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教育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08:08:2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想象力教育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教育中創造力的培養
一、語文教育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眾所周知,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學習能力差,但這并不影響對他們創造力的培養。據相關分析,創造力較高的人通常有較高的智力,但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具有卓越的創造力。創造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學科教育中,語文教育恰恰具備“長期”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教育是中國文化的傳承教育。讓學生通過語文教育來了解人文、了解社會,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語文教育本身就具有其自身的基礎性和工具性特點,同樣語文教育也是激發、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基礎和工具。
二、如何在語文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1.打破思維藩籬
語文教育是最適合、最適宜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土壤。以往的語文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得多、灌輸得多,甚至包辦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沒有給學生留存平等思維的空間和權力,強加給學生許多“想當然”的觀點,進而使學生習以為常地放棄自我思維過程。這不僅讓學生失去了彰顯自我的思維能力,更在無形的泯滅了學生激活自身創造力的大好時機,教師也在不經意間由學生思維成長的推手變成了扼殺學生思維模式的“殺手”,形成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學生就像動物園的獅子,由于天天處在這種安逸的生活中,它們不但威風蕩然無存,而且失去了物種自身在野外生存的天然本性。因此,語文教育本身是教師讓學生自己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符合自身特點的思維方式來闡明觀點,分析問題,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2.走出交流障礙
促學前教育良性發展方案
作為全國幼教工作先進縣市,我市的學前教育取得了較好成績,全市的持證幼兒園254所,入園幼兒35500多人,有專職教師1920多,有省級示范幼兒園4所,市現代化幼兒園7所,市上等級幼兒園52所,幼教事業可謂紅紅火火,但成績后面也存在許多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1、幼教私有化。具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幼兒園不能很好地滿足幼兒的學前教育,于是出現了許多規模小、設施差、水平低的家庭作坊式的幼兒園,據不完全統計,占幼兒園總數的70%多,這種家庭作坊式的幼兒園與群眾的要求相關甚遠。
2、收費無序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物價部門對教育收費有明確的標準規定,但對于廣大民辦教育機構來說,往往各顯神通,避過收費監督和檢查,收費標準不一樣,收費時間不一致,收費項目不統一,收費開支不明確,結果廣大群眾對學前教育的收費怨聲載道。
3、教學超前化。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放松、最自由、最具有想象力的階段,但現在許多幼兒園存在著課程設置小學化,開設了識字、珠算、英語、圍棋等興趣活動,評價孩子以小學生的要求來衡量,本來最快樂的人,現在許多小孩變得身心疲憊,小小年紀不想上幼兒園,產生厭學情緒。
4、智力超弱化。學前教育本應開發幼兒的智力,所謂智力是指人認識事物的能力,它是由感知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念力、想象力等五種基本要求構成的綜合穩定的心理特點,其思念能力是核心。培養幼兒綜合能力,是為以后的不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現在許多幼兒園因為了吸引更多的幼兒、增加競爭力,提前讓孩子讀書寫字做算術。這勢必以剝奪孩子的社交能力、感知、認識物質世界的能力發展為代價,這不是在發展幼兒智力,恰恰是阻礙了幼兒智力的發展,對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研究
一、準確把握當前我國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基本情況
1.“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教育培訓的理論和實踐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兒童的天賦、才能、個性、想象力、創造力、潛在藝術素養得到了更加充分的發揮,教育效果“增量”十分明顯。
二、深刻理解抓好我國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的豐富內涵
