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類型識別與振興路徑研究
時間:2022-11-23 10:34:05
導語:農村類型識別與振興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以吉林省的農村居民點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利用GIS平臺,通過獲取村莊的現狀情況、人口流動、交通區位、土地數據等進行分析。通過對村莊進行國土空間“雙評價”分析,參照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指南文件,以此為研究標準,對現有村莊內的綜合資源、生態環境、村莊產業發展結構、村莊空間結構以及人口規模等要素,進行村莊識別評價模型的構建工作,為我國國土空間規劃農村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1引言
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我國鄉村的整體風貌發生了空前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在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建設、生活水平、醫療條件、人居環境,更體現在村容村貌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同樣也受到了外界的關注。然而,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農村發展仍然面臨著產業結構優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生態環境治理形勢嚴峻等突出問題。為了實現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目標,距離實現產業興旺、構建良好生態宜居環境、村莊村容村貌治理有效、村民生活富裕的目標,我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國的鄉村發展已經到了一個亟需改革的瓶頸時期。針對以上問題本文通過GIS技術,將錯綜復雜的土地類型重新整理分類,將邊緣清晰化。通過不同的圖像特征分析,整理碎片化圖斑,為國土空間規劃中挖掘農村資源本底特色,建構農村類型評價模型,探索開展吉林省農村類型識別及類型細分的方法。
2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全球工業化革命開始以來,當代的發達國家通過兩百多年的時間來發展鄉村,在這種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定的規律性以及村莊的相同特質。在當時的國情下,英國和美國都制定了鄉村的增強計劃,以此來形成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體系。更加注重鄉村基礎設施及現在鄉村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和保障,鼓勵農業規模化經營,深度挖掘鄉村產業發展鏈條,并針對重點貧困與偏遠鄉村區域制定特殊發展計劃[1]。18世紀以來,英國鄉村人口大量輸出,與此同時生產要素和自然稟賦也長期處于向城市內部輸出的狀態,特別是二戰以后英國的鄉村一度變得異常衰敗。然而,隨著“耕地保護運動”的實施和一系列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20世紀中期,英國開始出現“反城市化”的現象。直到21世紀初,英國的鄉村地區為可持續增長和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潛在機遇與挑戰。英國的城鎮人口中鄉村的人口規模呈現出與經濟發展格局相適應的穩定狀態。同時,占據英國鄉村主要經濟地位的是鄉村制造業和商貿活動。英國在城市方面,更加注重利用鄉村地區的自然資源,利用城鄉統籌發展的產業價值鏈,來拓展農村居民的家庭收入。英國農村居民的年總收入近年來一直在穩步增長。英國政府在鄉村發展戰略上強化鄉村管理模式的靈活性,注重保護鄉村傳統特色[1]。
2.2國內研究動態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戰略》)[2]。《戰略》從提高農業發展質量、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推動鄉村綠色發展、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等方面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3]。我國提出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和抓手,也是中國特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努力方向。這與新農村建設時期的方針政策來對比,鄉村振興戰略具有更高的層次和要求,以及更深刻的含義和內涵。農村類型識別作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內容,已受到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農村分類已成為地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的重要命題與研究熱點[4]。葉敬忠、張海鵬提出了振興農村的路徑選擇和反思,并提出了農村發展的新路徑;喬晶、耿紅等提出了“鄉村關系”的概念,運用CAS理論,以此來確定鄉村關系的類型;方方、李裕瑞等提出了基于合理性和居業協同度的村莊類型識別方法;鄭殿元以同心縣為例,提出了貧困地區鄉村類型的識別方法;喬陸印以山西省長子縣為例,識別鄉村主導類型,并提出振興策略;文琦等對我國西北地區貧困農村類型的識別以及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有序全面的研究。
3進行農村類型識別的重點和難點
3.1研究的重點
