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素質現狀及分析
時間:2022-07-22 06:37:00
導語:農村勞動力素質現狀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農村人力資源數量巨大,農村存在大量勞動力剩余;農民文化、科技素質較低,與城市居民及發達國家比較在存在較大差距。無論從新農村建設要求出發,還是從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角度來分析,發展農村教育,加強農村勞動力培養,增加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多途徑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造就新型農民,都是當前農村發展的首要任務。
農村人力資源是指“農村具有智力勞動能力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們的總和”。農村人力資源包含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其總量是兩者的乘積。數量指農村范圍內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量:質量指經濟活動人口具有的體質、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水平。因此,人力資源開發表現為人力資源的平均數量和平均質量的乘積。
一、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現狀
我國農村人力資源數量巨大,總體水平較低,發展不平衡。我國農村人力資源呈現如下明顯特點:
1、基數大,勞動力大量剩余
盡管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采取了計劃生育政策,但由于我國人口生育工作曾一度失控,人口基數居世界第一,農村人口數量和農村勞動力數量十分巨大。至2004年底,我國農村人口總數達9.4億,農村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2.5%;農村勞動力達4.97億,每年還有600萬的新增勞動力。因此,我國農村勞動力的供給量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將保持高位增長的水平。
2、農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低,城鄉人力資源分布不平衡
從目前我國農民的受教育情況看,全國4.97億農村勞動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11%,初中程度的占50.38%,小學及小學以下的占38%,其中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還占7個多百分點;全國文盲、半文盲的90%以上集中在農村。
城鄉勞動力受教育情況比較:1982年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為5.01年;而城鎮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為7.93年。到2000年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僅為7.33年;而城鎮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為10.2年。
農村人口以及農村勞動力在人力資本存量上同城鎮居民和城鎮就業人口的巨大落差,使得中國人力資源開發有巨大的空間,但如果不能有效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將成為泡影。
3、我國農村勞動力受教育年限和科學素養等方面差距大,勞動生產率較低
我國農民的受教育情況與發達國家比較,即使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北京,其人均受教育年限仍有較大差距。
我國公眾中具備基本科學素養水平明顯低于發達國家,《2001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農村農民僅占0.4%,僅為城市居民3.19%的七分之一;81%的農民對農業新技術、新產品表示出消極的觀望態度;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歐共體國家公眾中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就已達5%,美國為12%。因此,我國農民基本科技素養水平亟待提高。
《2001年世界發展指標》的數據顯示:1997-1999年期間,中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為316美元,僅相于日本的1.03%,韓國的2.58%,巴西的7.35%,約為印度的80%。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以及高層次文化程度人員比重過低,必將影響相關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生產效率,給我國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及城鎮化進程帶來嚴重制約。
二、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村人力資源建設的要求
以今天農村生產力的水平,按農業生產資料現有科技含量,現有機械化、現代化水平進行估算,我國現有的19.5億畝耕地只要不到2億勞動力就可以,其余近3億勞動力都需要在農業之外尋找出路,即有近3億勞動力剩余(含農村非農從業人員)。專家預測,中國已經進入為期10年的勞動力高峰期,約在2015年前后,勞動力人口將達到約93億人的峰值,而后才開始逐漸減少。要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效轉移,加強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是關鍵。
從新農村建設需要來看,無論經濟發展,還是社會事業發展;無論基礎設施建設,還是精神文明建設;無論立足當前,還是著眼長遠,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落點在“村”、重點在“農民”,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科技素質、技術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決定新農村建設的成敗。因此,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一代新型農村勞動力,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三、開發農村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
開發農村人力資源,培養造就新型農民有兩條主要途徑:
1、加快發展農村基礎教育事業,實行教育公平原則。保證農村適齡青少年上得起學、念得起書,保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不失學不輟學,不再產生出新的文盲、半文盲。
2、是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和轉移培訓。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培訓機制和體制,提高培訓效果。首先,圍繞現代農業建設,結合季節和農業生產需求,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開展靈活多樣、不同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達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力生產技能的提高來發展農村經濟的目標。其次,圍繞農民轉崗就業,通過建立健全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和體制,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包括技術培訓),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規模,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農民就業技能,拓寬就業途徑,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從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從長遠角度和全局高度看,發展農村教育,加強農村勞動力培養,多途徑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造就新型農民,是新農村建設中帶有全局性、長期性和緊迫性的重要任務。
- 上一篇:淺析農業產業化的和諧指向
- 下一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