抓好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無論是從兒童個人角度、家庭角度還是從國家藝術發展規劃角度,意義都十分重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充分理解、領會這些重要作用發揮的基本點與著力點。1.對兒童審美觀念的養成作用。通過學習美術,從兒童自身的獨特視角,最大限度地激發其觀察世界、觀察生活、觀察人生、觀察真善美的潛質與活力,從而不間斷地啟發兒童早期藝術思維和初步藝術理念形成,為將來欣賞人生、發現與品味生活中的美奠定堅實基礎。2.對兒童創造力想象力的開發作用。創新是一個民族不斷發展進步的靈魂。對兒童來講,美術學習是增強創新能力的有效載體與有力方式。對于大部分兒童來講,學習美術的終極目的并不是成為專業美術人才,而是啟發藝術才能,激發藝術底蘊,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就可以通過美術教育來打破應試教育造成的思維禁錮,給兒童思想以新的啟發和引導,引導兒童用感性認知去細心觀察周圍事物,用理性認知去積累整合勾勒畫面布局與色彩。這一過程就是培養兒童想象力與獨立創新能力的過程,對于其將來的人生大有裨益。3.對兒童個性心理特征的塑造作用。天真、純潔、善良是兒童的天性。每個兒童的性格、思維和稟賦又是各不相同的。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正是立足于這種難得的、寶貴的、獨一無二的天性與個性,來培養兒童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征。通過新的教育理念的啟發與引導,可以最大限度地將每個兒童內心世界中的各種美好激發出來、抒寫出來、展現出來,落于紙上的不僅僅是一幅美術作品,更是一件件與眾不同、沒有重復、不受制約的心理和心靈展示。一花一世界。通過科學的美術教育,尊重、培養兒童的獨立性格特性,是對兒童的今天負責,更是對兒童的明天負責。4.對兒童健康積極人生觀的引導作用。兒童學習美術,不但可以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還可以開辟一個體驗人生的渠道,找到一個宣泄情緒的窗口,從而培養積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作畫過程中,兒童可以把心中的喜怒哀樂躍然紙上,可以體會繪制成功的喜悅,可以品讀作畫失敗的挫折,可以將心中的不快、壓力與情緒盡情通過繪畫作品充分宣泄釋放,從而始終保持健康、平和、樂觀、陽光、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積極探索推動我國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最佳實現路徑
開展學齡前兒童美術教育,要秉持“一切為了兒童,一切從兒童出發”的理念,充分尊重這一階段兒童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與觀察事物的獨特視角,采取更廣泛、更積極、更有效的師生互動方式,使課程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夠啟發兒童主動參與、發揮潛質,在充分調動兒童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基礎上,實現最佳教育效果。1.注重啟發引導。語言講授是教學類活動的基本技能。對學齡前兒童進行美術知識的傳授,需要將語言講授與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質結合起來考量,選取行之有效的講授方式,避免生搬硬套和填鴨式的教學。第一,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盡可能精簡準確地描述出概念和理論,便于兒童理解;第二,要確保語言的形象生動和一定的趣味性,能夠吸引住兒童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第三,內容要貼近兒童的生活,避免片面追求形而上的純理論教學;第四,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諸如游戲式、談話式、討論式等等;第五,課程以循循善誘、啟發鼓勵為主,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增強兒童的自信心和創造力。2.注重實踐培養。理論離不開實踐。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講,學習美術知識,親自動手實踐、充分體現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淋漓盡致揮灑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和心中的美,比簡單地聽講重要得多。一方面,通過教師本人的演示,向兒童科學示范如何進行繪畫構圖,引導兒童“親自上陣”,固定住正確的繪畫構圖基礎技巧,在基本要求方面要做到“準確定型”;另一方面,要鼓勵兒童大膽進行實踐探索,不拘一格地利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繪畫知識和技巧,獨立進行繪畫創作,真正把自己眼中的和心中的美術思想和藝術感悟表達到紙面上,在獨立創作方面要做到“開放創新”。3.注重觀察力訓練。良好的觀察力是進行美術創作活動的一項基本素質。對學齡前兒童的美術教育,應當把觀察力訓練放在首要位置,凸顯觀察力與藝術靈感的塑造,真正培養出孩子們敏銳的觀察力,打下厚重堅實的能力基礎。第一,要通過積極地啟發引導,引起兒童積極主動觀察事物的興趣,發現觀察活動的樂趣所在,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達到“觀之成習”;第二,要培養兒童觀察的“敏銳度”,能夠聚焦、發現美之所在和靈感觸發點、迸發點,達到“觀之有效”;第三,要培養兒童正確的觀察方法,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有意識地運用大腦與智慧,使觀察“活起來”,以所觀所察來啟發思考,達到“觀思并舉”。4.注重情感體驗認知。對美術能力的教育培養,最終歸于對藝術欣賞力的提升和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的體驗。對學齡前兒童進行美術教育,要始終不忘教育的根本目的與基本出發點,全身心投入,積極創設藝術情景,耐心細致引導鼓勵,盡己所能地為兒童培養一雙觀察、發現美的眼睛,培養一種感受、提煉美的能力,培養一種對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培養一種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與認可能力,鼓勵兒童大膽地探索藝術、探索生活中的美,勇敢用美術作品直抒胸臆,從而引發兒童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成為一個有思想、有理想、有創新、有魄力、有行動力的全面合格人才。
