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利益為根本講稿
時間:2022-10-15 10:26:00
導語:以人民利益為根本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目的:幫助基層干部理解“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理解以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為各項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重要意義。
教學對象:城市、農村基層干部。
教學提示:注意區分授課對象,多結合各自行業的實際。
教學時間:1.5個小時。
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還深刻指出:“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標志。”總書記的這些論述,為我們明確了學習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指明了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方向。
從“最大優勢”與“最大危險”說起
代表什么人的利益,為什么樣的人服務,是衡量一個政黨屬性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們黨80多年的奮斗歷程充分證明了,我們黨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過去、現在和將來能夠得到人民支持和擁護的根本所在。當然,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內容和要求是具體的和歷史的。在革命斗爭時期,共產黨所代表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要使人民翻身得解放,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革命取得成功后,黨處在了執政的地位,我們共產黨所代表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的需求。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時期,我們黨作為執政黨,能不能、如何能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這確實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一道課題。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地回答了這個問題。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僅提出了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途徑。”在“三個代表”要求中,無論是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還是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歸根到底,是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各級領導干部要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將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就是要心中時刻裝著群眾,緊緊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就是要把“三個代表”要求,體現、落實在各項具體工作中,讓人民群眾見到利益,摸到實惠。
能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是個事關人心向背的大問題。同志深刻指出:“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亡的根本性因素。”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考察人類歷史,任何一個政治力量的興衰,都與人民''''群眾支持與否有著深刻和密切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心的背后是利益,是利益決定著人心的向背,支配著人民群眾的選擇。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人民群眾自然支持,不代表人民群眾利益,人民群眾自然不支持。同時,代表人民群眾利益寫在紙上、掛在嘴邊容易,真正落實在實踐中,讓老百姓認可卻是件難事。世界上有一些資產階級政黨,也自稱是代表人民利益,但在實際上它們只代表少數人的利益,不可能代表人民大眾的利益。即使是工人階級政黨,如果忽視人民的利益,忽視自身建設,執政時間久了,也是會發生蛻變的,甚至會成為站在人民對立面的特殊的利益集團,最終為人民所拋棄。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的共產黨之所以喪失政權,其根本原因,就是它們嘴上聲稱代表人民利益,實際上早已背叛了人民,黨成為官僚機器,領導人成了特殊利益集團,如此被人民拋棄當然不足為奇(教學提示:可參考教學參考之一內容)。
我們黨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深刻分析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興衰原因后得出的必然結論。我們黨走過80余年的歷程,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刻不脫離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從總體上來說,這個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得到了切實的發揮。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使我國綜合國力空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從根本上反映了億萬人民的意愿。這是我們黨在執政這么多年后仍然能夠得到人民支持和擁護的根本原因所在。在前不久的抗擊非典的斗爭中,我們黨以人民生命和健康為重,采取了堅決果斷的措施,最高層領導人深入群眾之中,身臨戰斗一線,上下同欲,眾志成城,關鍵時刻向世人展示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風采。實踐證明,我們黨不愧為中國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不愧為中華民族的脊梁和主心骨,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者。
