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解放思想走科學發展之路

時間:2022-05-16 03:55:00

導語:繼續解放思想走科學發展之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繼續解放思想走科學發展之路

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向我們昭示,解放思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大法寶。在中國改革開放進入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新的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發出了“繼續解放思想”的偉大號召,這對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需要認真學習領會。

進入21世紀,中國的現代化發展出現了新的階段性特征,遇到了新的矛盾、問題和挑戰。當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現代化建設號角的時候,中國的發展要解決的問題并沒有現成的理論和經驗可直接參照,只能采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解決前進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難題。在摸索前行中,我們一方面在經濟發展速度上創造了奇跡,另一方面,在發展方式上也出現了片面追求GDP和增長速度,忽視發展質量的問題,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長方式致使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民生改善和社會公平等方面出現的嚴重問題和矛盾突現出來。如果我們不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指導思想,克服片面的發展觀,那么經濟和社會發展則難以持續。因此新一輪解放思想的特定內涵就是如何從傳統發展觀的桎梏中走出來,解決好“如何發展”、“如何又好又快的發展”的問題,實質是解決傳統發展觀和科學發展觀之間的矛盾,全面實踐科學發展觀。所有這些構成我們在新的歷史階段思想解放聚焦的主要問題、主要目標和新的歷史使命。這就是說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真正做到以思想解放開路,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面,從而去破解前進路上一個個更為繁雜的難題。從某種意義上說,當前思想解放所要解決的“如何發展”、科學發展時代課題,其歷史意義不下于30年前思想解放運動在解決“要不要發展”上的歷史貢獻。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但什么是發展?傳統的發展觀主要用“物”的增長,用GDP總量來衡量,在這種片面發展觀的指導下,很長時間中我們又陷入了“GDP崇拜”和“市場迷信”的誤區,簡單地用GDP指標衡量一切,忽視了對市場經濟自發作用和盲目力量的調控,其結果是在發展中出現了“見物不見人”的傾向,在發展的目的和手段、效率與公平、經濟與社會、生產與生活等關系方面出現了失衡現象,在民生方面積累了大量問題。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上去了,但另一方面城鄉多數居民的收入并沒有相應增加,甚至出現某些生活質量反而下降和幸福感減少的情況,損害勞動者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問題也時有發生。這些問題能否得到解決,無疑關涉到“發展為了誰”、黨的宗旨和執政能力的問題。

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看,發展的實質就是以社會的方式提升人的生存狀態和生存文明程度。發展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人們過自己所珍愛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幸福度。因此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只能是“以人為本”。在我國,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實質上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群眾及其根本利益為本,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并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實現以人為本的發展,也是人類社會共同進步的康莊大道,它解決的是“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但在這個問題上當今的世界包括發達國家在內,并沒有哪一個國家解決好了,而且在國際上存在許多影響很大的各種同以人為本發展觀相抵觸的思潮,需要我們社會主義的中國通過思想解放實現歷史的超越,在發展理念、社會體制與制度以及政策、機制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變革和創新,并破除一些各種“本”的錯誤發展觀。

一是要破除“以物為本”的發展觀,消除“物支配人”的觀念,樹立人是發展的主體、發展的目的和發展的動力的觀念,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發展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我們不能只把大眾視為“生產人”、“工具人”、“消費人”,而要視為有各種生活需要的“生活人”。在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的條件下,要按照“美的規律”塑造人,使大眾精神生活品位得到提高,使每個人的個性得到發展。

二是破除“以CDP為本”的觀念,以“GDP為本”、“增長第一”的發展觀,必然是以眼前利益為本,不顧發展的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采取“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造成一系列發展的負面效果最終損失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三是破除“官本”觀念和體制,真正地而不是形式地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為此必須在創造新型服務型政府體制、有序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上大膽創新破除思想障礙。

四是避免“以資本為本”、“以少數人利益為本”的傾向發生,堅持改革開放使最大多數人受益原則。一個社會的財富如果出現嚴重的分配不公現象,是極其不利于全社會幸福總量增加的,因此必須建立社會共享機制,使最大多數人的生活充滿幸福感。應當說,在現代化水平尚不高的情況下建立社會共享機制是十分艱難的課題,需要通過社會創新加以解決。所以,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期待著更大的思想解放和創新。

中國的現代化是實現超越式發展的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不同,西方國家的現代化和“后現代化”經歷了二、三百年的時間,其發展呈“歷時態”的特點,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往往是順序出現的。比如,西方國家現代化過程遇到的資源環境約束條件極小,并可通過向外侵略擴張轉移發展中遇到的矛盾。而中國的現代化是集工業化和信息化過程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其發展具有“共時態”的特點,在發展過程中許多矛盾是同時出現的,解放的方式也具有“一攬子”的特點,特別是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國情復雜的大國,極度復雜又高度集中的矛盾解決起來難度更大,而歷史的發展已不容許我們采取早期現代化國家以付出較大代價的方式實現了。所以我國的發展必須統籌協調好各方面關系,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為此我們必須實現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一起抓,實現統籌協調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

當前,中國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加上中國國情的復雜和現代化發展道路的特殊規定性等等,所有這些都決定了統籌協調發展空前的艱巨性,這是我們遇到的世界現代化發展史上前所沒有的挑戰,因此我們如果做到統籌協調發展,這無疑是人類現代化史上最輝煌的創舉。能否做到這一點是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的考驗,是對我們中國人智慧和勇氣的考驗,這就需要我們中國人具有大眼光、大格局、大氣魄,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科學精神,勇于實踐,努力從中國的國情實際出發,善于吸收人類文明所創造的一切成果,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科學發展觀的探索,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子越走越寬,實現十幾億海內外中國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