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發達地區發展經驗的心得體會

時間:2022-09-15 05:41:00

導語:學習發達地區發展經驗的心得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發達地區發展經驗的心得體會

赴華東地區考察學習的心得體會××區人民政府黃少雄

為了更好的學習發達地區發展經驗,使我市在開展“學習廣東,我為賀州作貢獻”的活動中找準差距,加快發展,促進我市經濟發展上新臺階,5月23—29日,市政府陳市長、政協賴主席帶領各縣(區)及市直有關部門的領導一行共12人赴華東、上海等發達地區考察學習。我作為考察團成員,有幸參加了活動,現將這次考察活動的一些情況及粗淺體會匯報如下:

一、學習考察的簡況

我們這次考察途徑上海,先后到達以園林建設聞名國內外的蘇州、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美稱的昆山市、有“小商品海洋”之稱的義烏市和民營經濟相當發達的溫州市等地,考察的主要目的是學習了解這些發達城市的經濟發展及城市建設情況,找準自身發展的差距和落后的根源,增強發展的欲望。通過這次學習考察,對我來說可謂受益匪淺,收獲良多,備受啟迪和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及緊迫感。

二、華東地區經濟發展的概況及特點

(一)概況

我們所到的四個城市人口都不多,但他們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很大,人均收入水平很高。我們考察的蘇州市總人口591萬,改革開放后確立了“科教興市、外向帶動、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形成了外向型經濟、鄉鎮企業兩大優勢,培育了以高新技術為主的新的經濟增長點,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802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7700元,財政收入409億元。昆山市在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開放型經濟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2003年全市戶籍人口僅有62萬創造了gdp430億元,創造了人均gdp70000元的奇跡,財政收入66.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34元,農民人均收入7000元。2002年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十強縣中昆山市位居第二。義烏市通過以市場為依托,以科技為先導,以優勢產業集聚發展為基礎,實施“以商興工”、“貿工聯動”的戰略,形成了自身的產業基礎,提升了整體經濟效益,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188億元,財政收入23.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77元,農民人均收入6147元。溫州則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是浙江的經濟啟動力,以“小商品、大市場”聞名全國,是全國個體私營經濟先發地區和股份合作經濟的發源地。溫州人口750萬,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20億元,財政收入15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5元,農民人均收入5548元,收入水平在全國33個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經濟特區和沿海開放城市中排第三。

(二)特點

通過這交考察,我們從中認識到這幾個發達城市經濟發展中的幾個特點:

1、思想解放,觀念創新。思想解放的程度,觀念創新的力度,這是決定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率的先決因素。這次考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領導的思想解放和觀念創新,都能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從自身做起,敢于突破舊框框、舊條條,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想人之所未想、干人之所未干,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如他們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抓工業建設的工作非常早、非常及時,力度非常大,形成了全市上下辦工業、求發展、多招商、多引資的大好氛圍。比如蘇州工業園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2億美元,注冊內資444億元,園區吸收了世界500強企業中的50強在內投資67個項目。昆山以臺資密集而聞名,有“小臺北”之稱,全市共有外資企業3400多家,其中有臺商1800多家。

2、經濟發展迅猛,綜合實力強勁。華東地區這四個城市抓經濟發展相當突出,經濟建設的速度相當快,經濟發展相當迅猛,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度增長。我們所到的溫州人口只有750萬,但經濟實體相當強大,從1978年改革開放初國內生產總值由13.2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1220億元,翻了5翻,年均遞增長工15%;財政收入從1978年的1.35億元迅速增加到2003年的152億元,年均增長21%。昆山gdp年均增長25%以上,2004年其發展的要求是gdp實現540億元,財政收入80億元;到2005年則要達到人均gdp10000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000和1000美元。義烏市本地人口只有68萬,卻在2002年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在全國百強縣(市)中排名第17位,綜合競爭力居全省22個縣級市首位。

3、工業發展主導地位突出,園區龍頭作用明顯。這次考察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四城市的工業發展強勁,抓工業發展主導地位非常突出,園區龍頭作用非常明顯,園區創造工業總產值與gdp絕大部分,為財政貢獻相當大,二、三產業的比重占絕大部分比例。如蘇州市2003年工業總產值7010億元,比上年增長37.8%,溫州的工業發展在產業結構分布中也很大,其農業占4.7%,工業占57.2%,第三產業占38.1%,工業和三產業占絕大部份。昆山市2003年工業產值達到800多億元,2003年全市新增私營企業近3400家,注冊資金36億元,今年1-4月份就有1400多家企業入戶,平均每天有幾家。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則始終作為昆山市對外開放的窗口、對內輻射的基地、全市經濟的龍頭來加快建設,該工業園區gdp、財政收入、實際利用外資均占全市的50%左右。蘇州工業園區創建于1994年,從園區成立實施啟動到2003年9年的時間里,園區開發建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0億元,2003年實現gdp365億元,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到45%,園區創造了全市14%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8%的工業產值,22%的注冊外資和28%的進出口額,園區龍頭作用相當明顯。