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們黨有6600萬黨員。在這個龐大的隊伍中,確實存在著與“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背道而馳的現象。特別是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作風不正、不純,甚至魚肉百姓的問題十分突出。這些問題致使一些地方、一些部門、一些單位出現了干群關系緊張的局面,集體上訪、越級上訪的事時有發生。黨的**報告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執政后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我們黨要想繼續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繼續執掌政權,避免重蹈世界一些大黨老黨覆亡的命運,必須發揮“最大優勢”,防止“最大危險”,真正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教學提示:此處可引用教學參考之二的內容)。
用“敬民、愛民、為民”的思想境界要求和提高自己
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牢牢把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這是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是不是真心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標志。我們廣大黨員和干部要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要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指導自己的工作,用“敬民、為民、愛民”思想境界要求和提高自己。
所謂“敬民”,就是要求我們共產黨的干部,要視群眾為師,在感情上尊重他們,在事業上緊緊地依靠他們。孔老夫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民間有諺語:“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告訴我們,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以人民群眾為師,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這也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的內容。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基層干部,視自己為主宰,心里既無群眾觀念,更無民主概念,好像“這個單位我是領導,就得一切聽我的”,有事根本不與群眾商量。有些基層干部官銜不大,脾氣不小,動輒訓人,誰要敢說一個“不”字,定給你“穿小鞋”沒商量。這些都與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格格不入。我們必須懂得,如果我們做不到相信和依靠群眾,或者在心底里根本看不起人民群眾,我們的一切工作都將失去實踐主體和可依靠的力量,我們的目標再好,也都終將成為海市蜃樓般的幻影。“有了困難找群眾”,這是許多領導干部的切身體會。因為我們再聰明,再能干,也不可能像孫悟空那樣可以有上天入地、七十二般變化的能耐,工作中總會有遇到困難、苦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方法的時候。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最好應該首先想到“有了困難找群眾”,到群眾中虛心問計,去尋找克服困難的方法,主動地爭取群眾的理解、支持和幫助。找到了群眾,往往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
所謂“為民”,就是要求我們的一切工作,必須始終著眼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們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私利。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為人處事,都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置于優先考慮的位置。應該承認,我們共產黨人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每個黨員都有自己的一定利益。每個黨員都有其工作的崗位、工作的條件和一定的待遇;每個人又都有自己不同的興趣、愛好及不同的需求。但是,我們自己的這些利益,有時候很容易與黨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發生矛盾。當自己的利益與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共產黨員、我們的干部應該比其他社會成員更自覺地做到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重,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擔負起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重大責任,必要的時候甚至犧牲個人的利益。作為黨的領導干部,“為民”的另一個要求,就是要善待、慎用手中的權力,真正按照總書記提出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去做,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絕不允許把人民給予的權力當做謀私的工具。在制定政策、進行決策時,一定要堅持用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標準和尺度。人民不擁護、不贊成、不高興、不答應的事,堅決不做。
所謂“愛民”,就是要求我們共產黨員要常懷愛民之心,常為愛民之舉。孔繁森曾說過一句飽含共產黨人深情的話:“共產黨員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愛民”是“敬民”、“為民”的基礎。先有“愛民”之心、之情,才會有“敬民”、“為民”之舉。所以,共產黨員必須要從心眼里視人民如父母,視自己為公仆,真心實意地為百姓辦事。“愛民”是掛在嘴邊上,還是真正落在行動上,這是大不一樣的。有許多貪官,他們的嘴里也時常冒出一些“愛民”之類的話,且“情真義切”,出現在報紙上、電視里。但在背地里,卻張著血盆大嘴,瘋狂吞噬著民脂民膏。由此可見,判斷一個人有沒有“愛民”之心,不能只聽其言,更重要的是要觀其行。對于我們黨員干部來說,實現、維護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有十分具體的內容,需要來真的、干實的。黨的各級組織和干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具體實踐者和落實者,廣大人民群眾可以從他們的工作中,直接體會到黨是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因此,我們每一個黨員和干部必須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刻想著要把實現、維護和發展好群眾的利益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想著為農民、職工群眾辦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事。
