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17:12: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醫藥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藥教育

醫藥院校人文教育思考

摘要:文章首先對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概述,其次分析了我國傳統醫藥文化的特點,再次論述了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等醫藥院校人文教育中的應用,最后提出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等醫藥院校開展人文教育的作用與意義,即促進專業學習;提升人文素養;形成特色校園文化等。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人文教育

2017年初國務院《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各環節、貫穿教育各領域,并深入闡釋文化精髓、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傳統醫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奇葩,至今仍惠及世人,因此,更需加強研究闡釋、力求活態利用。作為培養醫藥學類高層次專業人才的主陣地,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醫藥院校)在傳承發展我國傳統醫藥文化方面責任重大。當代社會環境對醫藥從業者的人文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因此,從傳統醫藥的自身特點出發,切實加強醫藥院校的人文教育,將是今后主要方向之一。本文著重論述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視野下高等醫藥院校開展傳統醫藥人文教育的途徑和意義。

一、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與現代醫藥相比,傳統醫藥通常指運用歷史上遺傳下來的醫藥經驗和技術,或指現代醫藥以前的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的醫藥經驗和診療技術,是典型的非遺。傳統醫藥具有獨特的優勢,全世界都承認其對保障人類健康的重要貢獻,因此每年的10月22日作為世界傳統醫藥日。我國中醫藥是世界傳統醫藥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國際影響力逐步提升。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醫藥,繼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中醫針灸”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后,我國非遺國家級名錄中特設“傳統醫藥”類別。迄今公布的4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中共有23個傳統醫藥類項目(如表1所示)。

二、我國傳統醫藥文化的特點

查看全文

通識教育下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探索

摘要:與綜合類大學相比,中醫藥院校的學生群體的學業壓力相對更繁重,入學時的公共教育課程相對更少。在中醫藥大學生入學時對其進行立體前導式的入學教育,培養中醫藥大學生適當的文化素養及個人綜合素質,對其未來的個人發展尤為重要。該課題以新媒體平臺實踐為例,結合中醫藥傳統文化,對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進行了大膽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以應用新媒體的實踐方法,可為入學教育的創新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通識教育;入學教育;中醫藥院校;新媒體

目前,國內對入學教育的研究多集中于綜合類大學。相比而言,中醫藥院校的學生群體的學業壓力相對更繁重,入學時的公共教育課程相對更少。同時,由于中醫藥專業課程設置周期更長,學生從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到穩固的過程中,不確定因素更多。因此,在中醫藥大學生入學時,及時對其進行立體前導式的入學教育,培養中醫藥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分析思辨能力、表達溝通技巧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對其成長成才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學生進入大學之前的教育和生活環境有較大差異,興趣愛好也相差較大,所以,入學教育的課程要有足夠的廣度,使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接觸新事物,轉變思維方式,形成更成熟的價值觀和更理智的擇業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學要實行“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國內外高校通識教育都強調對綜合性知識的掌握,重視跨學科學習,致力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大學運用通識教育理念進行入學教育很有必要,中醫藥大學亦是如此。該課題以新媒體平臺實踐為切入點,結合中醫藥傳統文化,對中醫藥院校入學教育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實踐方法,可為入學教育的創新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1當前中醫藥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研究現狀

資料顯示,目前國內中醫藥大學入學教育的研究內容主要涉及入學后的學習適應、心理問題、人際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幾類:根據具體某醫學專業的特點,針對所需的業務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道德素質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要求,開展的入學教育研究體系;為使中醫藥大學新生樹立專業思想,對開設中醫文化教育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對新生適應性的調研結果與分析;基于專業導讀理念,對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的探究。但基于新媒體平臺的中醫藥大學入學教育研究,相對較少。

2當前入學教育方式的現狀分析及實踐經驗借鑒

查看全文

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透析

論文關鍵詞:教育教學改革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

論文摘要: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到中醫藥教育和事業的未來。在高等中醫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醫規律;適合需求,培養復合型多元化人才;抓住關鍵,改革教學模式;強調源頭,提高教師素質:更新觀念,教育要與時俱進。