藝術欣賞在職業教育中的作用及意義
摘要:職業教育中開設藝術欣賞課程,把藝術教育融入職業教育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生活,對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和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藝術欣賞;職業教育;作用及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用人需求水平的提高,現代職業教育領域中,人才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特長的學生在就業上往往會占有更大的優勢。因此,很多職業教育學校紛紛開設藝術欣賞課程來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藝術素養能力,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在社會中的競爭力。本文從職業教育院校學生的藝術欣賞現狀出發,探討藝術欣賞對推進職業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意義。
1職業教育院校藝術欣賞現狀
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求學生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質,同時還要具備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因此,對于職業教育學生全面素質能力的培養,良好的藝術欣賞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雖然很多職業院校開設了藝術欣賞課程,但職業教育院校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仍存在著以下幾種情況:
(1)藝術素養不高。職業教育院校的學生多來自中小城市或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的影響,生活水平低,群眾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不高,藝術覆蓋面差,很多學生來只有在進入大學后才有機會接觸到電影、戲劇、畫展和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的藝術門類和藝術作品,因而導致職業院校學生藝術基礎差,藝術素養相對不高。
高職院校音樂審美教育論文
【摘要】本文著重分析了高職院校音樂審美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意義,探索了高職院校開展音樂審美教育,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審美教育;大學生;心理健康;重要性
一、高職院校音樂審美教育對大學生心理的重要性
(一)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性。大學生在音樂審美教育過程中通過傾聽音樂能夠陶冶自身的情操,開闊眼界和心胸,進而加強創造力、觀察力和想象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大學生沉浸于音樂中能夠被音樂所表達的情境所吸引,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音樂中發泄自己的情感,得到精神的滿足和放松。這種體驗能夠加強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素養。具體來講,音樂本身能夠使大學生放松心靈,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大學生的心跳、血壓、呼吸等都會呈現一定的規律,而這些規律能夠使大學生感到放松。另外,大學生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能夠發泄自身的不滿情緒,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況。(二)對大學生心理能量的重要性。大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音樂會以音響的形式作用于大學生的心理能量,使大學生的心理能量發生變化,進而增強大學生的心理張力,使大學生的心理張力與音樂張力相互影響,充分發揮心理能量的作用。具體來說,音樂通過流動的音響傳入大學生的耳朵,大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必須聯想并想象音樂所描繪的畫面,在想象的過程中不斷轉移被壓抑著的心理能量。但是,大學生心理能量的轉移是隨意的,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引導,使大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合理釋放心理能量。另外,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音樂會帶給人一定的情感體驗,而這些情感體驗能夠使人產生一定的心理能量變化。大學生的知識豐富,精力充沛,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能夠注意到音樂中的細微情感,而這些情感會影響到大學生的心理變化,使大學生產生特定的心理能量。(三)對大學生心理結構層次的重要性。