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對吉林省農村資源本底進行梳理,構建農村類型識別評價體系,建立二級類型細分指標,并對研究區村莊類型開展識別評價。根據類型識別結果,提出吉林省鄉村振興新路徑。
3.2研究的難點
①微觀尺度的統計數據和基礎資料缺乏。村莊微觀基礎數據不完善,村級檔案信息不全,從而可能會導致宏觀尺度分析偏差。②影響村莊發展的因素復雜多變。國家針對鄉村發展提出的特殊政策、治理方法等影響因素,鄉村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想要得到準確的村莊類型識別結果還需要鄉村基層干部的指導和協調,以此來更貼合實際。識別列舉的指標還需要通過事實進一步得到驗證。
4研究的總體框架
本文選取吉林省內農村居民點作為研究對象,通過DEM數據、土地三調數據、村莊人口流動現狀、農戶基本情況、產業發展程度、集體經濟收入、人均純收入、人均耕地資源、土地產出率,以及農戶生產生活狀況、村莊交通條件、地理區位等社會經濟數據等進行分析[5]。根據我國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指南及研究標準,對我國鄉村地區的生態環境資源本底、村鎮空間發展結構,人口年齡規模構成等要素,與國土空間“雙評價”分析進行銜接,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村莊分類識別評價模型。本文以鄉村振興理論為理論支撐,全方位運用多種特定方法進行農村類型識別的評價模型體系構建。從鄉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結構等資源本底出發,科學合理識別村落類型,為分類推進鄉村振興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研究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見圖1)。
(1)相關概念、相關理論基礎研究
本文在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問題,界定了研究視角,闡述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以及理論基礎。從氣候、地形、水文、資源、植被、自然災害等自然地理特征和人口、經濟、基礎設施、社會福利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吉林省農村地區特色,并對區域發展進行了綜合分析。
(2)建立吉林省農村認同評價體系
研究吉林省農村類型及其機制根據研究區自然地理環境、社會基礎、貧困地區人口發展等因素,構建了符合吉林省農村細分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以農村基礎研究單位為基礎,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維度對農村類型評價方法進行了深入分析,采用熱點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雙重評價等方法,探討了自然環境、區位因素、資源稟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的農村發展機制。
(3)吉林省地區農村類型識別與類別劃分
首先考慮吉林省農村發展的現狀制約要素,在綜合論證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質性內涵,在此基礎上,對我國農村地區開展鄉村類型評價及鄉村類型識別劃分工作。利用鄉村類型識別技術和規范流程,配合專家咨詢的方法,科學有效地判斷我國鄉村地區發展的主導性因素,做到合理識別農村發展類型,為吉林省農村類型識別和鄉村振興提供參考[6]。
(4)探索了不同類型鄉村振興途徑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明確鄉村類型的特征,分析其發展的優劣勢,探索出一條不同于農村振興歷史的發展道路,為鄉村振興和村鎮發展的類型識別和類型劃分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5結語
我國農村類型識別的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從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對不同地區農村資源本底進行梳理,構建農村類型識別評價體系,建立二級類型細分指標,并對研究區村莊類型開展識別評價。根據類型識別結果,提出鄉村振興新路徑。為我國相關規劃管理部門及區域經濟研究領域提供借鑒和參考作用。同時更好地督促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良好有序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發展等方面有著顯著的成效。對策建議對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具有可操作性,會產生一定的社會效應。
參考文獻
[1]龍曉柏,龔建文.英美鄉村演變特征、政策及對我國鄉村振興的啟示[J].江西社會科學,2018,38(4):216-224.
[2]李姍姍.鄉村振興背景下山口鎮農村脫貧后可持續發展研究[D].青島:山東科技大學,2020.
[3]子志月,高欣言.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20,22(2):144-149.
[4]喬陸印.鄉村振興村莊類型識別與振興策略研究——以山西省長子縣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9,38(9):1340-1348.
[5]鄭殿元.貧困地區鄉村類型識別與振興途徑研究[D].銀川:寧夏大學,2019.
[6]張利庠,羅千峰,王藝諾.鄉村產業振興實施路徑研究——以山東益客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例[J].教學與研究,2019(1):42-50.
作者:尹鈺博 靳云龍 劉寶昌 單位:長春建筑學院
- 上一篇:裝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研究
- 下一篇:學校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