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古典建筑柱式裝飾文化探討
時間:2022-06-22 09:11:06
導語:外國古典建筑柱式裝飾文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意大利建筑歷史理論家布魯諾·塞維曾說:建筑歷史內(nèi)涵豐富,人類所關注的諸多事物都在建筑中有所體現(xiàn)。一部建筑史同時也是一部人類文化史,由此可以得出,人類的文化發(fā)展痕跡在建筑的歷史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從外國古典建筑柱式講起,分析其裝飾文化的變化與發(fā)展,同時結(jié)合中國古代建筑柱式進行綜合分析,最后得出結(jié)論。
[關鍵詞]古典柱式;裝飾文化;梁柱結(jié)構
一、外國古典建筑柱式的裝飾文化概述
在中國建筑學家蕭默先生看來,建筑是人類文化的紀念碑。建筑與雕塑可以視為時代文化精神的物化立體組合[1]。曾有詩人這樣寫道:“光榮歸于希臘,偉大歸于羅馬。”由此可見,希臘和羅馬的文化藝術對于整個歐洲大陸乃至世界的影響。通常而言,我們在談到西方古典建筑柱式時,不能繞開的首先是希臘的多立克式、愛奧尼式、科林斯式,其次才是羅馬的塔司干式和混合式。然而在洛吉耶看來,希臘人的三種柱式各有特點,塔司干式和混合式只是一種變體,與其他三種區(qū)別很小,塔司干式不過是粗略的多立克式,混合式則是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的完美結(jié)合。至于哥特式和阿拉伯式或摩爾柱式,一個過于沉重,一個過于輕飄,都沒什么創(chuàng)意和格調(diào)。菲利貝爾·德洛爾姆致力于創(chuàng)造的法蘭西柱式也不過是一種新的復合柱式[2]。經(jīng)過實踐證明,古希臘的三種柱式成為古典建筑柱式的經(jīng)典,后來出現(xiàn)的柱式也多是對其的模仿和變體,很難有真正的超越,因此這三種柱式被封為西方古典建筑柱式的圭臬。古羅馬建筑學者維特魯威在其著作《建筑十書》中提到了建筑的“三原則”:適用(實用)、堅固(安全)、美觀,這也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在建筑中的概括,具有長遠的生命力。[3]由此可見,實用是第一位的,美觀是其次的。在維特魯威看來,建筑就是對自然的一種高度模仿,人類看到鳥和蜜蜂筑巢,也用自然材料建造庇護所。在滿足了基本的實用目的后,又為了美觀發(fā)明了多立克式、愛奧尼式和科林斯式,其中的比例還是模仿人形體美的比例。維特魯威也在其著作中談到人體比例和黃金分割的問題,他還通過數(shù)學知識分析了三種最早柱式的裝飾和比例,并詳細記載了這幾種柱式的尺度,包括一些細節(jié)。當我們提及人體與柱式的密切關系之時,有一個十分經(jīng)典的案例就是雅典衛(wèi)城的厄瑞克特翁神廟臺基上的女像柱,六根女像柱代替石柱頂起挑檐,她們亭亭玉立,頭頂重物而體態(tài)優(yōu)美。事實上,從古埃及開始,藝術的創(chuàng)作便十分注重比例的運用,盡管依賴機械和數(shù)據(jù),相對受約束較強。古希臘藝術在其規(guī)矩的框架下,有著一定的自由空間和感性顯現(xiàn)。維特魯威提出了人體比例的理論,對古典柱式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柱頭、柱身與柱礎的比例關系,檐部與柱子以及基座的關系,都有著一定的數(shù)學特征。在阿爾貝蒂看來,自然界的許多事物,都遵循著和諧法則[4],和諧在建筑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基于對自然的觀察與模仿。這種對自然的多樣性的觀察與模仿也都反映在了建筑的不同柱式上,比如多立克柱式就是要表現(xiàn)力量與持久,科林斯柱式傳達出了修長和嫵媚,愛奧尼柱式處在一個中間的地帶,介于陽剛與陰柔之間,這三種柱式在應用時又注重與建筑物本身保持和諧一致。古希臘的三種經(jīng)典柱式中,相較而言科林斯柱式的裝飾性最強,科林斯柱式上的裝飾紋樣是一種植物,名為茛苕。在阿爾貝蒂看來,建筑的裝飾不屬于建筑整體的一部分,而是建筑之外的附加物。蒙德里安也認為,普遍的美產(chǎn)生于各種形式的相互關系之中,所以我們從蒙德里安的作品中獲得的美感是在理性規(guī)則下構建和形成的,他通過運用直線將顏色進行切塊與分割,從而達到一種平衡和穩(wěn)定的狀態(tài)。正如狄德羅所言,美在關系,這里的關系指的就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各種事物內(nèi)部、各要素之間及其與外部景觀的客觀必然聯(lián)系,是內(nèi)外因的結(jié)合。在狄德羅看來,藝術的源泉正是生活,那些建立在和自然萬物的關系上的美才是恒久的美,即美在關系。
二、中外建筑柱式裝飾比較與分析