一是音樂審美會對大學生的自我產生影響,大學生自帶的能量會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被阻礙、轉移或釋放,而這個過程能夠減少大學生的沖動和盲目;二是音樂審美會對大學生的自我意識產生影響,大學生能夠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感受到愉悅、悲傷、思念、寧靜的情緒,并通過情緒的體驗來感受豐富多彩的世界。并且,大學生在音樂審美的過程中還會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自身的生活經歷來對自我進行思考,進一步強化他們的自我意識;三是音樂審美會對大學生的超我產生影響,而超我是大學生人格中理想的部分,是完善了的自我。并且,超我對自我具有控制和引導作用,能夠引導大學生追求和諧的內心狀態。音樂審美教育能夠重塑大學生的心靈,通過大學生對音樂美的感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覺抵制丑陋的東西,培養大學生優美高雅的審美情趣。
二、高職院校音樂審美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情緒情感。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的產生與不良情緒有著直接的關系,健康的情緒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音樂審美教育能夠加強音樂對大學生情緒和情感的影響,調節大學生的情緒。例如,大學生通過音樂旋律的變化能夠體會豐富的節奏和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具有一定的社會思想傾向性,能夠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的情感與音樂情感相交匯,大學生獲得一定的情感共振,而這種情感交匯和情感共振能夠改善大學生的消極情緒。例如,在音樂審美教育中,大學生通過欣賞民族音樂不僅能夠了解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而且能夠感受民族情感,緩解自身的心理壓力,宣泄不良情緒。(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智力水平。音樂審美教育能夠作用于大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創造力等,不同的音樂能夠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開發大學生的智力,為大學生創建自主發展的空間。并且,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潛能。例如,在音樂審美教育中,學生通過欣賞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了解民族的生活環境、文化習俗等,同時,學生還可以運用自身的想象力去聯想人們的生活場景,加強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思維。(三)有利于完善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健康的音樂蘊含著健康的思想,能夠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高職院校音樂審美教育可以通過講解內涵深厚的音樂作品以及音樂家的勵志故事,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知識和音樂風格。并且,音樂審美教育能夠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音樂文化,充分發揮優秀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對大學生的影響作用,進而完善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四)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音樂審美教育能夠通過群體性的音樂活動,加強學生的人際交流,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例如,合唱、齊唱、重奏、歌舞表演等音樂表演形式需要團隊成員相互溝通、相互配合,在溝通和配合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學生的合作意識,進而使學生學會與團隊成員之間和諧相處,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幼兒教育與智能學伴關系的確立
2—8歲是孩子學習語言、認知世界的黃金時期,人工智能則表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有信心做出這樣的結論:在人工智能的影響下,學伴關系必將發生革命性飛躍。
一、對幼兒教育現狀的思考
1.幼兒家庭教育缺乏科學理念。雖然幾十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提升幼兒教育的諸多政策,但幼兒教育環境實質上的改變甚微。一是如今大多數幼兒是獨生子女,幼兒的健康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但所處人際環境過度中心化。從“四老”到新生代的父母,幼兒總是處于“中心”地帶,他(她)的一舉一動受到了過度關注,最重要的是安全關注。在啟蒙教育方面,年輕父母缺少專業的幼兒啟蒙教育培訓,愿意給孩子“最好”(注意:并不是最優)的啟蒙教育。我們暫且不論幼兒教育機構是否具備相當資質,但這些啟蒙如同“蜻蜓點水”,孩子每周只訓練一節課,每節課時間2個小時,上課時不允許家長陪在身邊(大多數是這種情況)。這種環境是否能夠達到啟蒙教育的要求,缺少專業機構的評價。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到意外吸引,專注力與集中力不高,孩子對于教師印象不深刻,容易忘記,學伴關系很難建立起來。二是如今的年輕父母從未接受過專業輔導幼兒教育訓練(發達國家在孕期就要接受達標課節數的專業培訓),對于傳統的啟蒙教育抱有排斥心理,受新生事物影響大,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愛“趕時髦”。