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企業發展計劃

時間:2022-09-11 03:05:00

導語:鄉鎮企業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企業發展計劃

一、**期間**鄉鎮企業發展情況

**以來,在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鄉鎮企業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和自治區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科學發展觀,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著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不斷壯大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改革與發展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計劃執行情況

**年底,全區鄉鎮企業36.86萬個(不含兵團,下同),比**末增加5.04萬個(下同);轉移農村勞動力95.44萬人,完成**計劃100萬人的95.4%,比**末增加14.81萬人,年均增加2.96萬人,鄉鎮企業從業人員占全區農村勞動力總量的23.9%。

增加值131.8億元,完成**計劃127億元的103.8%,占全區GDP的5%,比**末增加57.23億元,年均增長12.1%;其中工業增加值65.53億元,完成**計劃52億元的126%,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6.5%,比**末增加32.11億元,年均增長14.4%。

營業收入516.45億元,完成**計劃530億元的97.4%,比**末增加214.24億元,年均增長11.3%。

利潤總額36.76億元,完成**計劃23億元的159.8%,比**末增加15.33億元,年均增長11.4%。

上繳稅金16.46億元,完成**計劃13億元的126.5%,比**末增加6.4億元,年均增長10.4%。

出口產品交貨值3.71億元,比**末增加2.37億元,年均增長22.6%。

全員勞動生產率:**年54112元/人,完成**計劃目標的102.1%,比**末增加16635元/人,年均增長7.6%。

(二)主要特點

**以來,**鄉鎮企業呈現出增速加快、結構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局面。

1、經濟總量持續增長,重點地區帶動作用顯著。**末,全區鄉鎮企業固定資產達到228.72億元,比**末增長80.7%;鄉鎮企業增加值達到131.8億元,增長76.8%。其中,北疆各地州鄉鎮企業發展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僅昌吉州增加值、營業收入和上繳稅金等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分別為40.81億元、150.32億元和5.15億元,占全區鄉鎮企業總量的30.9%、29.1%和31.3%,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2、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大中小協調發展的格局正在形成。規模以上企業個數達到493家,比**末的212家,增加281家,其中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23家,同比增加17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增加值43億元,占鄉鎮企業總量的32.6%。

3、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對農村社會貢獻加大。鄉鎮企業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95.44萬人,比**末增加14.81萬人;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54112元/人•年,比**末凈增16635元/人•年。2001至**年,五年鄉鎮企業累計上繳稅金69.02億元,支援農業和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建設資金近6000萬元,鄉鎮企業日益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依托和主體力量。

4、產業結構調整進展順利,體制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5.4億元、76.06億元和50.33億元,比**末分別增長了5.53倍、87.7%和51.5%,所占比重分別為4.1%、57.7%和38.2%。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迅速,逐步形成以糧油、棉紡、肉制品、乳制品、番茄、葡萄酒、林果園藝產品和藥材等為主的優勢產業,196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增加值15.7億元,占全區鄉鎮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的36.5%。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明顯加快,完成增加值90.16億元,比**末增加37.65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已發展成為**鄉鎮企業的主體力量和重要經濟增長點。

5、工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聚集效益日益顯現。目前,已建成縣級以上各類鄉鎮企業工業園區51個,入園企業1.29萬個,從業人員9.65萬人。園區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已達到36.71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16.87億元,占全疆鄉鎮企業總量的22.6%。聚集在小城鎮及工業園區中的鄉鎮企業已占全區鄉鎮企業總數的20%以上,鄉鎮企業工業園區的迅速發展,已成為全區鄉鎮工業發展新的生力軍。

6、企業管理不斷加強,“名牌戰略”初見成效,對外開放領域不斷拓寬。**末,全疆鄉鎮企業已評出名牌產品31個(其中:全國鄉鎮企業名牌產品10個,自治區名牌產品21個)。樓蘭牌、七顆星牌純棉針織紗,新春牌農作物專用復混肥,八家戶牌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麥趣爾牌乳制品等一批名牌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同時還培育了像“天山雪”、“瑞緣”、“鄉都”等一批市場認知度較高的產品。目前,全區鄉鎮企業出口企業已達24家,比**末增加18家,完成出貨值3.71億元,同比增長276.8%。

二、**期間**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期間,是我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結構優化升級,著力發展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區市場經濟逐步發育成熟的重要階段,同時還是自治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與外向型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階段。在此期間,鄉鎮企業的發展既面臨著一些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對著國內外嚴峻的挑戰。

(一)**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1、中央和自治區高度重視鄉鎮企業的發展。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明確指出: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帶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2004年-2006年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下發的1號文件都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強調指出,在農業發展新階段,鄉鎮企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鼓勵和支持符合產業政策的鄉鎮企業發展,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服務業”。中央11號文件,確立了**在西部大開發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發展和穩定的戰略方針、戰略目標和戰略措施。特別是自治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戰略的實施,自治區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這些都為發展鄉鎮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和更大的發展空間。

2、五個統籌發展戰略為發展鄉鎮企業指明了方向。統籌城鄉發展,需要鄉鎮企業充當統籌城鄉產業、城鄉市場、城鄉社會發展和協調工農關系的橋梁;統籌區域發展,需要鄉鎮企業繼續在東西合作和區域間分工協作上發揮重要作用;統籌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家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需要鄉鎮企業實行人才戰略,不斷提高鄉鎮企業職工的文化素質和業務技能;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需要鄉鎮企業發展環保和節能產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需要鄉鎮企業在發展開放型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

3、**時期,國家將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宏觀調控政策,在經濟政策、資金投入和產業發展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以及金融體制的改革,進一步促進投資、消費和出口的增長,有利于鄉鎮企業的加快發展。

4、“東西合作”工程的深入實施,加快了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步伐。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調整所有制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有利于我區鄉鎮企業優勢的發揮,為鄉鎮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創造了難得的機遇。

5、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資本市場的逐步形成,鄉鎮企業將享有與國內外其他企業一樣的國民待遇,束縛企業發展的障礙將逐步消除,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平等競爭的環境,宏觀經濟環境將更加有利。

6、今后一個時期,國際制造業和服務業向我國的轉移將向縱深方向發展,有利于我區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鄉鎮企業可充分利用勞動力成本低、體制靈活等優勢,把握機遇,積極參與,拓展自身的發展空間。

(二)**鄉鎮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

1、鄉鎮企業發展的軟環境較差。對鄉鎮企業重視程度不夠,弱化了對鄉鎮企業的支持和管理,使國家及自治區的扶持政策難以落實。融資難、貸款難、擔保難等困擾鄉鎮企業發展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導致部分有規模、有市場、效益好的企業因缺乏流動資金而失去發展良機。