4、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對縣域經濟發展貢獻巨大。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經濟實體之一,是縣域經濟發展壯大的主要的經濟主體。我們所到的溫州,民營經濟發展相當快,今有“溫州經濟是民營經濟”之說。溫州民營經濟占93.8%,民營經濟占gdp80%,溫州全市個體工商戶22萬戶,非公有制企業13萬多家,民營企業的數量占全市工業企業總數的98.8%,民營企業工業產值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96%,上交的稅收占全市財政收入的70%左右,創造的外貿出口額中全市外貿出口總額的95%以上。民營經濟在溫州經濟舞臺上顯出舉足輕重的地位。義烏的民營經濟發展也相當快,素有“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之稱,抓市場個體經濟的發展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的主要力量。義烏擁有市場經營面積150萬平方米,經營商位4.1萬個,經營人員16萬人,市場內匯集了34個行業1502個大類32萬種商品(聯合國公布全球共有50萬種商品),自1991年開始市場成交額連續13年位居全國各大類專業市場榜首。義烏靠著大多數的個體經營者創造了一個“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的國際商品市場。

5、善于抓住發展機遇,充分利用地域與資源優勢,發展經濟。機遇一縱即逝。抓住了發展的機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們所到的幾個城市在發展中都善于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地域與資源優勢來發展經濟。如蘇州的工業園區抓住了中新合作的機遇,充分利用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門先后在項目審批、財政稅收、外事管理、物流通關等許多方面授予園區相應的管理權限和優惠政策,全力以赴推進高新技術、半導體產業、光電產業、機電一體化產業等的發展。昆山技術開發區則充分利用東靠上海44公里、西鄰蘇州77公里、是江蘇省的東大門的區位優勢,抓住國際資本和制造業加速轉移的有利時機,重點瞄準科技含量較高、投資強度較大功能較強的外資項目,吸引了一大批國際知名品牌的生產商和跨國公司前來投資,培育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精細化工三大支柱產業,形成了國內重要的工廠生產基地之一。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則抓住小商口的聚集效應,利用傳統的小商品集散基礎,大力發展現代化、國際化、智能化的市場,通過“義博會”發展壯大小商品的集散經銷,捕捉了發展的有利時機,把地域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產業,從而加快了經濟的發展。除了發展工業以外,他們也善于抓住自身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機遇,大力發展旅游業,如蘇州市利用自身是“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景區”優勢,加大旅游資源的整合和開發力度,提升優化“三古一湖”旅游品牌,推出環古城水上游、大型現代月芭蕾雜技舞劇“夢蘇州”等,2003年單旅游總收入就達到236億元。

6、樹立科學發展觀,城市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步協調發展。我們所考察的幾個城市,他們在城市建設、工業發展上都非常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投入建設,營造了優美的生態環境。如蘇州市的蘇州工業園區在開發同時,大力實施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增綠地105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超過45%,區域環境整體通過iso14001認證,被批準為全國循環經濟生態工業園的示范區。昆山在經濟建設中則提出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發展口號。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進程中,他們在城市建設方面也是高標準的,規劃是科學化的。如義烏市統籌城鄉發展,做好高標準的規劃,在全國率先制定出城鄉一體化行動綱要,出臺了相關配套政策,編制了“一體兩翼”的戰略性規劃和城市中心區規劃,統籌城鄉建設,推進農村向社區轉變、農民向市民轉變、農業向企業轉變三個轉變,市域共享現代文明。體現了他們城鄉發展、規劃的嚴要求、高標準。

7、突出科技興市(區),重視人才使用。華東地區四市都較突出對科學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重視對高新科技人才的招攬和使用。如蘇州市在發展中堅持人才戰略,積極實行“政策引人、事業留人、環境育人”的方針。蘇州工業園區,創新一批高新技術培育體系的建設,設立了一批科技、培養人才等的專項基金。完善綜合服務功能,目前,該園區經高薪聘請吸納聚集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超2萬名,并且還要爭取在2004年博士生、碩士生和留學人員等高層次人才占區內就業人口比重的15%左右。如溫州的企業自己設有生產技術,就花巨資向人家購買,或者重金請人家幫助開發,溫州的企業自己沒有人才,就千方百計到各地招攬人才,別人是到溫州招商引資,而溫州是到各地招人引智。昆山市則是專門送一批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到國外學習外語等知識,回國后專門為昆山市經濟建設、招商引資作貢獻。