意大利“蒙氏教育”、英國“游戲”啟蒙、美國“兒童多元智能教育”……各種機構打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旗號,讓沒有育兒經驗的家長盲目跟隨“潮流”,收效甚微。當明白自身才是幼兒最好的學伴,再想建立和諧獨特的關系時已不可能。2.幼兒園教育存在發展不均的問題。幼兒園是為了更好地讓幼兒適應集體生活,但這不是全部原因。我國的幼兒教育一直采用的都是小班制或大班制教學,雖然這給幼兒提供了更多集體生活機會,但公立幼兒園(普惠性)與民辦園存在著發展不均等的情況。無論是園區的硬件環境建設,還是師資的軟件層次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一是普惠性幼兒園更多是為了解放父母,家長減少后顧之憂,對于幼兒教育就退而次之。經調查發現,大多數普惠性幼兒園沒能形成獨特的教育風格,甚至有的園根本就沒有風格,對幼兒的教育純粹按照國家的幼兒教育大綱要求,采取的是與學校風格類似的方式。與其說孩子來到幼兒園,不如說年紀更小的學生來到了規模更小的學校。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的幼兒,往往過早地建立了學伴關系,或者是與教師形成了“尊師重道”的早期師生關系,或者是與小伙伴形成了幼稚的同學關系,而這兩種學伴關系都不符合幼兒教育的發展環境。二是一些規模較大的私立園有比較不錯的硬件環境,但師資并不能與之形成等同配套。經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幼兒園教師雖有資質(學前專業),但往往剛走出大學校門便走進幼兒園大門,不僅缺少育兒經驗,更缺少將理論化為實踐的能力。他們在幼兒園的工作方向是受幼兒園的辦學觀念影響的,幼兒園的辦學方向又受社會大環境影響,可惜的是我國除了部分一二線城市有一定的幼兒教育指導作用外,絕大多數城市的幼兒教育都是盲從狀態,農村的幼兒教育更不用說。在這種情境下,我們很難說幼兒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符合自身需求的學伴關系。
二、人工智能帶來建立學伴關系的優勢
1.最長時間的陪伴,是學伴也是良伴。人工智能早已經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內容,它正在以越來越精細化、具體化的實物體現出來。這些實物(不是一般性質的玩具)容易喚醒,而簡單的操作也利于幼兒使用和訓練。這其中體現出來的反復問答、隨機形變以及具有指向性訓練,都對幼兒啟蒙教育有促進作用。幼兒教育偏重于記憶訓練、鍛煉思維力和想象力,這些要么需要有相當專業的知識儲備,要么需要長時間的陪伴,要么需要系統反復操作。人工智能學伴的出現不僅解決了時間上的尷尬,同時提升了孩子的關注力和想象力,對于習慣養成也有極大的助力。據初步調查,許多幼兒園正在努力設置人工智能作為幼兒的學伴,人工智能中所包含的引導點、知識層面都可以自主結合幼兒當下的需求給予恰當指引,甚至能夠引導幼兒進行溝通、交流和表達,提高幼兒的集體意識。這種學伴關系的建立,將提升啟蒙教育效率,科學化精準化地進行分層次幫扶。2.激勵幼兒的探索欲,更早建立自信心。教師是幼兒心目中的最高權威,是崇拜的對象。教師的行為(尤其是教學行為)影響他們從事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參與尋找、鉆研將會喚醒孩子的探索欲望。在這方面人工智能更好的表達認同和贊賞,從而補償孩子因為受到了忽視,冷落,嘲笑和貶低而產生的消極情緒。人工智能還可以利用網絡搜集豐富的信息,升級教學手段,不斷主動適應孩子的行為習慣,促進溝通和表達,幫助其找回自信,適應群體生活。更高層次的人工智能還可以“觀察”“傾聽”,根據幼兒的喜好來“發展”自身的形象,滿足幼兒不斷衍生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讓幼兒有意愿、有目的探求,有利于良好性格的養成。這樣的學伴關系才是良好的、健康的。
作者:李宸歌 單位: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教師幼兒園
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探討
學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兒童接受小學教育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存在實質性的區別,不能將其混為一談。如果將學前教育小學化,那么勢必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造成影響。本文主要對目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并通過探討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區別,分析學前教育小學化的危害,以此來為今后學前教育的合理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學前教育對兒童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是其智力發展的關鍵階段,而且還是兒童一生中成長最快的時期,是孩子的想象力、記憶力和創造力等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但目前,大多數家長都不理解幼兒園以游戲為主的教學理念,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整天玩玩鬧鬧,根本學不到真正的知識,而家長的這些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園的教育方式,使教育逐漸趨于小學化,這不僅不能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而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兒童的成長帶來危害。