2、鄉鎮企業改革的難度加大。鄉村集體企業產權改革不徹底,仍有少部分企業未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鄉鎮企業太少。部分企業經營機制不健全、管理粗放、技術裝備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下,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部分鄉鎮企業的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較為薄弱,制約了鄉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產品結構不盡合理,許多企業的產品是多年一貫制,自主品牌少;產業結構調整任務重,從二三產業結構狀況看,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比重偏低。工業園區和區域性特色經濟發展不充分,支撐帶動作用不強;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南疆部分地州雖然增幅較大,但總量較小,南北疆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4、面對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壓力增大。隨著關稅的下調、進口配額的取消和**對外開放力度逐步加大,國內外富有競爭力的品牌產品更易于進入疆內市場,對鄉鎮企業形成了直接威脅。一些企業重加工、輕流通,絕大部分產品局限在區內市場,甚至是當地市場。對國際貿易游戲規則更是研究不夠,知之甚少,鄉鎮企業的傳統經營機制和理念不適應國際通行規則,缺乏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有效措施。

5、企業整體素質有待提高。鄉鎮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管理創新的能力較弱,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研究開發能力,經濟增長質量不高,企業科技水平低,市場競爭力不強,外向型經濟發展滯后,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一些企業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經營管理者和職工綜合素質偏低;一些企業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安全方面存在隱患,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期間**鄉鎮企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根據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以及農業部的總體部署,**鄉鎮企業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2006年兩個一號文件精神,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以增加農民收入與農民就業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工業園區為依托,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好信用擔保、信息網絡、技能與培訓鑒定體系建設,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技術和服務創新,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努力增強鄉鎮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資源與人口、環境、自然相和諧,堅持城鄉協調和區域同步發展,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提高廣大農牧民收入水平,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鄉鎮企業產品數量、質量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需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建設。

2、堅持以科技為先導的原則。在加快傳統產業改造的同時,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充分考慮各種資源支撐能力和環境承載能力,妥善處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以科技促提高,以提高帶發展,實現發展與提高的良性循環,不斷提高鄉鎮企業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實施“科教興新”戰略,進一步加大東西合作,技術引進、人才培養和智力投資的力度,不斷提高鄉鎮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努力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促進鄉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3、堅持突出特色經濟發展的原則。引導和鼓勵鄉鎮企業從事專業化生產和特色經營,走“專、精、特、新”之路,各地應緊緊圍繞自身的資源特色,加快建設各具特色、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養殖、種植和加工基地,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特色產品。大力支持葡萄、香梨、小白杏、哈密瓜、枸杞等特色種、養殖和特色中藥材的種植基地和加工業建設,積極扶持地毯、艾德來絲綢、民族小花帽、民族小刀等地方特色的民族加工業的發展。充分利用向西開放的地緣優勢,加快開拓中亞和東亞市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與東部省區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加快地方特色經濟的發展。

4、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堅持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把農副產品加工業和運銷業作為鄉鎮企業發展的重點,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促進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協調發展。在天山北坡經濟帶和經濟、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州,發展鄉鎮企業要以提高為主,在提高中發展,以加速提高企業素質、產品檔次、競爭能力和管理水平為重點,加快發展規模型企業,扶優扶強,樹立樣板,充分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其它地州發展鄉鎮企業則應以發展為主,在發展中提高,立足資源,加速發展,盡快形成群體優勢。

5、堅持優化布局、集聚發展的原則。圍繞自治區確定的“六大”支柱產業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加快鄉鎮企業工業園區建設步伐。要把工業園區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相結合,積極引導支持鄉鎮企業向工業園區和小城鎮集中,逐步形成合理布局、適度集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塊狀經濟”和“帶狀經濟”,充分發揮聚集效應和群體優勢,推進我區農村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6、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創建一批節約型企業。引導鄉鎮企業進行資源綜合利用,提高鄉鎮企業利用資源的效率以及降低污染物和廢棄物排放的數量。(三)發展目標

結合我區實際,認真分析研究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我區鄉鎮企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未來五年的努力,經濟總量顯著增加,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區域結構、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更加優化,科技素質和職工素質進一步提高;主要行業的物耗、能耗、環保和安全指標基本達到自治區同行業平均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服務“三農”的作用顯著增強。

1、增加值:2010年力爭達到233億元(不含兵團,下同),同**期末相比增加101.2億元(下同),年均遞增12.1%;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150億元,同比增加84.47億元,年均遞增18%。

2、營業收入:2010年力爭達到930億元,同比增加413.55億元,年均遞增12.4%。

3、利潤總額:2010年力爭達到64億元,同比增加27.2億元,年均遞增11.8%。

4、上繳稅金:2010年力爭達到27.7億元,同比增加11.2億元,年均遞增11%。

5、從業人員:2010年力爭達到115萬人,同比增加20萬人,年均增加4萬人。

6、全員勞動生產率:2010年力爭達到80870元/人,同比增加26758元,年均遞增8.4%。

7、出口產品交貨值:2010年力爭達到9.2億元,同比增加5.52億元,年均遞增20%。

8、農民人均純收入來自鄉鎮企業的工資部分:到2010年力爭達到810元,占自治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3.9%,同比增加225元,年均增加45元。

9、工業園區建設:圍繞自治區的“六大”支柱產業體系建設,集中力量,結合我區實際,高起點、高標準地規劃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工業園區,優化投資環境,聚集生產力要素,形成發展高地,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強大的載體。力爭實現國家級工業園區鄉鎮企業年營業收入達到8億元以上,利稅總額過億元,園區內職工人均收入在1.5萬元以上;自治區級工業園區鄉鎮企業年營業收入達到3億元以上,利稅總額在4000萬元以上,園區內職工人均收入在1.2萬元以上。到2010年,鄉鎮企業聚集度達到40%以上,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村人口非農化進程,加快自治區的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

10、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以重大環境保護與建設項目為切入點,實現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以上。大力發展綠色制造業、服務業和環保產業,降低成本、減少污染,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到3噸標煤,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0%以上。嚴格污染排放物總量控制,力爭實現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二氧化硫排放達標率和工業固廢處置利用率達到國家要求。

四、**期間**鄉鎮企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產業發展目標

第一產業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把發展鄉鎮企業與農業結構調整、農村產業化經營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為農產品加工業配套和為城鄉人民生活服務的規模型基地建設項目;大力發展觀光農業企業和特種種植、養殖企業;以鄉鎮企業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為基地,加快引進和培育農業高新產業。到2010年,預計第一產業營業收入2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3%。

第二產業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推進結構優化升級,改造提升優勢支柱產業,加強聯合與合作,用一流的技術裝備,高起點、高水平、大規模地大力發展現代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資源節約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工業企業的規模效益和聚集效應,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工業園區;對天山北坡經濟帶、巴州、喀什、伊犁等經濟、自然、交通條件較好的地區,要重點扶持,優先發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到2010年,預計第二產業營業收入530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為57%。

