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在政協學習會講話
時間:2022-06-11 05:48:00
導語:領導在政協學習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委員:
今年4月17日市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勝利閉幕,標志著新一屆市政協為期五年的工作歷程開始起步。新班子、新委員,應當有新風貌、新作為、新業績。怎樣才能達到這個要求呢?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革命導師也說過:“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為此,市政協主席會議研究確定,在十二屆市政協工作開局之初,舉辦這次學習培訓班,目的就是讓各位市政協委員系統學習人民政協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全面掌握做好政協工作的指導方針和重點要求,以便于更好地履行職能,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圓滿完成肩負的歷史任務。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此學習培訓班是我們做好政協工作的“加油站”和“推進器”,既非常重要又十分必要。希望大家珍惜這一難得機會,靜下心來,悉心學習,認真思考,力求知識有新增加,理論有新升華,思想認識有新提高,為指導工作實踐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
關于政協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工作要求,劉玉黨主席在十一屆市政協委員學習培訓班上講了正確處理十個關系,很全面、很深刻,現在仍然管用。我是剛轉到市政協工作的一個“新兵”,盡管前段時間認真學習了政協的理論知識、章程規定和中央領導同志關于做好政協工作的重要講話、論述等,但學習得還很不夠,領會得也不深。這里只是把我初步的學習體會和想法同各位委員作個交流,與大家共勉。
一、人民政協是我國政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簡稱,是指1949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新政協。
追溯歷史,“政治協商會議”這個名稱,是從“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即舊政協沿用下來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后,為了篡奪抗戰的勝利果實,在美國的支持下積極準備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當時的中國,是要和平還是戰爭,是要民主還是獨裁,成為國內各種政治勢力斗爭的焦點。在中國共產黨的堅決斗爭和全國人民以及世界民主輿論的反對下,一方面準備發動內戰,一方面偽裝和平,于1945年8月中下旬三次致電延安,邀請主席到重慶談判。為了爭取和平并揭露美蔣的真面目,中共中央接受了邀請,派、、王若飛同志于1945年8月28日從延安到重慶同國民黨談判。在談判中,等同志代表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提出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要求政府迅速結束國民黨的“訓政”,召開各黨派、各界人士參加的政治會議,共商國是,組織聯合政府。經過雙方代表多次談判,于10月10日簽訂了《國共雙方代表會議紀要》,即《雙十協定》。在紀要中,被迫承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召開有國民黨、中國共產黨等各黨派的代表和社會賢達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1月10日至31日,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社會賢達5個方面、38位代表,實際代表了當時中國社會左中右三種政治力量。中國共產黨堅持統一戰線的方針政策,最大限度地團結其他民主進步力量,與國民黨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最終使會議通過了政府改組、施政綱領、國民大會、軍事問題、憲法草案等五個議案。雖然這些決議基本上是舊民主主義,與人民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但它基本否定了國民黨的,否定了的內戰政策,都對人民有利而對國民黨不利。這次政治協商會議,后來稱之為舊政協,它的召開是中國共產黨、各派、愛國人士同國民黨政府及其追隨者進行的一次勝利的合法斗爭,盡管會議通過的決議案和“停戰協定”很快被國民黨撕毀了,但它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主的一種形式,在中國政治歷史上開創了各黨派、無黨派人士共商國是的傳統,也為“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提供了借鑒。
人民政協是同新中國一起誕生的,其發展歷史的真正起點是“新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1948年,經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浴血奮戰,國民黨反動派土崩瓦解,反動政權已瀕臨覆滅,中國共產黨擔負著建立一個人民民主新中國的偉大任務。為此,中共中央于1948年4月30日了《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各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里提出的“政治協商會議”,當時被稱為“新政協”,以區別于“舊政協”。經過積極、全面籌備,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勝利召開,參加會議的包括中國共產黨、各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宗教界人士共45個單位、662名代表。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盛會。中共中央主席、新政協籌備會主任宣布大會開幕并致開幕詞,講話中他回顧了從舊政協到新政協的歷史后指出:“現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布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這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人民政協正式成立。會議代表全國各族人民意志,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作出了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國旗、國歌、紀年4個重要決議,選舉產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我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歷史性跨越,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人民政協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雖然隨著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人民政協不再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但它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仍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新生人民政權、推動各項社會改革,促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促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人民政協自1949年9月成立以來,走過了近63年不平凡的歷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鄧小平、鄧穎超、李先念、李瑞環、賈慶林先后擔任全國政協主席,在他們的領導下,人民政協始終堅持并不斷完善自身的性質和職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應有的作用。人民政協的性質是什么呢?