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與食療學案例教學研究

時間:2022-12-21 08:38:34

導語:營養與食療學案例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營養與食療學案例教學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營養食療學教學中應用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對大學生營養素養的影響。方法對選修營養與食療學課程的學生進行32學時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比較授課前后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維度得分,并通過問卷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評價。結果授課前,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維度得分均不高;課程結束后,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維度得分有所提升(均P<0.001)。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包括營養素養水平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健康傳播能力增強。結論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應用于營養與食療學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營養素養水平,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健康傳播能力。

關鍵詞:BOPPPS模型;案例教學;營養與食療學

隨著醫學與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營養意識不斷增強,對健康的要求不斷提高,臨床營養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是,目前大學生營養知識缺乏,存在三餐不規律、挑食偏食、進食過快等不良飲食行為,且營養不良檢出率較高[1],如體重過輕、超重、肥胖等。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大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也有一定影響,比如,運動量減少、睡眠量增多、食品攝入量發生變化。調查顯示,疫情期間近四成大學生出現消化道癥狀[2]。劉霞等[3]對5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營養素養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的營養知識儲備不足,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飲食行為不甚合理甚至非常危險,建議在大學開設營養學課程,普及營養學教育。在大學開設營養與食療學通識課十分必要。該課程兼顧理論與應用,不僅包括基礎營養知識,還涵蓋了疾病的臨床表現、營養治療與健康指導等內容,所涉及的疾病為常見病、多發病,如高血壓、胃炎、糖尿病、肥胖癥等,與大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呂雯等[4]發現,盡管高校開設了營養學課程,但是,僅30.5%的大學生會改正不良飲食及生活習慣。表明盡管大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一些營養知識,卻很少付諸行動。這就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營養觀,改變不良營養行為。本研究將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應用于營養與食療學課程教學,探究該教學方法對大學生營養素養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揚州大學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選修營養與食療學通識課的本科生實施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經前期調查,學生此前未學習過營養學相關課程。

1.2研究方法

1.2.1教學理念

圍繞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啟發式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并根據營養治療原則設計食譜、健康教育,強調通過實踐實現從理論到應用的銜接式互動教學。

1.2.2教學方案

營養與食療學課程共32學時,每周2學時,共16周。內容包括營養學基礎、臨床營養學基礎、常見疾病的營養治療3個篇目共12章節。BOPPPS模型是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強調學生參與和反饋的閉環式教學模型[5]。BOPPPS模型將教學過程分為環環相扣的6個模塊,包括B(Bridge-in,導入),O(Object,學習目標),P(Pre-assessment,前測),P(ParticipatoryLearning,參與式學習),P(Post-assessment,后測),S(Summary,總結)。案例教學(Case-basedlearning,CBL)是指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是連接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的橋梁,有助于學生在特定角色、特定環境中獲得所需知識、技能及多種能力。教學團隊上課前4周集體備課,精選案例材料。案例的選擇緊扣教學目標,同時綜合考慮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學生的知識背景,注重代表性、實用性、真實性,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旨在讓學生認識到營養治療的實用性,形成正確的營養態度,并最終能夠運用于日常生活,促進健康行為。以“代謝性疾病病人的營養治療”章節中的糖尿病病人的營養治療為例,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設計見表1。

1.3研究工具

1.3.1一般情況調查表

包含年齡、性別、專業、身高、體重。

1.3.2大學生營養素養量表

課題組查閱文獻和咨詢專家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包括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和營養行為3個維度。其中,營養知識維度包括基礎營養知識和疾病相關營養知識,共15個條目,答對得5分,答錯得0分,滿分75分;營養態度維度包括營養知識學習態度和營養管理態度,共7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營養態度越好;營養行為維度包括營養知識學習行為和營養自我管理行為,共11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得分越高表明營養行為越好。該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772,分半信度為0.768。

1.3.3課程評價

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訪談提綱包括:(1)你認為這門課的內容對你是否有幫助?對哪些方面有幫助?(2)學完本課程之后的感想。(3)對本課程的建議。

1.4質量控制

上課前,3名授課教師集體備課并試講,統一教案,保證授課方式的一致性。通過問卷星平臺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于授課前發布大學生營養素養量表。課程結束后,再次發布同樣問卷。根據學號隨機選取學生進行深入訪談。

1.5統計學分析

將數據導入SPSS2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x±s)描述。教學前后學生營養素養量表得分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

共59名學生選課,其中男17人,女42人;平均年齡(19.48±1.61)歲;理科4人,工科11人,農科18人,醫科12人,文科14人;平均體質指數為(22.32±3.81)kg/m2。

2.2授課前后學生營養素養量表得分比較

與授課前相比,授課后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維度得分均提高。其中,營養知識維度提升幅度最大,而營養行為維度提升幅度最小(見表2)。