代表群眾利益要從小事做起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從根本上說就是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對此,總書記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必須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去;第二,必須落實到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第三,必須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應當說,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是密切聯系的,各有各的重要性。其中,前兩條是管總的,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而第三條對于人民群眾而言則是具體的、直接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關系全局的,事關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是老百姓所關注的,則往往是一些具體的事情,他們正是通過這些小的、具體的利益的實現,來感受我們黨是代表他們利益的。我們黨也有個傳統,無論條件多么艱苦,我們黨的各級干部,都要盡可能地為群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學提示:此處可參閱教學參考之四之內容)。正因為如此,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指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須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群眾利益無小事”,這句質樸無華的話,蘊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反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要求。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就是要始終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就是要從群眾關心的問題入手,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抓落實,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當前,特別是對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和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一定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去解決,把脫貧解困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教學提示:結合學員的實際,提出具體的要求)。
教學參考之一
由先鋒隊到特殊利益集團——蘇共瓦解的根本原因
和資產階級政黨相比,共產黨執政的最大優勢,莫過于黨是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但是,使這個優勢真正體現出來并不容易。蘇聯共產黨是世界上第一個執政的共產黨,它在主觀上也認定自己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人階級先鋒隊,在奪取政權的過程中以及執政的初期,也很少有人懷疑這一點。但是,隨著執政時間的推移,黨政一體、以黨代政體制的弊端開始顯露,它使黨成為了國家機器的一部分,變成了凌駕于社會之上力量的一部分。與之相應的是,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形成了脫離群眾的官僚階層和特殊的利益集團。這種狀況使越來越多的人對蘇共作為人民利益代表的身份發生了懷疑。蘇聯解體前,蘇聯社會科學院曾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被調查者認為蘇共仍然能夠代表工人的僅占4%,認為代表全體人民的占7%,認為蘇共代表全體黨員的也只占11%,而認為蘇共代表黨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機關工作人員的,竟占85%!也就是說,絕大多數蘇聯人民并不認為共產黨是他們利益的代表。在這種情況下,當“八一九”事件發生時,當蘇共被強行解散時,當蘇聯被宣布解體時,人民自然不會再有當年保衛蘇維埃政權和社會主義國家時那種政治熱情和奮不顧身精神了,而是冷眼旁觀,甚至出現在對立營壘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蘇聯黨群關系的首先解體,才導致了蘇共瓦解和蘇聯解體的悲劇。
提到蘇共成為特殊的利益集團,不能不說一說在蘇聯惡名遠揚的“特供制”,它是蘇共領導層成為特權階層的真實寫照。十月革命初期,曾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糧食人民委員(相當于糧食部部長)瞿魯巴突然暈倒在人民委員會會議上。當被緊急召來的醫生檢查后說,他沒有病,只是餓昏了,在場的其他所有人無不為之動容(這個動人的故事后來成了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里的一個情節,只不過瞿魯巴換成了瓦西里)。因為瞿魯巴本人就是蘇維埃政府管糧食的最高官員,在當時嚴重的饑荒中,他擁有調撥幾百萬甚至幾千萬普特(蘇聯計量單位)糧食的權力,但是他卻沒有從中留下能填飽自己肚子的糧食,列寧得知后,便親自倡議在格拉諾夫斯基大街為病弱的國家機關人員設立“療養食堂”。“療養食堂”后來逐步擴大到領導干部,并被當作是在饑荒年代保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工作人員承受住超負荷工作重壓的必要措施。
但是,經濟形勢好轉后,“療養食堂”不僅沒有被取消,相反逐漸發展成為為領導干部提供特殊配給和特殊待遇的制度,即“特供制”。起初還只限于少數高級領導人,差別也不懸殊,還屬于比較正常的情況。但后來隨著黨政機關的不斷擴大,配給面越來越寬,標準也越來越高,特殊待遇逐漸向特權演變。在克里姆林宮內和共青團大街上,開設有形形色色的特供商店,專門向中央委員、政府部長、軍隊干部、企業領導人等提供特殊商品,連買卷衛生紙都要排長隊的平頭百姓只能“望門興嘆”。蘇共領導人不僅享受著“特供”,而且在工資上與百姓的差距也不斷拉大。自20世紀30年代起,蘇聯對領導干部實行高薪制。1934年,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比例約為30∶1;而到了1953年,已經達到了50∶1,甚至更多。
蘇共成為特殊利益集團,不僅表現在經濟上,同時也表現在政治上。在勃列日涅夫時代,勃列日涅夫及其周圍的人在其活動的最后時期,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穩定”干部問題上。一個是穩定權利,不斷頒布各種條例、規定。這些條例、規定很多都和人民的要求無關,而是為了使官僚階層日益膨脹的利益要求進一步固定化、規范化、制度化,使他們感恩戴德,成為現領導集團的堅定擁護者。另一個就是穩定干部隊伍,盡量使一些占據重要職位的親信的職務變成終身制。而保持這些人的職位,和工作有沒有成績沒關系,也和群眾的評價無關,勃列日涅夫主要是為了防止別人再用他當年趕赫魯曉夫下臺的辦法來對付他本人。這樣上下之間便形成了一個與群眾卻越來越疏遠的利益共同體,蘇共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特殊利益集團。在勃列日涅夫執政的18年里,蘇共好幾屆中央委員會的組成人員居然未換一人。特別是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后期,蘇聯的干部隊伍,尤其是高級干部,年齡老化,生活腐化,思想僵化,作風官僚化。上世紀80年代初,蘇共政治局委員的平均年齡超過了70歲,勃列日涅夫領導核心的成員平均年齡高達75歲,蘇聯領導層被稱為“老人集團”。這些人無法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只能坐在屋里發號施令,或者飽食終日,養尊處優。這樣的政黨完全喪失了代表人民群眾利益的資格。(吳靜)
