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規劃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14:30: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產養殖規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產養殖規劃

探析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

【摘要】我國是用糧食大國,也是水產品資源消費大國,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導致對水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需求量更大,為此提出了集約型養殖的概念。雖然集約型養殖可以滿足社會市場的基本需求,但是對水資源的破壞也是十分明顯的。基于此,本文以此為研究對象,講述了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之間的關系,為水產養殖市場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字】水產養殖;養殖規劃;環境影響

1水產養殖的基本現狀

我國地域遼闊,水資源豐富,隨之而來的水產養殖業也逐步發展,快速占領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在水產養殖方面,大量的養殖魚類、蝦類、蟹類、貝類等多種品類。改革開放以來,水產養殖業大力發展,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優化了居民的膳食結構,促進了對外貿易。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大力發展,海洋捕撈能力、復合型漁場、漁業人口等等都得到了大力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各項經濟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在2005年,我國水產養殖業在全球的占比達到了71%,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全球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直接引領著我國漁業的發展。

2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

2.1基本定義

查看全文

水產養殖區域規劃策略

尚志市宜漁水域面積約20萬畝,根據尚志市開發利用現狀,結合《尚志市水域灘涂總體規劃》和各類保護區規劃,規劃至2030年,尚志市養殖水面發展到10萬畝。根據2018年9月份全市水面踏查統計,尚志市現有養殖水域灘涂類型有水庫、池塘、塘壩、河溝、坑塘等,合計78342.18畝,其中水庫養殖水面31237.77畝,池塘養殖水面9000.39畝,塘壩養殖水面29869.64畝,河溝養殖水面946.66畝,坑塘養殖水面7248.22畝。按照水產養殖技術有關規范要求,合理布局,控制養殖密度,提升水產品質量。提倡養殖名優水產品種,應用水產養殖節能減排技術等先進養殖技術,加強養殖水質和水產品質量檢測。

一、池塘養殖區

主要分布在尚志、馬延、河東、葦河、烏吉密、長壽、老街基等鄉(鎮),這部分池塘大多是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的魚池工程,池塘設計科學標準,排列布局合理,大小適宜,深淺適中,池底平坦且不滲漏,水源充足方便,水質清新,絕大多數交通便利,離城鎮較近。因此,就池塘條件而言,是苗種生產,進行精養高產、馴化養魚的理想場所,再輔以先進技術和手段,科學管理,建立健全魚類病害防治監測網絡,采取全程化系列優質服務等保障措施,此區將是今后尚志市漁業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的主要區域。因此,在此區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上,要以馴化養魚和健康養殖及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為發展方向,實現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在調整水產養殖品種結構方面要以名特優新品種為養殖重點,實現水產品的優質高效。此區也是我市鮮活水產品主要的提供區和優良苗種供應區。池塘養殖區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池塘老化、年久失修,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進行池塘標準化改造,提高魚產力。

二、塘壩養殖區

塘壩養魚是我市漁業生產的一大特點,并形成了具有尚志特色的塘壩養魚模式,主要分布在老街基、馬延、烏吉密、尚志鎮、河東等山區和丘陵鄉鎮。但我市塘壩養魚生產還是處在低投入、低產出的階段,水面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因此我們要發展塘壩養魚為重點的尚志特色漁業。現在我市塘壩養魚特色還不明顯,經濟效益還不高。因此,我們要向提高單產和突出特色的方向發展;要不斷引進“名特優”水產養殖新品種,并及時做好引進種類的繁育、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促進生產效益快速增長;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因地制宜的發展漁糧、漁林、漁牧、漁副相結合的綜合養殖業,以漁為主、綜合經營,使塘壩養殖生產從單一型向綜合型、質量型、效益型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塘壩養魚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生態型休閑漁業。隨著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追求大自然人文景觀的心情愈來愈強烈。因此,我們要依托青山綠水發展塘壩養魚,并從事集休閑垂釣、旅游觀光、餐飲住宿等為一體的塘壩養魚生產新模式,使之成為適合人們追求“綠色”環境與生活效益相結合的典型范例。

三、水庫養殖區

查看全文

淡水水產養殖論文

1淡水水產養殖如何影響漁業水域環境

1.1殘餌、排泄物、分泌物

人類在進行水產養殖中,尤其是一些池塘養殖,水產養殖生物的營養能量來源是人工投餌,但不可避免的是人類投餌的食物并不能完全被養殖生物所吸收,就會導致無法被養殖生物所食的餌料排泄物及分泌物溶解出來的營養鹽和有機質污染環境,這些有機物在淡水中進行分解轉化會消耗大量的溶解氧,直接引起魚蝦貝類生長受抑、餌料系數降低,嚴重的還會出現窒息死亡。有機物的氨化作用會產生氨,氨會轉變成亞硝酸鹽,這是導致水產動物發生疾病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定數量的分子氨會直接損失魚鰓表皮細胞,降低魚類的免疫力。