中醫藥教育是中醫藥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的高度重視下,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路程,基本建立了多形式、多層次、多專業的中醫藥教育體系,實現了中醫藥人才培養的規模化、規范化和教育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川。在對中醫人才的培養和中醫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21世紀對高素質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特別是在擴招、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的新形勢下,對中醫藥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直接影響到中醫藥教育和事業的未來。然而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系統工程,沒有現成的規模可以照搬,需要進行大量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探索。中醫藥院校作為中醫藥教育的載體和執行者,在進行高等中醫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尤其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把握教育方向,尊重中醫規律

1.1正本清源,培養中醫人才近來有人發起了“促使中醫中藥退出國家醫療體制”的網絡簽名活動,雖然終究只是一場網上鬧劇,但涉及人數上萬人,其中不乏我們中醫藥院校培養的“人才”。這對我們目前的中醫藥院校教育提出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有必要正本清源,培養專業思想牢固的真正的中醫人才。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醫藥院校必須按照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辦事,必須以中醫中藥知識的教學為核心,汲取現代多學科知識(包括西醫知識)為我所用,發展自己,壯大自己。西醫知識要學,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也要教,但主從關系一定要明確,中醫院校首先強調的是中醫思維方式的培養、中醫理論及治病技能的掌握,西醫也好,其他學科知識也好,都是為了中醫發展的需要。

作為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必須首先要解決對中醫的思想認識問題,明確立場觀點。培養的人才要信守中醫,否則只能培養假中醫和自己的揭墓人。在中醫藥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強調以中為主,西為中用,衷中參西,不能盲目地舍本逐末,反客為主,甚至甘愿屈于從屬地位。

查看全文

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研究

摘要:提出中醫藥教育教學具有自身獨特的教學規律,指出目前高等中醫藥教育教學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在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學環節上,應堅持理論知識教學與臨床實習實踐相結合;教學內容上,應堅持醫學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思維方法上,應堅持中醫思維培養與創新思維培養相結合;教學模式上,應堅持現代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教育相結合;教學階段上,應堅持職前學校教育與職業終身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教學規律,認為把握并運用好這些規律對于提高中醫藥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醫藥教育;教學規律;實施途徑

教學規律是貫穿于教學活動中客觀存在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中醫藥教學規律是人們在中醫藥教學實踐活動中對教育規律的進一步探索和總結,它既與其他學科教學有著共性的一般規律,也有著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殊規律。一直以來,對于中醫藥高等教育包含著哪些規律我們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為了更好地發展中醫藥高等教育,對中醫藥高等教育規律的研究顯得非常必要[1]。

1在教學環節上,應堅持理論知識教學與臨床實習實踐相結合

學貴有恒,實踐第一。優秀人才成長的經歷反復證明,人生事業的成功決不會是一蹴而就突然來臨的,而是長期實踐的結果。實踐出真知,我國歷代凡有成就有作為的醫學家,特別是那些大師級的名醫名師,都首先是善于治學的中醫藥學的臨床家和實踐家,而后才是理論家。如醫圣張仲景,就是在認真總結長期行醫實踐的基礎上著成中醫經典《傷寒論》的。理論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并受實踐的檢驗。一個正確的認識,必須經過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無數次的反復才能獲得。中醫藥學作為一門技藝性的經驗醫學,實踐性極強。因此,在教學環節中將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是培養中醫藥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有效途徑。對學生而言,其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是前人和他人實踐證明了的間接經驗,這些間接經驗只有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對實踐的認識,提高實踐能力,才能被學生真正掌握。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越緊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臨床能力就提高得越快。堅持理論知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要注意:①要加強中醫經典課程教學。中醫經典是中醫基本理論的源泉,是中醫藥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深入研究中醫理論、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工具書,應作為中醫藥學科理論教學的重點進行精講,使學生掌握其精髓。②是要加強中醫經典課程的改革。應將內經定為基礎理論提高課,建立以內經為中心的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群。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這3門中醫臨床經典課程,作為臨床提高課,置于中醫臨床課之后進行學習,培養學生中醫辨證思維能力,提升經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③改革教學模式和流程。目前高等中醫藥教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這兩個方面都出現了偏離的現象。一方面中醫藥學術的完整性和實踐性被“老三段”“三中心”的教學形式所割裂。“三段式”,即前期基礎課(2年),中期臨床課(2年),后期實習(1年)。這種模式忽視了中醫的傳統學術背景和教育的特色,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不利于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老三段”的教學模式和課堂為主的中醫藥教學形式又使幾千年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師承教育方式被淡化或遺棄。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傳統的中醫藥教育內容與現代教育形式相互矛盾,這不僅不能很好地繼承中醫學術思想,而且使培養出來的人才很少具有中醫的特點和專長。為解決目前中醫藥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脫離、相互分割的狀況,要樹立“實踐第一”的中醫藥人才培養要求,改革從基礎教學到專業教學,再進入實習的“老三段”教學模式,將過去“三段式”教學模式中臨床課與臨床實習兩個階段合并為一個階段,采取邊上理論知識課,邊上臨床實習課的“基礎課—臨床+實習課”兩個階段相互交叉滾動循環的“兩段式”教學模式,使理論課教學與臨床實踐自然融為一體,相得益彰,以克服理論課教學完成后,再到臨床實習的一起算總賬的做法,從而為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又有較強臨床能力的中醫藥人才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2在教學內容上,應堅持醫學專業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

