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資源與初中美術教學結合策略
時間:2022-09-20 09:08:24
導語:鄉土資源與初中美術教學結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美術是初中階段學生要重點進行學習的一門藝術類學科,通過美術作品、美術技巧來傳達審美觀念,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能夠達到陶冶學生情操、美化學生心靈的目的。同時能夠有效減輕學生學習繁重文化課的負擔,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穩步的提升。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近年來美術教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而利用鄉土資源進行教學設計,也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作為地方化的特色資源,鄉土資源能夠充分發揮出美術教學的多元性,跳出傳統教學之外,給予學生更為深刻的學習體會,而且它取材廣泛,與生活貼近,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夠起到優良的教學效果,本文將探究鄉土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美術;鄉土資源;應用策略;分析探究
鄉土資源是初中美術教學當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元素,它起源于民間,主要表現形式為一些民間藝術、鄉土文化、地域風情,以美術形式進行加工再處理,形成了我國特有的民間藝術形式。利用鄉土資源進行教學,能夠有效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改變學生認知知識的路徑,給予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和感受,同時鄉土資源相較于課本上的文字化知識來說,更加具有實踐性,學生在利用鄉土資源進行學習的時候,能夠得到實踐能力的提升,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發展和進步。本文將圍繞鄉土資源融入初中美術教學的方式方法展開討論,詳述教學相關策略。
一、現階段初中美術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一)脫離生活
美術這門學科,與生活有著較為密切的聯想,人們的日常衣食住行都與美術息息相關,但是在美術教學當中卻很少有教師將美術與生活相聯系。脫離生活的美術教學只剩下了理論化知識的講解,不僅空洞抽象,而且缺乏趣味。鄉土資源的運用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將美術與民間文化相聯系,將知識帶入生活場景當中,幫助教師更為生動直觀地詮釋各類美術知識,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
(二)教學路徑單一
傳統教學當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地位較為固化,課堂上學生很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意愿,這就導致了本該雙向發展的知識交互,變成了教師一人的獨角戲。教師根據教學安排、進度,按部就班地推進教學內容,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這就導致了美術教學效果無法得到提升,繁復的教學還容易造成學生厭學。教師無法與學生之間形成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得不到正確的教學反饋,就無法對教學模式進行重塑。而鄉土資源的加入,能夠起到整合教學資源的作用,給予教師更加多元化的途徑開展知識傳輸,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三)缺乏有效實踐
美術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課堂之上,適當的課外實踐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還能夠強化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但是在傳統教學當中,教師忽略了這一點,大部分時間都拘泥于課堂當中,沒有將知識與實踐性活動相聯系,學生的美術技巧變成了“空架子”,得不到發揮的機會,學生自然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也無法感受到美術在生活中的運用價值,難以發掘美術的魅力所在。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則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鄉土資源貼近生活的特性,能夠成為教師開展實踐活動的有力抓手,對教學模式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1]。
二、鄉土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方向
(一)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實踐性教學
相比城市中的美術教育來說,以鄉土資源為核心開展的美術教學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學生能夠更為親密地接觸大自然。初中美術教材當中一部分教材內含有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比如在《寄情山水》這一課當中,在現代化的城市教學當中,教師想要讓學生觀摩到惟妙惟肖的自然景觀,可能需要借助多媒體,通過信息資源來創設情景,但是如果可以利用鄉土資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考察實踐,站在潺潺流水邊聆聽自然韻律,欣賞靚麗風景,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更容易加深學生的學習感受,在這種氛圍熏陶下教師進行主題教學,帶領學生進行寫生練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優化學生的學習認識,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果。