1.2化學農藥、抗生素、飼料添加劑

在淡水水產養殖中,人類為了加快促進生物的生長,維持水體的環境相對穩定性,防治病害的發生,會使用一些化學農藥、抗生素和飼料添加劑,這些是現代水產養殖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但不可忽視的是,由于人為主觀原因,導致了化學農藥和抗生素的濫用,加上沒有合理和使用搭配飼料添加劑,也會導致是殘留和積累的水產品在水域中。

2治理措施

查看全文

水產養殖業存在問題與對策

摘要: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為世界水產養殖業發展樹立了榜樣,中國水產養殖業如何“走出去”并與世界有關國家分享發展經驗、完善水產養殖業的對外區域布局以及建立與合作國家或地區之間的聯絡溝通機制,需要系統思考。從區域布局、產業內容、科技和參與主體方面闡述了中國水產養殖業國際合作的現狀,分析了中國水產養殖業對外合作存在的有關問題,并從產業、資源、市場、信息溝通與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議,以期對今后中國水產養殖業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產養殖;走出去;對外合作;思考

中國是世界水產養殖大國,總產量連續多年位于世界首位[1]。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不僅在世界上率先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以養為主”的發展道路,同時也構建了涵蓋水產養殖全產業鏈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并形成了強大的綜合生產能力,為世界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樹立了榜樣并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鑒的案例。2015年3月,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勾勒出“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路線圖,預示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入全面推進、務實展開階段。水產養殖業是新時期中國漁業“走出去”的重要內容和主要載體[2],為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發揮中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優勢,實施漁業“走出去”戰略,促進中國水產養殖業和周邊國家地區的交流合作,已成為漁業新常態下的必然選擇。在中國,部分省份已經開展了水產養殖業“走出去”相關實踐,例如,福建省《福建省海外漁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分兩期繪制了海外水產養殖業發展目標,其中到2017年,“發展海外養殖基地7~10個,面積1.2×104hm2,產量10×104t,產值14×108元。”到2020年,“建設海外養殖基地10~15個,面積2×104hm2,產量15×104t,產值21×108元。”[3]為提高對中國水產養殖業“走出去”的指導性,《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加強與東南亞、中南美、非洲等地區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建設水產養殖基地。”《“十三五”全國遠洋漁業發展規劃》提出“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有條件的國家建立政府間合作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技術合作,鼓勵開展捕撈、養殖、加工、基礎設施建設等相結合的綜合漁業合作,提高合作水平。”上述實踐與規劃措施,為進一步推進中國水產養殖業“走出去”提供了經驗與制度保障。但從現階段中國水產養殖業“走出去”的實施效果來看,這項工程仍處于起步階段。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水產養殖業“走出去”,與世界有關國家和地區開展有效務實的合作、交流,尤其是與“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分享發展經驗、合作利用產能、全面提高世界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水平,需要系統思考與協調。通過簡要分析中國水產養殖業對外合作取得的成效、存在問題,并針對關鍵問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議,以期對今后中國水產養殖業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參考。