第三產業要以發展為主,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國際化方向,破除觀念、體制、機制障礙,拓寬產業領域,增加服務品種,提高服務質量和層次,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要充分發揮我區的旅游資源優勢,把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以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為重點的信息中介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以農產品加工、銷售為重點的網絡服務業。到2010年,預計第三產業營業收入372億元,年均遞增11.89%,占總收入的比重為40%。

(二)產業布局

在產業布局上,要緊緊圍繞我區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依托當地的特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集群。在經濟發展較快的天山北坡經濟帶,應在發展、提高傳統產業的同時,注重發展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北疆其他地區應重點發展農、畜產品的深加工,努力提升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檔次,增加產品附加值;南疆、東疆地區應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特色林果業和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石化工業。

(三)發展重點

1、紡織業

充分依靠**棉花優勢,大力發展棉紡織工業,提升**紡織工業水平。要以優質棉紗、棉布為主,開發中高檔純棉紡織、天然彩色棉紡織、棉短絨深加工等產品。推廣數字紡、卡摩紡、倚麗紡等新型紡織技術。對不具備規模或技術、工藝、裝備落后的小棉紡企業實施兼并、聯合或關停,淘汰落后紡錠,提高產品質量,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科學化管理,提高棉紡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同時,積極發揮羊毛、化纖、蠶絲等原料資源優勢,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推進技術進步,調整產品結構,強化企業管理,適度發展化纖、毛紡、皮革加工、針織品加工以及和田地毯等民族特需用品等行業,把優質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加快實施鄉鎮企業“200萬錠紡織振興工程”。即在**期間,在北疆和南疆建立兩個紡織工業基地,形成100萬錠生產規模。在現有紡織企業中,重點扶持10萬錠以上棉紡企業5家。到2010年,鄉鎮企業棉紡織業規模在**末100萬錠的基礎上增加一倍,達到200萬錠,其中精梳紗比重達到30%,無接頭紗比重達到60%。

2、糧油加工業

糧油加工業是我區的傳統產業,要在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從粗加工向精加工、從單一品種向多品種、從簡單產品向深加工產品轉化。搞好小麥、玉米和薯類的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向高營養、高蛋白的方向發展;不斷開發高檔油品、功能性食品專用油系列產品,實現油料資源的綜合利用;對現有糧油加工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品科技含量,不斷開發新產品,加大糧油深加工技術及成套設備的研究開發力度,積極推廣應用棉籽、菜籽餅粕脫毒技術。

重點在昌吉、伊犁、博州等糧食主產區建立高產、優質、高效的糧食生產和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在昌吉、塔城、伊犁、博州等油料主產區,建立優質油料生產基地。對能耗高、出油(粉)率低、規模小的糧油加工企業要加快技術改造步伐,鼓勵區內外知名大企業實施兼并、聯合,整合糧油加工資源,擴大生產規模。擇優扶持和發展一批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上效益的糧油加工骨干企業。重點扶持日處理100-200噸糧食加工企業10個;日處理200-400噸油料加工企業5個。力爭到2010年鄉鎮企業糧食加工能力由**末的350萬噸增加到450萬噸;油品加工能力由**末的35萬噸增加到45萬噸。

3、乳制品加工業

乳制品加工業在我區市場前景看好。今后應進一步開拓奶源,加快發展規模化良種奶牛奶源基地,整合散養奶源,鼓勵集中機械化擠奶,完善收奶冷鏈設施,建立標準化,優質化奶源基地。大力調整產品結構,狠抓鮮奶和乳制品質量,開發適合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層次、多樣化的新產品。重點發展液體調制奶、高溫殺菌奶、酸奶、奶酪、奶油、乳清制品,提高高溫消毒奶的產量和奶品質量,大力開發牛奶甜點制品、免疫牛奶、功能牛奶、花色奶等產品;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改造現有乳制品加工企業,提高乳制品深加工能力。

在烏魯木齊、庫爾勒、喀什、伊犁、昌吉、克拉瑪依、石河子等大中城市,新建、改建、擴建一批起點高、設備先進、有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乳品加工企業,形成相對集中、布局合理的乳品產業加工區。重點培植日處理30噸鮮奶乳品加工企業12個,日處理40-60噸鮮奶乳品加工企業5個。到2010年,使我區鄉鎮企業乳品加工生產能力由**末的10萬噸增加到30萬噸。

4、肉制品加工業

**畜產品的資源優勢,為肉制品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加快發展肉牛、肉羊和肉禽生產。以肉類加工為重點,以冷鮮肉、分割肉為突破口,生產方便衛生的肉制品,積極開拓和引導肉制品消費市場。引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品檔次、增加花色品種和綜合開發利用;鼓勵肉食品加工企業進入食品配送領域,通過超市、連鎖方式銷售加工肉制品,抓好品牌培育。

優先在天山北坡經濟帶建立大型養殖基地和肉食品加工企業;在南疆各地積極發展肉鴿、驢肉等特色養殖基地和肉制品加工。重點以昌吉、伊犁、塔城、博州、阿勒泰等牧區為主,建立加工區。扶持建立一批集畜禽養殖和特色養殖、飼料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加工龍頭企業。**期間,重點培植年肉制品加工能力在1萬噸以上企業2個,5000噸以上企業10個。到2010年,使肉類加工產量由**末的40萬噸增加到80萬噸。

5、飼料工業

穩定發展配合飼料和專用飼料,加快發展濃縮飼料和精料補充料、復合預混料,逐步實現飼料品種系列化、多樣化,提高飼料加工業水平。

加快**鄉鎮企業飼料工業的發展。到2010年,使飼料年產量由**末的55萬噸增加到100萬噸以上。

6、林果園藝產品加工業

我區林果園藝產品資源豐富,林果園藝產品加工業有望成為我區繼棉花加工業之后又一具有競爭優勢的重要產業之一。重點發展以杏、石榴、核桃、庫爾勒香梨、巴旦杏、酸梅、紅棗、哈密瓜、蘋果、枸杞、沙棘、仁用杏、玫瑰系列等林果園藝產品的深加工和貯藏、保鮮業;重點建設產地貯藏保鮮庫,開發林果園藝產品的生物保鮮和深加工新技術,提高林果園藝產品的采后清洗、分級、預冷、殺菌、打蠟、包裝等商品化處理程度,加大冷藏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依托或改組現有加工企業,通過控股、參股、兼并等多種資本組織形式,實行企業資產重組,重點培育林果園藝加工企業的規模經營,形成具有**特色的林果園藝加工企業集團。

以企業為龍頭,帶動林果園藝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到2010年,使林果園藝產品加工能力由**末的12萬噸發展到20萬噸。

7、造紙工業

**具備豐富的水土、能源、化工等諸多現代制漿造紙產業的資源要素,特別是速生楊樹豐產林的大面積推廣,為制漿造紙產業提供更多原料保證。重點發展市場需求的高檔次的木漿板紙、生活用紙、新聞紙、印刷書寫紙和工業用紙(包括包裝紙及紙板)等紙制品。加快新產品開發,實現產品的多品種、多基材、多用途。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引進國際化的管理隊伍和管理理念,引進新技術、新工藝,促進生產工藝向標準化、系列化、現代化方向發展。鼓勵企業實施資產重組,擴大經營規模,逐步使重點企業向無污染、大型化和現代化生產的方向發展。

