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人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時間:2022-09-28 15:10:38

導語:歷史文化名人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文化名人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摘要:成都市作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人李劼人故里,擁有豐富的李劼人文化資源,而李劼人旅游資源是其文化資源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本文在對成都市李劼人故居紀念館實地調研后,分析其保護利用現狀,總結出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品牌形象知名度不高,缺乏規劃;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客源市場競爭力不強;旅游資源開發滯后,內容單一;忽視文化內涵和精神氣節研究,文化傳承意識缺失等。針對李劼人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解決建議:挖掘李劼人旅游資源的內涵,發揚李劼人精神氣節;形成品牌特色,打造李劼人品牌形象等,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為其他地區歷史文化名人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歷史文化名人旅游資源;李劼人;成都

成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歷史文化名人數不勝數。歷史文化名人資源主要是指歷史文化名人自身以及與歷史文化名人有關的一切物質遺存和文化現象[1],李劼人就是這樣一位有著廣泛社會聯系且在諸多領域作出杰出貢獻的歷史文化名人,成都至今仍保留了不少與李劼人有關的、極具歷史和文化價值的資源。然而,作為李劼人故里的成都,并未在全國打響“李劼人”旅游品牌,李劼人相關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也相對滯后,這一問題值得深思。

一、歷史文化名人李劼人旅游資源概述

李劼人(1891—1962),生于四川成都,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法國文學翻譯家、知名社會活動家、實業家、美食家、民俗學家。1912年,李劼人發表處女作《游園會》,23歲任《四川群報》主筆、編輯和《川報》總編輯,代表作有《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和《大波》等。李劼人的文學作品和思想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學發展史上都有重要意義,郭沫若稱其是“中國的左拉”,稱頌其小說為“小說的近代史”[2]。同時,李劼人在語言學、民俗學乃至社會學等方面都有較高造詣。李劼人的文學創作、學術造詣、對后世的影響、李劼人故居紀念館等諸多元素共同構成了內容廣博、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資源,體現并延伸著歷史文脈和民族精神。李劼人旅游資源作為李劼人歷史文化資源的有機部分,主要依托其故居紀念館而形成。李劼人故居紀念館(下稱紀念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外東沙河堡菱窠西路70號,始建于1939年,館舍建筑面積3303平方米,展廳面積120平方米,教育空間面積411平方米,是一所地方歷史人物博物館,由李劼人親自設計并題為“菱窠”。紀念館現今由主樓、廂房臨展廳、影視宣傳廳、李劼人生平事跡展廳、庭院等構成,主樓一樓陳列有李劼人生前書房、客廳、臥室、餐廳等;二樓陳列有藏書室書柜、李劼人藏書籍字畫展;廂房臨展廳藏展出李劼人珍藏書畫和手稿,影視宣傳廳播放李劼人的影像資料;庭院中尚存李劼人生前種植的多株樹木[3]。

二、李劼人旅游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

當前,國內諸多地區都在進行歷史文化名人旅游資源的發掘、發揚與發展,相關部門給予其高度重視,但在具體執行時缺少合理的規劃,李劼人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也面臨著這樣的情況。

(一)品牌形象知名度不高,缺乏規劃

旅游品牌打造的成功與否會直接影響旅游資源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十三五”文化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四川歷史名人研究及文化傳承工程的建設,精心選擇一批歷史名人,建立全國性的研究基地和傳播中心;開展四川名人手稿征集和口述歷史資料征集工作,建立反映四川名人手稿資料庫和口述歷史資料庫[4]。成都市人民政府提出,要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和文化地標為重點,在傳承與創新中彰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提升城市文化國際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5]。2004年12月,紀念館由成都市文化局移交錦江區政府管理,2006年,李劼人故居文管所更名為李劼人故居博物館,2012年,更名為李劼人故居紀念館。錦江區文史委鄭容委員指出,李劼人故居紀念館應和媒體持續合作,加大推廣與宣傳力度,吸引年輕群體,提高社會認知度[6]。保護與利用名人故居,是一個城市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方面。但成都在推出“李劼人”品牌后,開發的只是物質層面的故居建筑,對擁有深厚文化根基與優勢的紀念館并未投入太多精力,打造“李劼人”品牌的后續工作一直沒能得到合理規劃。現如今,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新媒體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一大途徑,紀念館雖設有專門的網站,但對李劼人、李劼人故居、李劼人相關研究的介紹過于簡單,缺少吸引力。查看成都市人民政府網站,以“李劼人”為標題進行搜索,結果較少。查看錦江區人民政府網站,在“品味錦江”版塊雖然找到了李劼人故居的簡介,但同樣存在介紹過于籠統,沒有吸引力的問題。同時,成都政府在傳統媒體宣傳負面也沒有積極行動,以報刊、廣播、電視等為載體的傳統媒體上均少見以“李劼人”為關鍵詞的宣傳、公關,導致“李劼人”品牌在全國的知名度較低。

(二)旅游配套設施不完善,客源市場競爭力不強

旅游景區的旅游設施狀況是影響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主要包括行、游、食、住、購、娛六大要素[7]。當前,李劼人旅游資源在這六大要素的建設中沒有突出的地方,與周邊其他景點相比優勢不大。首先,紀念館當前雖有專人管理,館內配有宣傳廳、展廳、庭院等相關配套設施,但餐廳、紀念品店等旅游延伸服務產品缺失,紀念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算作一個“景區”。其次,紀念館位于東郊上沙河堡,距離成都主城區有一定的距離,但旅游專車或者景點直通車未開通。再次,紀念館周邊僅有一個東門市井文化體驗街區,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旅游商區,外地、本地游客從性價比的角度出發,很少會選擇到紀念館游覽,來此旅游的游客寥寥無幾。

