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總結

時間:2022-09-02 04:31:33

導語: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總結

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自2018年9月啟動以來,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清產核資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嚴格按照《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辦法》、《省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辦法》規定,扎實有效推進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并如期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現將有關推進情況總結于后。

一、工作開展情況及取得的成效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組織好、落實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出發,把全面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作為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的一件大事來抓,成立以縣長為組長,常務副縣長和分管副縣長為副組長,縣民政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建設住房局、縣環林局、縣農牧水局等部門負責人和25個鄉(鎮)長為成員的縣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牧水務局,具體負責日常事務處理工作。與此同時,各鄉鎮人民政府、村兩委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具體工作人員一線抓的工作格局。

此外,建立健全了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目標責任制和考核獎懲制度,把該項工作的推進情況納入各鄉鎮和有關部門的年度考核,

明確“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調動了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群策群力抓好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的積極性。

(二)強化宣傳,增強責任意識

一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制作農民群眾聽得懂、易領會的專題宣傳片,在縣電視臺進行了為期5天的滾動播放。二是組織5名科技人員成立工作組進村入戶,利用農牧民群眾暢壩集會、召開村民大會之機,向廣大農牧民群眾進一步講解了國家、省、有關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政策、目標和方法步驟。三是制作懸掛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橫幅?幅、標語?條、宣傳手冊?冊、告知書?張。四是2018年?月?日,縣人民政府組織有全縣25個鄉鎮主要負責人、分管農業副鄉長和農經員?名以及村兩委主要負責人、村會計共計?余人參加的縣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專題會。會上,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就加快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作了安排部署,要求各鄉鎮、村兩委全力配合技術公司做好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的清產核資工作。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實現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宣傳面達100%,提高了廣大干部群眾對清產核資工作的認識,增強了廣大農民參與清產核資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加強培訓,提高業務人員素質

邀請北京久其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專業技術人員采取“講解理論知識+互動”的方式,從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清查范圍、數據收集、現場核實、公示、報告整理、數據分析等方面,對143個村兩委、村會計及25個鄉鎮左右負責人和分管農業副鄉長、農經員等共?余人開展了技術培訓。通過培訓,使工作人員準確理解和把握了政策界限,熟練掌握了操作規程,為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提供了有力技術保障。

(四)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

按照中央、省、有關文件要求,對全縣25個鄉鎮143個村、4個社區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進行了全面清產核資,重點清查核實對未承包到戶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資源性資產;用于經營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農業基礎設施、集體投資興辦的企業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經營性資產;用于公共服務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的非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債權債務等進行了清查。經清查,全縣村級資產實有總量4.17億元,其中:流動資產4.16億元、農業資產79萬元、長期資產3.7億元、固定資產3.4億元、無形資產1元;負債實有總量0.25億元,主要是產業扶持基金;所有者權益3.93億元。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嚴格按照中央、省、有關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求,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明確集體資產歸屬。在鞏固清產核資已取得成果的基礎上,把農村集體資產的所有權確權到不同層級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

(二)民主協商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按照“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統籌考慮戶籍關系、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對集體積累的貢獻等因素,參照《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界定指導意見》,做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工作,解決成員邊界不清的問題。

(三)量化股份落實權利。在清產核資和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折股量化的資產和范圍,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以股份或者份額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作為其參加集體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據。

(四)依法確立主體地位。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功能定位,探索明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職能關系,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治理結構,建立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涉及成員利益的重大事項實行民主決策,防止少數人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