1中國水產養殖業國際合作現狀與成效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水產養殖業對外合作在空間布局、產業內容、參與主體、科技合作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并取得了較好成效,為中國水產養殖業進一步完善升級“走出去”戰略打下了良好基礎。1.1區域布局逐步向適合發展水產養殖業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拓展。東南亞和非洲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漁業合作國[4],是中國水產養殖業“走出去”的重點區域和優先選擇。從中國國內水產品需求與日俱增的趨勢來看,與熱帶國家開展水產養殖業合作,具有養殖品種資源共享度高、產業資源互補性強等優點,有助于開拓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空間。同時,擁有完整的漁業產業鏈也是中國開展對外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基礎與條件[5]。近年來,在中國政府的引導下,中國已有部分水產養殖企業,例如,恒興集團、國聯水產、海大集團等,通過合資、并購等方式,在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傳統水產養殖國家開展了有效的海外基地建設和產業鏈拓展;2009年,通威集團在越南投資1980×104美元興建成立了“越南通威有限責任公司”,并在2011年繼續投資1000×104美元在越南海陽省開展飼料項目等[6],從初步探索嘗試到逐步立足,取得了良好的業績。中國國內有關科研教學單位,也在緬甸、文萊、菲律賓、柬埔寨等地開展了水產養殖示范基地建設,從苗種繁育、養殖生產、病害防控等主要環節進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為今后繼續開展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對其它適于養殖的地區也進行了積極拓展,例如恒興集團在埃及GhalyounLake近海開展池塘養殖、網箱養殖項目,為沙特政府籌建大型海水養殖工業園項目[7]。2017年,廣東聯鯤集團在印度、泰國等國家進行了海外水產養殖基地建設與布局[8]。在中國國內相關企業及科研單位的努力下,目前中國水產養殖業對外合作已形成了立足東南亞,逐步拓展非洲、美洲的格局。1.2產業內容基本涵蓋水產養殖業主要環節和相關產品。中國水產養殖業“走出去”起始于飼料企業的海外業務發展,逐步拓展到水產養殖業的其它環節和領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中國水產養殖業“走出去”的內容已基本涵蓋了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具體內容不僅涉及飼料核心預混料等優質產品供給,還包括種苗繁育、質量控制、技術配方、生產制造、人員培訓、市場推廣、病害防治、養殖技術、技術研發和經營管理等全方位技術解決方案,全力支持當地合作方開展水產養殖生產經營相關活動。部分開展水產養殖業對外合作的科研單位則在種質資源鑒定評價與遺傳育種、水產養殖疾病診斷與防控技術、水產品質量安全控制等方面提供培訓指導。總體而言,中國水產養殖業對外合作的內容已涵蓋主要產業鏈環節。1.3全方位、多層次國際合作為水產養殖業“走出去”提供有利科技支撐。針對“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自然資源環境優越,但漁業發展相對落后、專業人才不足和管理水平低下等問題,中國政府開展了全面系統地國際漁業科技合作。據不完全統計,與中國開展漁業科技合作的“一帶一路”國家超過34個,主要包括:項目合作、專家互訪、建立聯合研究實體、人員交流與培訓、技術援助等形式。自2012年以來,在科技部、農業農村部及國家外國專家局等國家部委的支持下,共獲批近40項漁業國際合作項目,其中水產養殖是主要項目的實施內容。通過一系列的科技合作,初步形成了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共建的國際合作平臺,在種質資源創制、育種技術創新、養殖模式優化、病害防治等方面顯著提升了支撐水產養殖業發展的能力。1.4政府引導,企業、科研教學單位共同參與的格局正在形成。“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農業農村部進行了具體部署,明確了水產養殖業在中國漁業“走出去”中的主體地位,部分省份還先后制定了具體工作計劃,例如,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廣東省參與建設“一帶一路”的實施方案》,完成了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規劃銜接,為中國水產養殖業開展對外國際合作提供了具體指導。部分水產養殖重點企業也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與有關科研教學單位相結合,從企業自身需求和產業發展規律出發,適時地加大了海外業務布局和投資強度,與水產養殖主要國家和具有潛在發展前景的國家開展了系統合作。同時,中國國內有關政府部門、科研教學單位和企業共同發起了成立“國家漁業科技國際合作聯盟”倡議,共同開展包括水產養殖在內漁業“走出去”戰略研究。目前,多方參與、國內外聯合協作的中國水產養殖業“走出去”良好發展局面正在形成并穩步推進。綜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水產養殖業“走出去”已在國際區域空間布局、產業鏈主要環節、科技合作以及多元化參與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新時期進一步提升、完善中國水產養殖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水產養殖業對外合作存在的有關問題

查看全文

水產養殖業發展調研報告

根據安排,我組對*區臨港工業與水產養殖業關系以及我區水產養殖業如何走高質、精養、集約、規模發展之路問題進行了調研。我們走訪了區海洋與漁業局和養殖大戶,召開了部分養殖戶和鄉鎮、村社干部座談會。通過調研,我們對我區水產養殖情況有了粗淺認識,現就調研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我區水產養殖業基本情況

