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資源在思政課的運用

時間:2022-06-01 14:57:51

導語:歷史文化資源在思政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文化資源在思政課的運用

摘要:抗戰歷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突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政治引導,有利于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知識拓展,有利于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能力塑造。通過朗誦抗戰詩詞、演唱抗戰歌曲、講解抗戰故事、表演情景劇目、參觀抗戰遺址和紀念館、創造抗戰文藝作品、撰寫研究成果等方式來開展課內外、校內外實踐環節。思政課教師應通過加強對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做好課內外、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加強對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管理和評價來保障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抗戰歷史文化資源;思政課;實踐教學

一、地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運用到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主要價值

地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多彩,是高校思政課開展實踐教學的寶貴資源。將其運用到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之中,具有突出的價值。

(一)有利于突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政治引導

政治引導是思政課的基本功能[1]17。抗戰歷史文化資源對于突出思政課教學的政治引導,尤其是體現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來說具有突出作用。一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學利用抗戰歷史文化資源對學生開展深入、持久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不斷領悟愛國之理、厚植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2]。另一方面,抗戰歷史文化資源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豐功偉績,這對于幫助大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中流砥柱地位具有重要引導作用,進而使學生知史愛黨,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二)有利于實現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知識拓展

增強思政課教學的知識性是提升其教學獲得感的重要途徑之一。地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無疑對于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生動性、多樣性具有突出作用。一方面,學生對于本地的抗戰歷史了解不多,將其運用到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能夠提升教學的新鮮感,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獲取要求。另一方面,將地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運用到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用具體、直觀、形象、生動的地方歷史文化資源與教材內容相融合、相印證[3]193,能有效增強教學的生動性和多樣性。

(三)有利于增強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能力塑造

成功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我體驗、自我實踐中,獲取思想材料,從而對課程理論、結論進一步理解、深化和運用,進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論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等[4]200。將地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相結合,學生在教師的安排和指導之下,對抗戰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理解,并通過自己擅長的形式,尤其是與學生本專業相結合展現出來,即加深了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把握,也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以及專業能力。

二、抗戰歷史文化資源運用到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主要形式

抗戰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思政課實踐教學中,通過“讀”“唱”“講”“演”“訪”“創”“研”“寫”等形式來開展課內外、校內外實踐教學。本文以河南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為例,對上述形式加以說明。

(一)“讀”:朗誦抗戰詩詞

抗戰歷史文化資源中有很多抗戰詩詞,這些詩詞產生于特定歷史背景,每一首詩詞都有一段深刻的歷史。通過讓學生朗誦這些抗戰詩詞,并講解這些詩詞產生的歷史背景、反映的歷史細節和表達的具體情感等,使學生深入理解中國抗戰的艱苦歷程,尤其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如姚萍所做《漁家傲?豫西抗日根據地反“掃蕩”》,該詞全文為:“中岳嵩山風雨襲,萬安山下呼聲急。田野青紗藏主力。休停息,軍民殲敵豐功立。夜里行軍山地寂,月光收斂星辰密。橫掃倭奴誰與敵?軍情逼,人民群起爭朝夕。”[5]206該詞反映的是1944年豫西大部淪陷后,八路軍先遣隊深入敵后創辦豫西抗日根據地的歷史。姚萍還有一首《賀新郎.歡慶八一五日寇投降》,該詞全文為:“北國寒風冽,更那堪,長空星黯,九州悲切。憶往事,中原傷別。難忘嵩陽桑梓地,嘆少林威武空官闕。民族恨,幾時雪。全面抗戰心如鐵,執長纓,擎槍怒吼,誓除妖孽。烽火八年硝煙漫,倭寇魂喪膽滅。正壯士,軍號傳捷。敗敵降旗消我恨,喜振興華夏新章頁。斟美酒,醉明月。”[6]198這首詞描述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后,豫西抗日根據地民眾的喜悅之情。類似的抗戰詩詞很多,思政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通過查閱資料對上述歷史和詩詞的含義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先簡要介紹該詞產生的具體歷史背景和詞中反映的歷史事件,并結合課程內容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歷史。