一、目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前教育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教師的素質普遍偏低,尤其是農村學前教育教師,聘用的大多都是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村婦女來擔任,雖然這些人相對來說有較高的知識,但是卻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學前教育培訓,只是會單純的運用陳舊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不考慮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甚至還會因為幼兒不聽話對學生進行體罰。比如說,上課期間,窗外飛過一只蝴蝶,兒童好奇的看上幾眼,教師就會以不認真聽話的理由讓對兒童進行懲罰,從而導致兒童的好奇心被壓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兒童的綜合教育。
(二)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創新
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創新也是目前學前教育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一般來說,處于學前教育的兒童年齡大多都在3周歲到6周歲之間,這個階段的兒童,對周圍發生的任何事物都存在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任何事物都想探個究竟,都想問問為什么。每一天都按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學安排,按部就班的實施教學,就會把孩子們像個機器人似的灌輸,長期下去,孩子必然會喪失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學前教育教學應該充分考慮幼兒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對教育方式進行不斷創新。比如說,在教學活動中,以游戲為主,讓學生們在玩玩耍耍中學習新的知識,發展孩子的各種能力。
創新殯葬教育培訓報告
為了全面改變我國殯葬服務機構的行業形象,提升我國的殯葬服務水準,我們需要主動地依靠政府、行業和社會的力量,以創新的精神逐步地建立我國的殯葬教育培訓體系。
一、我國殯葬教育培訓的現實狀況
我國目前的殯葬教育與培訓正處在一個不斷進步的狀態中。
近年來,一些殯葬服務機構展開了有關殯葬的文化和理論研究。我國第一部系統地研究殯葬的系列教材《殯葬學科叢書》在民政部領導的關心下,已經由上海殯葬文化研究所出版了其中的12本專著;各地先后舉辦的國內國際殯葬理論研討會,貢獻了行業中各類人士的研究成果,已有多本高水平的論文集編輯出版;一些在殯葬管理或經營上頗有建樹的人士也紛紛著書立說,一些學校根據教育的需要,出版了一些教材用書籍,民政部人事教育司也在最近根據國家職業教育大綱組織編寫和出版了殯葬行業六個工種的教材。這些殯葬文化和理論的研究成果,將為殯葬行業建立完整的教育培訓體系打下厚實的基礎。
同時,一些機構也在踴躍地涉足各種殯葬教育培訓。首先是各地民政或殯葬管理部門,為了體現管理機構對被管理者的關心以及規范管理的目的,舉行一些殯葬管理人員的培訓班;其次是一些民政院校根據市場需求開辟了殯葬專業課程,長沙、重慶、福建等地一些院校注意開展面向殯葬專業的各種素質教育,已經為殯葬行業輸送了大量的新生力量;再次是殯葬行業協會,他們正在把為會員單位提供各種專業培訓作為自己的核心業務,由中國殯葬協會舉辦的殯葬崗位證書的培訓已經受到殯葬服務機構的歡迎。這些機構對于殯葬教育培訓表現出的熱情,正是殯葬行業提升水平和提升形象的希望所在。
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上述關于殯葬教育培訓方面的已有的一些成績對于全國殯葬行業來講,實在是微不足道的。目前,更多的殯葬服務機構對于開展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大多還處在一個觀望的階段。很多事實說明,在我國離開建立完整的殯葬教育體系的目標尚有非常大的距離。
兒童美術教育及相關知識拓展
摘要:目前,兒童美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重視。如何正確地開展兒童美術教育,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該文探討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如何開展兒童美術教育、評價兒童繪畫作品并進一步拓展兒童美術教育。
關鍵詞:兒童;美術教育;拓展兒童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兒童美術教育更是受到教育界和廣大家長的重視。如何正確地進行兒童美術教育和實踐,并從整體的角度進行綜合延伸,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兒童美術教育及方法探討
筆者認為,兒童美術教育不是單純的職業教育,也不是專門傳授繪畫技藝的教育,更不是僅僅以培養畫家為目的的教育。兒童美術教育是提升兒童整體素質的教育,是對兒童的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進行的綜合教育。讓兒童參加美術活動并不是兒童美術教育的目的,只是手段和方法。兒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的記憶力、想象力、觀察力、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在兒童對文字、語言等還不能熟練掌握時,教師可以讓兒童借助美術表現并抒發自己的意念和情感。兒童美術教育的價值更在畫外,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加強美術教育,能夠陶冶兒童的情感和情操,培養他們的人格,使其具有美的靈魂,成為更完善的人。兒童美術教育還可以使兒童獲得內心的平靜,保持穩定情緒。兒童大都活潑好動,其通過繪畫可以發泄情感,緩解緊張情緒,使心情更加平靜、愉悅。