開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總綱中用一句話概括;后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中又增加了兩句話。現在完整的表述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從這個性質的規定中可以看出,人民政協不同于西方國家的議會,也不同于我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協包括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聯盟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聯盟,是這兩個聯盟統一的政治組織;人民政協也是固定的、常設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機構,是實現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載體和組織;人民政協又不完全是原來意義上的統一戰線組織和單純多黨合作及一般政治協商機構,而是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這樣表述更加有利于突出人民政協的社會主義性質,更加有利于體現人民政協的時代特征。有關人民政協性質三個方面的內涵是互相依附、互相促進的統一整體,我們要深刻領會,全面把握。
人民政協的職能有哪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對此也作了明確規定,即“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協商的形式主要有,政協全體會議、常務委員會會議、主席會議、常務委員會專題座談會、秘書長會議、各專門委員會會議,政協黨組受黨委委托召開的座談會以及根據需要召開的各派、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參加的協商會議等。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監督的形式主要有,政協全體會議、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向黨委和政府提出建議案,各專門委員會提出建議或有關報告,委員視察、委員提案、委員舉報、大會發言、反映社情民意或者以其他形式提出批評和建議,參加黨委和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調查和檢查活動,政協委員應邀擔任司法機關和政府部門特約監督員等。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主要是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項主要職能是一致的。參政議政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就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又不簡單等同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而是它的拓展和延伸,進一步拓寬了政協工作的渠道和領域,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對象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方法更加靈活。
我國的國體、政體和人民政協的性質、職能,決定了它在我國政治體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我國的根本性質,即我國的國體。在這個國體之下,我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結構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實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形式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實現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各級人民政協。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相適應,我國形成了由中國共產黨、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政協為主體的民主政治體制的基本框架。因此,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是決策機關、不是權力機關、也不是行政管理機關,但它對領導、立法、行政具有協商權、民主監督權、參政議政權。這正如同志講的:人民政協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與人大、政府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在我們這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各民族、各黨派的社會主義國家里,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要通過人民政協進行協商,廣泛聽取各派、人民團體及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見,由人民代表大會行使權力進行決策,由人民政府進行實施。這樣一種政治體制,集中體現了我國廣泛的人民民主。
總之,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戰線理論、政黨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理論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風雨同舟、團結奮斗的偉大成果,既順應世界民主發展潮流,又體現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政治智慧,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程。我們每個政協委員,都應當為自己能夠加入到人民政協的隊伍中來而感到光榮和自豪。
二、政協委員是人民政協的主體
人民政協主要由政協委員組成。政協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務是為人民政協履行職能提供服務和保障,政協委員是人民政協的主體。充分發揮委員在履行職能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委員履職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做好政協工作、凝聚人民智慧、促進科學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政協委員是政協的主體,是由人民政協的性質、職能和地位所決定的。政協委員發揮主體作用有著許多不可比擬的優勢:
一是聯系廣泛的優勢。人民政協是統一戰線組織,這一性質決定了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政協委員是由各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別推薦出來的代表人物,不是代表自己一個人,而是聯系和代表一大片人。只有通過政協委員,才能把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推進到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地域,結成最廣泛的政治聯盟;才能把黨的主張和人民群眾的要求宣傳貫徹到各行各業、各族各界。
二是智力密集的優勢。人民政協由社會各界參加,政協委員都是各界有影響、有代表性的知名人士,特別是派和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藝術、新聞出版、醫療衛生、農業、體育、華僑、宗教等界別的政協委員,多數是知識分子、有建樹的專家學者或某個方面的專業人才,有知識、有智慧、有較強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智力密集的群體,對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些宏觀的、重大的、深層次的問題能夠深入研究,提出獨到的見解,為黨委和政府提供有份量、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