(二)利用鄉土藝術品提升學生審美觀念
在如今現代化的城市當中,人們其實很少能夠看到我國的民間傳統藝術,比如剪紙、風箏、糖人、皮影戲、泥塑等,這些瀕臨滅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當中,而擁有這些技能的“手藝人”,往往都活躍于鄉村當中。比如現在很多農村依舊保留著過年做年畫、剪窗花的習俗,這些鄉土藝術資源作為鄉土資源的一部分,其實是美術教學當中的寶貴素材。除了這些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一些農村地區保留的老式建筑、老式物件,這些也可以被教師列為美術教學素材,以這種帶有濃重地域色彩的鄉土資源進行美術教學,既可以讓學生感受美術和生活的關聯,又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強化教學效果。
(三)利用鄉土資源進行美術活動
美術實踐活動當中關于素材的選擇十分重要,在城市當中學生接觸到的資源大多帶有現代化氣息和科技感,在學習一些與山水、自然相關聯的教學內容當中,教師只能夠通過零星的自然資源來激發學生靈感,但是利用鄉土資源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路徑就會發生改變。教師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教學主題的變化,搜集相關美術活動的素材,或者是帶領學生實地進行美術活動。寬廣的取材范圍其實給予了教師開展多元化教學的可能性,對初中美術教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幫助。
三、鄉土資源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鄉土資源讓學生感受美術學科魅力
想要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那么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美術學科的內在魅力,在鄉土資源元素中,大部分的生活化內容,都通過美術的藝術加工,變成了優質且富有想象力的藝術作品,教師可以借助此類鄉土資源,來引導學生對美術技法的運用,讓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思維和手動實踐,進一步體會到鄉土資源之于美術的價值和意義[2]。比如說在學習《水墨交融寫青山》的內容當中,這一課主要講解了中國山水畫的特點以及形式還有發展過程,并且對材質、形式、內容進行了初步的探討,要求學生掌握山水畫的步驟方法,能夠理解“勾、皴、染、點”的特點,將山水畫的藝術特質進行完美的表達,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能力的提升,在觀察畫法的時候,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夠提升;講解內涵、情感的時候,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提升;在了解作者創作背景時,學生的藝術修養及解讀能力能夠提升,這樣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審美素養。所以在講解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就需要采取鄉土化教學措施,最好是利用生活中的元素,比如小溪、山林、泉水等,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衍生的多媒體工具,將這些山水畫中高頻出現的意象,用山水畫特有的藝術形式進行表達,尤其是對于毛筆的運用,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毛筆在山水畫中的重要價值,通過一些古現代畫作的對比,來讓學生進行同主題創作,進一步感受差異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名畫《松巖嵐翠》,教師可以在農村當中尋找相同的景致,帶領學生實地寫生,在學生創作完畢后,教師通過對比學生的優秀作品來講解名家畫作中的技巧,體會山水畫中的筆墨趣味。接著由這一點向教學主題延伸,講解出山水畫的分類、表現手法,在課后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去自主創作山水畫作品。在教學中,通過對相同景致的描繪,讓學生感受美術手法的價值,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感受,再對鄉土資源進行觀察。繪畫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中國山水畫的特點以及優勢,這對提升學生美術創作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有著積極的幫助。
(二)用鄉土資源培養學生的美術能力
藝術與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更是如此,美術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源自生活當中的細小事物。相較于在城市之中進行教學,鄉土資源的優勢更加明顯,它貼近自然、貼近生活、貼近現實,能夠增加藝術創作靈感,學生在實地景觀下的學習體驗往往更勝一籌,這種生動的觀察能夠增加學生創作的真實感。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就可以發揮鄉土資源的優勢,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提煉來提升個人的藝術加工能力,讓學生能夠利用自身所學的美術知識把普通的生活和具有鄉土氣息的素材經過技術加工,進而轉化為貼近主題的相關美術作品。比如在學習《歷史的畫卷》相關內容的時候,這節課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這節課的知識,進而愛上民間繪畫作品。同時教會學生如何通過線描來表現想要突出的作品含義、主旨、人物特點等內容。在學習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創作來完成作品,教師可以篩選一些學生較為熟悉的民間故事作為備選的題材,比如《葉公好龍》《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故事,想要畫好這些故事,學生就需要參照一些民間藝術的藍本,同時進行一些實地考察,來觀察對應的人物、事物的相關形象,比如在《守株待兔》這個故事當中,學生就需要通過實地考察去了解兔子的特點、運動規律等,同時要參考每日進行勞作的農民作為主人公形象的原型,這樣才能夠更加精準地把控細節,讓作品展現出生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繪畫能力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更為完善的繪畫邏輯思維,進而促進學生的整體藝術修養發展,對強化教學有效性,推動學生美術能力提升有著積極的幫助。