*區水產養殖業發端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二十年一直在粗放形態下徘徊。上世紀七十年代后期,在引進蝦類圍塘養殖后,全區養殖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和效益顯著提高,但總體上還是粗放式經營。進入新世紀后,我區加大了漁業結構調整力度,水產養殖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特別是20*—20*年的幾年間,全區水產養殖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20*年更是達到高峰。20*年以來,受臨港產業快速發展等影響和制約,水產養殖發展勢頭趨緩并呈逐年回落態勢。從發展歷史看,水產養殖業在我區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進一步優化了漁業結構。近年來,*區通過政策扶持、項目支持、科技創新等,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20*年底止,全區水產養殖總面積為5.21萬畝,養殖產量為1.55萬噸,占全區漁業總產量(10.5萬噸)的14.76%,養殖總產值為2.25億元,占全區漁業總產值(7.03億元)的32.*%。在漁場面積縮小、漁業資源衰退、捕撈成本上升的大背景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優化了漁業結構,為我區漁業的發展、漁區的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2、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漁農民致富的新門路。據調查,20*年以來我區有大批漁(農)民轉產水產養殖業,如長白鄉有25名捕撈勞力轉產水產養殖業,小沙鎮毛峙村30多名捕撈漁民上岸承包了近1000畝養殖塘進行水產養殖。目前,全區從事水產養殖業的勞動力已達2000多人。其中,還涌現出一些如陳文龍、黃秀癸等的養殖能人和養殖大戶(旭旺養殖場的對蝦畝純利潤11萬元、綠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對蝦單茬畝產1150公斤雙雙榮獲浙江省首屆農業吉尼斯記錄)。20*年水產養殖勞均收入達3.5萬元以上,為全區農漁村居民人均收入(9741元、比上年增17%)的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3、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漁村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水產養殖業為水產企業提供了充足的加工原料,同時養殖產品加工后提高了附加值,也促進了漁業增效、漁農民增收。水產養殖業帶動了飼料、藥物、運輸、服務、旅游等產業的發展,為漁農民和社會富余人員增加了就業機會。水產養殖業促進了漁農村集體經濟增長,我區部分二三產業不夠發達的鄉村,充分利用一些灘涂、荒田、低產田發展水產養殖,穩定了集體經濟。

查看全文

水產養殖企業績效管理研究

一、水產養殖企業績效管理中利潤中心的確立及其意義

績效管理指的是企業管理者及員工為了實現特定目標而共同參與績效計劃的制定及考核評價等過程。實施績效管理,有助于提高企業管理部門及員工的績效。而利潤中心指的是企業內部具有一定獨立的產品或勞務生產經營決策權的單位或部門。在水產養殖企業的績效管理工作中,將企業內部相對獨立的生產單位確立為利潤中心,企業內部不同生產單位之間提供產品參照市場同類產品制定內部轉移價格,終端產品的銷售以實際銷售價格為準,財務部門以此標準核算各生產單位的利潤。水產養殖企業確立利潤中心具有重要意義。1.建立利潤中心,有助于促進水產養殖企業的健康發展與長遠發展。通過抓住成本與銷售這兩項重點工作,水產養殖企業以利潤中心為主體,企業各部門共同承擔市場風險,共同爭取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最大化,不僅為水產養殖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提高了水產養殖企業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水平。2.建立利潤中心,有利于在水產養殖企業中落實經濟責任。責權利相當,才能有效調動有關部門及員工的積極性。通過落實經濟責任,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企業對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及時反應。3.建立利潤中心,有助于調動水產養殖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在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建立起來之后,權責更加明確,使廣大員工對于自己的權利與責任的認識更加深刻,更容易激發其他們的工作熱情,共同實現水產養殖企業設立的經營目標。

二、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運作

就水產養殖企業而言,利潤中心制度就是要對水產養殖企業的戰略目標進行分解量化、利潤中心的組織劃分以及目標的實施、審計,并進行考核的動態管理等。

1.利潤中心財務核算

以企業會計的角度來說,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等于銷貨收入減去銷售成本及相關費用,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以及財務費用等。因此,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財務核算主要包括營業收入、成本、相關費用以及營業利潤的核算等。營業收入以及成本是考核水產養殖企業利潤的關鍵。由于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建立方式不同,收入及成本核算方式也明顯不同。對于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中心財務核算來說,必須結合水產公司的具體情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水產公司進行收入以及成本的確認。由于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只對與水產養殖企業的相關水產品生產、銷售等經營業務所產生的收入、成本以及費用進行獨立核算,因此,在水產品生產及銷售所產生的研發費用、直接成本以及營業費用等都由各部門承擔,由利潤中心根據項費用的實際發生情況進行歸集。在對水產養殖企業的利潤中心營業收入、成本以及相關費用進行核算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水產養殖公司利潤中心利潤的形成過程進行描述,其所產生的費用及支出就是水產養殖企業利潤中心的費用支出。而那些需要分攤的各利潤中心的費用,要根據一定的原則分攤到各利潤中心去。