(三)旅游資源開發滯后,內容單一

當前,李劼人旅游資源主要依托紀念館,物態層面的內容過于單一。紀念館隸屬錦江區人民政府,區域內除故居外,并未建造李劼人文化研究中心、李劼人文化陳列室、李劼人圖書館等。同時,當前對李劼人旅游資源物態層面的開發僅停留在與李劼人本身有關的實體建筑,并未涉及其文學創作中經典場景。李劼人的作品大都以成都和四川為背景,具有獨特的巴蜀地域色彩,儼然一部蜀地風俗史,如他的代表作“大河三部曲”之一——《死水微瀾》就以成都天回鎮為主要場景,天回鎮在李劼人資源的發掘與發展上有先天優勢,但目前天回鎮街道乃至金牛區人民政府都未展開李劼人文化資源研究的相關工作和李劼人旅游資源的開發工作。

(四)忽視文化內涵和精神氣節研究,文化傳承意識缺失

除了文獻史料、人文建筑等有形的文化載體,歷史文化名人留給人們更多的是精神文化財富。重新審視李劼人的文學作品和思想,有助于站在世界文學史角度研究李劼人的國際地位和影響,以及李劼人對全人類的貢獻,彰顯其文學、思想中體現的普世價值和對人的終極關懷。當前,李劼人資源的保護和利用還僅停留在表面,有關部門尚未意識到李劼人旅游資源中最重要的資源是他的精神和思想。學界對李劼人的研究自20世紀30年代起至今已走過90余年的歷程,但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總體說來是一個空白,學界對李劼人研究處于沉寂狀況。進入21世紀,學界對李劼人的研究逐漸深入,這一時期對李劼人研究的專著較之前明顯增多,但當前學界對李劼人的研究重點還是集中在其人與作品上,對其在文化史、思想史、社會史等方面的研究挖掘不夠深入,對其文化資源的研究認識不足。唯有真正重視李劼人文化內涵,深入挖掘李劼人身上蘊涵的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使保護與利用相匹配,才能做好名人資源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使李劼人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更進一步,并實現質的飛躍。

三、李劼人旅游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思路和途徑

(一)挖掘李劼人旅游資源的內涵,發揚李劼人精神氣節

李劼人旅游資源的意蘊豐富,不僅包含文學、社會學、語言學等多方面的貢獻,而且包含精神傳承、后世影響及故居紀念館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是李劼人的學術、精神及與其有關的物質、社會意義、民俗的總稱。挖掘李劼人旅游資源的內涵,一是可以拓寬李劼人旅游資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更好地實現蜀地文化名人的研究與保護;二是能夠深化成都乃至四川文化的內涵,提升區域文化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城市競爭力,豐富地區歷史文化名人教育資源;三是將李劼人精神中積極、科學的部分與當代優秀主流文化相結合,推廣并發揚李劼人精神,可助推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作為李劼人資源開發的主體,成都人民政府應牽頭進行李劼人資源內容和特征、價值和意義、開發路徑等的全面研究工作,成立專門的李劼人文化研究中心、李劼人文化陳列室和李劼人圖書館等,加強對李劼人旅游資源的研究和整理,挖掘其歷史價值和當代價值。同時,成都人民政府還可以與省內高校合作,搭建李劼人課題的學科交流平臺,發行與李劼人相關研究的學術刊物。拋磚引玉,探究李劼人資源開發與保護的合理路徑,瞻前顧后,挖掘地方乃至全球對李劼人研究的文化底蘊。

(二)形成品牌特色,打造李劼人品牌形象

要推動李劼人成為成都對外宣傳的新品牌,發展獨具“李劼人”特色的文化產業,助力成都優化區域文化生態、促進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成都人民政府應從政策、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加大對李劼人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力度,在全國打響李劼人品牌。打響李劼人品牌這一目標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完善紀念館的基礎設施,提供更為生態化、人性化的服務,如將李劼人文化融入相關景觀的打造設計中,進一步提升景區的辨識度和游客滿意度;加強區域間的統籌與規劃,一方面紀念館可以與成都市其他景區,如與太古里、杜甫草堂、文殊院、武侯祠等景區形成聯盟,在其他景區投放李劼人與紀念館的宣傳資料、標語等,同時與其他景區聯合推出旅游套票、旅游直通車等項目,另一方面,借助以電視臺、報刊等為主的傳統媒體和以互聯網、手機媒體等為主的新媒體,以播放宣傳片、招募推廣大使、開通社交媒體公眾號等形式進行宣傳;聘請專業團隊指導紀念館官網的改版工作和日常維護工作,增加互動發帖版塊,提升網站用戶體驗;圍繞李劼人及其作品拍攝相關電視劇和電影、進行戲劇改編、打造情景模仿體驗館等,這些都是推廣李劼人旅游資源的直觀方式,也是當下行之有效的推廣手段。

四、結語

做好李劼人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科學規劃,科學利用,充分利用李劼人歷史文化名人名片效應,堅持李劼人旅游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并重,合理、合力推出具有濃郁地方特質的文化旅游產品。

作者:張雪梅 曾虹佳 單位:西華大學成都市美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