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激勵策略
時間:2022-08-12 11:39:44
導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激勵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對小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管理者,是對班級學生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執行人。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工作時,必須將德育活動與激勵機制有效結合,通過精神激勵、行為鼓勵、物質激勵等方式,鼓勵小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小學生道德素養、思想品質、價值觀及人生理想的形成。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施,對德育目標與原則、激勵教育理論進行明確,提出目標激勵與榜樣激勵結合、賞識教育與精神鼓勵結合、情感激勵與說理教育結合、行為激勵與紀律文化結合等策略,從而促進小學生道德素養、思想品質的形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激勵策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先。德育是小學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的重點,也是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的難題之一。其中,德育難題就在于班主任對學生思想引領、價值觀引領、道德精神引領的效果不明顯。很多情況下,受學生個體性學習差異影響,每一位學生的思想狀態、情感態度及知識接受度都有著較大差別,他們對思想品德、道德觀念及文化知識的學習,往往需要教師積極特別關注、針對性關照,并施加一定的激勵措施,在潛移默化中鼓勵學生踐行社會公德。縱觀我國小學德育工作現狀,很多班主任都習慣采用傳統的德育方法,即對學生強行灌輸道德知識,強制性限制學生的不良行為與思想。雖然這種傳統德育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夠管束學生行為,但是并沒有讓道德觀念、文化知識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學生被迫學習,無法感受到來自外界的鼓勵,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極為不利。因此,本研究主要明確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激勵策略,從而為我國小學有效實施德育工作、學生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一、激勵教育理論概述
所謂激勵,就是激發人的行為動機,使人朝著制定的目標不斷前進與努力的心理活動過程。激勵46IJILINEDUCATION教育的內涵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給學生施加一定的鼓勵,使他們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推動,從而激發自我潛力,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根據既有的研究來看,在激勵教育理論中,常見的激勵方法涵蓋了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目標激勵、榜樣激勵、情感激勵等幾種。各種激勵方法的目的都是強調學生學習能動性,激發學生朝著制定好的學習目標與方向前進。美國知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曾對一批小學生開展過跟蹤性的調查研究,他們將調查目標分為受激勵教育群體、未受激勵教育群體。在調查研究中發現,接受激勵教育的孩子,他們在后期的學習發展中取得了較大的成功,而且學生普遍具有自信、積極、上進、向上等特點。而未接受激勵教育的學生群體,明顯沒有接受過激勵教育的學生表現良好,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表現,均弱于接受激勵教育的學生群體[1]。這就表明,激勵教育本身就具備了精神鼓勵、行為鼓勵的功能,對于學生而言,有助于幫助他們尋找到自信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教師而言,有利于幫助教師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教學目的,保證學生向積極的方向健康發展。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原則及目標
(一)以生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加強激勵教育與德育工作的融合是重點,明確小學班主任德育原則與目標是基礎和前提,小學班主任只有充分遵循以生為本的德育原則,著重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觀念,才能夠幫助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實現德育目標,避免在德育工作中出現教育目標模糊、教育內容盲目化等現象。以生為本,重點是要求小學班主任在實施德育工作時,關注學生,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思想道德踐行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去強調學生的參與,讓學生主導德育課堂,鼓勵學生發揮主人翁的作用,在自主學習中去踐行思想道德觀念。在德育內容上,重點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觀念進行教育,幫助學生認識什么是道德標準、什么是正確思想,應著重開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讓學生樹立愛國思想、民族思想、集體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思想、勞動創造生活的思想等;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文化觀念、法律素質,使學生遵紀守法、踐行社會公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時代道德模范[2]。
(二)立德樹人,培育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為學生樹立榜樣,通過榜樣激勵的方式,帶領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參加勞動活動、公益活動,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立德樹人即樹立德行、培養人才。立德樹人的開展目標是學生,主要實施者是教師。從教育角度來分析,樹人目標的完成建立在立德之上,學校只有以德立校,教師只有以德育人,才能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對于小學班主任而言,立德樹人的前提是明確“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主要方式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品行、思想覺悟,給學生樹立道德模范、精神榜樣,通過自身對學生的影響,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正確的理想信念。班主任采取個性化的激勵措施、生活化的激勵措施,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表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小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3]。
