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時間:2022-11-10 03:21:07

導語: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一步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2021年以來,鎮緊緊圍繞區“十四五”規劃及2035長遠發展目標,按照年初制定的計劃,整體推進,狠抓落實,在面對拆遷兌付、耕地保護、企業拆除等多重大考下,多年積攢的家底回到了十年前。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體干部職工人民的團結拼搏下,我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扛著巨大的財稅銳減和負債償還的壓力,咬緊牙關、迎難而上,拼出了一定的成績。

一、堅持疫情常態防控,不斷鞏固拓展向好態勢

今年上半年以來累計排查國內重點地區入返人員1002人次,完成管控831人,全部完成采樣、檢測,其中231人已移交其他鎮街及縣區。共累計完成核酸檢測1128次,實現了當日返回,當日上報,當日清零的目標。疫苗接種方面,全鎮累計完成疫苗接種第一劑次15300劑次,累計完成第二劑次13916劑次,高質量完成了上級分配的疫苗接種任務,正在按計劃有序推進60-69歲接種任務;完善全民核酸檢測預案,對全民核酸檢測系統進行登記,共登記預核酸檢測居民27400余人。接收指揮部推送篩查、隨訪文件120份,對重點地區入返人員、購買退燒藥品、次密接觸者等人員進行了重點隨訪,對購買發燒藥品的了解身體狀況,對有發燒癥狀的督促到發熱門診就醫。確保了我鎮疫情防控工作萬無一失。

二、扎實推進任務落實,努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據統計,1-7月,一般公共預算累計收入4700萬元,同比增長30.23%;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3.1億元,同比增長102.1%。今年以來,緊緊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落實重點項目領導包靠制度,實施了鏡湖社區三期、海風濕地公園、鎮區改造提升等30個重點工程項目。目前,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公益性墓地二期、社會化服務中心等項目已高標準完成;投資5035萬元的新義路債券項目已完成項目開標及中標公示,正在編制規劃設計方案,同步做好方案審批相關資料準備工作;正邦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中合繁育場項目超年度任務完成省外進賬5.1億元,東西辦公區主體、外墻施工、22棟豬舍土建基礎主體基本完成;投資1.6億元的寶馳、浙東兩個小棚蝦養殖項目穩步推進,浙東預計9月份投產使用;對全鎮符合發展新能源產業的11萬畝灘涂進行了摸排和分類,對涉及村集體和企業的進行了手續辦理等情況的洽談推進工作,為今后我區做好新能源產業做好根本保障。

三、打造干事創業平臺,以“三變”改革助推鄉村振興

作為全市首批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全區“三變”改革試點鎮,鎮堅持以強村富民為目標,大膽探索,深度發力,在全域開展“三變”改革。截止目前,9個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幅達到20%以上,全鎮72%的農民群眾實現現金分紅。一是強化跨村聯建,在抱團融合上深度發力。堅持以“三變”改革為切入點,通過組織聯建、產業聯動、民生聯辦等方式,將12個新村、72個自然村分別結成幫帶對子,推動農村工作由單兵作戰向抱團融合轉變,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提高”。二是強化項目謀劃,在模式創新上深度發力。在跟蹤監管好原有6個“三變”項目的基礎上,堅持謀劃生成項目,大膽探索、積極創新,推動改革多點開花。針對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現象,依托鎮屬國有企業搭建服務平臺,統籌各村大型農機等零散資源,為群眾提供耕種收等優質低價服務,在減輕農民生產成本的同時,增加村集體收入。三是強化體制創新,在制度賦能上深度發力。將“三變”改革作為抓實抓牢鎮村干部干事創業的平臺,在原有勤抓嚴管重獎的基礎上,重點探索三項機制:一是清單管理。對今年確定的9個“三變”項目上表上墻,每月一觀摩一評比,用項目比出干勁比出成效。二是首創獎勵。鼓勵各村大膽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三變”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村想變要變能變的積極性。三是會計工廠。整合司法、農經等站所資源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計劃每半年對所有村級“三變”項目進行一次系統過篩,既看資金流水,又看項目成效,確保每個“三變”項目都經得起群眾監督和時間檢驗。

四、突出黨建引領,夯實基層黨建基礎

一是筑牢堡壘,強化組織陣地“基本點”。鎮堅持把村“兩委”換屆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經過34個日夜,全鎮12個行政村、70個黨支部全部完成換屆任務,新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100%“一肩挑”,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二是創新機制,搭好組織引領“連接線”。建立全鎮基層黨建工作評星定級體系,實施星級黨支部、星級黨支部書記、星級黨員、星級黨建指導員4個評星定級管理,打造“星黨建”靚麗名片。三是豐富載體,鋪開黨史學習“覆蓋面”。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鎮創新工作載體,豐富學習形式,堅持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成立鎮級“精品黨課宣講團”,由31名宣講團成員組成黨史理論宣講組,將黨味濃、內容新、形式活的黨課送到基層一線。截止目前,全鎮開展講黨課活動187場次,參與黨員2700余人次;用活用好“板凳課堂”,將黨史學習教育從會議室搬到村中的角角落落,打破宣講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用小故事體現大主題,用紅色故事感染人、教育人、激勵人;開展“送戲下鄉”活動,鎮作為區第一個黨支部—郭家局子黨支部的誕生地,蘊含著獨特的紅色基因、紅色傳承、紅色情懷。鎮堅持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基礎,深挖本土紅色資源,排練紅色曲目,通過寓教寓樂的形式,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傳播紅色精神。截至目前,已組織下村演出46場。