查看全文

壯醫藥線點灸教育研討

本文作者:李晶晶工作單位:廣西中醫藥大學

壯醫藥線點灸是龍玉乾醫師祖傳的一門醫療技法,一直保持著親緣單線傳承了百余年。當初黃瑾明、黃鼎堅、黃漢儒三位教授提出要把他的祖傳技法拿出來一起研究整理提高,讓更多的人學習的時候,龍玉乾醫師也曾猶豫過,但是最終決定把祖傳技法毫無保留、毫無條件地貢獻出來,讓更多的人受益,用他的話來說是“藥線灸治我奉獻,振興中華理當先,天下人民如手足,民族團結花更鮮”[2]。假如沒有龍玉乾醫師的這一舉動,這項技法就不可能走上大學講堂,就不可能每年有千千萬萬的病患受益于此療法。龍玉乾醫師這樣的胸懷和氣魄無論在上世紀80年代還是在當今,都是值得尊重和學習的。中醫院校的一部分學生的家庭是祖傳行醫,有自己的一些秘方,需要學生學醫以承襲。筆者從事多年的民族醫藥調研工作,了解到很多實用、效好的方法因為找不到傳承人,或是沒有很好地傳承而消失殆盡,多年的醫學探索經驗被浪費,讓人扼腕嘆息。所以,每次在講授龍玉乾醫師獻出祖傳醫技的時候,筆者都讓學生們換一種角度考慮,假如他是龍玉乾醫師,他會怎么做?在授課過程中,融入感恩、奉獻的人文精神。雖然現代社會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像龍玉乾醫師一樣毫無保留的把秘方拿出來的人很少,但是希望通過授課影響,讓學生們在遇到祖傳秘方秘法的時候,盡量地傳承保存下來,以讓更多的人受益,讓中華醫藥存留更多的瑰寶。培養醫學生感恩奉獻的精神是必需和必要的。

引入現代科研成果,提高學生科研興趣

壯醫藥線點灸是從壯族民間挖掘整理出來的一門療法,一門技法的挖掘整理過程也是科學研究的過程,涉及到科研設計、統計學、動物模型的制作、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知識。在課堂上,適當引入一些研究案例,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壯醫藥線點灸的作用機理和作用方式,為學生開啟醫學科研的一角,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與積極性,為其以后的科研生涯開個頭。例如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研究壯醫藥線點灸對脾虛大鼠的影響時,如何使用“勞倦致脾虛”、“苦寒泄下致脾虛”等方式制作脾虛大鼠模型,觀察壯醫藥線點灸對“脾主運化”的影響,觀察什么項目,如何分析研究結果、如何運用研究結果論證議題等內容以增加課堂知識面,加深學生對壯醫藥線點灸療法的認識。

