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韌性評價方法

時間:2022-06-22 11:53:05

導語:高校校園韌性評價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校園韌性評價方法

摘要:為提升高校防災韌性水平,文章構建了高校校園韌性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對韌性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并以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為例,提出校園韌性優化重點及建議。結果如下:文化教育和組織制度是高校校園韌性水平提升的重要內容;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計算其韌性水平為良好等級,與現狀相符,可作為韌性評價的有效方法予以運用。

關鍵詞:高校校園;校園韌性評價;韌性校園;全排列多邊形法

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頻發,如何提升校園韌性,已經成為學校、家庭及社會等多方極為關注的社會話題。高等學校作為擁有大量開敞空間和醫療室等避難要素的公共場所,能夠彌補城市防災避難場所資源短缺,但高校人員密集、活動頻繁等對其韌性建設增加了難度。國內外學者對于校園防災減災研究主要集中于校園防災教育[1]、防災建設[2]及校園作為避難場所的作用[3],且韌性多指標評價常用的方法較多存在受主觀判斷影響的問題。文章結合韌性校園特點,構建了高校校園韌性評價指標體系,提升高校韌性水平和應災能力,能增強師生防災技能和促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運用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評價研究高校校園韌性水平,并以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為例分析和驗證,以期為建設韌性校園提供參考。

1高校校園韌性

1.1韌性視角下的高校特征

高校校園作為一種特色鮮明的專能社區,同樣具備了居住、教育、商業等城市功能,其研究可作為社區層面韌性評價的具體探究。其主要特征包括:第一,高校數量發展快。1978年以來,高等教育學校數增加近4倍,2018年在學人數總規模達到3695萬人[4],高校活動頻繁,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和火災、爆炸等安全事故逐年凸顯。第二,高校人群密度大。高校師生密集,活動頻繁,教學區和生活區區域分化明顯,學生間難以相互認識,同時大學生防災意識和能力低于社會期望值[5]。第三,高校開敞空間足。高校占地面積較大,有大量開敞空間和基礎設施,空間具有豐富性和靈活性,是防災避難的首選場所。

1.2高校校園韌性特征

高校校園作為城市基本組成單元,能影響城市防災水平,構建韌性高校,有效彌補傳統災害管理體系的局限性。其韌性呈現以下特征,冗余度:工程設施適災能力強,防災物資或資金充足,政府等部門支持力度大[6];穩定性:建筑抗災設防較高,災時能維持系統相對完整,保障生命系統設施[7];智慧性:基于物聯網、AI等,實現韌性校園的智慧防災、智慧管理、智慧指揮;協調性:校內各部門系統完善,災時相互協作保證校園關鍵功能的運轉;創新性:基于高校防災文化創新教育功能,開發優質課程,發揮創新型人才優勢;共享性:高校具有共享性,為社區提供避難場所,同時實現防災教育資源共享。1.3高校校園韌性評價體系根據災害的防、御、備、減、救五個角度,將高校校園韌性評價的基本內容分為生態環境、工程設施、文化教育、組織制度、應急保障,從災前、災中、災后三個階段發揮高校防災韌性作用機制(圖1),從全階段提升校園韌性。

2高校校園韌性評價

2.1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以平原地區的高校校園為研究對象,聚焦于地震災害、洪澇災害、火災,基于高校校園韌性特征和實際狀況,結合韌性理念,評價指標選取依據《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標準》等規范,參考前人研究成果,如周慶偉[8]所提到的防災演練、志愿者隊伍等,及社區層面上石媛等[9]所提煉的防災意識、教育培訓、避難場所等指標,通過R語言得出相關性系數大于0.85,調整篩選后最終確定36個指標,指標說明和測度說明如下(表1),高校校園綜合韌性為。

2.2全排列多邊形評價方法

指標實際值通過雙曲線函數Q(X)實現標準化,如公式1所示,Q(X)是指標值,U、L、T分別表示指標X的上限、下限、臨界閾值,Q(X)滿足Q(U)=-1、Q(L)=0、Q(T)=1,Q(X)將位于[L,U]區間的值反映到[-1,1]區間;Xi指標進行標準化得到指標的標準值,如公式2所示,Ri是指標標準值,Xi是指標實際值,Ui、Li、Ti分別為指標Xi上限值、下限值、閾值。構成的n邊形,其n個頂點為Ri=1時的值,正中心為Ri=-1時的值,指標臨界范圍為Ri=0時構成的多邊形。得出指標標準值后,再計算韌性水平綜合指數R,過程如公式3所示。公式中n是指標的個數,Ri、Rj分別為第i、j項指標的標準值(i≠j),R的取值在[0,1]之間[10]。

2.3評價結果

R分級的值越大,高校校園韌性水平越高,適災能力越強。基于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的方法過程,借鑒其他韌性水平分類標準,將高校校園韌性水平劃分為五個等級(表2)。

3實證研究

3.1研究區介紹及數據來源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是“以環境生態化、景觀園林化、校園信息化為特色,集學術性、藝術性、生態型為一體”的高校,達到人文與生態的和諧統一[11]。通過問卷調研、半結構化訪談等方式,采用公開數據、《高等學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及《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2018)》等資料,共收回問卷322份,問卷有效性為99%,通過R語言分析信度為0.822,效度為0.831,問卷具有可靠性和準確性。

3.2數據處理及結果分析

評價步驟如下:(1)依據評價指標體系,整理統計各指標實際值;(2)計算各指標實際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并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其他標準,確定上限、下限和臨界值,按照公式2計算出標準值;(3)通過R語言,按照公式3得出韌性校園評價準則層和綜合韌性值R,評價結果見表3。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當前綜合韌性值為0.75,為Ⅱ等級,屬于良好等級;其中生態環境韌性值為0.68,工程設施韌性值為0.62,文化教育韌性值為0.86,組織制度韌性值為0.82,應急保障韌性值為0.68,準則層為Ⅱ級或Ⅲ級,其韌性指標值多邊形見圖2。在文化教育上,四川大學設置了有效、完整、實操性強的“安全知識與應急技能”等課程,營造了良好的防災減災文化氛圍。災害教育是實現高校防災減災目標的重要保障,高校是災害教育開展的最佳場所,同時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為社會培育高素質、更全面的人才,發揮高校社會責任[12]。在組織制度上,四川大學創建了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面向公眾普及防災減災教育,是一所多學科、寬領域、國際化的應對全球災害、防災減災救災教育等領域,專注研究于災害風險評估、應急預案等方面,并搭建了針對高校的災害預警與應急演練平臺。

結語

文化教育發展和組織制度建設是高校韌性水平提升的重要內容,更應發揮高校教育的導向性和滲透性,將安全教育做到常態化、多元化;同時全排列多邊形圖示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主觀性,過程簡便、易懂,可作為韌性評價的有效方法予以運用。本文僅以平原地區的高校為研究對象,聚焦于地震、洪澇及火災,具有一定局限性,后續應完善其他災種的高校校園韌性評價指標體系,從時間角度開展不同學校的校園韌性的時空動態對比評估,判斷校園整體韌性發展趨勢。

作者:曾露 王玲 田兵偉 單位:四川大學 四川省城鄉建設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