(二)“唱”:演唱抗戰歌曲

抗戰歷史中,產生了許多抗戰歌曲,這些抗戰歌曲涉及抗戰動員、歌頌八路軍、歌唱勝利等內容。每首抗戰歌曲背后都有一段歷史。比如《和樂學校校歌》,該歌曲歌詞為:“潺潺伊水,魏巍皋山,這里是我們的樂園,倭僅人寇,祖國途蹇,民族復興,有賴吾輩少年,志如鋼鐵,克服萬堅,看!勝利正向我們召喚,曙光就在前面,曙光就在前面!”[7]382-383這首歌由冼星海作曲。其中提到的何樂學校,位于洛陽南約四十公里的九皋山下的酒后村。抗戰初期,這里聚集著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教師和青年學生,伊川縣第一個黨組織就誕生在這里。再如《保衛洛陽》,該歌曲唱到:“帝都三代,威震八方,洛陽是我們的家鄉。北橫大河,南踞中城,洛陽是河南的心臟。洛陽人要保衛洛陽,河南人要保衛洛陽,中國人要保衛洛陽,大家都要保衛洛陽。趕快走上前線,參加抗戰,慰勞救護,鞏固后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分男女老少都來保衛洛陽,保衛家鄉!大家組織起來,保衛家鄉,洛陽就是敵人的墳墓!趕走敵人,保衛家鄉,拯救祖國出危亡!”[8]17該歌曲是七七事變后,抗敵演劇第十隊音樂組長馬可在洛陽期間創作的歌曲,用于動員群眾紛紛起來支援抗戰,該歌曲尚保留有樂譜。這些抗戰歌曲現在已經少為人知。思政課教師可以選擇音樂專業學生或具有樂理素養的學生課后做好準備,學唱這些歌曲,并了解這些歌曲的歷史背景。在課堂上讓學生演唱歌曲并簡要介紹歌曲產生的具體歷史背景和歌詞中反映的歷史事件,并結合課程內容談一下看法,在“唱”中感悟歷史。教師可對學生沒有講清楚的歷史背景進行補充,并通過挖掘其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加深學生對這些抗戰歌曲的認識,對抗戰歌曲背后歷史的認識,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三)“講”:講解抗戰故事

抗戰歷史上發生了許多彪炳史冊的歷史事件,涌現出許多名垂千古的抗戰人物。比如河南籍抗戰英烈人物方面,吉鴻昌、鄭廷珍、趙崇德、葉成煥、沈東平、陳錦秀、陳德馨、理琪、韓明柱、楊木貴、楊靖宇、官楚印、董天知、謝家慶、魯雨亭、邢清忠、燕鼎九、孔慶同、汪洋、肖永智、彭雪楓、桂干生、宋學義等均是其中代表人物。抗戰英烈面對滴血的刀槍所表現出來的堅定與從容、剛烈與無畏,他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同仇敵愾、共御外侮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殺身成仁、馬革裹尸的崇高英雄氣概永遠值得我們敬仰[9]1。每一位抗戰英烈的生平都是一部精彩的故事,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榜樣教育的寶貴財富。比如吉鴻昌將軍為追求真理加入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愛國的舊軍人轉變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為抗日積極同國民黨愛國將領組建抗日同盟軍;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絕不向國民黨反動派妥協,最終被殺害。吉鴻昌將軍的事跡中有許多感人的思政元素。如他在給妻子胡紅霞的遺囑中寫道:“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上刑場時,寫下氣壯山河的《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這些是對學生進行理想理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的生動素材。其他抗戰英烈身上也都有著許許多多類似的感人事跡。思政課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這些抗戰英烈事跡中的思政元素。通過在課后就其感興趣的抗戰英烈的事跡進行了解,在課堂上講解這些抗戰英烈的光輝一生中的幾個精彩故事,并談談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使學生在講故事和聽故事中既增長了見聞,也得到思想上的升華。

(四)“演”:表演情景劇目

大學生普遍對經典影視劇印象深刻且反應強烈,并能夠深刻理解影視劇所反映的理想信念和崇高革命精神。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也應利用好抗戰影視劇素材。目前,有不少反映河南抗戰歷史的影視劇,如電影《狼牙山五壯士》(注:狼牙山五壯士中的宋學義為河南籍)、《楊靖宇》和電視劇《彭雪楓》等。這些影視劇反映的是河南抗戰史上的著名抗戰英烈的感人故事,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電影《1942》反映的是河南抗戰歷史上遭受的特大旱災之下,民眾在戰爭和天災的雙重打擊之下的生存困境。《1942》中對國民黨在天災面前對民眾生命的漠視進行了展示,尤其是在河南遭受天災的情況下,對河南民眾征收的軍糧仍舊十分沉疴,從一個側面展現出為什么國民黨的抗戰不得民心。思政課教師應在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影視劇展現的時代背景和相關史實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摘取這些影視劇中的精彩片段,以團隊的形式展開分工合作,以情景劇的形式再現這些精彩片段。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用心感受影視劇中的歷史史實,進而加深對于那段歷史的認識,了解國共兩黨在河南抗戰中不同的路線、方針以及不同的抗戰效果,從而認同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中流砥柱的地位。