強調施治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醫療是一個服務性行業,細節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壯醫藥線點灸,是用苧麻線點燃在線端形成圓珠狀炭火后,將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體體表一定穴體或部位,所以壯醫藥線點灸痛不痛、是否留疤這些解釋工作、操作細節,是消除患者疑慮,提高臨床療效,獲取患者信任的關鍵。患者信任,是一劑良藥。患者患病,心情本不暢,若是慢性病患者,心情抑郁更是嚴重。加之面對陌生的醫者,疑慮、擔心、緊張等不良情緒更是紛至沓來。如果醫者注重細節,讓患者感到醫生很關心他,并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會增加患者對醫生的信任,能獲得患者的信任,不用藥而病祛一半矣。所以授課時,特別注重細節的傳授。例如初次經歷壯醫藥線點灸的患者,為緩解患者緊張怕痛的情緒,第一個穴位如何選擇?其次再點哪兒?點到某個穴時,預先告訴患者點灸這穴較前更痛,是什么原因等,通過這些細節消除患者的緊張,關心患者的感受。課堂上,還通過情景教學,讓一些學生扮演醫者和患者,余下的學生作為旁觀者,讓學生們通過看、演,體會在點灸治療過程中哪一種方式、細節更能獲得患者的好感與信任。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感受細節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小議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綜述

〔論文關鍵詞」中醫藥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

〔論文摘要」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既是經濟全球化大潮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推行中醫藥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基礎。實現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關鍵在于推動中醫藥教育的標準化,促進中醫藥教育與中華民族文化傳播相結合,推動中醫藥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高等中醫藥院校擔負著培養國際化復合型高級中醫藥專門人才的重任,必須加強與國外高校的合作辦學,積極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促進中醫藥學術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加速高等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進程。

中醫中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同疾病斗爭的經驗結晶,在世界醫藥學寶庫中占有獨特的地位。近年來,隨著人類回歸自然、重視天然藥物和自然療法熱潮的興起,以中醫藥為代表的傳統醫學再度引起世人矚目,推進中醫藥國際化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格局中一項重要的戰略舉措。高等中醫藥教育是實現中醫藥國際化的基礎,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化中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踏上了國際化之路。了解我國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背景,把握其特點與規律,化解其矛盾與問題,提出其辦法與思路,對于加快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背景

(一)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中醫藥教育國際化,是世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有機部分。中醫藥教育,尤其是中醫藥高等教育是我國的傳統優勢學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本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在內,層次、科類齊全的高等中醫藥教育體系。目前,全國擁有獨立設置的高等中醫藥院校44所,另有設置中醫藥專業的西醫藥院校75所,非醫藥院校、研究院所126所,在校生達30余萬人。因為高等中醫藥教育地位的特殊性,國家有關部門在制訂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戰略時,總是把中醫藥連同中國傳統文化一起作為最有條件首先走出國門的兩個領域來規劃。高等學校也完全有能力、有責任率先走上世界,實現與國際現代高等醫學教育的對話與交流,并利用國際教育資源豐富和發展自己。實際上,我國中醫藥院校從1957年起就開始招受外國留學生,此后中醫藥留學生教育規模和范圍持續、穩定擴大,目前已有10多所中醫藥院校設立了承擔留學生教育和管理的國際教育學院,招收的留學生遍及世界各地。留學生教育層次也有了很大提高,學歷教育包括博士、碩士、本科等層次,非學歷教育包括高級進修生、普通進修生和短期進修生等多種形式。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在國際上影響的日益擴大,中醫藥學成為來華留學最熱門的專業,其規模已牢牢占據我國自然科學留學生教育人數之冠。同時,在走出國門方面,經過我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和有關部門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進展,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顯著標志之一。