查看全文

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意見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畜牧、水產業,在保障畜禽產品、水產品有效供給的同時,更好地保護資源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生態養殖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規模畜禽和水產養殖業快速發展,在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大量畜禽糞便、養殖污水的排放,給生態環境建設帶來了巨大壓力。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是克服土地等生產要素制約,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必然選擇;是提高畜禽產品、水產品品質,保障城鄉居民消費安全,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促進畜牧業、水產養殖業與種植業、農村生態建設協調發展,有效保護資源環境,推進生態市建設的迫切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發展生態養殖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統一思想,加強領導,落實措施,加快推進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科學確定畜牧、水產生態養殖業的發展目標

發展畜牧、水產生態養殖業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生態經濟學原理,優化畜牧、水產業區域布局和產業結構,轉變畜牧、水產業發展方式,依靠科技進步、創新發展模式、加強科學管理,發展適度規模畜牧、水產生態養殖,著力構建種養結合、資源循環、養殖健康、節約高效的現代生態畜牧、水產業生產體系,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畜禽、水產品的供給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生態環保,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生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工作目標是:在2008年完成存欄1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礎上,擴大畜禽治理種類和范圍,把水禽、蛋禽、肉雞和湖羊規模養殖場列入治理計劃。2010年前完成存欄50頭以上生豬、4000羽以上水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任務,抓好規模化溫室龜鱉養殖場污水達標排放的試點工作。2012年前完成存欄1萬羽以上蛋禽、2萬羽以上肉禽養殖場排泄物治理任務,對存欄500頭以上規模養羊場開展雨污分流及污水集中發酵處理工作。完成禁養區內規模畜禽養殖場的搬遷,創建25個省級現代化規模養殖示范場和畜牧生態養殖示范小區,95%以上規模養殖場實現農牧結合、排泄物資源化利用和污染零排放,散養戶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利用;完成羅氏沼蝦育苗場和集中連片5萬平方米以上溫室龜鱉養殖小區污水處理重復使用設施建設,水產養殖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畜產品、水產品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生態養殖業產值(包括蠶桑)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6%以上。

查看全文

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分析

【摘要】可持續性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對于水產品產量的供給以及促進農民的稅收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國內外水產養殖的現狀及中國水產養殖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生態;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

目前,水產品的數量在隨著漁業資源的枯竭在逐年減少。水產養殖的發展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水產養殖業面臨著新興時代下許多威脅與挑戰,環境的日益惡化,設施老舊化與落后性,水產病災頻繁發生等水產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就來自于這些問題的阻礙。在如此背景下,我們要在傳統的水產養殖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水產生態養殖與新養殖模式,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保證水產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1我國水產生態養殖現狀

目前我國的水產養殖發展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曾經被指出我國的水產養殖能解決未來幾十億人口糧食問題。但隨著養殖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環境的污染、浪費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此時,許多專家表示已經將目光投向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在促使養殖收益更高的同時,也保證養殖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性。稻田和魚塘養殖綠色生態農業是綠色生態農業的興起與另一種創新,中國從幾千年以前開始發展稻田和養魚的生態系統至今,已經形成很多種模式,比如:“稻蟹共作”模式、“稻蟹共作+輪作”模式、“稻龜共作”模式、“稻蝦連作+共作模式”等綜合種養技術。與傳統水產養殖相比,目前稻漁綜合種養這種新型模式以糧食產量為突出點,優化生態環境,延長發展的產業鏈等特點。隨著水產養殖的興起和水產養殖技術的提升,新型稻漁綜合養殖帶來了許多優勢:水產養殖病害的抵抗能力,壤肥力的提高,營養物質的有效循環,水產生產力的提高。但對于目前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來說,苗種供應不配套、技術基礎不達標、標準化和產業化程度都非常低、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等等這些都限制了新型模式的發展[1]。所以,稻漁綜合種養是中國綠色生態水產養殖的新模式,只有堅持以稻田為主體,堅持種植與養殖并重,才能增加養殖產量和養殖空間,才能促進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目前水產養殖出現的問題

查看全文

漁業環境保護論文

1水產養殖對水質的影響

1.1溶解氧(DO)下降

溶解氧是水產養殖生存的重要條件。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減少到4mg/L時,將會威脅到水產養殖的生存,甚至大批水產生物將會出現死亡,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繼續減少以致耗盡時,水質將會逐漸下降,水中有機物將出現厭氧分解,水域環境因此而極度惡化。