以林紙一體化建設為切入點,把制漿造紙與營林建設結合起來,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走林、漿、紙一體化道路。到2010年,使我區鄉鎮企業紙漿產量達到100萬噸,機制紙及紙板產量由**末的11萬噸增加到45萬噸。

8、葡萄酒加工業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優勢企業為龍頭,以基地建設為依托,以技術創新為先導,堅持集團化、名牌化、特色化的原則,使我區葡萄酒產業與國際接軌,增強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加強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努力培養高素質的葡萄栽培和釀酒人才,積極開發新品種,適應市場需求;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及生產裝備,重點發展高檔純汁葡萄酒、和田石榴酒、大蕓保健酒,提高干酒及其他高檔葡萄酒的比重,帶動種植業的發展,促進農產品結構調整;以現有名牌產品為依托,鼓勵現有企業與國外知名企業合作,通過聯合或重組,擴大生產能力,提高產品國際競爭能力。

培育重點龍頭骨干企業。到2010年,使葡萄酒、和田石榴酒和大蕓保健酒生產能力由**末的2萬噸發展到10萬噸。

9、煤礦及礦產品加工業

礦業開發要遵循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保護礦產資源,節約、合理利用資源”的方針,堅持以提高經濟效益、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為中心,加快鄉鎮礦業向適度規模經濟發展。

鄉鎮企業煤炭采選業作為鄉鎮企業的重點行業,要堅持“扶持、整頓、聯合、發展”的方針,擇優扶強,使企業上規模、上檔次。通過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提高技術裝備水平、管理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改善煤礦的安全生產條件,降低生產成本,積極發展煤炭的洗選和深加工業,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堅持依法辦礦,按國家產業政策,關、停一批浪費煤炭資源、安全生產不達標、經濟效益低下的不合格小煤礦。大力提高煤礦回采率,促進煤炭采選行業的健康發展。

黑色金屬采選業、有色金屬采選業和非金屬礦采選業,主要以技術改造和發展深加工為重點,搞好綜合開發利用,加強礦產資源保護。

到2010年,鄉鎮企業煤炭年產量穩定在**萬噸左右,黑色金屬采選業、有色金屬采選業和非金屬礦采選業等實現較快發展。

10、建筑建材工業

建材工業,是我區鄉鎮企業的優勢產業。要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良好機遇,一方面著力為國家重點工程提供高質量的建材產品,另一方面要大力開拓農村建材市場,開發適應農村市場和農村住房、水利、小城鎮建設的質優價廉的建材產品。優先發展的產品是:建筑石材、人造板、粘土空心磚、加氣混凝土、建筑小砌塊、新型墻板等基礎材料,低活性砂石等基礎材料,節水性水龍頭、節水閥、塑鋼門窗、新型防水材料,保溫節能和特種門窗等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節能系列產品。

**期間建筑業的重點是面向中低收入居民的需求,搞好經濟實惠的商品房建設,積極開發農村建筑市場。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工程、公共工程建設。加強建筑隊伍建設,努力形成勘察設計,建筑安裝、裝飾裝修于一體,在國際國內建筑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到2010年,使**鄉鎮企業年產人造板由**末的22萬立方米增加到30萬立方米,建筑石材由**末的90萬平方米增加到200萬平方米,各類墻地磚由**末的3000萬平方米增加到4500萬平方米,磚由**末的65億塊增加到100億塊的生產規模;同時搞好石棉制品、石膏制品、蛭石制品等產品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生產。

11、化工工業

**期間在巴州、阿克蘇、哈密、喀什、昌吉等地區,要緊密結合自治區的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大力發展鹽化工及石油下游產品加工業。

重點扶持一批化工龍頭企業,使化工工業成為鄉鎮企業具有發展活力的新型支柱產業。到2010年,使普通硫化堿產量由**末的25萬噸減少到15萬噸,白色和黃色精制硫化堿和精細化工產品達到25萬噸。

12、服務業和旅游業

大力發展交通運輸、商貿旅游、中介服務、信息咨詢等第三產業,使其成為鄉鎮企業發展新的增長點。要圍繞小城鎮建設,提升交通運輸、商貿服務、餐飲服務等傳統第三產業。努力提高鄉鎮企業服務業的檔次、擴大規模,拓展發展領域,開創新的服務體系,改變以往的小攤小位、小打小鬧,星星點點的舊格局,形成規模大、領域廣、投資回報率高的第三產業新格局。

啟動實施“信息直通車工程”。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鼓勵大中型鄉鎮企業建立網絡平臺,將生產流程、市場營銷、研究開發、售后服務、管理決策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生產自動化、管理微機化、在國際互聯網上建立企業產品主頁,對外宣傳企業形象,開展網絡營銷,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積極發展旅游產業,開發和保護旅游資源。圍繞自治區重點建設“五區三線”工程,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現有景區和旅游線路,把特色旅游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發展以大中城市周邊的“農家樂”和“西域風情”、“大漠風情”等特色旅游為主的旅游景點和旅游線路建設,在不斷提高旅游服務質量、豐富旅游產品、完善配套設施、開辟新的旅游景點,促進相關行業發展的同時,積極開發商務、療養、體育、休閑度假、探險等類型的旅游,提高旅游的層次及內涵,加強參與性、娛樂性和知識性,提高旅游品味,逐步形成旅游服務業體系。

到2010年,鄉鎮企業第三產業收入達到398億元,占鄉鎮企業總量的40%左右。

(四)規劃重點建設項目

**期間,**鄉鎮企業規劃重點建設項目35個,總投資932367萬元,其中擬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583616萬元,引進外資1**萬元,企業自籌336751萬元;項目建成后年新增銷售收入120億元,利稅22億元以上。

(1)**天山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20萬錠棉紡精梳生產示范項目》,在原有市場開發基礎上,建成20萬錠精梳生產線。項目建成后,新增銷售收入8.74億元,利潤8000萬元。項目總投資11億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7億元,企業自籌4億元。

(2)巴州泰昌實業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6萬錠高支精梳股線生產線項目》,在現有基礎上,引進先進設備,新建一條6萬錠高支精梳股線生產線。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16億元,利稅4443萬元。項目總投資1.59億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666萬元,利用外資239萬美元,企業自籌4726萬元。

(3)奇臺縣創新糧油工貿有限公司建設的《奇臺縣擴建日處理小麥200噸專用粉生產線項目》,項目建成后,可產面包粉、糕點粉以及多種強化營養面粉。項目總投資18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200萬元,企業自籌600萬元。