查看全文

中醫藥高等教育全球化初探

摘要:全球化是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必然發展方向,但如何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相適應卻是困擾相關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難題。在全球化的發展形勢下,中醫藥高等教育可以說正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特殊階段,如何實現與全球化的聯系與協作是相關教育研究工作者必須引起重視的一項問題。本文重點分析中醫藥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所面臨的機遇以及需要應對的挑戰,進而探討適宜全球化的中醫藥高等教育發展策略,望能夠促進中醫藥高等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中醫藥;高等教育;全球化;現狀;策略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在現代化衛生保健領域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同時也是傳統醫學體系中的典型代表之一[1-2]。中醫藥教育走向世界是中醫藥全球化的重要基礎,必須引起各方重視,但在中醫藥的傳承與發展中仍然存在難以擺脫不合理管理體制機制束縛的問題,中醫藥人才嚴重匱乏。除此以外當前中醫藥院校教育中仍然無法擺脫“中醫人才中不中、西不西”的問題,影響本專業人才的綜合質量。在這一背景下,為面向中醫藥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與人才支持,就必須積極探索將中醫藥引入醫學全球化系統中的方法與路徑。因此,在中醫藥全球化發展的浪潮影響下,高等教育如何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并走向全球化的發展道路,這一問題備受各方人員的關注與重視。

一、中醫藥高等教育全球化發展機遇

近年來,國家政府以及相關機構逐步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扶持力度,加之我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進而使得中醫藥領域逐步走入全球化發展的嶄新層面,與西方醫學理論的交流、協作也更加密切,這一點通過中醫藥受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中可見一斑。有調查數據顯示[3]:國際社會近年來針對中醫藥專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中醫藥在國際醫療衛生舞臺上的覆蓋面不斷擴展,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簽訂有大量的中醫藥專項合作協議,并將中醫藥技術快速推廣至疾病預防與治療的各個領域中。除此以外,隨著中醫藥國際影響的不斷擴大,中醫藥教育的社會需求也日益增加。有關報道中指出,近十余年以來,國際上的中醫院校和培訓機構逐步成立,不同規模的中醫藥教育在世界各地相繼開展,國際主流教育學界也開始高度重視中醫藥教育的全球化目標實現,大量國家與地區的正規大學中已經創辦了各種類型的中醫藥本科教育專業,中醫藥對外教育也逐步自傳統模式下的散、亂、小狀態向著主流化、規范化、學歷化、本土化的方向繁榮發展。正是由于中醫藥專業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不斷提高,因此對中醫藥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中醫藥高等院校作為面向社會培養并輸送專業性、復合型中醫藥人才的重要陣地,必須做好對全球化趨勢的應對工作,將中醫藥專業的發展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一個全新的增長點,從而為中醫藥專業的快速發展贏取更加廣闊的前景與市場。

二、中醫藥高等教育全球化發展挑戰

查看全文

小議中醫藥教育現代化的路徑

論文關健詞:高等中醫藥教育教育現代化實現路徑

論文摘要:高等中醫藥教育現代化的實現是一個系統、動態的發展過程。高等中醫藥教育現代化需要政府行為及政策支特;需要實現教育思怒觀念的轉變,需要實現辦學定位的現代轉換;需要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要走適度規模效益之路;要走結構效益之路;要實現課程與教學內容的多元、跨學科發展;要處理好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師承教育的關來;要以辦學條件現代化為物質基礎和前提;要確立奴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和管理體制,提高管理效益;要加強師資隊伍內涵建設,樹立教師新形象.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是鄧小平以偉大戰略家的眼光,從全局出發,關注我國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事業提出的根本戰略方針和發展方向.在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的21世紀,深入學習研究、貫徹落實“三個面向”,深入研究高等中醫藥教育現代化問題,對于發展高等中醫藥教育,培養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具有現實意義.

“中醫藥學是我國醫學科學的特色,也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而且對世界文明的進步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要正確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推進中醫藥的現代化"()。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高等中醫藥教育,作為繼承和創新中醫藥事業的主導力量,在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的進程中,理應承擔起其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因此,在教育現代化和中醫藥現代化的浪潮中,高等中醫藥教育現代化成了不可回避的時代課題.

而如何推進高等中醫藥教育現代化,也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結合多年的高校管理經驗,筆者以為,要推進高等中醫藥教育現代化,上至政府、中至中醫藥院校管理者、下至教師,都有一系列的工作要做.

