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發展計劃

時間:2022-12-26 04:03:00

導語:職業教育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教育發展計劃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職業教育已經初步建立起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補充,初、中、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學校培養的數百萬各類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一線的骨干力量,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辦學機制和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的需求。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促進我省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提高對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認識

1.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是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重要歷史任務,是我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培養社會急需人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和解決“三農”問題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國民教育體系,促進教育全面可持續發展,徹底改變中等職業教育滯后現狀的迫切需要。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奮斗目標,并強調“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要優化教育結構,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省第八次黨代會確定了今后5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提出要加快發展城鄉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實現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全局出發,努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職業學?,F代化管理,建立現代化職業教育評價體系,加快我省職業教育現代化進程。

2.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按照“深化改革、整合資源、加快發展、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完善體系”的要求,到2010年,我省高中階段教育的毛入學率要達到55%以上,在校生總規模達到130萬人以上,其中,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達到60萬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階段教育的毛入學率要力爭達到70%以上,在校生總規模達到168萬人以上,其中,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達到80萬人以上。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培訓社會各類勞動者達到150萬人次。高中階段教育協調發展,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二、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措施

(一)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工程”,掃除發展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障礙

3.改革體制,創新機制。切實擴大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在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備辦學條件的前提下,依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支持中等職業學校自主決定招生規模、專業設置、合作辦學、學籍管理、教師聘任、教材選用等。推進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改革傳統辦學模式,面向市場辦學,以推行“訂單式”培養為突破口,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激發辦學潛力和活力。把畢業生就業率作為評價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質量和效益的主要指標。深化中等職業學校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實行崗位設置管理和教職工全員聘用制、校長公開招聘及校長任期制。推行學校內部崗位績效工資制,建立優教優酬、多勞多得、激勵與約束統一的分配機制。在堅持教育公益性質的基礎上,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鼓勵和支持學校采取“股份合作”、“公辦民助”、“項目融資”等多種形式,吸引民間資本和外來資金,促進公辦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

4.促進民辦職業教育發展。落實發展民辦教育的有關政策,將民辦中等職業教育作為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擴大職業教育規模的重要力量,積極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舉辦中等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在用地和減免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費、申報重點職業學校、重點學科、重點實訓基地建設項目,以及評獎、評優等方面享受與公辦職業學校同等的待遇。優先扶持一批具備條件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對學校規模和專業設施設備投入達到一定標準、質量良好的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給予獎勵性補助。

5.創新辦學模式。圍繞我省煙草、旅游、礦產、建材化工、電力等支柱產業和花卉、制糖、茶葉等特色產業的發展,結合國家開展數控、計算機、護理、汽修、生物技術、建筑工程等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由省級相關部門、企業集團、行業協會牽頭,依托本部門、行業、企業集團、所屬職業院校,組建一批職業教育集團。目前可先組建煙草、電力、冶金、交通、化工、建筑、農業、旅游、輕工、機械等10個職業教育集團,同時成立一批行業職業教育協調委員會,以集團和行業協會為載體,探索以專業發展為紐帶,以校企合作為重點,以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目的,優勢互補、互利互惠,低投入、高產出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模式。

6.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為核心,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需求轉變,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轉變,從傳統的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系的辦學機制,更好地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積極探索與就業市場有效對接的示范性專業建設及相應的課程開發和教學方式改革,重點發展為我省支柱產業、特色經濟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服務業、文化產業服務的專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和緊缺的其他專業。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習制,逐步建立全省范圍內的學分互認制度,逐步縮短學制,推行半工半讀、跨地域學習、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等職業教育培養、培訓新模式。推進城鄉之間、東西部之間聯合招生、合作辦學,實行更加靈活的辦學模式。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實訓教材按照企業的實際操作流程設計,增強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建立企事業單位接收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的制度。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最后一學年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并獲取一定的報酬,用于支付學習和生活開支。與學校簽訂3年以上實習合同的企業,所支付實習學生的報酬以及相應的實習投入計入生產成本,予以稅前扣除。

(二)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改擴建工程”,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規模

7.整合教育資源。各州、市人民政府及行業、企業主管部門要明確自身的主體責任,把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統籌協調,優化結構,合理布局,通過上下努力,確保省人民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要按照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培育特色的原則,統籌區域內職業教育和培訓資源,打破條塊分割和部門界限,淡化中等職業學校類別,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推動職業教育向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方向發展。通過合并、共建、聯辦、劃轉等多種形式,對地方所屬的職業學校、培訓機構等職業教育資源進行重組和整合,優化配置。人口較少的縣,可以在普通中學內開辦職業高中班或將生源組織到其他地區就學;人口較少的州市,可以將全州市生源集中到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學校辦學。現有高等職業院校要積極舉辦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可占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規模的20%。鼓勵高等院校對口幫扶中等職業學校。鼓勵大中型企業舉辦中等職業教育,省級行業主管部門對舉辦中等職業教育的企業,要積極指導和幫扶。

