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數字課程出版的創新與發展
時間:2022-06-15 09:10:49
導語:新媒體時代數字課程出版的創新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媒體時代,課程出版迎來數字化變革。面對傳統課程出版同質化問題突出的現狀,數字課程出版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實現突破創新。數字課程作為特殊的數字創意產品,具有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強、資源形態多樣化等特點,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可以互動的多維平臺。出版企業要充分結合自身優勢,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互聯網+教育”新業態,使數字課程在功能、架構、藝術性等方面再上一個臺階,持續做深“互聯網+教育+出版”。
[關鍵詞]數字課程;教育教學;知識服務;出版
新媒體時代,課程出版迎來數字化變革。面對傳統課程出版同質化問題突出的現狀,數字課程出版緊跟時代潮流,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實現突破創新,打造了課程出版新業態。本文所指的數字課程是在網絡信息環境下,一門學科(教學科目)的數字教學內容,以及在數字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平臺基礎上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1]。其既包含教育圖書上的內容,也包括相應的知識服務、網絡教學平臺及以知識服務為核心的增值服務(一般指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支持活動)。
一、出版數字課程的必要性
數字課程作為特殊的數字創意產品,既體現了教育價值,也體現了出版和文化傳播的數字化,在不同層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推動教育信息化
2018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與質量標準工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指出,要開展數字教材等新形態教材的研發、試點和推廣。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將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著手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方式,推動以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服務教育教學全過程。課程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核心要素,也是實現教育強國、文化強國的有力抓手。出版數字課程,既是踐行教育實踐精神,也是不斷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要途徑。出版企業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互聯網+教育”新業態,做出、做好數字課程,助力推動教育改革。
(二)教育出版知識服務模式的革新
基于技術的發展,教育出版的介質、形態、方式等不斷升級,由最初的紙質圖書發展到多維知識產品,由單一的知識內容發展為多元化的智能平臺。這是出版企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只有順應行業發展規律,不斷融合最新的技術理念、方法,其才能在數字化的進程中實現高質量內容的出版。目前,我國出版產業不斷融合發展,各出版單位借助科學技術積極開發多形態、多元素、多內容的創新型數字產品,分層次、分群體地運用多樣內容,優化用戶體驗[2]。
(三)高質量教學的需求,牽引文化產品迭代升級
傳統課程的載體形態單一,以紙質媒介為主,且課程內容以靜態的文字、圖片呈現,無法動態地呈現全部知識邏輯。最重要的是,對兒童來說,其缺乏立體化的情景設置,無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兒童的場景體驗感,趣味性明顯不足。且因傳播媒介的固定性,傳統課程內容不能滿足兒童全方位獲取知識的需求;教學的過程也大都是教師教、兒童學的模式,缺乏互動性,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缺乏持續的探究行為和學習的穩定性。同時,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大多是教師在原有教學資源上的主觀發揮,其弊端在于受教師能力水平的影響,引導的結果會有所不同,教學質量大打折扣。當前,高質量的教學對高質量文化產品的需求迫在眉睫。數字課程具有信息容量大、交互性強、資源形態多樣化等特點,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個可以互動的多維平臺,尤其在教學活動科學實施層面,其實現了課程內容全面化、學習形式交互化、資源平臺共享化。
二、數字課程的主要特點
數字課程既保留了傳統課程的內容優勢,又與傳統課程有較大區別,其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更加智能、多元,教學主體、教學資源、教學模式、教學場景等教育教學元素都在新的教育觀念下發生變化,真正促進教育行為質的轉變,促進教育教學的靈活高效。具體來說,數字課程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以學科系統知識內容為核心的課程數字化