1離等中醫藥教育現代化需要政府行為及政策支持

查看全文

中醫藥繼續教育論文

1更新教育觀念,科學準確定位

由于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生源逐漸萎縮,學歷教育不再是成人教育唯一的任務,而非學歷教育則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從單純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向以職業為導向的繼續教育轉變,是中醫藥成人教育的必由之路。中醫藥成人教育具有職業屬性和特點,以滿足中醫藥事業發展和專業技術人員職業崗位對中醫藥知識的需求為要,針對培養對象大部分是本行業的在崗從業人員的特點,要改變原有的辦學模式,從單純學歷導向的教育向職業導向的教育培訓過渡。職業導向的教育培訓包括成人高等學歷教育、職業崗位培訓、職業技能培訓、中醫藥在崗繼續教育等。為應對中醫藥人員知識技術老化,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工作轉崗等狀況,可以通過職業教育培訓,充實和更新專業知識及技能,完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中醫藥人員的職業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創新能力,提高其工作崗位勝任能力。要順應終身教育的大潮,更新觀念,科學定位,抓住機遇,緊跟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步伐,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調整辦學方向,改變單一學歷教育模式,代之以職業崗位培訓、職業技能培訓、中醫藥在崗繼續教育等多種形式的中醫藥繼續教育模式,盡快實現高等中醫藥院校成人教育辦學模式轉型,促進中醫藥成人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基于上述認識,為貫徹落實國家“雙證”制度,江西中醫藥大學制定出臺了《關于鼓勵在校大學生取得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國家“雙證”的意見》,鼓勵和支持在校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開展中醫藥及食品營養類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精心組織培訓教學與鑒定考試,現已開展的項目有:保健按摩師、保健刮痧師、公共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美容師、養老護理員、中藥調劑員、中藥炮制工、醫藥商品購銷員、藥物制劑工、育嬰師、芳香保健師等職業中、高級技能培訓與考核鑒定,通過中醫藥職業技能的培訓與鑒定,提升了我校學生的就業擇業競爭力,增強了我校社會服務能力。

2以市場為導向,服務行業與地方

中醫藥成人教育的轉型要遵循中醫藥繼續教育規律,要充分理解、吃透、用足國家有關政策。非學歷教育社會化、市場化程度很高,中醫藥成人教育的轉型要以提供高質量教育服務為導向,以提高中醫藥在職從業人員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為抓手,為促進地方經濟建設、中醫藥行業發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貢獻。因此,中醫藥成人教育要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辦學機制,增設社會緊缺的學科專業,適度發展成人本科學歷教育,強化職業技能和資格培訓,大力發展大學后的繼續教育。中醫藥成人教育轉型既不能等、靠、要,又不能盲目亂轉,要切合當地實際,本著為中醫藥行業和社會服務的宗旨,整合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利用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把發展戰略重點向農村、社區基層轉移,送教上門。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開發網絡教育資源,提供遠程教育服務,構建終身教育服務平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辟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徑的辦學模式,加強與政府、行業及企事業單位的合作,大力開展以崗位勝任能力為核心的中醫藥繼續教育培訓。培訓內容強調學以致用,結合工作實際,確保中醫藥繼續教育的質量和效益。通過中醫藥繼續教育服務,取得行業主管部門和社會的認可,爭取更多政府和衛生主管部門繼續教育項目。近年來,中醫藥成人教育也呈現出多樣化學習需求的傾向,由于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識增強,為了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提高中醫藥文化修養,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有部分成人學員有學習中醫藥知識的需求,從終身教育角度講這是將來潛在的學習對象和發展方向,啟示我們從中可以尋求新的教育增長點。為此,我們通過加強與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合作,從2005年開始,面向省內中醫藥行業、縣級醫療機構和農村社區等,開展了幾十項中醫藥繼續教育培訓項目,培訓學員超過一萬人次。尤其近年來,我校中醫藥繼續教育在項目的規格、數量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年均獲4~5個國家及省級培訓項目。先后承辦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繼續教育“西學中”、衛生部“走進西部”萬名縣級醫院醫師培訓、江西省縣級中醫臨床技術骨干培訓、中醫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中西醫結合人才培訓、縣級醫院精神專業醫師(護士)骨干師資培訓、新錄用衛生監督人員培訓、康復治療師培訓等項目。此外,為縣級中醫院開展了“西醫人員學習中醫”培訓,為江鈴集團等國有大型企業職工開展中醫養生講座。