教學參考之二
與人民共患難:古巴對抗“美帝”的法寶
古巴是世界上僅存的幾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同時,古巴所處的環境在社會主義國家中也是最險惡的。原因在于它的“倒霉”地理位置——位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美帝”的后院。古巴革命勝利以來,美國對古巴一直采取經濟、金融和貿易封鎖政策,上個世紀90年代又通過“赫爾姆斯—伯頓法”等法律,強化對古巴的封鎖。長達40多年的封鎖給古巴造成了數百億美元的損失,也使古巴人的生活異常貧困。美國及其反古勢力,還多次對古巴發動武裝入侵、顛覆活動,企圖推翻古巴的社會主義政權。卡斯特羅本人也躲過600多次謀殺。但是所有這一切,并沒有壓垮古共和古巴人民。卡斯特羅表示,美國的封鎖已經失敗,古巴不會乞求美國結束這項“殺人政策”。他還幽默地說,古巴被封鎖的時間長達40余年,簡直可以申請進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了。
一個是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強國,一個是緊挨著它的社會主義小國,兩者相斗,古巴為什么能夠屹立幾十年而沒有被壓垮?與人民同甘苦共患難,防止黨脫離人民群眾是古共爭取人民支持,戰勝美國封鎖、圍困的最重要法寶。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由于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古巴最重要的出口換匯產品——古巴糖失去了市場,同時糧食和石油等重要物資也失去了來源。這一切使得古巴經濟狀況異常嚴峻,人民生活極度困難。即使這樣,今天的古巴人仍然對國家的改革和未來充滿信心,對古共仍然一如既往地給予支持。這主要是因為,在困難面前,古共各級領導干部與人民同甘苦、共患難。在古巴,沒有像前蘇聯那樣的特供制度,領導干部的家屬同附近居民一樣排隊購買定量食品和日用品。許多領導干部騎自行車上班,不坐公家配給的小轎車。領導人與人民一樣忍受著封鎖帶來的痛苦。由于前蘇聯供應古巴的石油銳減,導致古巴能源異常短缺,除使很多工廠停工外,幾乎半數的公交車輛無法正常運營。為盡量解決人們乘車難的問題,古巴政府規定,所有的公車只要有空位和順路,必須允許群眾搭乘,對拒載的予以嚴肅處理。后來,連古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車也可以讓人搭載。我國的一個代表團訪問古巴時,在哈瓦那的街頭,曾多次看到有行人攔截和搭乘“紅牌”(公車標志)車。陪同的古共政治局委員馬查多說,每天上下班他的車子都要搭載幾個人,有的已經成了固定的戶。
古共十分重視黨員和領導干部的形象。古巴領導人曾自豪地說:“我們的國家沒有腐敗、和有組織犯罪。”為了加強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和道德意識,1996年7月,古共中央專門頒布了《國家干部道德法規》。這個法規在正式實施前,舉行了隆重的簽字儀式。卡斯特羅和古巴黨和政府領導人都在上面簽了字。古共領導人在儀式上強調“沒有精神道德就沒有社會主義。如果我們的人民在干部身上看不到共產黨人特有的品德,就沒有社會主義”,“我們需要一種道德、一種精神、一種榜樣”。卡斯特羅強調指出:“在腐敗侵蝕黨的肌體之前,就必須把毒瘤切除。”
古巴共產黨加強自身建設,不僅提高了黨的威信,增強了凝聚力,而且對古巴革命政權的鞏固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繼續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吳靜)
教學參考之三
爭取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兩個六中全會的同一個主題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在長期斗爭中創造和發展起來的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黨十分重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發揚和光大黨的優良傳統,分別于1991年和2001年召開兩次中央全會,兩次全會的主題都同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和加強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有關。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所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總的說是好的。但是,在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中,卻滋長了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和消極腐敗等嚴重脫離群眾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這種狀況引起了以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高度重視。1991年3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了黨的十三屆六中全會,全會分析了黨的建設中面臨的問題,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決定》。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個專門全面論述黨與人民群眾關系的文件,對于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確處理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總結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全會要求全黨必須從七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努力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一)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和決策執行程序,保證決策和決策的執行符合人民的利益。(二)堅持各級領導干部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制度,扎扎實實做好工作,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到實處。(三)堅持在深化政治體制改革中,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積極疏通和拓寬黨同人民群眾聯系的渠道。(四)繼續堅定不移地加強廉政建設和黨風建設,大力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克服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五)建立和完善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制度,切實加強對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的監督。(六)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宣傳和組織群眾,帶領群眾一道前進。(七)在黨內普遍深入地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教育,增強執行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
