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通信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01:24: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數字通信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數字通信論文

電子式互感器數字通信技術論文

1電子式互感器數字同步技術分析

在整個采樣值傳輸時序分布結構當中,MU中對于采樣信號進行數字化處理過程當中時延問題能夠借助于信號調理時延予以處理,在此基礎產生A/D轉換過程中的時延問題。這一時延在經過FIR濾波器群延時處理之后會生成與MU采樣信號數字化處理時延相對應的數據處理時延,并在以太網控制器進行信號發送以及報文傳輸的過程當中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時延。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在電力系統各類型設備電壓及電流信號自產生直至處理完成的全過程當中,高階FIR濾波器裝置所對應的群延時問題是數據時延問題最為嚴重的一個階段。假定整個數據采樣周期的時間設定為50us,與之相對應的一般性64階結構FIR濾波器裝置所涉及到的群延時間則表現為1.5ms以上。從這一角度上來說,僅僅依賴于傳統意義上的插值運算是無法針對電流及電壓信號在采集、傳輸至處理全過程中所產生時延問題予以有效控制及補償的。在這一背景作用之下,應當采取一種特殊的兩極同步處理方式,即首先借助于數字移相器裝置針對相位滯后信號進行前移處理,進而在應用動態化二次拉格朗日插值計算的方式實現這部分滯后信號的精確性相位同步處理。在這一過程當中,需要重點關注如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首先,在數字移相器進行滯后信號

遷移處理以及相位均衡的過程當中,由阻容網絡以及運算放大器裝置所構成的整個超前移相很明顯,模擬移相器連續傳遞函數的取值同圖1中所示的電阻值R以及C均存在密切關系。基于以上分析,通過對拉普拉斯變換復變量參數的引入與替代處理能夠獲取與系統連續信號對應模擬角頻率以及拉普拉斯變換復變量虛部參數相關的移相器頻率特性傳遞函數。在針對相拼特性進行深入分析的過程當中不難發現,圖1中整個模擬移相器在進行數據同步處理過程當中所表現出的移相讀數始終維持在0°~180°范圍之內。進而通過對校正系數的調節與計算,能夠在均方差最小原則的處理作用之下獲取頻域方差函數作用之下個點的min參數,最終能夠獲取數字同步處理中所需要的全通濾波器最優化解。

(2)其次,借助于插值重采樣作業方式

實現整個電子式互感器中傳輸數據的同步處理是現階段應用比較普遍的一種處理方式。MU能夠兼容接受PPS或是B格式碼。與此同時,FPGA支持下的數據同步模塊能夠將間隔時間在1s范圍之內的同步脈沖頭進行均勻分割處理,并形成均勻性的4000個時間片。以上每個時間片的開始位置均與一個獨立的同步采樣脈沖信號相對應。在此基礎之上,能夠將此過程中所獲取的同步采樣脈沖信號作為基準參數并進行插值處理,借助于此種方式實現良好的采樣同步。特別值得注意的一點在于:為確保信號帶寬能夠在數字同步處理過程當中得到有效拓展,并實現對混疊誤差的有效控制,需要在高壓采集板運行過程當中引入采樣技術,同時在MU當中設計有抽取濾波器裝置,實現對采樣頻率的有效恢復。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建立在動態化二次拉格朗日差值運算基礎之上的差值分析能夠實現4抽1模式的濾波抽取與差值計算。

查看全文

數字通信理論課程教學論文

1課程特點及關鍵問題

通過十年的教學實踐及與學生不斷的交流,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和特點,并總結歸納出該課程的特點與難點。

1.1專業性強

作為通信工程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數字通信理論》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概率論及數理統計》、《隨機過程》、《信號與系統》等先修課程的學習基礎,如《信號與系統》中對于頻域知識及常見信號頻域變換;《隨機過程》中常見隨機信號的表示及特點等。同時,對一些新型通信技術也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增加了課程的專業性。

1.2理論性強

作為《衛星通信》、《移動通信》等后續課程的基礎,《數字通信理論》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稊底滞ㄐ爬碚摗氛n程具有一定的公式及理論推導,系統性強,學生普遍感覺該課程內容繁多、抽象、復雜,不易掌握。另外,需要從時域和頻域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信道、信號的特性。這些都對學生的數學基礎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查看全文