三是經驗豐富的優勢。政協委員中有些擔任過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領導職務,還有的長期在鎮村、街道和企事業一線工作。這些人社會閱歷深,經過風雨,見過世面,處理過錯綜復雜的問題,積累了豐富的領導工作和實際工作經驗,對事物認識敏銳,能見微知著,觸類旁通,提出真知灼見,在高層次上參政議政。
四是位置超脫的優勢。人民政協組織的突出特色是由界別組成,并且在組成上委員中的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不少于60%,常委中不少于65%,副主席中不少于50%,這就決定了相當數量的委員不在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領導崗位,位置超脫,可以比較客觀地對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向黨委、政府提出意見和建議。
政協委員自身的這些優勢,是其他任何組織的成員不完全具備的,而且這些優勢和作用通常表現出來的是群體功能不是單獨行動,所以對國家和地方重大事務的協商監督具有重要影響。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履行好職能,除了認清所具備的優勢外,還要明確自身的權利和義務。政協委員享有的權利主要有,在本會會議上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本會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通過本會會議和組織參加討論重大事務,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對違紀違法行為檢舉揭發,參與調查和檢查,有聲明退出政協的自由,受到警告或撤銷參加資格的處分時,可以要求復議;需要履行的義務有,遵守和履行政協章程,遵守和履行政協會議作出的決議。由此可見,政協委員在我國政治生活中享有很高的政治地位,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大家一定要認清和重視自己所處的歷史地位,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和參政議政能力,為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履職盡責是做好政協工作的本質要求
當前,我們正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任務繁重。黨中央提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省第十次黨代會和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描繪了我省、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好藍圖。市委書記孫述濤同志在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要求:“凝心聚力干事創業,務實奮進轉型跨越,為建設現代化幸福而努力奮斗。”我們要把政協工作做好,圓滿完成各項任務,最根本的就是要盡職盡責,認真履行好職能。因此,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揚人民政協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扎實有效地履行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切實發揮好協調關系、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建設現代化幸福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工作中,要堅持“五講”,做到“五新”。
“五講”是:
一要講團結。團結是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之一。自古至今,對團結的重要性有許多警句和論述。《易經》和《史記》中就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人眾者勝天”的古訓;我們現在常講,團結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團結出人才、出干部。人民政協是大團結、大聯合的組織,由團結而生,依團結而存,靠團結發展。只有團結,才能凝聚人心、集聚力量、匯聚民智,形成履職的合力。團結不只是個作風問題,還是個素養問題。我們每個政協委員都應注重自身修養,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胸懷大度,與人為善;要有善心、愛心、同情心和理解、包容的心,互相尊重,互相諒解,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對內和諧融洽一條心,對外協調配合無雜音,常委和委員之間、黨派和界別之間、新老委員之間,都要和諧相處,合作共事,真正做到“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二要講民主。民主是人民政協的另一個主題。民主政治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從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目標都是要推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列寧曾經指出,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當前在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有兩種重要形式:一種是人民通過選舉、投票行使權利,即選舉民主;一種是人民內部各方面在重大決策之前進行充分協商,即協商民主。人民政協就是協商民主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中國共產黨關于人民政協的理論闡明,人民政協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民主政治理論,要善于運用人民政協這一民主形式,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為政協委員,應當牢固樹立民主意識,思想上重視民主,程序上講究民主,工作上堅持民主,為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竭智盡力。
三要講大局。大局與局部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大局需要局部來支持和推進,局部需要在大局下依存和發展。從國家說,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是大局,各個地方和行業是局部;從我市說,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大局,政協和其他各個方面就是其中的局部;從市政協來說,政協的中心工作是大局,各參加單位和委員是局部。樹立大局觀念,認清大局、把握大局、服從大局、服務大局,對做好政協工作至關重要。每個政協委員都應當提高認識和把握大局的能力、服從和服務大局的覺悟,善于把本職工作和局部工作放到大局中去審視、去思考,把本職工作與全局工作緊密聯系起來,以本職工作的成效促進全局工作的發展。
四要講創新。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關于“揚棄”的觀點,實際上是講繼承和創新的關系。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都是在繼承前人優良傳統基礎上進行創新而實現的。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沒有進步。我們的先人曾說過:“物新則壯,舊則老;新則鮮,舊則腐;新則活,舊則板;新則通,舊則滯。”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源泉。在新一屆政協工作中,我們應當把創新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機制,使工作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五要講紀律。古人荀子有這樣的名言:“五寸之矩,正天下之方”,“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這與當今“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意義是相同的。人民政協的參加單位多,委員來自四面八方,更需要增強紀律觀念,做到令行禁止、步調一致,齊心協力做好工作。在這方面,歷屆市政協都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十二屆市政協誕生之后,又研究通過了有關紀律的規定,每個政協委員都應當身體力行,嚴格遵守。
