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如何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時間:2022-07-05 08:35:29
導語:勞動教育如何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時代“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勞動教育是現行教育體系中亟須加強的一個重要環節。勞動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伴共生,依托高職校園文化開展勞動教育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將勞動教育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可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4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高職教育;“五育”并舉;勞動教育;校園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解決勞動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被弱化、淡化、邊緣化的問題,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推進勞動教育。2019年7月,教育部出臺《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進一步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如何加強國民教育體系中的勞動教育做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五育”并舉教育方針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強調勞動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獨特價值,彌補了當前整個教育體系中勞動教育的缺位。對于高校來說,貫徹落實“五育”并舉教育方針,對于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內涵和培養目標
1.1高校勞動教育的內涵
勞動教育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我國對勞動教育內涵的認識匯集了德育論(認為勞動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如《中國大百科全書》[1]認為勞動教育是“德育的內容之一”)、智育論(強調勞動教育的智育屬性,如成有信[2]在《教育學原理》中提出勞動教育是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德智一體論(將勞動視為德育和智育的綜合體,如黃濟[3]認為勞動教育包括勞動技能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實踐教育論[4](認為勞動教育是學生參加勞動實踐活動的教育形式,如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是“在勞力上勞心”的實踐活動)等觀點,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日漸豐富。在高等教育領域,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有:①勞動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5]體現了社會主義辦學方向;②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6];③涵蓋勞動思想教育、勞動技能教育、勞動實踐鍛煉三大任務[7];④兼顧傳統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和結合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的新型服務性勞動[8];⑤以全面提升大學生勞動素養為核心,對“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9]進行全面建構。
1.2高校勞動教育的目標
根據《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包含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和品質、勞動情感、勞動思維等7個維度。[10]針對高校目前的狀況,加強勞動教育的重點在于糾正一些學生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看不起勞動人民、不珍惜勞動成果的價值傾向;大力培植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真摯情感;鼓勵學生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基礎上,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形成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實干興邦的優良品質;讓學生在生產、生活勞動中磨煉堅強意志、學會團結協作;讓學生在創造性勞動中學習知識、熟練技能、體驗創新思維。通過學習勞動理論和進行勞動實踐,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奠定學生成才基礎。
2.1必要性
校園文化包含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4個方面,具有互動性、滲透性、時代性、傳承性等特點,能夠實現導向、激勵、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載體。首先,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學生沉浸在校園文化中,校園文化凝聚著學校的歷史、傳統和特色,體現著學校的文化品位,它對學生觀念、態度、習慣和品質的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影響,而且這些影響潛移默化,是其他任何課程無法比擬的。其次,融入勞動教育的內涵是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文化育人功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學校要將勞動習慣、勞動品質的養成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開展豐富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營造勞動光榮、勞動創造偉大的校園文化”,“讓師生在校園里近距離接觸勞動模范,聆聽勞模故事,觀摩精湛技藝,感受并領悟勤勉敬業的勞動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2.2可行性
1)高職教育旨在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其人才培養過程與生產勞動、生活勞動和社會服務性勞動有著天然密切的聯系,其目標就是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情感,它本身就涵蓋勞動教育的所有內容,所以其校園文化也就承載并實現著勞動教育的功能。2)高職校園文化在吸收優秀傳統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礎上,更兼具行業企業文化、職業文化和工匠文化因子,擁有勞動教育的優勢資源。①理念優勢。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的高職教育,其精神理念和價值觀本就涵蓋著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以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與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價值目標高度一致。②實踐優勢。高職教育講求“學做創一體”,強調“研學用并融”,更加側重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和培訓,并擁有較為成熟的融專業實踐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創新創業、頂崗實習、職業技能大賽為一體的實踐育人體系,為大學生進行勞動技能培養和勞動實踐鍛煉創造了完備的實踐條件。③資源優勢。高等職業院校擁有大量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和設備設施,擁有一批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和“工匠型”技師,能夠結合專業教學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勞動精神的培養和熏陶。④資源整合優勢。高等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有利于整合行業、企業各種勞動教育資源,如實訓基地、師資隊伍、管理理念等,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的教育培訓。
3勞動教育融入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路徑