(4)**呼圖壁縣御玉淀粉有限公司建設的《呼圖壁縣3萬噸淀粉廠擴建項目》,該企業處于玉米主產區,原料供應充足。目前該公司擬進行擴建,使玉米淀粉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年。項目建成后,年新增產值4200萬元,利稅400萬元。項目總投資38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2800萬元,企業自籌1000萬元。

(5)康尤美大豆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一次性浸出工藝生產豆油擴建項目》,該企業現有大豆種植基地15萬畝,帶動豆農5346戶,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項目建成后,年產豆油4.5萬噸、豆粕2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3.5億元,利潤1000萬元,上繳稅金500萬元。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000萬元,企業自籌500萬元。

(6)沙雅縣通利源油脂公司建設的《棉籽油深加工項目》,該項目在現有企業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擴建,提高棉籽油的品質和產量。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7200萬元,利稅2890萬元。項目總投資7316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2300萬元,企業自籌5016萬元。

(7)昭蘇縣萬順油脂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20萬噸油菜加工擴建項目》。項目建成后,年加工能力達20萬噸,各類油脂產品達10萬噸,實現銷售收入7億元,利稅4000萬元。項目總投資達80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3500萬元,企業自籌4500萬元。

(8)**麥趣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20萬噸乳制品深加工示范項目》,一期工程年產乳制品10萬噸,二期工程年產乳制品10萬噸的乳制品深加工示范項目。項目建成后新增銷售收入3.9億元,新增利稅1.59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22萬個。項目總投資1.92億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32億元,企業自籌0.6億元。

(9)**天農畜牧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65萬頭牛羊屠宰加工示范項目》,開發牛、羊肉深加工系列新產品,通過公司+科技+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提高肉制品的科技附加值,帶動養殖業的發展。項目建成后,達到年屠宰牛羊65萬頭(只),其中羊60萬只,牛5萬頭,產肉近2萬噸,新增銷售收入4.01億元,新增利稅3722.11萬元,使農牧民戶均增收1350-2250元。項目總投資9169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5500萬元,自籌3669萬元。

(10)博樂市小營盤鎮肉雞養殖基地建設的《年加工400萬只肉雞綜合加工項目》,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800萬元,新增利稅1200萬元。項目總投資**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500萬元,自籌1500萬元。

(11)岳普湖縣《驢養殖及驢肉深加工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00萬元,利稅225萬元。項目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500萬元,自籌500萬元。

(12)**三雄油脂有限公司建設的《12萬噸脫酚棉籽蛋白項目》,項目建成后,年產食用植物油2.5萬噸,飼料12萬噸,可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利稅5200萬元。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貸款3350萬元,自籌1650萬元。

(13)烏蘇市多元飼料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年產6萬噸的飼料加工項目》,該項目充分利用烏蘇市豐富的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發展養殖業,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利稅1000萬元。項目總投資45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萬元,企業自籌2500萬元。

(14)天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的《20萬噸飼料生產擴建項目》。項目建成后,年生產能力10萬噸,銷售收入達2.5億元,實現利稅2800萬元。項目總投資35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500萬元,企業自籌**萬元。

(15)向新禽業有限公司建設的《15萬噸高檔畜禽飼料擴建項目》。項目建成后,年生產能力達15萬噸,銷售收入達3.7億元,實現利稅4600萬元。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萬元,企業自籌3000萬元。

(16)喀什地區《年產10萬噸杏產品深加工項目》,年加工杏漿5萬噸、杏脯5萬噸、杏干5000噸,生產總規模為年產各類杏制品10.5萬噸。可新增銷售收入13億元,正常年度平均利稅為1.9億元。項目建成后可新增杏子收購量52萬噸,收購金額53837萬元,實現農民戶均收入新增640元。同時新增就業崗位800人,帶動運輸戶1200戶,戶均運輸收入6000元。項目投資總額5.4億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3.8億元,企業自籌資金1.6億元。

(17)**古城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奇臺縣胡蘿卜汁生產項目》,利用豐富的資源和空閑廠房,新建一條年產3.6萬噸胡蘿卜汁生產線。項目總投資486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3000萬元,企業自籌資金1860萬元。

(18)**拓普農產品有限公司建設的《4萬畝優質庫爾勒香梨出口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充分利用庫爾勒地區獨特的氣候、地理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大力引進國內外農業高新科技成果,采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建立一個符合國際農產品貿易技術標準的庫爾勒香梨出口示范基地。項目建成后,年新增銷售收入5760萬元,新增利稅2645萬元。項目區輻射可帶動近3000戶農民,戶均增收達5000元。項目總投資6656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4700萬元,企業自籌1956萬元。

(19)伊犁州建設的《日處理200噸小漿果榨汁生產線項目》。項目建成后,實現營業收入達8000萬元,實現利稅1500萬元。項目總投資41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萬元,企業自籌2100萬元。

(20)獨風流飲料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日處理20噸飲料生產擴建項目》。項目建成后年生產飲料達12萬噸,可實現營業收8.5億元,實現利稅1.2億元,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萬元,企業自籌3000萬元。

(21)南湖企業集團建設的《10萬噸高檔紙系列產品生產項目》,利用木槳配以適量地產葦槳板,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生產高檔紙系列產品。項目建成后,年新增銷售收入1.8億元,新增利稅2500萬元。項目總投資2.3億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5億元,企業自籌資金8000萬元。

(22)察布查爾縣《50萬噸林紙一體化開發項目》,察布查爾縣可開發土地面積大,通過種植50萬畝速生楊,每年采伐10萬畝,年產木材135萬立方米,可建設50萬噸商品紙漿廠,建成林紙一體化新興產業。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7億元,利潤6.6億元。項目總投資50億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35億元,自籌15億元。

(23)**鄉都酒業有限公司公司建設的《年產3萬噸高檔綠色有機系列干紅葡萄酒項目》,該項目引進法國先進的工藝技術及科學的釀造理念,發展高檔綠色有機系列葡萄酒,在葡萄基地合資共建年加工3萬噸(3000萬瓶)規模的葡萄酒廠及4萬畝優質釀酒葡萄原料基地。項目建成后,新增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1.8億元,幫助6000戶農民致富,人均增收300元,新增就業崗位300個。推動我區葡萄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生態環境的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為5億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2億元,利用外資1億元,企業自籌2億元。

(24)**德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年產**噸高檔枸杞酒系列產品示范項目》,**是全國四大枸杞產地之一。目前**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1萬噸以上,占全國總產量的50%,為枸杞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原料保證。建設年產優質良種苗木1000萬株;無公害優質干果27000噸;枸杞濃縮汁1000噸;枸杞晶150噸;枸杞酒**噸;枸杞籽油50噸;枸杞紅色素50噸的枸杞深加工項目。可新增銷售收入20億元,新增利稅0.35億元。項目總投資76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5000萬元,企業自籌2600萬元。

(25)沙灣縣寶英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年產15萬噸煤炭技改項目》,項目完成后,可新增銷售收入990萬元,新增利稅600萬元。項目總投資2822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350萬元,企業自籌1472萬元。