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發展社會民生事業

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將群眾“問題清單”變為“履職清單”,用實際行動回應群眾需求。一是精準掌握群眾之所想。通過網格、群眾熱線征集民需問題,全面排查梳理群眾關心的醫療、養老、教育等問題,召開村情會,研究遍訪情況反饋,確定第一批村級產業項目57個,為民實事項目483項。二是全力保障群眾之所需。針對老年人健康意識弱等問題,不斷加大醫療投入,投資100萬元,成為全區唯一實行全民健康查體的鎮街,為轄區群眾免費提供11類43項健康服務。針對農村獨居空巢老人生活不方便等問題,投資750萬元,建設明湖頤養院,配套助老大食堂,實施“一元餐廳”運行新模式,解決鰥寡孤獨老人“生活難”等問題。三是嚴格落實群眾之所求。開展網格代辦服務,將居民養老參保登記、老年人優待證辦理等70項高頻辦理事項由網格員代辦,減少群眾跑腿次數;大力倡議企業募捐,建立“通合獎學金”,學生表彰獎勵比例達到了20%,引導形成人人關愛教育的良好氛圍;同時在區委區政府和衛生醫療部門的支持指導下,鎮為3000多名慢性病患者實現“報銷不出村,辦事不跑腿”,為出行不便的患者解決了大問題。

下一步,鎮將立足鎮情實際和資源稟賦,堅持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不斷理清完善鎮域發展思路,通過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指導和遵循。

一、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濱海濕地小鎮建設

鎮村莊規模小、布局散、配套難,群眾進城上樓的意愿非常強烈。破解的關鍵在于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推動人口向鎮區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集中。一是高標準做好小城鎮規劃。基于人口、產業分析,計劃保留29個自然村,拆遷25個自然村,規劃城鎮面積5平方公里,人口規模1.5萬人。城鎮風格是低密度、大空間,水綠環繞、精致典雅,具有魯北風貌的特色濱海宜居小鎮。城鎮布局是以新義路為界,西部布局以商貿為主的產業區,東部布局生活空間,西產東城,產城融合。二是提前謀劃項目建設。以“十四五”為基準,圍繞路網、商貿市場、市政設施、教育、醫療等領域,超前謀劃、編報一批城鎮建設項目,為擠入上級盤子和爭取債券項目打好譜局。以南部鏡湖水庫、中部干渠、北部海風濕地為依托,做好“水潤”“綠滿”文章,賦予城鎮靈氣。三是穩步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第一批用于城鎮建設的債券資金1170萬元已到位,鎮域改造提升已納入國家債券的爭取項目之中,重點做好鏡湖三期建設及房屋安置、鏡湖一期二期綠化提升、新義路市場街改造提升等工作,堅持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為人民建設美麗宜居小城鎮。

二、以創建國家級產業強鎮為契機,加快海洋經濟強鎮建設

一是發展以對蝦養殖為主導的海水養殖業。在現有養殖規模和技術積累基礎上,著力引進和落戶一批以對小棚蝦養殖為主產的海水養殖企業,擴大養殖規模,在產量上求突破,在品質上求創新,補足鎮海產品產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短板。計劃2021年新增小棚蝦面積3000畝,對蝦總產量達3.4萬噸。預計2024年,小棚蝦面積達到2萬畝,對蝦總產量達到12萬噸。二是發展以鏈條延伸為帶動的海產品加工業。在養殖規模達到一定基礎上,結合養殖品種、產量和品質等因素,發展海產品冷凍、保鮮貯存、精深加工、冷鏈運輸等業態,延長海水養殖產業鏈條,規劃建設圍繞海產品生產貿易為主的海產品加工物流園。三是發展以碳中和為引領的新能源產業。以打造全國知名“碳中和”小鎮為目標,按照全區統籌安排,籌劃建立以海洋光伏、漁光互補、近海風力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基地。

三、以“三變”改革為動力,加快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

一是加快產業園區建設,不斷吸引社會資本。立足鎮實際,加快推進百萬畝生態漁業示范區、十萬畝現代畜牧產業園、萬畝優質林果基地三大產業園區建設。力爭將十萬畝現代畜牧產業園創建為省級農業園區,“十四五”期間實現園區封閉運行。優化園區服務環境,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吸引社會資本和龍頭企業入駐,為農業發展提供平臺載體。二是全面推行農業社會化服務,轉變生產方式。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務主體,創建一批生產服務型農民合作社,推動開展托管服務,發展區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聯盟,打造現代農業服務骨干力量。大力推廣多種托管服務方式,發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統防統治等,在振興新村探索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托管服務”。加大綠色生產技術集成推廣,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對接,帶動小農戶獲得更多流通環節的增值收益。延伸托管服務鏈條,加強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電子商務、產業鏈金融等配套環節,形成規模服務優勢。三是以設施農業為帶動,推動高效益農產品快速發展。在現有黃河潤土西紅柿種植等設施農業迅猛發展基礎上,采取外引、內培等方式,引進和培育一批公司化運營的果蔬大棚種植,采取水肥一體模式,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采取信息化手段,加強智能化管理水平,建立高投入、高產出,且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蔬菜水果產業。配套建設倉儲物流等配套設施,引進鮮切水果等先進采后加工模式,提高產品貯存和加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