“五新”是:
一要在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上有新進步。政協委員是政協組織的“細胞”,是政協開展工作的基礎,政協的各項活動主要是通過政協委員去實現的。因此,政協委員的素質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協的社會地位、政治影響和整體功能。這就要求政協委員應當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參政議政能力。如何達到這個要求?辦法和途徑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宋代的歐陽修說過:“多識由博學。”清代的蕭倫在《讀書有所見作》中有感而發:“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歷代的偉人名士都非常重視讀書學習。我們的開國領袖就是讀書學習的典范,他曾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讀書學習是一個人工作的第一需要和成長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科技突飛猛進、信息快速涌流、知識層出不窮的時代,需要學習和更新的東西很多。只有善于學習、勤奮學習,才能不斷增長知識,提高素質。我市政協隊伍是一個重視學習的群體,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繼續發揚過去注重學習、認真學習的優良傳統,把學習擺在突出位置,同自身工作緊密結合,堅持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不斷取得新進步。要向書本學習、向內行學習、向實踐學習,深刻領會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中共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深刻領會和把握統戰、政協理論及其工作的新規律、新特點,努力當政協工作的行家里手;深刻領會和把握做好工作的各類知識以及國情、省情、市情,提高工作能力和參政議政水平。
二要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上有新成效。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既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又是我國的一項政治制度,二者相輔相成,不可絕對分開。在一般情況下,協商里面有監督,監督之中又包括著協商。協商監督的成效如何,是檢驗政協履行職能如何的標準。要堅持立足當前實際,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選準協商監督的議題,把握協商監督的時機,增強協商監督的成效。政治協商的最佳時機在決策之前,民主監督一般在決策之后,不能過早,也不能滯后。只有抓住最佳有利時機開展協商監督活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同時,要重視了解和把握政治經濟形勢及人民群眾的思想動態,確保協商監督的問題對全局工作有重要影響,有利于促進國家機關工作,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要在建言獻策、參政議政上有新提高。參政議政連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一起構成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它與協商監督是既一致又不簡單等同的關系。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主要職能的集中體現。我們要充分重視參政議政職能的發揮,不斷提高其質量和水平。要選準角度、發揮優勢、突出特色、保證重點,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選擇黨和政府重視、人民群眾關注、政協有條件做好的重要問題建言獻策,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中重大問題的科學民主決策服務。要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把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到推動科學發展上來,共同為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獻計出力。要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注重研究國外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省內、市內經濟運行新情況新問題,注意選擇具有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課題開展專題調研和參政議政活動,多想科學發展大事,多謀科學發展大計,為推動科學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
四要在崗位建功、推動發展上有新業績。政協委員來自各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除了駐會委員外,大多數都有自己的工作崗位。正確處理好本職工作和政協活動的關系,是政協委員充分發揮作用的重要保證。一方面,要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積極參加政協的各項活動,決不能以本職工作代替政協的活動;另一方面,要發揮委員在平時的作用,即在本單位、本職崗位上的作用。政協委員大都分布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一線,要時刻牢記自己是政協人,發揚人民政協的優良傳統,在各方面起模范帶頭作用,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為人民政協增光添彩。
五要在維護穩定、促進和諧上有新作為。人民政協的基本屬性、主要職能、組織構成、工作原則和活動方式,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是緊密相連的。我們每個政協委員都要把發揚民主、增進團結、協調關系、化解矛盾作為履行職能的著力點,努力為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的和諧發揮積極作用。要堅持民主協商、平等議事、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原則,搞好中國共產黨同各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合作共事,維護和促進民主團結、生動活潑的政黨關系。要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協助黨委和政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穩定。要關注不同階層利益訴求,協助黨委和政府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認真做好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努力促進社會和諧。要廣泛團結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引導他們關心和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各位委員,人民政協事業深深植根于黨和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融匯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人民政協60多年的輝煌成就已載入光榮史冊,人民政協事業更新更美的圖畫正等待我們去描繪。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中共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履行人民政協的各項職能,不斷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為實現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奮斗目標,建設現代化幸福做出積極貢獻!
- 上一篇:屈原心志哲學蘊含
- 下一篇:領導在社情民意工作會發言
精品范文
10領導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