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時間:2022-07-12 11:21:00

導語:解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解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這個概念早在上世紀年代就提出過,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重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并賦予其嶄新而豐富的時代內涵。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重復,而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針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提出的新的歷史任務,也是對“十一五”時期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農村全面發展的一次新的重要探索。

十六大提出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制定“十一五”規劃要堅持的原則中指出:“堅持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同時,又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擺在“十一五”時期主要任務的第一條,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議》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闡述,不僅對“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豐富內涵所作的最新詮釋,也為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指明了路徑和方向。

一、重大意義

黨的十六大指出:“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三農”問題在整個現代化進程中的權重有多大?《建議》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這一定位充分說明了中央對解決“三農”問題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性的全面把握和充分認識。換言之,就是沒有農村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

二、豐富內涵

《建議》中二十個字概括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特征: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二十個字,內容豐富,涵義深刻。這五個方面不是概念的隨意羅列,而是有其內在聯系的。從縱向關系看,“生產發展”是總的前提基礎;“生活寬裕”是指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它又是“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基礎;“鄉風文明”是指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村容整潔”既包括物質層面,又包括精神層面;“管理民主”是指政治文明建設方面的情況。總之,從“生產發展”到“管理民主”,體現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從物質層面到意識形態、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的步步深入。從橫向關系看,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要求,集中反映了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風貌。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生產發展的新農村。所謂“生產發展”,不僅指種植、養殖等農業生產的發展,也包括工業、貿易等非農產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發展,是對一切農村經濟活動狀況的要求。一句話,“生產發展”主要是指農村先進生產力得到新的發展、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新的提高、農村經濟得到新的飛躍。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重要前提和基礎。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生活寬裕的新農村。所謂“生活寬裕”,就是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農民收入相應得到提高,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城鄉差距逐步縮小,農民能充分享受科技進步、生產發展帶來的成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沒有用“富裕”,而是用“寬裕”,這不是文字游戲,“富裕”主要指財物的充裕豐富,而“寬裕”不僅指財物之富,也包括時間上的寬余、生活從容等生活質量方面的內涵。總之,“生活寬裕”主要是指農民的物質生活方面達到的程度和水平,也包括生活質量的改善和提高。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鄉風文明的新農村。所謂“鄉風文明”,是在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基礎上,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的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光有物質上的富裕是不夠的,農民生活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還必須注重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提高農民物質生活水平的前提下,著力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文明程度。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村容整潔的新農村。所謂“村容整潔”,是對農村居住環境和生產環境的總體要求。它不僅僅是指農村的衛生狀況,而應該包括更廣的內容,主要是指農村的村落布局規劃、農村的房屋建設、農村的道路和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村衛生狀況等方面,其實質包括農村的硬環境建設的各個方面。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所謂“管理民主”,是指農村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所要達到的要求。中國的農村問題很復雜,長期形成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得農民的民主意識、法制意識和參與公共事務的意識非常淡薄。因此,實行村民自治是培養他們民主法制意識的有效舉措之一,同時也能激發他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主人翁的意識,從而真正推動廣大農村的偉大變革和全面發展。

三、建設路徑

關于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議》也作了十分明確的闡述。從宏觀戰略上講,就是“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從微觀措施上講,一是“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著重從發揮政府職能、鄉村建設規劃、培養新型農民、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二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重從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化經營高效農業、發展畜牧水產、基本農田建設、推廣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等方面進行了闡述。三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主要從農村土地、稅費、金融制度改革等方面進行闡述,為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解除體制性障礙。四是“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主要從發展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了闡述,注重城鄉協調發展。五是“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主要從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方面進行闡述。《建議》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單列為“十一五”主要任務的第()條,體現了黨中央對農民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極端關注,因為農民收入水平最能反映農民的生活狀況,這也是“三農”問題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