(三)利用鄉土民間藝術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
民間藝術是鄉土資源當中的一個重要的分支,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有著積極的參考意義。當前的初中生群體,因為信息技術的普及,人手配備了電子設備,在碎片化的信息和大數據的掌控下,學生很少能夠看到與民間藝術相關的優質內容。但是在一些較為偏遠的教學地區,因為發展較為落后,一些民間藝術保存反而相對完整,這些民間藝術的存在,能夠作為教師開展美術教學的寶貴資源,教師可以在民間藝術中提煉美術知識,以帶有學科性的眼光對這些民間藝術進行解析,來分析其中的意義,來強化學生“尋找美”“感悟美”“發現美”的能力[3]。民間藝術因為地域的差異和文化的不同,產生了很多的類型。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便是剪紙,剪紙在我國有著較為扎實的群眾基礎,甚至在一部分地區至今仍舊保留著手工剪窗花的習俗,在大型的節日、小型的喜事上,人們都會根據所慶祝事宜的不同,通過具有象征性的元素來表達內心的歡愉。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民間剪紙作品,來強化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在不同的作品中,作者通過不同的創作路徑來達到相同的表現效果,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美的藝術追求,以及人民大眾的巧妙思路,能夠將書本上一些文字化的美術知識變得更加生動、直觀。再比如“刺繡”,我國著名的刺繡有“湘繡”“蜀繡”“粵繡”“蘇繡”,但是掌握精工技巧的人很少,老百姓把這些技巧簡化加工,滲透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比如現在農村地區有的小孩過年的時候仍舊會穿“唐裝”,這種唐裝上的刺繡,其實與中國古典畫有著一定的聯系,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山水畫相關內容當中,有的知識點就與之對應,再比如農村地區人們日常使用的“手工鞋墊”“絲巾”“方帕”,上面很多刺繡都是人們手工制作而成的,模板也大多是一些山水花鳥圖,這與學生學習中國山水潑墨畫有著聯系,通過觀察這些普通的民間藝術,學生能夠感受到美術對中國人審美的引導,同時能夠體會到美術的使用價值。不同地域的藝術流派不同,但是其中涵蓋的美術元素大同小異,教師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些資源進行美術教學,不僅實現了知識內化和外部拓展的有效結合,同時對學生的藝術修養塑造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是將美術和生活聯系的重要橋梁,同時也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加深學生的認知體會
鄉土資源的豐富性,給了教師開展實踐活動的空間。教師以教學內容為重心,尋找符合教學目標的鄉土資源來融入教學當中,有機地將知識內化和外部拓展相聯系,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感受到美術的人文情感、社會價值、思想內涵。這樣不僅能夠升華美術教學的內涵,學生在實踐活動當中也能夠發掘出美術的內在魅力,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幫助。例如,在學習《從心底接觸自然》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外出采風,在附近的村落或是一些公園中,接觸一些鄉土資源。比如學生想要畫出“流水”,但是構圖出現問題,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實地觀察,通過觸摸小溪,觀察周圍的景象,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融入場景當中,感受大自然中的美術元素,這樣能夠激發出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學生美術思維的發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外出寫生,去描繪民間藝人、鄉村建筑等,將鄉土資源穿插在實踐活動當中,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學生的知識理解過程,進而促進初中美術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四、結束語
在初中美術教學當中,教師若想發揮鄉土資源的價值,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設計擴充教學內容,將美術知識和鄉土資源建立聯系,找出二者的平衡點,然后在教學當中巧妙地運用鄉土資源完成知識滲透,讓學生能夠逐漸地愛上美術,發現美術的實用價值和內在魅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美術綜合能力,促進初中美術教學的進步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雷曼.鄉土資源與初中美術教學相結合的策略思考[J].科學咨詢,2021(20):248-249.
[2]王亞鵬.鄉土資源與初中美術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19):151-152.
[3]李棟.鄉土資源與初中美術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分析[J].才智,2020(15):68.
作者:李蕓蕓 單位:淮安市清江浦中學
- 上一篇:新時代電網企業經濟責任審計研究
- 下一篇: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生存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