3提高辦學質量,維護良好聲譽

中醫藥成人教育在轉型過程中,不應忽視提高學歷教育質量,要注意維護成人教育辦學的聲譽。近年來成人學歷教育雖然招生勢頭逐漸減緩,但學歷教育尤其是專科生本科層次在當前成人高等教育中仍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現階段還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發展的空間,人才市場對繼續提升學歷文憑還有大量需求。但就我國目前高等成人學歷教育總體情況來看,其質量令人堪憂,甚至已受到社會垢病,成人學歷教育文憑在人們心目中貶值,社會認可度降低“,含金量”急劇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成人學歷教育辦學機構辦學指導思想不端正,管理不規范,質量監控乏力,教學投入嚴重不足。主要表現為下放和轉移成人學歷教育辦學權,隨意設立教學站點,同時缺乏有效監督管理。成人學歷教育教學站點良莠不齊,以創收羸利為目的,急功近利。為搶奪生源,常常惡性競爭,違規招生,淪為招生中介機構;為節省開支,常常出現違規辦學,少開課程甚至不開課程,編造成績,變成變相出賣文憑的機構。如不及時改變這種現狀,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將自斷生路、自毀前程。因此,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中醫藥成人教育必須端正辦學思想,從過去一味強調擴大招生規模,轉到以提高辦學質量,規范辦學行為的軌道上來,在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的同時,要穩定學歷教育規模,加強內涵建設,落實各個教學環節,夯實質量基礎,制定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質量標準,加強質量監控和管理,增加辦學投入經費,解決“函授不函,夜大不夜”的窘境,使之健康、有序、持續地發展。實踐中,我們確立了“穩定規模、提升質量、優化結構、突出特色”的辦學指導思想,在成人教育生源普遍下滑的不利形勢下,主動出擊,采取多項措施,穩步發展學歷教育。為了進一步提高我校學歷教育質量,規范學歷教育,啟動實施了《江西中醫藥大學本專科繼續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同時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落實主要教學環節,組織專業教師到教學站點對畢業生進行實踐環節考核、主干課程抽考,起到以考促學的作用。加強學生自學環節的督導,要求任課教師進行自學指導,為學生制定自學計劃、布置批改作業、答疑解惑。為進一步加強對函授教學站點的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各教學站點的辦學行為,我們還制定出臺了《江西中醫藥大學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站管理辦法(暫行)》,定期召開教學站點工作會,加強對站點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教學站點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落實教學站點淘汰制度,培育扶持辦學條件好、生源好的站點,淘汰辦學規模小、招生不規范、辦學條件差、教學管理亂的教學站點。推進現代化網絡管理技術應用,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此外,為了不斷提高繼續教育的辦學質量,我們還加強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用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成果豐富辦學實踐。近三年,組織申報立項教育教學改革項目11項,其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改項目2項,江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項目4項,江西中醫藥大學校級教改項目5項。

查看全文

醫藥人文教育內涵及課程設置

摘要:醫藥人文教育與醫藥專業教育協同作用,是培養高素質醫藥專業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醫藥人文教育是大人文教育,它包含敬畏生命、同情病患、守護健康的人文精神,也包括體現醫藥問題社會性和公共性的社會科學思想。醫藥人文教育借助醫藥人文課程體系通過默會功能,使醫藥類學生在歷史與現實的感悟中將職業信仰和職業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關鍵詞:醫藥人文教育;內涵;特性;;功能;課程設置