(26)庫車縣東河塘煤礦建設的《年產15萬噸煤礦技改項目》,項目完成后,可新增銷售收入1500萬元,新增利稅450萬元。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800萬元,企業自籌2200萬元。

(27)《伊寧縣年產200萬平方米高檔花崗巖墻地磚項目》,該項目利用伊寧縣豐富、優良的高嶺土、硅砂礦等資源,生產高檔墻地磚。項目建成后,可年產200萬平方米墻地磚,實現年銷售收入**萬元,利稅700萬元。項目總投資26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800萬元,企業自籌800萬元。

(28)《米泉市長山子鎮陶瓷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米泉市依托當地陶土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瓷磚生產,現有4家瓷磚生產企業,年生產各類墻地磚規模達1500萬平方米。計劃到2010年,瓷磚生產企業達到10家,年生產規模達到3500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2.5億元,企業自籌5000萬元。

(29)額敏縣華威瓷業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500萬平方米高檔瓷磚擴建項目》,項目建成后,新增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1000萬元。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000萬元,企業自籌500萬元。

(30)《岳普湖縣達瓦昆沙漠旅游區開發項目》,該項目共規劃為4個旅游區:傳統民間文化區、湖泊娛樂區、綜合服務區、沙漠探險沙療區,可投資選擇自然風景區、開發集旅游、觀光、度假、娛樂為一體的風景區旅游綜合開發區,修建綜合娛樂城、賓館、度假村等服務設施,景區內基礎設施齊全,是一項新興的朝陽項目。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3000萬元,自籌**萬元。

(31)呼圖壁縣五工臺鎮八十八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的《農副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建設項目》,該項目在呼圖壁縣五工臺鄉規劃建設瓜果、蔬菜、活畜交易、糧油批發、小百貨批發等5個專業市場,成為呼圖壁縣活畜、木材、皮毛、糧食等行業為一體的大型綜合交易批發集散地,占地面積408畝,總建筑面積2646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5028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3500萬元,自籌1528萬元。

(32)烏魯木齊市《王家梁會議展覽中心、汽車展銷中心建設項目》,該項目建設占地面積分別為37畝、32畝的汽車展覽中心和建筑面積分別為50000平方米、**0平方米的會議展覽中心。項目總投資1.45億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億元,自籌4500萬元。

(33)巴里坤縣紅星化工廠建設的《年產5萬噸精制工業硫化鈉項目》,工業硫化鈉是基本無機鹽產品之一,精制工業硫化鈉是一種高含量、低鐵低碳硫化鈉,廣泛應用于造紙、制革、化工、冶金、農藥、紡織、有機合成、電影膠片及廢水處理等行業,利用巴里坤縣豐富的芒硝和低價煤資源建設精制工業硫化鈉,項目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市場前景。項目建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8400萬元,利稅2040萬元。項目總投資8466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5966萬元,自籌2500萬元。

(34)**鴻新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建設的《呼圖壁縣2萬噸凝析油二期建設項目》,該公司由**呼圖壁鴻新建筑安裝有限公司、中科院**化工研究所及**石油管理局共同組建,項目的技術依托安全可靠。目前,該項目已被列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并列入“火炬”計劃。項目建成后可年處理C3-C9凝析油2萬噸,年產輕質高辛烷調合料5110噸,生產富甲苯、二甲苯混合芳12270噸。項目建成后,年實現產值4360萬元,利稅450萬元,投資回收期3.5年。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建設已完成。二期工程需投資390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2500萬元,自籌1400萬元。

(35)伊犁巴口香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萬噸肉類加工產業化項目》,該項目建成后,到2008年可實現屠宰加工牛10萬頭、羊50萬只,生產冷鮮肉達到3萬噸的生產規模。年實現銷售收入11400萬元,銷售利潤1200萬元。同時,減少養殖戶活畜銷售的中間環節和運輸費用,帶動項目區農牧民增收。項目總投資2650萬元,其中爭取國家扶持和銀行貸款1900萬元,自籌750萬元。

五、環境影響評價

(一)環境影響

1、鄉鎮企業由于產業不同,產生的環境污染也不同。個別鄉鎮企業對環境保護重要性認識不夠,污染問題控制難度大,治理任務仍非常艱巨。

2、鄉鎮企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集中在少數行業中。其中,造紙業是廢水的排放大戶;飲料、食品加工、紡織和化工是化學需氧量的排放大戶;水泥、磚瓦、陶瓷等非金屬制品業是工業廢氣的排放大戶;煤炭采選業和礦業則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產生和排放大戶;對于這些容易造成污染型的行業,仍需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3、今后一個時期,我區的鄉鎮工業企業仍然是以資源型初加工為主,盡管規模較小,但部分企業治污能力仍有待提高。

4、在解決鄉鎮企業工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上,缺乏適宜的引導政策。政府扶持的少,而經常采用的是關閉鄉鎮企業的辦法,而從根本上引導、幫助企業治理污染不夠。

(二)鄉鎮企業環境影響評價及環保措施

在鄉鎮企業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認真貫徹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始終把握總體規劃與區域和行業發展規劃的一致性、協調性。概括來講,自治區鄉鎮企業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是一個能夠形成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性發展規劃。在規劃的實施過程中,還需進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編制好鄉鎮企業發展規劃。在編制規劃過程中,堅持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方針,要因地制宜,突出生態環境的保護,切實把環境基礎設施搞上去。鄉鎮企業在建設項目上,要按照國家有關環保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項目驗收制度,充分考慮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和必要的環境風險評估,通過科學的評價、預測,提出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

2、積極推進鄉鎮企業工業園區規范建設,認真做好環境保護工作。鄉鎮企業工業園區建設規劃要同小城鎮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規劃等相銜接,充分考慮道路、排水、環保等公用設施的建設。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重點做好石油化工、建材、紡織、農產品加工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鄉鎮企業工業園區的環境保護管理與服務,引導企業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使鄉鎮企業工業園區能更快、更理性地為鄉鎮企業發展規模經濟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鄉鎮企業工業園區又快又好的發展。

3、以發展特色經濟為目的,加快鄉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色經濟,加快鄉鎮企業發展,各級政府在安排環境治理和技改專項資金時,應按有關規定安排一部分用于支持鄉鎮企業環保工作。嚴禁新建不符合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已列入淘汰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目錄的項目。嚴格限制高耗水、重污染型工業項目的發展,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藝和設備。通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面向市場需求,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努力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的發展戰略。

4、加強鄉鎮企業工業污染防治。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積極配合環保管理部門對有污染源的鄉鎮企業,分期分批實行排污許可證管理。運用有關環境和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管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對污染企業實行限期治理,限期實現達到環境標準;按照《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要求,督促企業依法實施清潔生產,抓好主要行業清潔生產示范工作,積極推動企業參與環境友好企業創建活動,建立企業環境行為公開制度;加強資源綜合開發和合理利用,堅決制止濫采亂挖、大礦小開的現象,對不符合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要限期整改;要引導企業增強防范意識,提高對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的日常監管能力和應對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處置能力。