8.加強示范學校建設。以省屬中等職業學校和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紅河6州市為重點,建設一批辦學規模大、地點集中、功能較完善、教學質量高的中等職業學校;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建設一批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縣級職教中心。建成100所特色鮮明、質量優良、規模較大、效益突出、教學質量高的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其中,國家級重點學校50所,校均在校生規模不低于3500人;省部級重點學校50所,校均在校生規模不低于2500人;其余中等職業學校達到合格學校標準,校均規模一般不低于1000人,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9.加強邊疆學校建設。加大投入力度,加強邊境25個縣、市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設施、教學設備、師資隊伍等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積極吸納當地生源參與職業教育,促進邊境地區教育事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10.合理確定規模。各州、市要按照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的要求,對本地區高中階段教育的招生實行統籌管理,合理確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比例,對比例差距較大的,要采取特殊措施,保證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為防止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流失,目前未招生的中等職業學校要盡快恢復招生;對處于停辦狀態的中等職業學校,主管、主辦部門要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經過調整,采取措施盡快恢復辦學。從現在起到2010年,現有中等職業學校原則上不再審批升格

(三)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培養高素質實用技術人才

11.完善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勞動保障部門要積極支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職業學校90%的畢業生應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勞動保障、國資委等相關部門要督促企業優先從取得職業院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招錄員工。加強對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目標、辦學形式、教學管理、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學方式等方面的評價,與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的取得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相適應。

12.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機制。在行業和企業的關鍵崗位推行“首席技師”聘任制度。技工學校、職業高中學校的畢業生與普通中專學校畢業生應享受同等待遇。勞動保障和人事部門應制訂技能人才的獎勵辦法,對各行業有突出業績的高技能人才實行特殊獎勵。

(四)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工程”,加強實踐實訓教學能力

13.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圍繞我省產業布局及區域、行業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州、市人民政府為主,依托行業企業和中等職業學校,統一規劃,按專業門類重點建設一批區域性、資源共享的實訓基地。首先在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紅河、昭通建設7個重點公共實訓基地;在50所左右的中等職業學校建設重點專業實訓基地,并有10個基地實現專業門類齊全、裝備水平較高、優質資源共享。對列入省級實訓基地建設的州市,采取省級財政和州市財政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建設,省屬學校的實訓基地建設由省級財政投入為主。鼓勵和支持具有參與企業產品開發和生產能力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要打破部門、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實現共建共享,充分發揮在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功能。省級財政重點扶持由企業出資建設,實行校企結合,產、學、研結合的公共實訓基地建設。

(五)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提高師資整體水平

14.加快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學歷合格、素質較高、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整體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師資水平,促進職業教育持續發展。到2010年,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達到2.58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250人;到2012年,中等職業教育教師達到3萬人。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0%,國家級重點學校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的達到30%以上,省部級重點學校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的達到20%以上?!半p師型”教師比例達到30%以上。提高教師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的能力。完成100個骨干專業建設,培養200名學科帶頭人,全面提升中等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15.強化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配合國家****實施的中等職業學校師資培訓計劃,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學校要做好規劃,安排相應配套經費。要依托高校、企業和行業,大力開展中等職業學校師資培訓。本科院校要發揮專業優勢,結合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的需求,及時調整培養方向,定向培養“雙師型”教師。

16.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特聘、特崗、特邀計劃。每年聘請1000名行業、企業在職或退休高級技師和技工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在國家實施的“特崗教師計劃”中,每年安排100名特崗教師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中等職業學校特邀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到校任教,由企業每年委派1000名在職技術人員到中等職業學校任教。建立職業教育兼職教師人才儲備庫,供職業院校選聘使用,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17.建立中等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了解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產業發展趨勢等基本情況;熟悉企業相關崗位(工種)職責、操作規范、用人標準及管理制度等具體內容;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新方法,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每2年必須有2個月以上時間在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

(六)實施“中等職業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工程”,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8.廣泛深入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各縣(市、區)要以職教中心、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和其他農業科技教育培訓機構為基地。依托農業、科技、教育項目積極做好培訓工作,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辦學面要達到100%,行政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辦學面要達到80%。每年培訓人數保持在500萬人次以上。培養大量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提高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切實幫助農民實現增收致富。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支持并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與推廣。

19.多方協同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中等職業學校要與農業、勞動、扶貧和統戰部門加強聯系,積極參與農業部門“陽光工程”、統戰部門“溫暖工程”等的實施工作,并配合扶貧部門做好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每年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總量不低于全省總量的20%。增強農村勞動力就業和創業的能力,推動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除中央和省級財政每年安排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專項資金外,各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也要安排一定資金用于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七)實施“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20.充分發揮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的短期培訓功能。中等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要面向廣大初中和高中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及創業能力,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做好服務。每年培訓人次要與當年招收學歷學生人數大致相當。相關行業企業的技能培訓,盡量依托中等職業學校進行,學校要主動爭取社會培訓任務。要將培訓規模和質量,作為評價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的重要內容。

三、切實加強領導,全面統籌協調

21.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領導。省人民政府成立****省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工作。各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負責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的統籌協調、經費籌措、督促檢查等工作,推進當地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各級人民政府要充分依靠企業、發揮行業作用,逐步形成政府統籌、行業指導、市場調節、企業參與,學校自主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運行機制。