在整個建筑藝術中,柱子無疑是基本的裝飾,它可以以組合的方式來設置,以裝飾一個門廊、墻體,或其他開口形式,也可以獨立矗立在那里。它可以被用來修飾交叉路口、劇場、廣場,可以呈托一個獎杯,也可以被處理成一座紀念碑的樣子[5]。在洛吉耶看來,“壁柱本來就不該取代柱式,它有時是為了節(jié)省柱子的開支才做的。柱式的各個部分都是建筑的一部分,所以它們就應該不僅僅是裝飾,而是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筑是各部分組成的整體,去掉任何一個部分都會使其倒塌”。洛吉耶認為,壁柱是對建筑的一種褻瀆,他認為建筑之美主要取決于三個因素:準確的比例、優(yōu)美的形式、合理的裝飾[6]。對此,阿道夫·盧斯認為裝飾就是罪惡。在中國,梁柱結(jié)構也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梁柱建筑有三個主要優(yōu)點:第一是經(jīng)濟,材料豐富還便于就地取材,同時比石材易于運輸和加工;第二是堅固耐用,中國古代常用的白柏木具備很強的張力和抗壓力;第三,梁柱結(jié)構十分有助于向模件體系發(fā)展[7]。中國古代的柱式結(jié)構十分豐富,形制上也有所區(qū)別。以秦漢時期為例,建筑的柱子有方柱、抹角方柱(即方柱略抹去四角,又稱小八角柱)、八角柱和圓柱。柱身上有時豎向刻槽為飾,或束竹或凹楞。柱頭與柱礎也出現(xiàn)了許多后世不多見的形狀(如圖1~圖5)。柱式一詞對應的英文單詞是orders,也可翻譯為秩序或規(guī)矩等,由此可見柱式在西方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性。在蕭默先生看來,建筑是人類文化的紀念碑,這個文化既包含精神文明又包含物質(zhì)文明,具有雙重特性[8]。我們可以說,建筑藝術是社會文化最真實、最鮮明的記錄。[9]建筑除了是一種理性與浪漫交織的產(chǎn)物,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時代最核心、最厚重的文化載體,以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為例,之所以能夠經(jīng)久不衰,在世界上獨樹一幟,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承載了中國的歷史變遷和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古人的審美觀,這里就包含中國古代美學的深刻影響,這也是中國園林能夠保持自身獨特風格和鮮明民族色彩很重要的原因。當然,一種建筑形式的形成和發(fā)展也深受其所處的歷史地理條件和自然風土環(huán)境的影響,丹納在其經(jīng)典著作《藝術哲學》一書中提到了種族、時代、環(huán)境三要素說。建筑可以說是一門綜合學科,它融合了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物質(zhì)要素和精神含義、形式和內(nèi)容的雙重意味,它是藝術與科學、感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在維特魯威的著述中,托斯卡柱式是建筑中最為樸素簡單的柱式,就像洛吉耶所言的原始小屋(如圖6)一樣,保留一種原始的氣息,不像其他柱式那樣擁有美妙而繁復的裝飾。托斯卡柱式因為產(chǎn)生于意大利明媚的托斯卡地區(qū)而得名,包括柱礎、柱頭和柱身。在洛吉耶看來,原始棚屋就是所有富麗堂皇的建筑的原型。立起的樹枝說明了柱子的概念;柱子上面的橫向樹枝代表了檐部的概念;構成屋頂?shù)男毕驑渲σ庠谡f明三角頂?shù)母拍睢T谠寂镂葜校瑳]有拱券、拱廊、基座、閣樓、門甚至窗,更不要說那些煩瑣的建筑柱式的裝飾了。柱子、檐部和三角頂是構成棚屋以及所有建筑最本質(zhì)的三個部分[10]。我們常說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師,人類的很多文明產(chǎn)物也都是模仿自然的結(jié)果。羅斯金也曾說:“一切美都建立在自然形狀的法則之上。”[11]所以在他看來,愛奧尼柱式的美麗之處就在于對螺旋線的使用,這種美麗曲線也是源于對大自然的模仿與再現(xiàn)。比如說,建筑師布隆代爾就認為柱式起源于墓碑上要扣上一個甕形的頂子,由此而得到關于柱式起源的描繪和解釋(如圖7)。
三、結(jié)語
《論語·雍也》有言:“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這里的“質(zhì)”比較側(cè)重于事物本身的性質(zhì)和內(nèi)容,“文”較為側(cè)重事物外在的形式和裝飾。“文質(zhì)彬彬”就是內(nèi)容和形式的得體統(tǒng)一,兩者相得益彰。用在建筑裝飾上也是如此,既不能過度裝飾而忽略內(nèi)容,也不能因為過分注重內(nèi)容而忽視外在的形式。因此,恰當適宜的裝飾能起到合乎時宜的效果,而過于紛繁富麗的裝飾可能會對整個建筑包括柱式的美感產(chǎn)生破壞,這反而是得不償失的。如果建筑裝飾包括柱式裝飾能夠像洛吉耶的原始小屋一樣簡單純粹,只是滿足最基本的功能需要,回歸自然,返璞歸真,這也是十分美妙的,就像密斯·凡·德羅所說的那樣,“少就是多”,這也是中國人所崇尚的簡約凝練之美。
作者:李盈天 單位:太原師范學院美術系
- 上一篇:運河河道生態(tài)整治工程要點
- 下一篇: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