數據通信技術研究論文

1通信系統傳輸手段

電纜通信:雙絞線、同軸電纜等。市話和長途通信。調制方式:SSB/FDM?;谕S的PCM時分多路數字基帶傳輸技術。光纖將逐漸取代同軸。

微波中繼通信:比較同軸,易架設、投資小、周期短。模擬電話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調制,通信容量6000路/頻道。數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調制技術。采用64QAM、256QAM等多電平調制技術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頻道內傳送1920~7680路PCM數字電話。

光纖通信:光纖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纖中長距離傳輸的特性進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離長及抗干擾性強的特點。目前用于本地、長途、干線傳輸,并逐漸發展用戶光纖通信網。目前基于長波激光器和單模光纖,每路光纖通話路數超過萬門,光纖本身的通信纖力非常巨大。幾十年來,光纖通信技術發展迅速,并有各種設備應用,接入設備、光電轉換設備、傳輸設備、交換設備、網絡設備等。光纖通信設備有光電轉換單元和數字信號處理單元兩部分組成。

衛星通信:通信距離遠、傳輸容量大、覆蓋面積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術使用模擬調制、頻分多路及頻分多址。數字衛星通信采用數字調制、時分多路及時分多址。

移動通信:GSM、CDMA。數字移動通信關鍵技術:調制技術、糾錯編碼和數字話音編碼。

查看全文

數據通信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數據通信;原理;分類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與計算機遠程信息處理應用的發展,數據通信應運而生,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傳遞。由于不同業務需求的變化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通信經過了不同的發展歷程。

數據通信是以“數據”為業務的通信系統,數據是預先約定好的具有某種含義的數字、字母或符號以及它們的組合。數據通信是20世紀5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結合而興起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計算機和通信相結合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與計算機遠程信息處理應用的發展,數據通信應運而生,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傳遞。由于不同業務需求的變化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通信經過了不同的發展歷程。

1通信系統傳輸手段

電纜通信:雙絞線、同軸電纜等。市話和長途通信。調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軸的PCM時分多路數字基帶傳輸技術。光纖將逐漸取代同軸。

微波中繼通信:比較同軸,易架設、投資小、周期短。模擬電話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調制,通信容量6000路/頻道。數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調制技術。采用64QAM、256QAM等多電平調制技術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頻道內傳送1920~7680路PCM數字電話。

查看全文

數據通信技術論文

論文關鍵詞:數據通信;原理;分類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與計算機遠程信息處理應用的發展,數據通信應運而生,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傳遞。由于不同業務需求的變化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通信經過了不同的發展歷程。

數據通信是以“數據”為業務的通信系統,數據是預先約定好的具有某種含義的數字、字母或符號以及它們的組合。數據通信是20世紀5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結合而興起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計算機和通信相結合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與計算機遠程信息處理應用的發展,數據通信應運而生,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傳遞。由于不同業務需求的變化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通信經過了不同的發展歷程。

1通信系統傳輸手段

電纜通信:雙絞線、同軸電纜等。市話和長途通信。調制方式:SSB/FDM?;谕S的PCM時分多路數字基帶傳輸技術。光纖將逐漸取代同軸。

微波中繼通信:比較同軸,易架設、投資小、周期短。模擬電話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調制,通信容量6000路/頻道。數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調制技術。采用64QAM、256QAM等多電平調制技術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頻道內傳送1920~7680路PCM數字電話。

查看全文

計算機網絡數據交換技術發展論文

摘要:本論文討論計算機網絡數據交換技術的發展歷程,闡述數據交換每個發展階段的技術特點。著重對分組交換技術進行分析論述。

關鍵詞:數據交換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綜合業務數字交換

交換設備是人類信息交互中的重要實施,在相互通信中起著立交橋的作用。交換技術的發展總是依賴于人類的信息需求、傳送信息的格式和技術,以及控制技術的發展而螺旋型發展。從電話交換一直到當今數據交換、綜合業務數字交換,交換技術經歷了人工交換到自動交換的過程。人們對可視電話、可視圖文、圖象通信和多媒體等寬帶業務的需求,也將大大地推動異步傳輸技術(ATM)和同步數字系列技術(SDH)及寬帶用戶接入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廣泛應用。

從交換技術的發展歷史看,數據交換經歷了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和綜合業務數字交換的發展過程。

一、電路交換

自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電話以來,隨著社會需求的增長和通信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電路交換技術從最初的人工接續方式,經歷了機電與電子式自動交換、存儲程序控制的模擬和數字交換、第三方可編程交換等技術的變革,當前正在發展中的融合多媒體格式相互通信的軟交換技術。