三、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激勵策略
(一)目標激勵與榜樣激勵結合,帶領學生踐行美德
小學德育工作,關鍵在于班主任踐行文化育人、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活動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的理念,形成獨具班級特色的“夢想+”德育課程體系。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創新設計班級德育教育機制,實現各種激勵手段與德育課程的融合。例如,班主任可以基于小學教育的特點,核定各個板塊的德育內容,將《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五個板塊的德育內容與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的德育目標相結合,將各個板塊德育內容向學科課程滲透,并有機融人德育課程,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明確德育內容的基礎上,去設定激勵目標,如,在對小學生實施勞動教育時,可以設定一個勞動美德的養成目標,通過創新設計一個“積梅幣”的活動,使學生朝著更好的目標發展。每一枚梅幣代表著學生的勞動成果,在教學活動中,以積梅幣的形式,去激勵學生參加學校的環保工作、班級大掃除工作、校園衛生工作等,培養學生愛勞動、積極勞動的習慣。并通過勞動,給學生發放梅幣,學生可以用一定數量梅幣兌換文具盒、鉛筆、橡皮、書籍、作業本、書包、籃球、乒乓球拍等物品,并定期對突出貢獻、積極活躍的學生進行公開表揚,為學生樹立起榜樣,讓榜樣激勵與目標激勵相結合,更好地帶領學生去踐行美德[4]。
(二)賞識教育與精神鼓勵結合,開展多樣德育激勵
我國教育發展歷史悠久。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我國教育千百年來的文化濃縮與智慧結晶。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開展,就要強化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的聯系,在德育工作中,針對不同學生群體,開展不同形式的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從而體現出德育因材施教的特點,將教育激勵的作用發揮至最大[5]。例如,班主任在對學生開展紀律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時,可以遵循著“對優等生完善型賞識,鼓勵學生完善自我;對中等生普及型賞識,支持學生迎難而上;對學困生增信型賞識,激勵學生發掘潛能”的機制。對于班級中本身紀律意識、道德品質較高的學生群體,優先采用完善型的賞識教育模式,通過找學生談話,指出學生的優點,使學生認識到自己優秀的一面,將良好的思想品德、紀律意識發揚下去,從而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紀律品質,并在班級公開表揚他們、肯定他們,提高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更加有信心踐行美德,遵守紀律。而對于中等生,則優先采取普及型的賞識教育,鼓勵他們向身邊的道德模范、優秀學生學習,使他們踐行社會道德、文化理念,樹立起理想信念,在學習與生活中關心集體、幫助他人。對于學困生,則找他們進行談話與交流,做學生的知己,幫助學生認識不足,為他們制定道德學習、思想學習的小目標,并設置一定的物質獎勵內容,如作業本、鉛筆、橡皮、文具盒、書包等,對進步明顯的學生施加物質獎勵,使他們有信心、有動力去學習思想道德知識。
(三)情感激勵與說理教育結合,關注思想情感變化
情感激勵的作用就是通過外界手段,給予學生精神、情感上的感化,讓學生朝著更好的目標發展,使學生去履行使命。而說理教育,則是在洞察學生內心世界的情況下,采用說教的形式,告訴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小學生而言,班主任要堅持情感激勵與說理激勵融合的原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思想情感變化。例如,班主任可以借助班會活動,對學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通過場景搭設,去激發學生的情感因子,引導小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以創設“感恩父母,你我同行”的主題班會為例,班主任可以充分借助教室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感恩父母類的音頻,如《時間都去哪了》《母親》《父親》《燭光里的媽媽》《天亮了》《天之大》等。通過音樂播放,創設一個情感場景。然后,班主任采取說理教育形式,在音樂的配合下,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沉浸在感恩課堂之中,實現“情感激勵+說理激勵”融合,更好地讓學生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同時,班主任邀請每一位學生上臺演講,分享自己生活中與父母的故事,在激勵中去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念[6]。
(四)行為激勵與紀律文化結合,實現德育寬嚴并濟
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施,不僅要做好激勵工作,更要有嚴明的紀律管理。班主任可以將物質激勵與紀律管理機制結合,通過創新形式實施德育。例如,班主任可以對教室環境進行重新設計與美化,組織學生共同制定班級紀律條例,讓班級紀律由學生制定、由學生遵守,然后將各個班級紀律條例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去制作門牌文化,在教室的大門上掛上門牌,設計形象標語,如“寧靜致遠,厚積薄發”“貴在堅持,唯在堅持,成在堅持”;在教室的墻壁上,懸掛各類標語,如“靜能生慧”“凈能生美”“敬能生德”“競能生優”。讓班級紀律融于班級文化宣傳之中,對學生實施潛移默化的行為、思想、紀律、文化教育。同時,對于能夠遵守班級文化、班級紀律的學生給予各種物質獎勵。班主任可以引人競爭機制,將班級學生進行分組,使各個小組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進行紀律表現的比拼,教師對于優秀的小組,實施物質獎勵[7]。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必須牢牢樹立正確的德育理念,既要充分借助外界手段,引進各種物質激勵模式,在對學生實施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時,施加一定的物質激勵行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要大力開展精神激勵活動,在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文明活動、愛國主義活動、文化活動時,對學生的行為給予肯定與認可,懂得賞識學生,相信學生,從而鼓勵他們做有意義的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道德觀念。對于班主任自身而言,更要給學生樹立榜樣,通過引領與影響,間接激勵學生向自身學習,向身邊道德模范學習,以各種激勵措施促進小學生道德觀念養成。
作者:孫軼儒
- 上一篇:采購與供應鏈管理的影響
- 下一篇:鄉鎮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管理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