5、積極倡導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建立鄉鎮企業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指標統計制度,分期分批有重點地做好對高能耗工業企業的節能管理和環境保護監督工作。引導企業加大對節能設備與技術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技術等領域的投資,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的廣泛應用,發展低消耗、高附加值的產業和產品。抓好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工作,大力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加強對造紙、皮革、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廢棄物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和工業用水氣等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為建設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

六、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強輿論宣傳力度,營造鄉鎮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的宣傳工作,不斷充實宣傳內容,創新宣傳的形式,依靠廣大鄉鎮企業,借助宣傳部門,突出宣傳國家和自治區關于鄉鎮企業的方針政策,宣傳鄉鎮企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宣傳鄉鎮企業在改革創新、結構調整、布局優化、規范提高,以及農產品加工推進行動等工作中取得的新成就、做出的新貢獻、涌現出的新典型;把對鄉鎮企業的認識統一到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和自治區制定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上來,統一到《鄉鎮企業法》上來,充分認識到,發展鄉鎮企業是減少農民的有效途徑,是我區農村城鎮化轉變的必然過程,是實現農村工業化、農業產業化的具體體現,是新型工業化的必然要求。發展鄉鎮企業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農村的偉大實踐,符合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符合農村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符合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在全社會形成關心鄉鎮企業、支持鄉鎮企業的濃厚氛圍,使社會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開創鄉鎮企業發展的新局面。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鄉鎮企業發展良性發展

用足用好關于發展鄉鎮企業的土地、財政、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針對目前鄉鎮企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認真總結近幾年來鄉鎮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成績和經驗,深入研究今后一個時期鄉鎮企業發展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探索鄉鎮企業發展新路子,為指導鄉鎮企業改革與發展提供依據和服務。

加強對鄉鎮企業的政策引導和支撐力度,不斷拓寬發展思路,依靠科技,引進人才,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發展鄉鎮企業的財政資金扶持政策,廣辟資金來源,建立多渠道投資機制,增強鄉鎮企業的發展后勁。新政發[1998]78號文件規定的1120萬元的自治區鄉鎮企業財政貼息資金,今后要力爭每年有所增加,主要用于經濟效益好、示范帶動能力強、有發展前途的重點鄉鎮企業上。繼續加大對鄉鎮企業工業園區建設的資金投入,重點扶持45個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力度,努力爭取所有農產品加工企業享受國家政策性銀行的相關優惠政策,對出疆農產品的鐵路運價也應給予必要的優惠,減免收取其他費用。積極爭取自治區科技興農資金、星火計劃資金、扶貧資金、小城鎮建設資金,以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扶持資金向鄉鎮企業傾斜,扶持鄉鎮企業的發展。努力創造條件,建立鄉鎮企業發展基金,增強鄉鎮企業抗風險能力。

鄉鎮企業管理部門應把減輕企業負擔作為轉變機關作風,為企業辦實事、辦好事的重要工作來抓,切實履行好《鄉鎮企業法》賦予的各項職能,依法維護企業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格依法辦事,規范政府和部門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干預鄉鎮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損害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嚴格執法,認真實施促進鄉鎮企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堅決制止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堅決禁止亂執法、濫執法、司法不公的行為;嚴格治理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現象,切實減輕鄉鎮企業負擔。

(三)創新融資管理體制,努力拓展鄉鎮企業融資渠道

進一步落實企業法人財產權,引導企業健全財務管理,建立鄉鎮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和體系,開展評選誠信守法企業活動,提高信用等級,為鄉鎮企業以抵押貸款形式擴大融資創造條件。積極參與和推動融資擔保體系的建設,充分發揮財政扶持資金對社會資金流向的引導作用,促進鄉鎮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提高財政資金對銀行貸款、社會閑散資金以及外來資金的吸引作用。引導和支持鄉鎮企業建立聯保、互保組織,鼓勵鄉鎮企業興辦和參股擔保機構。引導企業通過招商,實現合資、合作,通過兼并實現低成本擴張。引導條件成熟的鄉鎮企業通過依法發行債券,吸納社會閑散資金,支持符合條件的鄉鎮企業上市直接融資。

堅持以推進大項目建設為重點,充分發揮鄉鎮企業主管部門的協調服務作用。重點抓好一批新建、擴建、技改骨干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建立健全項目責任制。幫助重點項目業主協調自治區有關部門,解決項目論證、行政許可、資金支持、融資和優惠政策等問題,推動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建設。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項目投資重點,堅持多業并舉,多種經濟成分一起上,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步伐。各地應依據當地資源、技術、區位優勢,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順應農業科技發展趨勢,力爭每年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農產品加工項目。各縣(市)應建立縣級領導重大項目推進責任制,建立起鄉鎮企業重大項目的推進和領導機制。

堅持擇優扶強,以充分發揮規模優勢為目標,建立一大批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不斷壯大規模企業群體。繼續抓好營業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重點鄉鎮企業定點聯系制度,切實加大對重點企業在原料基地建設、科研開發、技術改造、工藝改進、信息服務、儲藏營銷等方面的建設予以重點支持。鼓勵績優鄉鎮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等方式,擴大規模,增強實力,發展新的“專業化、有特色、大群體”的加工龍頭企業和企業集團。鼓勵個體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擴大規模成為龍頭企業,促進重點企業做大做強。

(四)強化布局結構調整,加快工業園區建設

按照自治區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工作會議的要求,在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地區扶持力度的同時,把發展特色工業園區作為鄉鎮企業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構筑鄉鎮企業經濟增長的新板塊。進一步抓好我局與建設廳、國土資源廳聯合下發的《關于促進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發展,加快鄉鎮企業工業園區建設的意見》和我局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企業工業園區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意見》的貫徹落實,繼續引導各地鄉鎮企業調整和優化布局結構,集中力量有重點地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工業園區。圍繞自治區提出的石油石化、煤電煤化工、礦產資源開發、紡織、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高新技術等六個重點產業,實施“培育重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的工業園區發展戰略,有重點地在天山北坡經濟區、天山南麓經濟區、伊犁河流域經濟區、吐哈經濟區、塔額盆地經濟區、博州經濟區等資源條件較好的經濟區域及額爾齊斯河流域經濟區,五年內建設好功能較完備的45個工業園區。要認真制定鄉鎮企業工業園區建設規劃,爭取出臺土地、財政貼息、東西合作等優惠政策,積極引導鄉鎮企業向工業園區和小城鎮集中。在農產品加工業已有一定基礎并較為集中的縣城和建制鎮,要合理規劃發展一批農產品加工專業園區。充分發揮工業園區對小城鎮的輻射和引導作用,著力帶動各地的小城鎮建設,以產業為依托,逐步形成產業發展、人口聚集、市場擴大、規劃合理的社會化功能小區,實現人與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五)創新管理機制,提升鄉鎮企業整體競爭力