無論何種課程,始終要發揮傳播優秀文化、育人的功能。課程的數字化,不僅能豐富知識呈現形式,如由圖像轉為視頻,由平面轉為立體,由抽象變成具象,由無聲變成有聲,還能創新學習形式,如從單一的觀看變成視聽同步,從簡單的欣賞變成在思考中探索,從讀者被動接收信息變成在交互中及時獲得反饋等。不管外在形式如何改變,其始終都要遵循學科原有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以保證數字課程的權威性、科學性、嚴謹性。任何一門課程的出現,都有其特定的理論支持、核心理念,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調研、研究、實踐的基礎上的成果,所有技術的加持必須以服務于更好地傳播內容為原則,以確保學科知識內容的科學性為前提。
(二)以新技術為手段的功能多樣化
通過應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數字課程的載體、形式、傳播方式等極其豐富。通過應用數字技術,數字課程的圖、文、聲、像立體形象化,能為兒童提供聲、影、像三位一體的學習環境。通過應用增強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其能突破時間、地域的限制,豐富兒童的場景體驗;應用語音和圖像識別技術等,使兒童和課程實現動態互動,并在人機交互中極大地提升兒童參與的積極性;借助互聯網,數字化內容得到共享,輕松實現一鍵獲得,教師教研交流、經驗分享更高效便捷。數字課程的實施,為兒童的學習提供了個性化、針對性的支持,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大量活動實施的工具和參考,打通了線上、線下教學全通道。
(三)以聚合大量信息數據為優勢的資源平臺化
數字課程是課程的數字化,但也不僅僅是課程的數字化,其應秉持“內容+”的定位,將優質教育內容視為核心驅動,連接外部的泛教育內容資源,實現深度融合的內容供給態勢[3]。數字課程不僅要將課程本身的內容數字化,還要以課程內容為核心做橫向和縱向延伸,如課程配套內容數字化、課程拓展資料數字化、知識點分析內容數字化、教研資源數字化、實時共享內容數字化等,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數字化教學全體系。數字課程通過智能設備及網絡,使兒童和平臺建立聯系,及時獲取兒童的學習狀態和記錄測評數據,通過對兒童使用數據情況進行分析,了解掌握教學的難點,這有助于教師針對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措施,也為未來數字課程的升級優化積累數據,以更好地完善數字課程。
(四)以解決教學需求為目的的線上線下場景化
一是學習場景化,數字課程依據兒童的思維方式,設置動態化、遞進式的引導內容,使兒童的學習路徑更加清晰,有效地解決了兒童在學習初期面對平面、靜態圖書上的內容時感到無從下手的困擾。二是游戲場景化,數字課程的特征之一是具有交互性,其應用原理之一是游戲化的操作體驗,因為游戲能夠改善文學作品缺乏溫度的問題,游戲可以通過背景設定和劇情演繹承載海量信息,能夠在一定的規則下實現社交互動、知識傳遞[4]。兒童在和數字課程進行交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游戲規則,使其在游戲體驗中達到積極的學習狀態。從另一維度來講,場景化是指兒童和教師在一定的主題情景中交流,并在交流過程中相互反饋、持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數字課程內容引導兒童主動探究的行為過程,教師與兒童在線交流解決問題的行為過程等。
三、數字課程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數字課程的開發與應用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雖然數字課程具有諸多優勢,但是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功能板塊使用率不高,造成資源閑置、開發成本的浪費
數字化時代,一切都可數字化。在數字課程中,課程內容數字化、課程資源數字化、評價測試數字化、溝通交流數字化,圍繞兒童、教師全方位的教學生態閉環形成,整合了線上線下多場景的資源,承載了以課程內容為核心的全部知識服務,可以說一套數字課程“包羅萬象”,功能板塊極其豐富。但實際上,在數字課程中并非所有功能板塊都能發揮最大效能,有些功能板塊甚至成為“擺設”。筆者認為,數字課程的功能板塊應發揮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即促進教育教學活動的高質量開展,而不是單純地追求功能多又全,增設不必要的功能板塊。因數字課程面向群體廣、使用雙主體的特性,數字課程的設置首先應以滿足大部分用戶(兒童和教師)的共性需求為主,再針對個性需求選擇性滿足。也就是針對數字課程中決定用戶需要的必備屬性必須滿足,影響用戶滿意度的期望屬性及時滿足,不會降低用戶滿意度但會提升滿意度的魅力屬性適當滿足,反之毫不影響用戶滿意度的反向屬性則無須滿足。另外,在分析是否屬于用戶需求的屬性時,出版企業要結合學科屬性和各種外部因素來分析,不同的學科所需配備的技術功能大不相同,不同受眾群體所關注的教育痛點也大不相同。數字課程的基礎是共性屬性,而個性化的課程版本則體現了差異化的競爭力。數字課程要在數字化時代體現靈活、多樣、個性化的特征,針對不同用戶群體做個性化的變通,而不是一套數字課程被運用于所有用戶場景。
(二)用戶過度依賴數字課程,造成創新精神的缺乏