醫藥類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道技兼修的醫藥人才。所謂道是指敬畏生命的價值觀、服務健康的義利觀、拯救生命的職業觀;技是指豐富的專業知識、精湛的專業技能、不斷學習的創新能力。技的培養可由醫藥專業技術教育完成,道的培養則必須由醫藥人文教育完成。特別是高等醫藥職業教育應重視和強化醫藥人文教育對醫藥專業教育的協同育人功能,從而使醫藥行業未來的從業者既能始終銘記職業責任,又能用精湛的專業技能服務人類的健康事業,成為真正融“藥德、藥規、藥技”于一體的全面的醫藥人才。

1醫藥類院校人文教育現狀

長期以來,醫藥類高等院校缺乏系統而獨立的醫藥人文教育體系。近年來,隨著對醫藥類高等院校應加強人文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各醫藥類院校也陸續開設了一些人文類課程,如文學名著賞讀、哲學導讀等課程,但由于缺乏針對性,加上課時數量少,課程內容偏于一般通識性人文課程,這樣的人文課程對實現醫藥類院校高素質醫藥人才培養目標所發揮的作用并不盡如人意,它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邊界過寬,無法聚焦職業精神。通識性人文教育旨在促進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個人與社會價值的實現;通識性人文教育的重點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從學科構成來說,通識性人文教育主要依托文學、歷史、哲學、語言、藝術以及具有人文主義內容或運用人文主義方法研究的其他社會科學。醫藥類大學生的專業學習主要集中在藥學、藥物制備、藥品檢測、醫療器械制造與營銷、藥品營銷等與醫藥產品相關的學科領域。醫藥類大學生未來將進入的是制藥、藥品檢測、醫藥產品營銷、藥學服務等職業領域,這些職業領域具有鮮明的行業特征,因此,醫藥人文教育除了應有一般通識性的人性教育外,還應當有與其所從事職業緊密關聯的價值觀教育與精神塑造,如敬畏生命、精研藥術、服務醫學、幫助病患、服務健康、拯救生命等價值教育,而這些是通識性人文教育無法涉及的內容。由于醫藥專業的特殊性,對于醫藥類大學生來說,如果僅開設通識性人文課程,就容易使學生感到泛泛而談,隔靴撓癢,甚至大而無當,無法解決醫藥類大學生在學習過程與職業生涯中所面臨的職業價值困惑和疑問。正如《醫學人文學科所遭受的批評與啟示》一文中所說,“醫學人文學科正遭受著醫學生大量的惡意批評,有很多學生認為人文學科教育沒有重點、毫無生趣、缺乏意義”。同樣,在醫藥類大學只開設一般通識性人文課程,也會因課程內容過于通識化、缺少針對性而給學生帶來人文教育沒有重點、泛泛而談,沒有實際作用的質疑。2)一般通識性人文教育,無法提供涉及醫藥社會性問題的分析視角。醫藥類大學生不僅需要懂得人性,更需要懂得醫藥的社會性和公共性。醫藥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醫學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一般通識性人文教育圉于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之內,僅專注于人性與情感的分析,無法解釋醫藥活動領域中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也無法使學生清晰地認識醫藥活動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和作用,更無法呈現醫藥發展與社會各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因此,一般通識性人文教育無法使醫藥類學生直接地、深刻地理解并確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的特質、社會地位與社會價值。如果學生缺乏對職業地位的正確認識,缺失應有的職業價值定位,那么醫藥類學生就會很容易地把這一職業或這一行業僅僅作為個人謀生之道。有研究者曾指出,高校醫學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是“以通識性人文課程替代醫學人文課程,諸如將思政類課程、心理健康、禮儀修養和人際溝通等納入人文醫學課程統計中”,他認為,雖然通識性人文課程在培養學生素質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課程內容不能完全覆蓋和替代醫學人文課程[1]。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同樣適用于醫藥院校的醫藥人文教育,不應當以一般通識性人文教育替代專門的醫藥人文教育,不能簡單地以一般通識性人文課程來代替專門的醫藥人文課程。醫藥類大學生的人文教育應當是具有明確的職業指向、體現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精神、具有醫藥社會活動特征的大人文教育,并由一個完整的醫藥人文課程體系來支撐。

2醫藥人文教育的內涵、特性及功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