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法在外科學總論教學的效果

時間:2022-05-18 14:51:37

導語:教學法在外科學總論教學的效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法在外科學總論教學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LBL-PBL-CBL教學法在外科學總論教學中應用效果。方法:選取79例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39例和B組40例。A組采用LBL-PBL-CBL教學法,B組采用傳統LBL教學法,通過理論考試、技能考核和反饋問卷評價教學效果。結果:LBL-PBL-CBL教學法的理論成績、案例分析成績均優于傳統LBL教學法,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BL-PBL-CBL教學法在專業興趣培養、臨床思維分析能力、自我學習能力與滿意度方面均優于傳統LBL教學法,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LBL-PBL-CBL教學法在外科學總論教學中有明顯優勢,值得在教學中使用及推廣。

關鍵詞:LBL-PBL-CBL教學法;外科學總論;醫學臨床教學

外科學總論是一門與臨床聯系緊密的基礎學科[1],掌握外科學總論知識,是醫學生走向臨床,成為合格醫生的重要基石。傳統的LBL(lecturebasedlearning,LBL)教學法以講授為主,教師將知識點整理歸納,然后傳授給學生。學生由于接觸患者較少,尚不能把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學習積極性低,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比較薄淺。因此,傳統的LBL教學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臨床教學的要求[2]。目前,臨床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正在不斷改進,出現了以舉例子為基礎的CBL(casebasedlearning)教學方法和以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為基礎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方法,這兩種方法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活躍度和記憶知識點方面有優勢?;诖耍狙芯刻接慙BL-PBL-CBL教學法在外科學總論教學中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79例廣西醫科大學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39例和B組40例。A組男29例,女10例;年齡19~23歲,平均(21.52±2.34)歲。B組男32例,女8例;年齡19~23歲,平均(21.32±2.2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A組采用LBL-PBL-CBL教學法。整個教學過程分成兩段,首先進行預授課,3~7d后進行第2次授課。預授課,教師采用LBL教學方法把章節內容大致地串講1次,然后穿插兩個圍手術期處理的案例。教學案例1:一位合并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摔倒致前臂腫脹、疼痛;教學案例2:年輕人摔倒致頭部流血,檢查發現肝占位。兩個案例都要介紹病例的基本情況,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致傷原因及受傷經過。隨后根據案例提出問題:①本案例患者的診斷是什么,患者的治療選擇什么方法,如果手術治療,疾病輕重緩急如何;②術前一般準備;③術前特殊準備;④術后處理;⑤本案例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如何處理。采用PBL-CBL的教學方法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扮演救治醫生團隊競標案例,查閱相關資料,獲得相關信息。第2次授課,課堂開始時先復習預授課時提出的案例,然后兩個小組學生來回答問題,教師將故事延續,穿插術后并發癥相關問題,學生回答,組間互相點評,最后教師點評。接著采用LBL-PBL-CBL教學方法,系統教學圍手術期相關知識,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達到加深理解和記憶的效果。B組采用傳統的LBL的教學法,授課教師根據外科學教學大綱的要求,提前準備好教學課件,進行理論授課,介紹相關基礎理論及知識。

1.3觀察指標

①反饋表問卷評分。課程結束后給學生發放外科學總論教研室自制反饋表問卷,內容包括對授課內容感興趣程度、臨床思維分析能力、自我學習能力,每個內容賦值5分。②考核成績。期末考試采用閉卷方式,題型包括基礎理論(選擇題30分、名詞解釋題10分、填空題10分、問答題20分,總共70分)和病例分析題(30分)。由未參加教學的教師當中指定1位教師進行閱卷評分。③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滿意度調查也使用外科學總論教研室自制表格,題型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反饋表問卷評分

A組感興趣程度評分、臨床思維分析能力評分、自我學習能力評分均高于B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考核成績

A組基礎理論成績高于B組,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組案例分析成績、總成績高于B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

A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總滿意度高于B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LBL教學法的特點是以集中理論授課的形式來進行教學,該方法出現最早,長期占據了主導地位[3-4]。在傳統的外科學教學模式中,由授課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語言、板書或者多媒體的形式分享給學生,是一種灌輸式的知識傳授。國內的相關研究表明,L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將學生置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缺失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的機會,從而導致了教學效率較低[5]。在外科學總論教學中,疾病種類多樣化,知識點瑣碎而復雜,對臨床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單純LBL教學法顯然不能夠提高教學效率。CBL教學法是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師將教學內容融入案例,一些經典的案例不但能引起學生興趣,還能進一步促進其理解記憶和思考。CBL教學法讓學習變得不在枯燥乏味,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學習自主性,幫助其臨床思維快速地由醫學生向臨床醫生的轉換[6-7]。PBL教學法是1969年由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巴羅斯(Barrows)教授首先提出來的[8],目前已為國際上諸多醫學院校采用。該教學方法根據授課內容,提前向學生提出核心問題,鼓勵學生自己查閱相關文獻尋找答案,然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以解決學生心中的疑惑,完成整個授課過程[9-10]。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既能掌握相關知識,也能不斷總結學習經驗,提升學生綜合思維和創新能力,有著傳統教學法無可比擬的優越性[11]。不管何種教學方法,在實踐中仍存在不足,比如,LBL教學法課堂容易枯燥乏味,學生缺乏積極主動性,對知識的吸收消化和獨立應用能力較差[12]。CBL教學法中有限的案例不具備所有的臨床特征,總有無法涉及的知識點[13]。PBL教學法對理論知識的闡述略顯不足[14],且需要學生課前花費大量時間查閱相關知識,有時如果缺乏對學生的引導,會形成鉆牛角尖的結果。隨著科技與經濟不斷發展,醫學領域的理論與技術不斷更新與提高,外科學總論作為臨床醫學領域重要的基礎學科[15],具有復雜的理論體系,其知識點瑣碎又難以理解。如何尋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識,且能更好地了解國內外最新的理論與技術,一直是外科學教師的探索方向[16]。筆者通過將3種方法結合起來組合成新的LBL-PBL-CBL教學方法,既保留了各自的優點,又克服了各自的缺點。本研究結果顯示,LBL-PBL-CBL教學方法在臨床思維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臨床思維分析能力、感興趣程度均優于傳統的LBL教學方法。但是LBL-PBL-CBL教學方法真正實施起來需大量準備工作和先進的教學設備,學生則需具備查閱資料的能力,同時需要知識全面的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引導,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在理論考核部分中,兩組學生基礎理論成績得分有差別,但是沒有統計學意義,A組案例分析成績明顯高于B組,說明兩種方法對理論知識傳授的作用差別不大,但LBL-PBL-CBL教學方法對學生臨床思維的鍛煉和培養更具優勢,這與之前的一些研究結果相類似。綜上所述,在外科學總論教學中LBL-PBL-CBL教學法比傳統LBL教學法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可作為臨床學科教學的參考方案。但其受限的因素較多,需考慮教學醫院的規模、師資力量、學生基本情況等因素,在師資及教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傳統的LBL教學方法仍然具有很強的適用性。

作者:馬珂 肖南 黎曉霜 廖明德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整形美容外科 外科學總論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