按照“企業民營化、資本社會化”的要求,以《關于深化鄉鎮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為指導,以明晰產權為重點,進一步深化集體企業改革,推進鄉鎮企業產權制度創新,實現鄉鎮企業產權的多元化、市場化和優化配置。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鄉鎮企業進行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積極發展就業型、科技型、外向型、農產品加工型等非公有制鄉鎮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規范鄉鎮企業的管理,創新鄉鎮企業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倡導誠信守法,建設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充分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綜合競爭力。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產品研制、技術開發能力,推動企業工藝流程再造,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系統和物流系統信息化水平。加快工業裝備數控化改造和更新,力爭2010年規模以上鄉鎮企業裝備水平達到20世紀末國內先進水平。開展創建“科技進步示范企業”和“科技園區”活動,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到2010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自治區級或地市級技術中心。抓好原創性科技研發及成果產業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開展重點企業專利服務活動,不斷增加發明專利數量,增強我區鄉鎮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實力。結合實施名牌戰略和質量經營戰略,強化企業標準化工作。制定和實施先進的產品標準、能耗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引導企業實施國際通行的專業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在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注重節約資源,減少浪費,加強環保。重視馳名商標的培育和發展,加強質量和計量保證體系、標準化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到2010年主要工業產品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的比重達到50%以上。要積極推進人才戰略,以重大項目引才聚才,結合研發生產基地建設、產業關鍵技術開發項目,匯聚一批區內外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全面提高鄉鎮企業技術創新水平。

積極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認真貫徹“資源開發與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不斷強化鄉鎮企業廣大干部職工的資源節約意識,全面轉變增長方式,堅決扭轉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狀況,走出一條具有**鄉鎮企業自身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

(六)創新合作方式,拓寬合作領域

進一步研究開展東西合作的新思路、新辦法和新內容,以西部大開發和實現新型工業化為契機,不斷深化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的內涵,推動**鄉鎮企業走融合發展之路。圍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調整東西合作形式,充實東西合作內容,搭建東西合作平臺。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利用鄉鎮企業工業園區的窗口作用,構筑“引資高地”,積極推動我區鄉鎮企業與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經濟技術聯合與協作,繼續把鄉鎮企業東西合作工程列入政策性銀行支持的范圍,積極爭取增加銀行對東西合作專項貸款的額度,出臺一系列配套的鼓勵、扶持政策,吸引各種類型的資本向鄉鎮企業重點項目聚合,與時俱進地把資源轉換戰略推向更高層次,實現引資集聚效應。充分利用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烏洽會等大型招商引資活動提供的便利條件,樹立形象,擴大宣傳,加大招商力度。堅持把工作做在會前,把功夫用在會外,繼續做好招商引資和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提高項目的履約率,力爭五年內完成招商引資項目600個以上,引資總額100億元以上,引進大的企業集團10-15家,吸引區內、國內外有實力的大公司和大企業集團興辦龍頭企業,高起點、高標準地興建一批礦產資源開發、石油下游產品開發和農產品加工項目,促進優勢產業向強勢產業轉化。

(七)調整就業結構,加速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

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區非公有制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新黨發[**]8號)的要求,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其成為推動鄉鎮企業大發展的生力軍。鼓勵農民發展戶辦、聯戶辦、以資帶勞等多種形式的鄉鎮企業,尤其是對勞動密集型的鄉鎮企業要給予大力支持。結合國有企業、鄉鎮集體企業改革和戰略性調整,引導個體私營經濟通過多種形式,拓展發展空間,做到在發展的形式、規模、速度、產業上四個不限;引導個體私營經濟向聯合型、規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發展;鼓勵發展吸納勞動力強、就業彈性大的創業型、科技型企業,大力發展農村第三產業。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村能工巧匠帶頭創辦企業,努力把農村富余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實現就業方式的根本轉變。

充分發揮城鎮商貿服務業吸納勞動就業的潛力,結合城鎮土地使用制度和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城鎮化建設投融資體制和組織體系,擴大城鎮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容納能力。搞好勞動力、農產品批發等農村市場建設,為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使之成為安排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和加快農村城鎮化的重要渠道。

充分發揮旅游業關聯帶動作用,鞏固提升特色知名旅游品牌。城市郊區應充分發揮其有利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周末度假、旅游休閑等,以促進城郊餐飲、住宿等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容量。

通過實施鄉鎮企業“藍色證書”培訓工程等形式,加強對農民工的崗前培訓,重點組織南疆少數民族農民工有規模、合理有序的勞務輸出,向建筑業、商業、加工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輸出,創造條件,提高勞務輸出檔次,擴大規模,拓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外部空間。

(八)加強服務體系建設,促進鄉鎮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大力扶持和培育為鄉鎮企業服務的中介機構,包括各類經營鑒證類中介機構、行業協會、咨詢機構、科技服務中心等,并鼓勵符合條件的民間資金進入。依托自治區鄉鎮企業培訓中心和現有培訓基地,積極與科技部門聯合開展星火培訓計劃,通過多途徑實施鄉鎮企業科技培訓工程,組織高校和科研機構中的專家、學者,定期為鄉鎮企業提供培訓、咨詢、鑒定等各類服務。強化對鄉鎮企業家的培訓,努力造就一批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具備現代企業管理知識、掌握現代科技知識的企業家、中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引導農村勞動力從事二、三產業,以轉移就業前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積極爭取資金支持,在農民工輸入、輸出較為集中的地區,廣泛開展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和就業常識培訓。五年間,全區鄉鎮企業計劃培訓30萬人次以上,為鄉鎮企業提供充足的產業工人、技術人才和職業經理人。充分發揮鄉鎮企業負擔監督聯系點和監督員的作用,進一步做好治亂減負工作。不斷完善規模以上企業聯系制度,加強對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的月度監控。認真抓好各級鄉鎮企業管理部門統計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切實做好12個縣(市、區)鄉鎮企業信息統計調查直報點的工作。加強對安全生產、勞動和環境保護的監督管理,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抓好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努力打破地域和行業界限,拓寬職業技能鑒定領域,重點搞好農產品加工業,事關職工人身安全健康的行業及鄉鎮企業產業集聚區的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把鄉鎮企業信息網絡建設作為重點工程來抓,建立健全**鄉鎮企業信息網,為鄉鎮企業及時了解政策、掌握市場動態、搞好技術創新提供有效的服務。到2010年,在全疆鄉鎮企業管理部門及500家重點骨干企業建立信息服務網絡和信息傳送制度,完善局域網、廣域網系統,實施網上交易、網上招商工程。加強鄉鎮企業系統機構、隊伍、職能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為鄉鎮企業發展創造環境和提供服務上來,把服務寓于管理之中,把創新寓于服務之中,努力提高指導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