1.2總氮(TN)與總磷(TP)升高

氮與磷是產生水體富營養化的最主要原因,水體總氮的濃度、總磷的濃度、水體富營養化程度這三者關系十分密切,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隨著水體總氮濃度與總磷濃度的升高會逐漸加劇,當水體總氮的濃度維持在一定程度,即在015~115mg/L之間時,水體便屬于富營養型,繼而當水體總磷的濃度大于0101mg/L時,水體富營養化便可以出現。

1.3化學需氧量(BOD)增多

查看全文

水產養殖循環經濟研究

1引言

我國確立的“以養為主”的漁業政策使水產養殖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引導水產養殖戶發展集約型水產養殖,將成為促進現代水產品質量安全和發展循環經濟的現實需要。我國集約型水產養殖起步較晚,漁業技術較為落后,現階段仍然屬于水產養殖的初級階段,水產養殖模式比較傳統,積極引導水產養殖主體發展集約型養殖,對提高我國水產養殖產業效率具有重要意義[1]。

2循環經濟理論和相關概念界定

循環經濟理論始于波爾丁的“宇宙飛船經濟”,波爾丁提出將地球類比為宇宙飛船,在一種封閉的經濟體系內,完成物質循環與資源充分利用。“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后經過不斷延伸,發展成為“循環經濟理論”。2.1循環經濟基本理論。循環經濟理論是以“3R”原則為基本原則,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化資源配置,達到資源最大利用效率,并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經濟理論。該理論經過不斷完善和發展,賦予了其可持續發展等新內涵,該理論也由狹義的循環上升到廣義的發展[2]。崔軍(2011)闡述了循環經濟理論指導下的現代農業規劃實踐,研究了國外先進循環經濟發展。曹彩虹(2014)提出自然資源的管理,環境成本的轉移等問題成為循環經濟理論研究的重要問題。張智光(2017)提出發展廣義的循環經濟理論,認為需在循環的廣度上,超越資源利用循環,向上游的可再生資源拓展[3]。2.2循環經濟相關概念界定。循環經濟理論以“3R”原則為核心,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吳季松(2005)在“3R”原則的基礎上,增加“再思考”和“再修復”原則,即“5R”原則。該原則是在資源總量不斷下降和資源環境惡化的情形下提出的,目的是積極引導人類遵循循環經濟,合理進行生產實踐。“3R”理論得到不斷拓展,發展和完善了循環經濟理論[4]。

3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集約型水產養殖發展思路

3.1管理思路。在循環經濟理論“3R”原則的基礎上,分析水產養殖循環經濟模式的管理思路。關于發展集約型水產養殖的管理思路,水產養殖主體需要改變陳舊的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建立管理意識,改變以往的經驗決定養殖行為,對養殖規模進行科學的測算,積極引導水產養殖企業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幫助養殖散戶樹立管理概念,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處理后排放,遵循循環經濟理論中“減量化”原則、“再利用”原則以及“再循環”原則[5]。3.2資金思路。在循環經濟理論“3R”原則的基礎上,分析水產養殖循環經濟模式的資金思路。資金是水產養殖的先決條件,水產養殖前期資金投入較高且具有高風險。往往導致水產養殖戶或養殖企業陷入資金困境。水產養殖戶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申請加入水產養殖專業技術合作社,獲取資金支持。也可以多家自主聯合成為養殖主體,共同經營。水產養殖企業可以通過和其他企業合作,實現共贏,補充自有資金的不足[6]。3.3政策思路。在循環經濟理論“3R”原則的基礎上,分析水產養殖循環經濟模式的政策思路。政府應該對集約型水產養殖給予財政支持,制定相關的資金補貼政策。幫助水產養殖散戶完成污染處理,包括產生的重金屬、殘餌。其次,由于養殖企業生產規模大,政府可以實行水產養殖的設備補貼政策,促進企業選擇健康的水產養殖模式,監督企業遵循循環經濟模式,生產行為符合“再循環”原則[7]。3.4技術思路。在循環經濟理論“3R”原則的基礎上,分析水產養殖循環經濟模式的技術思路。目前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具有先進性和復雜性,對于養殖戶和大部分養殖企業來說,科研能力較差,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和接受養殖新技術。政府應該專門設置集約型水產養殖模式的科研機構,推進養殖循環經濟模式的研發,定期開展技術培訓和經驗交流。從而在源頭、過程和污染處理環節都實現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遵循循環經濟理論中的“3R”原則,為我國發展集約型水產養殖提供技術支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