教育啟迪智慧,教育促進創新。重視教育的創新,是現代教育和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所在。在數字課程中,大量的數字資源和“人性化”的設置,雖然為兒童提供豐富的知識內容,但是也導致兒童認為“知識內容極易獲得”,從而降低兒童對事物理解的程度和體驗的深度,使其知識遷移、創新能力隨之降低。兒童在網絡平臺、虛擬世界里的交流,雖然也是互動的一種形式,但是這種互動畢竟不屬于完全真實的社會環境,因而兒童探索學習的過程也趨于表面化。學界通過研究發現,過度依賴智能設備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和社交情感的發展,破壞兒童社會適應性[5]。另外,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數字化內容確實大幅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但也拉遠了教師與兒童之間的距離,沖淡了教研團隊教研的氛圍,教師過于依賴數字課程的資源,也導致其教育教學創新能力不足。數字課程的目的是促進教育教學,而不是對教育教學造成阻礙,因此教師要用好數字課程,真正發揮其助力增效的作用。
(三)出版企業對數字課程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強
大部分出版企業出版的傳統課程以紙質圖書為主,或將授課視頻刻錄在光盤上進行銷售,對擁有系統知識內容、嚴謹編校體系、成熟發行體系的傳統出版企業來說,這種形式的出版活動輕車熟路,也更容易做出高質量的出版物。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知識內容的載體、形式、傳播方式都以更加智能的方式實現,技術支持需要更新、介質形態需要豐富、知識呈現需要創新、傳播渠道需要開拓等,無疑增加了出版企業在拓展新型出版業務時的人工成本、研發成本、運營成本、維護成本、試錯成本。這也成為制約傳統出版企業開發數字課程的一大因素。從另一角度來說,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推動,數字出版時代對出版人的要求更高,其既要具備行業技能,又要具有數字化頭腦,出版人僅用傳統的思維和已有的經驗很難快速完成數字課程的開發。因此,出版企業需要引進新型專業人才,合理搭建人才隊伍,新型專業人才亟須擴充也是進行優質數字課程出版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四、對出版企業數字課程開發的建議
作為區別于傳統課程、在互聯網背景下依托信息化技術支持的數字課程,從內容、技術等方面都在不斷完善,出版企業也需要獲得各方力量的支持,使開發的數字課程更加符合時代需求。
(一)出版企業加大對數字課程開發的力度
數字課程的發展離不開出版企業的助推。一方面,出版企業要充分掌握數字課程需求的趨勢,大力挖掘優質的傳統課程,并借助客觀調研數據,對傳統課程進行二次策劃、升級轉化,將其發展為數字課程,使傳統課程的優勢得以延續,以及數字課程的用戶支持來源得以保證。另一方面,出版企業還要加大對全新數字課程的開發力度,針對不同的用戶對象,系統分析用戶場景、用戶行為、用戶需求,分析相應選題的價值,策劃選題方案,做到數字課程的主題人無我有、數字課程的內容人有我優、數字課程的形式出其不意。另外,出版企業要關注行業政策,依勢而行、順勢而為。
(二)加大對研發數字課程流程的管理和支持
與傳統課程出版所涉及的角色不同,在整個數字課程出版的環節中,行為主體除了課程作者、出版社,還有網絡運營商、技術服務商、終端提供服務商,出版環節也包含平臺定制、界面設計、編輯集成、技術測試、應用評價、維護優化等環節,這改變了傳統出版業務流程、出版經營管理、服務讀者的方式等。因此,出版企業要根據數字課程出版流程、用戶使用群體及傳播特點,在流程協作、環節標準、質量評價等方面做進一步的調整,要按需設崗、因崗用人、依崗定責,實現全方位統籌、流程化管理。另外,出版企業要加大對傳統出版人才的培訓力度,使其全面掌握數字出版的業務流程、實施方式,并逐步向復合型人才轉變。出版企業可采用內部培養、外部引進的方式,提高人才培養的效率和人才隊伍搭建的合理性,打造一支集編、校、研、發為一體的業務扎實、積極奮進的創新型隊伍。
(三)探索多元化的數字課程出版模式
目前,大部分數字課程出版都是在出版企業內部運作完成,從選題策劃、內容整合、平臺創設、板塊搭建到市場運營,幾乎全部由出版企業承擔,只是在涉及相關業務板塊時才與外部技術公司合作。由于數字課程的功能板塊的設計具有科技感、數字課程前期的投入成本巨大、數字課程的傳播方式更加靈活,因此出版企業可以調整出版模式,如與外部技術公司合作,采用風險共擔、效益共享的機制,共同開發、合作運營,優勢互補、各盡其力,出版企業發揮內容資源優勢,合作方發揮技術支持優勢或運營渠道優勢,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前期成本投入的風險,另一方面能夠促進數字課程的廣泛傳播,達到協作共贏的效果。另外,出版企業還可與學校合作,共同搭建數字課程教育共享平臺,以學校的需求為切入點,讓學校既是用戶,也是內容的提供者和推廣者,形成問題提出即解決、課程出版即落地的利好局面。
五、結語
數字課程的發展空間廣闊,其面臨的問題也很多。數字時代,用戶內容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對內容供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驅動信息內容范式不斷升級更迭[6]。出版企業必須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術,不斷優化數字課程,使其在功能、架構、藝術性等方面再上一個臺階,持續做深“互聯網+教育+出版”。
作者:李彥歌
- 上一篇:醫學綜合期刊高質量發展路徑
- 下一篇:香農自貿區發展經驗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