查看全文

移動通信技術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移動通信技術4GIPV6

論文摘要: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系統、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第三代多媒體移動通信系統。本文簡單介紹了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重點論述了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4thGeneration4G)的概念及相關術,并指出其今后的發展趨勢。

一、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狀況

(一)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系統

第一代(即1G,是thefirstgeneration的縮寫)移動通信系統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模擬技術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有多種制式。我國主要采用TACS,其傳輸速率為2.4kbps,由于受到傳輸帶寬的限制,不能進行移動通信的長途漫游,只是一種區域性的移動通信系統。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漸顯露出來,如頻譜利用率低、業務種類有限、無高速數據業務、制式太多且互不兼容、保密性差、易被盜聽和盜號、設備成本高、體積大、重量大。所以,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作為2O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產物已經完成了任務退出了歷史舞臺。

(二)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

查看全文

移動通信技術探究論文

一、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狀況

(一)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系統

第一代(即1G,是thefirstgeneration的縮寫)移動通信系統的主要特征是采用模擬技術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有多種制式。我國主要采用TACS,其傳輸速率為2.4kbps,由于受到傳輸帶寬的限制,不能進行移動通信的長途漫游,只是一種區域性的移動通信系統。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漸顯露出來,如頻譜利用率低、業務種類有限、無高速數據業務、制式太多且互不兼容、保密性差、易被盜聽和盜號、設備成本高、體積大、重量大。所以,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作為2O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產物已經完成了任務退出了歷史舞臺。

(二)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

第二代(即2G,是thesecondgeneration的縮寫)移動通信系統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目前廣泛使用的數字移動通信系統,采用的技術主要有時分多址(TDMA)和碼分多址(CDMA)兩種技術,它能夠提供9.6-28.8kbps的傳輸速率。全球主要采用GSM和CDMA兩種制式,我國采用主要是GSM這一標準,主要提供數字化的語音業務級低速數據化業務,克服了模擬系統的弱點。和第一代模擬移動蜂窩移動系統相比,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具有保密性強,頻譜利用率高,能提供豐富的業務,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可以進行省內外漫游。但因為采用的制式不同,移動標準還不統一,用戶只能在同一制式覆蓋的范圍內進行漫游,還無法進行全球漫游,雖然第二代比第一代有更大的帶寬,但帶寬還是很有限,限制了數據的應用,還無法實現高速率的業務,如移動的多媒體業務。

(三)第三代——多媒體移動通信系統

查看全文

視頻通信系統論文

[論文關鍵詞]視頻通信應用實現通信技術

[論文摘要]寬帶通信技術和數字視頻處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視訊通信業務面向公眾廣泛運營已經準備好技術條件。結合當前通信領域和計算機領域的出現的技術,對如何實現遠程視頻通信進行研究。

隨著人們對視頻和音頻信息的需求愈來愈強烈,追求遠距離的視音頻的同步交互成為新的時尚。近些年來,依托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條件的發展,集音頻、視頻、圖像、文字、數據為一體的多媒體信息,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互聯網進行各方面通訊,縮短了時區和地域的距離。

一、視頻通信概述

視頻通信實質上是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持,為不同地域的人們提供了類似與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為身處異地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相互討論問題并可協同工作的環境,它集計算機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電視的真實性為一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二、視頻通信的組成

查看全文

視頻通信技術分析論文

一、視頻通信概述

視頻通信實質上是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與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持,為不同地域的人們提供了類似與面對面的交流方式,為身處異地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相互討論問題并可協同工作的環境,它集計算機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電視的真實性為一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二、視頻通信的組成

(一)組成

一個視頻通信系統包括節點機和通信網絡兩部分。典型的會議節點機主要由音/視頻獲取設備、回放設備、媒體編解碼器、通信接口卡和會議功能模塊構成。網絡部分主要指支持實時多點傳輸的網關和信道。完整的視頻會議系統的邏輯結構模型由六大模塊構成:(1)人際交互模塊,即視頻會議系統的人機界面。(2)會議文檔部件,包括會議文檔的自動生成、管理和查詢等功能模塊以及與數據庫的接口模塊。(3)媒體處理部件,包括音、視頻信息的獲取、編碼、回放等處理模塊。(4)共享空間部件,包括共享空間管理模塊、電子白板及應用過程共享功能模塊。(5)會議管理部件,包括會議的發起、與會人員的管理(加入/退出)、會話建立以及會議結束等處理模塊。

(二)軟硬件與網絡條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