22.引導行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各級行業主管部門要積極開展行業人力資源預測,制定行業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規劃,對本行業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進行協調和指導;支持和依靠行業組織廣泛開展職業教育和培訓,參與相關專業的課程教材建設和教師培訓等工作。具有直接管理學校職能的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繼續辦好職業學校和各類培訓機構,積極把學校做大做強。省級行業主管部門要認真抓好地方難以舉辦的行業特殊專業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工作,重點抓好對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基礎性、主導性作用的農業職業教育。

23.督促企業承擔依法舉辦職業教育和培訓的重要責任。建立和完善企業職業教育培訓制度,制定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規劃,加強培訓基地建設。開展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形成職工在崗和輪崗培訓制度,進一步強化企業的自主培訓功能。鼓勵企業根據實際需要單獨、聯合或參與舉辦中等職業學?;蚵殬I培訓機構。地方重要產業組織和有條件的大型企業,要單獨或與其他學校聯合舉辦中等職業學校,培養行業和企業需要的實用人才。中小企業應依托地方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培養、培訓在職職工和后備職工。

24.確保職業教育各項經費投入。****,省級財政每年在預算中安排不少于1億元資金,投入中等職業教育,專項用于國家對職業教育基礎能力項目建設、實訓基地項目建設、教學設備改善和實施中等職業學校“三特(特聘、特崗、特邀)教師”計劃實施配套補助。同時,由省發展改革委統籌安排中等職業學校固定資產建設貸款貼息3000萬元。省財政廳、教育廳、勞動保障廳等相關部門要研究制定中等職業學校以生均經費標準為基礎的多種形式的經費供給政策,保證中等職業學校的正常運轉。各州、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優化教育支出結構,確保職業教育財政性經費逐年增長,未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要確保城市教育費附加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一般地區不低于30%。對非財政撥款的企業所辦中等職業學校,如果企業每年錄用學校畢業生達到新招收職工70%以上,各級財政可從收取的教育費附加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發展職業教育。企業要嚴格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至2.5%提取職工教育經費,用于職工培訓。企業用于學生實習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培訓的支出在所提取的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中列支。

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對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提供資助和捐贈,努力建立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的新機制。對所提供的資助和捐贈,按照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的比例準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私營企業、合伙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個人通過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用于公益救濟性捐贈,準予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全額扣除。

25.切實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有關中等職業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要求,成立中等職業學校家庭貧困學生助學金管理機構,制定中等職業學校助學金管理實施細則,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助工作。由省級財政承擔中等職業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經費地方分擔資金,配合國家資助資金,在國家資助的基礎上擴大資助面,讓一、二年級全部在校學生每人每年得到1500元的資助。加大對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學生、殘疾學生、孤兒、烈士子女等特殊學生的資助力度。中等職業學校要從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5%的經費,用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費減免、校內獎學金、助學金和特殊困難補助。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社會各方面參與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在全面落實國家助學金制度的同時,建立優秀學生獎學金制度,建立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學校減免學費等多種形式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政策體系,使愿意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都能得到資助,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

26.努力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各中等職業學校要建立指導學生就業的專門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加強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主動聯系就業市場,溝通就業服務渠道,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各級教育、勞動保障、人事等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統籌協調下,配合學校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由政府統一規劃,整合當地勞動力市場,每年定期開展1次至3次中等職業教育就業咨詢和雙向選擇活動。以互聯網為平臺,建設覆蓋全省中等職業學校并與教育主管部門、畢業生就業主管和服務部門相連接的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信息工作網。充分利用現有的****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信息網和服務平臺軟、硬件資源,建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為各地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各地對通過政策程序就業并建立了勞動、人事()關系的畢業生應當準予落戶,其工作單位應為其依法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關系。省及各州、市人民政府駐外省市的辦事處,要承擔職業教育聯合辦學、推薦就業的相關任務,拓展省外就業市場,主動了解當地就業情況,加強與中等職業學校的聯系,幫助推薦我省職業學校畢業生到發達地區工作,同時為我省在外務工人員提供信息咨詢和法律援助。

27.發揮職業資格證書導向作用。依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嚴格執行“先培訓,后就業“和“先培訓,后上崗”的制度,切實做到持證上崗。凡屬國家和省規定要求具備資格證書的工種,用人單位必須從取得相應職業院校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錄用;一般工種招收錄用職工,優先錄用取得相應職業院校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對從事個體工商經營的人員,應當創造條件,給予必要的職業教育和培訓。勞動保障、人事及工商等部門要加強對就業制度的監督管理,完善管理辦法,加大執法力度,對違反規定的用人單位要依法給予處罰,并限期對相關人員組織培訓。

28.建立目標責任制和激勵機制。省人民政府與各州、市人民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將職業教育工作列入對各級人民政府的考核指標。建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聯系制度。省中等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必須聯系幾個州市和學校,幫助其完成目標和任務。建立督查和發展推進機制。省中等職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對全省職業教育工作進行督查,建立通報制度,并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建立獎勵機制。對完成任務好、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快、成績突出的地區和單位進行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