(五)“訪”:參觀抗戰遺址、紀念館

抗戰紀念館、英雄紀念館、戰爭遺址等,陳列著許多的歷史照片及影像資料,折射出了寶貴的英雄主義與崇高的大無畏思想[10]184。河南抗戰歷史文化資源中,有許多抗戰遺址、紀念館。如安陽有安陽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濮陽的濮縣慘案紀念碑、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紀念館、抗日堡壘“武聯防”紀念地、汪洋故居等,開封的抗戰時期河南省委舊址,濟源市坡頭鎮泰山村杜八聯革命紀念館,焦作沁陽太行常平抗日阻擊戰遺址,洛陽的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紀念館、王寨村抗日舊址,鄭州的登封抗日縣政府舊址、皮定均工作舊址、董天知將軍故居、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等。這些抗戰遺址、紀念館承載著不同的抗戰記憶,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思政課教師應在各方的支持下,組織學生到這些抗戰遺址、紀念館進行實地參觀,通過文字介紹,圖片、視頻展示,導游介紹等在親臨其境中了解歷史,感悟歷史。高校還可以建設虛擬仿真項目,使學生在校園中即可通過網絡進行參觀,擴大實踐教學的效果。

(六)“創”:創作文藝作品

發揮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頗為重要,思政課也要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作文藝作品無疑體現了這一點。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河南抗戰的史料,如檔案、報刊資料、日記、回憶錄、口述史料等,結合學生專業,可以讓文學類專業學生創作抗戰詩詞、音樂類專業學生創作抗戰歌曲、美術類專業學生創作抗戰書畫,動畫專業學生創作抗戰小動畫等,其他如制作抗戰標語、劇本、情景劇等,均可與前述“讀”“唱”“講”“演”等實踐教學方式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創造精神。比如九一八事變后,開封各校推出五名學生代表赴南京參加全國學生抗日救國聯合會代表大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這一史實,進行發揮創作,呈現這一歷史事件。在創作的過程中,思政課教師應加強引導,注重鍛煉學生解讀史料的能力和根據史料進行藝術加工的能力,尤其是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創作理念,以宣傳正能量為主,以塑造良好道德風尚為目的。

(七)“研”:撰寫研究成果

開展社會調查是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主要做法之一。其中可以設置與河南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相關的社會調查,如《家鄉抗戰史話》《家鄉抗戰著名人物事跡》《家鄉抗戰遺址開發與保護調查研究》等。讓學生通過了解家鄉抗戰遺址的歷史背景、現實狀況,尤其是開發、保護和利用的情況,思考如何挖掘其社會價值。還可以讓學生對一些經歷過河南抗戰的老人進行口述資料搜集,為保留抗戰記憶做些具體并有價值的工作。在一些文科專業中,更可以結合其專業培養對學生進行科研訓練,如結合歷史專業學生為其提供河南抗戰史方面的科研選題,結合思政專業學生為其確定河南抗戰精神方面選題,結合文學專業學生為其提供河南抗戰文學方面選題等。讓學生在搜集相關史料和科學構思框架的基礎上,寫出學術論文,進行學術鍛煉,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訓練,提升思想認識與提升專業素養相結合。這一過程中,思政課教師可以與專業課教師互相配合,發揮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合力,促進學生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共同提升。

(八)“寫”:寫出實踐心得

寫作實踐心得具有總結性質。與上述撰寫研究成果不同,寫作實踐心得以匯報學生參與實踐各環節的收獲為主。思政課教師要求學生在實踐心得中至少匯報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參與的實踐環節有哪些?二是在實踐環節中做了哪些工作?尤其是以團隊完成的實踐教學中具體承擔了什么工作?三是在實踐教學中自己有哪些收獲,尤其是思想上有哪些觸動?通過撰寫實踐心得,一方面是學生進行了總結,另一方面也為教師考核、評價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了依據。

三、地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運用到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利用好地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教師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加強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整理

只有對本地抗戰歷史文化資源有較為詳致的了解,才會結合課程特色將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環節。這就對思政課教師掌握和運用本地抗戰歷史文化資源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可發揮團隊優勢,集體攻關,編寫本地抗戰歷史文化資源案例庫,將搜集到的抗戰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分類梳理,并相應地設計好在實踐環節中的運用建議,對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材料和集體智慧支撐。

(二)做好課內外、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設計

實踐教學開展的效果與前期設計緊密掛鉤。實踐教學之所以稱之為“教學”,而非“活動”,就在于其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嚴密的實施流程。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做好思政課課內外、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設計。一是要設計好與各門課程教學目標的契合,運用地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開展實踐教學環節必須為實現課程教學目標服務。二是要設計好實踐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的關聯,運用地方抗戰歷史文化資源實踐教學要為理論教學服務,而不是兩張皮,各自為政。

(三)加強對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管理和評價

加強對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管理和評價是保障實踐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詳細掌握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情況,根據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情況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尤其是做好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評價。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制定較為嚴密的實踐教學開展方案,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保證每位學生的努力都能得到回報。教師也可以利用在線教學平臺的相應分組、作品展示、加分和評價等功能加強實踐教學的管理和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環節,進而起到較好的實踐教學效果。總之,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根據課程特色、教學內容、學生專業等把抗戰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到課內外、校內外實踐教學環節中,增強了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獲得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當然,上述實踐教學的方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也適用于結合其他教學資源構建實踐教學環節。

作者:陳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