8、增強品牌意識,創建品牌產品。品牌能打造地方的知名度,能提升地方的地位。打造各種品牌是這四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措施之一。如溫州擁有10個“國”字號生產基地,形成了溫州企業的群體規模以及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和品牌的集聚優勢,制造出了輕工業在工業經濟中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舉足輕重地位。全市目前有7個中國馳名商標、15個中國品牌產品、52個國家免檢產品和一批浙江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從而創建了“溫州模式”的經濟格局。

三、幾點啟發與設想

通過這次考察學習,我們看到了與他們的落后與差距非常大,認識到了我們落隊的根源,為促進我區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逐步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我談幾點啟發與設想:

1、樹立承認落后與差距的思想,增強發展的緊迫感。我們××區人口93萬多,而200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才60億元,財政收入還不到3億元。當然我們經濟落后這是有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的,但我認為主觀上缺乏快速發展、改革創新和市場經濟的意識是制約我們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我們的許多干部在工作上時時存在著一種能干多少算多少的工作態度,沒有快速發展的理念,缺乏緊迫感、危機感,時時受到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做法的束縛,缺乏創新的意識和開拓的精神,在發展過程中過多的埋怨客觀因素,而不是在主觀上查找原因、分析問題和想辦法解決困難。我們一再提出學習廣東,解放思想也解了不少次了,但我們學習始終只停留在一般號召的多,見諸實際行動的少,學來學去思想解放的少,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的多。所以我們要認真的分析我們存在的差距,深刻剖析我們落后的根源,切實轉變觀念,解放思想,認真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發展的成功經驗,強化緊迫感與危機感,增強促進加快本地經濟發展的責任感,開拓創新,形成千方百計促經濟,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合力。

2、努力發展工業、樹立工業富市(區)思想。我們工業發展還相當落后,工業為財政貢獻少,2003年我們××區的工業總產值才50多億元,一、二、三產業比例是36:27:37,農業比重過大,工業和第三產業比重過小。因此,我們要認真貫徹市委“三化”、“兩業”的戰略部署,樹立工業富市(區)的思想,充分利用地域優勢,抓住“泛珠三角”經濟圈和中國—東盟博覽會的發展機遇,理清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努力打好××區“三牌五圈”的工業牌,突出工業發展重點,在原有傳統產品的基礎上,樹大項目,建大產業園區,做大做強縣域經濟,使工業產值成為全市(區)的絕大部分經濟產值。

3、充分利用區域與資源優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縣域經濟?!痢羺^發展經濟具有幾個優勢,一是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位于粵湘桂三省交界,是三省商品集散地,廣西與東部最前沿的縣級區,又是地級賀州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能充分發揮其資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效應和功能。二是具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區具有豐富的臨江河域水資源,有豐富的宜林種果山地,有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及傳統特色產品;還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三是具有優越的政策優勢。賀州市是新興城市,在招商引資方面具有一系列優惠的政策。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加快“菜園子”、“后花園”和承接粵港澳產業轉移基地(即兩園一基地)的建設,抓住地方石材、陶瓷、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的資源優勢,做大做強地方特色經濟,大力發展建材工業圈、水資源開發圈,高效村和農業生態特色經濟圈,農副產品加工圈以及城市服務經濟圈五大特色經濟圈的建設,增加支柱財源,從而增加我們經濟總量。

4、放手發展民營經濟,壯大民營企業規模。要創新機制,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和寬松投資環境,積極引導民間資金參與投資創業,在發展民營經濟與國企改革整頓相結合,與接受粵港澳產業轉移相結合,與小城鎮和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與培育市場相結合等“四個結合”上下功夫,引導民營經濟業主拓寬發展領域,從以第三產業為主轉向一、二、三產業并舉,壯大民營企業規模,提高民營經濟在全區經濟總量的比重。

5、實施人才戰略,發揮能人作用。注重培育一批領導、管理型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對于那些在領導、管理水平上跟不上的人,要大膽的換上真正有水平的、有能力的、能為經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要積極創造各種施展才能的環境及機制,千方百計的穩住在經濟建設中作出重要貢獻的能人,充分發揮他們的才智和潛力,為經濟建設作更大的貢獻。要加大人才培育工程的建設力度,努力培育各種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

6、統籌城鄉經濟,加快城鎮化發展。要統籌我區的城鄉經濟,加快城鎮化建設,加快縮短城鄉的差距,按照我區已規劃好的衛星城鎮建設,著力抓好基礎較好的鄉鎮的小城鎮建設,促進城鎮化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