝,建筑面積25000平方米。
6、*鎮金星地塊醫院建設項目。建設標準為二級綜合性醫院,座落地點位于*鎮金星地塊,醫療服務范圍人口約20萬人,規劃用地80畝,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
六、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實施。建立實施“***”衛生規劃的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按要求成立各重點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并納入目標責任考核。主要職責是統籌、指導、協調“***”衛生規劃的全面、高標準落實,確保與我區“***”規劃建設的有機結合。
2、明確計劃任務。“***”衛生規劃是我區今后五年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總目標、總任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導性。為確保衛生專項規劃順利實施,有關部門須制訂衛生資源配置、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農村衛生服務體系、衛生人力和科教事業發展、中醫藥事業發展等若干個衛生專項子規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求根據本規劃,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制訂操作性更強、內容更廣泛、形式更多樣、運行周期更靈活的年度計劃和重點項目建設計劃,以點及面、以項目帶規劃,確保總規劃的全面完成。
3、落實財政保障。切實加強對衛生事業的投入,確保衛生事業經費增幅不低于當年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衛生事業投入逐年增加,逐步達到占同級財政支出比例的5%以上。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確保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農民健康體檢專項資金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專項資金等三項資金足額到位。
4、推進衛生改革。為推進衛生事業建設發展,確保該規劃順利實施,有關職能部門要積極推進衛生體制改革。要努力完善內部人事、分配的運行制度,建立起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逐步實現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業績、一流的報酬;要進一步推進衛生體制改革,努力探索國有資本、社會資本等聯合舉辦醫院的新路子。
5、健全評估制度。在規劃實施的中期和末期,區政府將組織有關部門對規劃實施的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并根據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的新要求,對規劃實施和調整提出修訂意見,并按規定程序審批。
6、加強規劃宣傳。衛生專項規劃一經批準公布,即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廣泛宣傳,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努力提高規劃的透明度。同時增強全民的參與意識和監督意識,形成共同關心和促進衛生規劃實施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