3.1融入物質文化建設,奠定勞動教育基礎
校園物質文化是指具有文化意義的學校物質環境,包含學校建筑、景觀、文化設施等,屬于顯性文化。高職院校應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的各種宣傳載體和渠道,有意識地將崇尚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等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傳遞給學生。學校文化標識系統,如學校樓宇、道路等可以“精藝”“格物”“行知”等命名;校園建設布局上可以借助雕塑、景觀、文化長廊等展示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如擺放著名工匠的雕塑,打造專題工業文化展示園地,開辟企業文化展覽長廊等;學校線上線下宣傳平臺可以廣泛挖掘優秀傳統勞動文化的時代價值,抓住“五一”勞動節、植樹節、職業教育活動周、創新創業大賽及挑戰杯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際志愿者日等時間節點,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及宣傳櫥窗、文化墻、校園雕塑作品等形式展示勞動教育相關的圖、文、聲、像等,涵養學生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價值觀和熱愛勞動、熱愛創造的真摯情感,營造良好健康、文明進步的勞動文化氛圍。
3.2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樹立勞動教育理念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情況,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三風”建設和校園文化核心理念的凝練及大學精神的闡釋與傳承創新中去。①在學風建設中,通過系統的勞動實踐活動,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勞動習慣。如在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文明大學生等各類文明創建評比及勤工儉學、校園清掃、學雷鋒志愿服務、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活動中,讓學生接受勞動鍛煉,磨煉意志,養成勤于勞動、敢于創造、吃苦耐勞的勞動習慣,樹立勞動自立意識和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②在教風建設中,將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位,通過教師愛崗敬業、兢兢業業的奉獻精神引領帶動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從行業、企業引進各類技術能手和勞動模范,建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讓大學生能夠近距離感受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聆聽模范故事,探討工匠情懷,讓勞模精神成為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動力。③將新時代“工匠精神”融入學校校園文化核心理念中,通過增加高職校園文化內涵,提升學生的勞動職業素養。如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就將辦學之初的紅色文化,精益求精、守正創新的匠心文化,與時俱進、以工為主的專業文化,博大精深、歷史厚重的地域文化有機融合,形成以“紅色”作底色,以“工業”為靈魂,以“卓越”為境界,以“匠心”作特色的“紅色匠心”校園文化核心理念,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學生傳承工匠精神,將其培養成為德技并修、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3.3加強校園行為文化建設,打造勞動教育平臺
1)將勞動教育納入課程體系。①開設不少于16學時的勞動教育必修課,主要圍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組織、勞動安全和勞動法規等方面進行教學內容設計。②將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教學中。首先把勞動教育和思政課程相結合,培養學生勤勉敬業、吃苦耐勞、團結合作、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其次,把勞動教育和專業實習實訓相結合,依托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勞動實踐鍛煉,讓學生通過模擬、安裝、維護、制作等反復訓練,不斷提高技能熟練程度,錘煉“嚴謹、務實、吃苦、踏實”的職業素質。③將勞動教育納入公共基礎課和美育課程教學中,將勞動美、技術美、工藝美融入課程教學,通過講解文藝作品的創作過程和解讀群眾性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感悟、謳歌、弘揚勞動精神。2)將勞動教育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①在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宿舍文化節、體育文化節中創作展示體現勞動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歌舞、書畫、詩歌、小品等文藝作品,涵養學生的勞動情懷。②打造道德講堂、企業文化講堂、校友大講堂等文化交流平臺,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青年榜樣說等豐富多彩的大學生主題論壇活動,讓大學生們感知工匠文化,感受勞模精神。③發揮社團的文化育人功能,依托電器維修協會等專業社團以及愛心社等公益性志愿服務社團,開展電器維修及敬愛助老活動,從文化知識、技術技能、勞動品德方面對學生進行素質塑造,使他們提升勞動技能,強化社會責任,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為民情懷。④融入“三走進”“四進社區”等社會實踐活動。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三下鄉”“千名學生進社區”等社會實踐互動,圍繞節假日、紀念日舉辦“校企聯姻慶五一”“服務企業、工學相長”系列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加強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刻苦求知、扎根行業、服務社會”,在勞動中展現和追求人生價值。⑤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活動。在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創新創業實踐訓練體系、創新創業大賽等項目中引入勞動教育元素,讓學生參與校園實體運營,并在承接市場項目、進行產品研發和營銷、實現創新成果轉化等活動中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素養,增強學生對勞動創造幸福的理性認知和實踐自覺,培養學生敢想敢干、敢于追夢的職業精神,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積累經驗、儲備能力。
3.4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保障勞動教育推進
推進勞動教育,制度文化保障必不可少。學校可從以下方面入手:①成立學校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勞動教育工作計劃,協調配置勞動教育資源,對學校勞動教育工作進行具體的指導和監督;②做好學校勞動育人工作的頂層設計,出臺學校勞動教育實施辦法,明確和細化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方式、考核評價等,設立勞動周、勞動月,編寫勞動實踐指導手冊,建立勞動安全保障制度;③建立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加強對勞動教育教師的培養培訓,促進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不斷提高勞動教育教學質量[11];④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從課程建設、資源配置、管理考核等方面,構建勞動教育長效機制;⑤整合家庭、學校、企業、社會各方資源,構建四方協同育人機制,實現以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育人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4結語
勞動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在教育導向、培養熏陶、提升素質方面的重要功能,在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勞動教育落細落小落實方面持續發力,同時不斷賦予校園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推動高職校園文化與時俱進、守正創新。
作者:柴繼紅 單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建筑工程造價預算與成本控制策略
- 下一篇:非物質文化遺產開發方式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