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專論

時間:2022-07-14 06:19:00

導語: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專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專論

主要觀點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于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樹立科學發展觀,其核心在于堅持以人為本,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本性的認識,使最廣大人民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和動力,把關心人、尊重人、解放人、發展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其關鍵在于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導和約束機制。

所謂科學發展觀,就是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待和解決為什么發展、為誰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指導思想是在認真分析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科學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表明我們黨對于發展的認識越來越全面、越來越深刻、越來越科學。認真學習和貫徹這一指導思想,對于進一步提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樹立科學發展觀———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一個相對比較穩定時期的到來,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成為世界各國最為關注的問題。但是,世界經濟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西方國家在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失業病”、“污染病”日趨嚴重;信息化和高新技術的發展催生著知識經濟,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數字鴻溝”;經濟全球化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出現了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民族矛盾進一步加深的趨勢。

從我國的情況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在這個過程中,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農村發展與城市發展、中西部地區發展與東部地區發展、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不協調的矛盾也日漸凸顯。非典疫情的發生和蔓延,就暴露了我們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上不協調的問題。

這些問題是改革中的問題、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問題。問題的出現并不可怕,只要我們承認它、正視它,并不斷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切實加以解決,我們的思想認識就能不斷提高,進而發展也就能逐步達到更高的水平。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黨及時地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當前和今后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于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樹立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堅持以人為本

在發展中堅持以人為本,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深入學習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真正使最廣大人民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和動力。同志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人民群眾既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也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人民群眾在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方面起著決定作用,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在于使最廣大人民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和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黨和政府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進一步擴大就業,并鼓勵、支持廣大人民群眾自我創業、自我發展。成功的創業者將帶動更多的人就業,這樣就能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并使人民群眾在創業和就業的勞動中得到自我實現和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深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本性的認識,把滿足人的需要作為出發點。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學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因此,研究任何形式的經濟發展都必須研究人的本性、人的動機、人的需要、人的素質等,也就是要有一個人的本性假設理論。可以說,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本性的基本假設,是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如何發展、如何管理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何建立和完善的最基本的依據,也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亞當·斯密從“經濟人”的假設出發,提出了應主要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調節經濟、反對政府過多干預的主張;行為科學從“社會人”的假設出發,提出了主要通過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來激發人的積極性的管理理論和措施。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本性假設理論,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本觀,不能照搬西方學說;其次要打破過去的思想束縛和思維定勢,不能把非公即私、公私對立、公好私壞作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本假設理論的基本依據。鄧小平同志曾說:“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這段話不但在內容上對我們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本性和建立人的本性假設理論有重要指導意義,而且其著眼于“廣大群眾”和“長期”的方法論也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

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人本觀,全面理解以人為本的含義,把關心人、尊重人、解放人、發展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首先,應該明確馬克思主義人本觀中所說的“人”與西方資產階級學者人本觀中所說的“人”是不同的。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一些資產階級學者在分析人的本質時,只是把人看成是自然人、抽象人、一般人,因此,他們只是抽象地談論人的“理性”、“意志”、“感情”、“需要”。西方經濟學和管理學中所說的“經濟人”、“社會人”等都是建立在這一認識基礎之上的。馬克思則認為,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人的共性與個性的統一。針對費爾巴哈抽象的人本觀,馬克思明確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主義把人的本質歸結為社會關系的總和,并沒有否認人的自然屬性的存在。馬克思指出,研究人的本性“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個時代歷史地發生了變化的人的本性”。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但要考慮人的自然本性和一般本性,而且要考慮社會主義制度和相應的意識形態、道德規范等對人的本性的影響和打下的“烙印”。其次,還要明確,我們所說的以人為本,不僅僅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管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經濟社會發展和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說,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管理中強調以人為本,不僅僅是為了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放人、發展人,其中也包括對人的生活的關心和人格、權益等的尊重。這也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的發展最終是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本觀。資本主義的人的本性假設理論,其研究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高勞動效率,使資本家獲取更多的利潤。而封建統治者的所謂愛民、為民,不過是為了“得天下”,是為了統治人民。因此,一切剝削階級的統治者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只有無產階級政黨才能夠而且必須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這一點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我們黨同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區別。”

樹立科學發展觀的關鍵———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導和約束機制

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五個統籌”,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處理好各種復雜的關系,真正把均衡發展和非均衡發展、眼前發展和長遠發展、快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等有機統一起來。要做到這一點決非易事。在實踐中,人們對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是沒有認識,而問題之所以長期得不到解決,主要還是由于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比如,一般人們都會有這樣的認識:經濟發展要講求經濟效益。但是,如果在實際工作中僅以增長速度論功過,就難免引導人們一味地去追求高速度,也就很難顧及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又如,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到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以含糊的“政績”取人,就難免使一些人熱衷于在城市打“快拳”,搞“形象工程”、“亮麗工程”。因此,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五個統籌”的關鍵還在于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導和約束機制。

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和科學發展觀是密切相聯的。去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的問題,指出:“要把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作為新時期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通過制度保證,使勤政為民、求真務實的干部得到褒獎,使好大喜功、弄虛作假的干部受到懲戒,在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中形成勤政為民、踏實苦干的濃厚風氣。”這是一個非常重要而及時的決策。解決了政績觀問題,就能為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落實提供思想和制度保證。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主要應以效益為中心,即一切工作應主要圍繞如何取得較好的效益來進行(這里所說的效益,包括微觀經濟效益、宏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所以從根本上說,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導和約束機制,主要是指建立有效的、以追求效益為中心的引導和約束機制。從我國目前的情況看,建立這樣的機制主要應抓住兩個環節:一是轉變政府職能。如果不首先搞清楚政府應當干什么、不應當干什么,就很難判定到底什么是政績、什么不是政績。二是建立科學有效的干部考核、選拔、任用和監督機制,真正鼓勵、引導和保證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上,用在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