兒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兒童堅韌的性格,讓兒童有追求的目標,使他們有上進心和自信心;還可以鍛煉兒童的耐心、毅力,使他們不怕苦、不怕累,不被成功和失敗的情緒左右,培養兒童積極探索的精神。繪畫可以體現兒童的認知能力,反映兒童的情感、審美趣味和人格素養。教師不僅要向兒童傳授繪畫技巧,還要引導他們學會自己創作。兒童通過繪畫把腦海中的意象、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描繪出來,表現他們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兒童的繪畫能力是按照一定的軌跡發展的,每名兒童的繪畫能力發展雖然有快有慢,但發展的次序不會顛倒。剛開始學習繪畫時,他們只能畫一些沒有形象的線,漸漸開始有意識地表現事物,這時還看不出他們表現的具體形象;接著發展為用象征符號表達意念,進而能創造個性化的繪畫語言表達感情,最后能真實地表現物象。
兒童繪畫活動可以是兒童進行的游戲,也可以是一種創作活動。兒童畫畫一般只圖自己高興,并不考慮是否需要畫出一幅作品。他們用畫宣泄自己的情感,隨意畫出困擾他們的事情和問題,通過繪畫表達他們快樂的心緒。兒童通過繪畫宣泄心情,促進他們身心的和諧發展。因此,教師和家長可以把兒童繪畫看成了解兒童的窗口,從他們的畫中了解他們的認知能力,把握他們的情感、心緒、性格、興趣和愛好,從而進一步關心和教育兒童健康成長。兒童繪畫是其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不論年齡多大的兒童,都應被看成是一個完整的人。兒童通過繪畫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興趣。兒童畫是兒童在生活中觀察、體驗、思考生活后表現出來的感受。教師和家長應多給予理解和尊重,不應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衡量兒童的作品,更不要主觀干預兒童的創作。繪畫反映兒童智力的發展水平。早期繪畫教育能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教師和家長及時讓兒童接受繪畫教育、參加美術活動,對兒童的成長是十分必要的。
遠程教育調研報告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網絡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實現形式,使有限的教育資源能夠充分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更廣泛的輻射,迅速擴充教育容量,滿足人才培養的大量需求,以其特有的優勢,在職業教育培訓中從邊緣走向主流,成為當代職業教育的亮點。我們對遠程教育網絡在國稅系統內外的實際運用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并結合南京市國稅系統工作實際,提出必須加快建設稅務遠程教育網絡,促進大教育、大培訓的人才培養格局,為稅務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支撐。
一、當前干部教育培訓狀況下的網絡教育發展機遇
曾慶紅同志在2001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上指出:科教興國的“教”,不僅包括基礎教育,也包括作為繼續教育的干部教育培訓。干部教育培訓的目的,是要通過提高勞動者隊伍中的骨干力量—干部隊伍的素質,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國稅工作承擔國家經濟建設的重任,全面提升國稅干部的素質,是當前稅務教育培訓工作的歷史使命。而新形勢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面臨巨大壓力,通過發展遠程網絡教育,作為常規職內培訓的補充,將有助于推進終身學習,時刻學習的學習型系統的建設,利于各類人才的多樣化發展:
1、加速知識更新。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周期縮短,學習成為一個職業人終身的事業,干部的學習需求呈幾何級指數增長,常規的職內培訓已無法滿足,以本系統為例,31—40歲干部占總體的88.75%,他們是現階段國稅工作的中流砥柱,新會計準則、新征管法等新政策法律法規的不斷出臺,要求他們的知識體系迅速更新,五年、三年的輪訓顯然不能滿足一線工作的即時要求,有些干部知識老化不能勝任崗位工作,成為系統內的“隱性失業”者,可見,傳統的教育培訓模式無法跟上知識更替和信息爆炸的步伐,而網絡作為信息的天然載體,必將以其便捷、快速的信息傳播方式回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滿足持續增長的培訓需求。
2、均衡教育資源。本系統教育培訓工作按照統一領導,分級分類培訓的原則實施,客觀上存在著教育培訓資源在“條”“塊”上的不均衡。“塊”上的不均衡,表現在一線干部的日常培訓基于所在單位對干部培訓工作的認識、關注程度及地域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同而不均衡;“條”上的不均衡,表現在市局各處室每年對分局科室主管人員實施各類專項培訓,造成分局科室人員與一線干部受訓機會與受訓層次上的失衡。據調查,分局綜合業務科長參加市局及以上的培訓機會是一線干部的四倍,行政管理人員平均受訓機會低于稅收專業人員。而網絡教育作為信息的共享平臺,必將以其開放的姿態打破培訓資源上的排他性,作為常規培訓的補充,實現教育培訓機會的充分公平。
3、變革教育理念。培訓供需矛盾部分來源于培訓觀念的沖突。現階段非全員類教育培訓基本處于選送培訓,以學員所在單位主觀判斷為主,有時限于額度在優秀人才中難以取舍,有時因為工作沖突未能選送最合適的培訓對象,有時為了完成任務選“閑人”參訓,有時當成待遇照顧老同志送訓,培訓供需便出現矛盾,培訓效果勢必難以充分顯現。網絡教育作為新教育實現形式,區別選拔式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一種全新的自主式培訓模式吸引人們自我培養,自助培訓,這種個性化培訓的優勢將幫助學習者獲取更多職業發展機會,真正做到還責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