2.3課程評價

課程結束后,學生對課程的評價涉及以下3個主題:(1)營養素養水平提升。(2)自主學習能力提高。(3)健康傳播能力增強(見表3)。

3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在營養與食療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3.1提升學生營養素養水平

本研究顯示,課程結束后,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維度得分均提高,表明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增加了學生的營養知識儲備,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營養觀,促進了學生的健康行為,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營養素養水平。這與劉洋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以灌輸式授課為主、主導課堂,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參與度,學生往往只是死記硬背書本知識,缺乏深入理解,更不能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后,學生通過前測了解自己的不足,課堂上就會關注自己未掌握的知識以加深印象,通過后測學生能夠知道自己哪些已經掌握、哪些還需要進一步學習。案例分析過程中,學生需要分組討論設計食譜、編寫健康教育方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也有效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樹立健康飲食的觀念,并最終改變自己的行為。比如,學生反映,學完該課程后,“點外賣的次數減少了”“減少甜食的攝入了”“可以為患糖尿病的父親設計食譜了”等。將案例教學法引進課堂后,學生需要自主尋找與案例相關的資料,對案例進行分析,創新和實踐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在積極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也能夠感受到知識的價值,進而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加深對營養知識的認知。有學生表示:“這樣的教學提高了課堂參與度,小組討論的方式增加了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互動,從而提升了這門課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3.2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通過學生對課程的評價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得以提高;會將營養知識與自己的專業相結合,并進行深入探究;在學習中分析思考,并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基于BOPPPS模型運用案例教學法組織課堂活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知識運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有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BOPPPS模型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促進教學反思[7]。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相對沉悶,難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8]。而BOPPPS模型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有效組織課堂教學,還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思考、總結歸納、查漏補缺。以往研究顯示,大學生較少關注飲食行為帶來的益處及后果[9],但是本研究發現,在本課程結束后,學生有自己的思考與感悟,并且能夠通過科學的渠道獲取營養知識,會主動查閱相關指南和專家共識,了解飲食與健康的關系,比如“為了既讓父親營養均衡又能發揮食物的治療作用,我去圖書館查了古籍,看看有沒有合適的食療方”“學習營養知識后,發現和我所學的有機化學竟然有聯系,我開始嘗試用化學知識來解釋某些營養學問題”。

3.3增強學生健康傳播能力

大學階段不僅僅是學習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實踐能力培養,通過營養與食療學課程的講授,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健康飲食行為,而且有效提高了學生健康傳播能力。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能夠以科學的方式促進學生健康素養的發展,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秉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真實的案例,讓學生進入某種特定的真實情景,進行思考分析、討論交流。通過對案例問題積極主動的探究,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理論知識融入生活實踐,最終形成知識的應用和創新。在臨床案例中,學生充當健康管理者的角色,分析病人存在的營養問題,根據所學知識設計營養食譜并給出健康教育方案,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程結束后,學生表示,“我現在會積極主動地向身邊的人宣傳、普及營養相關知識”“這門課讓我學會了運用學到的知識幫助周圍人解決生活中的營養學問題,給予他們健康的指導”。研究表明,學生健康素養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是自身知信行的改變,健康傳播能力同樣重要[10]。而如何將科學的健康信息有效傳遞給他人,需要進一步開展深入研究。

4結語

食物是每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養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11]。營養與食療學是一門研究預防、診斷、管理與能量、營養缺乏或過剩引起的急慢性疾病和病癥相關的營養、代謝變化的學科[12]。教學中實施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將課程知識融入真實案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參與式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參與度,進一步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營養素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健康傳播能力。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部分教師缺乏臨床經驗,分析案例時不夠深入,缺乏準確性和針對性,可能會與實際脫節或偏離。因此,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一方面,教師需要精心備課,編制教學案例,設計教學環節;另一方面,在授課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較強的分析能力和簡練概括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鐘曉婷,王婷仙,周泉,等.廣州市某醫科院校大學生營養狀況及膳食行為關聯[J].中國學校衛生,2021,42(4):529-533.

[2]方瑩,張亞蘭,李林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營養狀況調查[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0(1):21-25.

[3]劉霞,劉明哲,楊春濤,等.五省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營養素養現狀調查[J].東方藥膳,2021(2):58-59.

[4]呂雯,陸松廷,康萌.高校大學生營養知信行現狀調查及其與營養狀況的關系[J].中國食物與營養,2021,27(9):85-88.

[5]張建勛,朱琳.基于BOPPPS模型的有效課堂教學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11):25-28.

[6]劉洋,趙晉,李振華,等.12周營養教育對職業射擊運動員營養知、信、行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21,40(8):620-628.

[7]郭瑩,余勤.將案例教學嵌入BOPPPS模型的“制藥工藝學”教學實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1):24-27.

[8]王冠海,黃群發,梅俊.臨床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J].山東化工,2021,50(11):211-212.

作者:徐慧文 袁媛 李欣 單位:揚州大學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