全會還要求各級黨組織要組織廣大黨員用整風精神認真學習和貫徹中央的決定。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訂實施細則,認真執行,特別要注意切實解決群眾最為關心而又有條件解決的問題,以實際行動密切黨群關系。
10年之后,中國共產黨以昂揚的姿態跨入21世紀。在新的世紀里,黨所處的國內外環境和黨的隊伍狀況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黨擔負著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重任。黨要完成這三大歷史任務,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沒有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是不行的。而這首先取決于黨是否能夠做到“三個代表”,是否能夠以優良的作風和嶄新的精神風貌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2001年9月24日至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了十五屆六中全會。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
全會指出,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現在,黨的作風總的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全黨同志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證。全黨要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在推進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的同時,把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抓緊抓好。全會要求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全面貫徹落實“八個堅持、八個反對”,使黨的作風有新的明顯進步,使黨群關系和干群關系有新的明顯改善,使廣大群眾看到實效,增強信心。
全會指出,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核心問題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最大危險,就是脫離群眾。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一切工作就無從談起。黨要經受住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考驗,就必須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各級干部要體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誠心誠意為群眾謀利益。正確運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同不符合人民意愿和利益的行為作斗爭。要勤政為民,真抓實干,堅持講真話、報實情,力戒浮躁浮夸。(孫秀英)
教學參考之四
70年前一段關于“關心群眾生活”的精彩論述
將近70年前即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在江西瑞金召開了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會上發表了講話其中一段有關“關心群眾生活”的論述十分精彩,今天讀來仍感新鮮,給人以重要的啟迪。
說:我們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以革命戰爭打倒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把革命發展到全國去,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但是,如果我們單單動員人民進行戰爭,一點別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達到戰勝敵人的目的呢?當然不能。我們要勝利,一定還要做很多的工作。領導農民的土地斗爭,分土地給農民;提高農民的勞動熱情,增加農業生產;保障工人的利益;建立合作社;發展對外貿易;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
列舉了幾種不關心群眾生活的現象:他們只講擴大紅軍,擴充運輸隊,收土地稅,推銷公債,其他事情呢,不講也不管,甚至一切都不管。比如以前有一個時期,汀州市政府只管擴大紅軍和動員運輸隊,對于群眾生活問題一點不理。汀州市群眾的問題是沒有柴燒,資本家把鹽藏起來沒有鹽買,有些群眾沒有房子住,那里缺米,米價又貴。這些是汀州市人民群眾的實際問題,十分盼望我們幫助他們去解決。但是汀州市政府一點也不討論。所以,那時,汀州市工農代表會議改選了以后,一百多個代表,因為幾次會都只討論擴大紅軍和動員運輸隊,完全不理群眾生活,后來就不高興到會了,會議也召集不成了。擴大紅軍、動員運輸隊呢,因此也就極少成績。
鄭重地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要使他們從這些事情出發,了解我們提出來的更高的任務,革命戰爭的任務,擁護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國去,接受我們的政治號召,為革命的勝利斗爭到底。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我們是這樣做了,廣大群眾就必定擁護我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
最后深情地說:國民黨現在實行他們的堡壘政策,大筑其烏龜殼,以為這是他們的銅墻鐵壁。一點也不是!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圍團結起千百萬群眾來,發展我們的革命戰爭,我們就能消滅一切反革命,我們就能奪取全中國。
講這些話時,我們黨和黨所領導的中國革命正處在生死的關頭。但即使在那樣一個腥風血雨的年代,在那樣一個十分不利的環境下,我們黨仍然十分關心百姓的柴米油鹽等一些“小事”,足見群眾利益在我們共產黨人心中的分量。70年后的今天,當我們黨成為了執政黨,為百姓創造美好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成了我們最主要工作的時候,我們更應該關注群眾的生活。因此,今天我們在學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的同時,重讀70年前的這段論述,無疑有助于加深我們對“群眾利益無小事”這句話的深刻涵義的理解。
- 上一篇:外來民工子弟學校辦學思考
- 下一篇:三個代表教育創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