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報告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2: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產養殖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產養殖報告

篇1

按照縣委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根據我單位《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我們積極行動,由局長牽頭、各股站負責人組成的調研工作小組, 就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涵,并結合我縣水產事業發展、隊伍建設、技術更新等工作實際,邊學習邊調研,采取走訪、座談、書面征詢等多種形式,深入干部職工、深入群眾開展調研和征求意見。

通過調研活動,一方面了解到廣大干部職工對科學發展觀是衷心擁護的,也在努力學習力求深刻掌握、認真實踐,從而形成推動我縣水產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在調研中我們也查找出不少與科學發展觀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還需要采取更為積極有效的措施,才能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引向深入。

一、我縣水產養殖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條件

一是有資源優勢。全縣水產養殖總面積9萬畝,其中:水產養殖場兩個,面積3.9萬畝;水庫8座,面積0.55萬畝;池塘面積4.55萬畝;而精養養殖戶僅擁有水面2.2萬畝,占總養殖水面的24%。還有6.8萬畝待深度開發。

二是具有發展綠色水產品的優勢。9萬畝水面80%為天然水庫和塘壩,生態條件保持良好,無工業區、無污染,特別是岔林河流域及山區塘壩發展冷水養魚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

三是具有發展旅游業和休閑漁業的優勢。二龍潭水上觀光別具特色。8座水庫風景秀麗,山區塘壩鄉土風情濃厚。對發展以觀光為主的旅游漁業和垂釣為主的休閑漁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不利因素

一是水產業起步晚、發展慢、基礎設施十分薄弱,沒有形成規模。科技含量低,沒有成型的養殖場,在魚池、塘壩中大多數均無路、無井、無電,養殖條件原始,與外地相比十分落后,基本上靠天養魚。

二是養殖戶思想觀念陳舊。延續傳統的方式養殖(粗養),技術水平低,品種單一,全縣基本上還保持著鯉、鰱、鯽老三樣。生產的效益差。

三是資金短缺。農民缺少資金的投入,制約了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精養生產模式的推行。

四是沒有真正列入產業結構調整之中。如何積極發展水產養殖業,開發**名、特、優品牌,這一問題應引起縣、鄉領導、農業部門及農業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五是典型不突出,牽引能力弱。在多年的水產養殖業發展中,沒有形成讓農民學什么、看什么,怎樣發展的典型,使農民盲目,不知道怎么干。加之外出學習、引進外地經驗不夠,影響水產業的探索和發展。

六是服務體系不健全。鄉鎮水產業科技力量薄弱,對農民的技術指導不到位,農村水產科普面不廣。

二、發展的基本構想

篇2

一、我國水產養殖規劃的行政管理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章第八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寫該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對其組織編制的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游、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應當在該專項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2004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關于印發《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規劃的具體范圍(試行)》和《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或說明的規劃的具體范圍(試行)》的通知”[環發(2004)98號]進一步明確了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范圍。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規劃的具體范圍(試行)包括農業的有關專項規劃:①設區的市級以上種植業發展規劃,②省級及設區的市級漁業發展規劃,③省級及設區的市級鄉鎮企業發展規劃;水利相關的專項規劃“流域、區域涉及江河、湖泊開發利用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綜合規劃和供水、水力發電等專業規劃”。

二、我國水產養殖規劃環評制度存在的問題

從我國水產養殖規劃環評工作發展的現狀看,由于起步較晚,且缺乏系統性研究,尚面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來自于非技術性的管理、組織和思想關鍵方面的因素,也包括目前漁業環境和管理體制的影響。1.規劃環評的定位存在偏差。在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七條中明確提出了“應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但同時也指出“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和說明,應當對規劃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作出分析、預測和評估”。從中可以看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只是作為對規劃的環境可行性做決策的工具,而不是一個規劃工具。或者說,規劃的制定和環境影響評價的整合度不夠。環評工作的結果(報告書)是作為規劃的一個附件,并且作為評判規劃是否通過的條件之一。環評者與規劃者之間形成的是評價與被評價的關系,而不是一體化協作的關系。2.我國規劃環評工作尚缺乏更為有效的法律保障。規劃環評工作要想取得實效,必須得到必要的立法支持,而且要制度化、常態化。雖然我國環評法要求對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但迄今為止尚未出臺全國統一的有關水產養殖規劃環評的專項條例和技術導則,使我國水產養殖規劃環評缺乏有效的法律約束、制度保障和技術參考。3.缺乏科學、規范、合理的方法指標體系。由于缺乏科學、規范的方法、指標,影響水產養殖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公正合理性。這種技術性缺陷也是我國規劃環評工作發展緩慢的直接原因。4.環評結果普遍缺乏約束力。2015年我國已完成許多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并廣泛進行群眾意見征集。但不容回避的事實是,這些環評的質量和環評本身的約束力是值得懷疑的。環評單位從委托方處獲得環評項目,環評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業務面和業務量的拓展。這種現象的存在有其深厚的政策根源性和技術根源性,直接制約了規劃環評效果的真正發揮。

三、水產養殖規劃環評制度優化的對策

篇3

關鍵詞:秦皇島市 水產養殖 生態循環

中圖分類號:S9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70

座落在渤海灣的秦皇島市依燕山山脈而建,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改革開放以來,位于環渤海經濟圈中心的秦皇島市,貫徹海洋開發戰略,海洋水產養殖業取得了較大發展,但是秦皇島市也面臨著海洋生態環境被污染破壞的危機。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秦皇島市水產養殖現狀,力求構建秦皇島市水產養殖生態循環模式,以期為秦皇島市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思路。

1 秦皇島市水產養殖的發展現狀

秦皇島市擁有162.7km總長的海岸線和2114km2(0~20m等深線)的海域面積,海洋生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主要有鯧魚、鱸魚、對蝦、扇貝等。現有資料顯示,秦皇島市目前有捕撈作業漁場1萬km2,其中能夠進行水產養殖的淺海5.33萬hm2,另有0.33萬hm2灘涂適合漁業發展。近年來,秦皇島市將水產養殖的著力點放在了產業結構優化與建設和諧“海洋牧場”方面,已打造示范區近0.567萬hm2,取得了突出的成效。2014年,在秦皇島市,作為水產養殖支柱的扇貝養殖規模達38846hm2,工廠化海水養殖達到813560立方水體。全年漁業總產量達35萬噸,創歷史新高,尤其是水產品出口額達3.98億美元,居河北省首位。上述數據顯示,秦皇島市的水產養殖業經過快速發展已成為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產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關注水產養殖熱潮,更應注意其帶來的負效應,那就是對海洋生態的破壞與污染,這樣的案例時有發生。例如,2009年6月,秦皇島市周邊海域的海水突然呈渾濁的黃色,這一異常導致全市3.75萬hm2淺海的水產養殖業受損,真實的凸顯了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之間的矛盾。

從秦皇島市海洋漁業發展過程來看,水產養殖對海洋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養殖規模擴大致使海洋不堪重負,水產養殖病害頻發。如2014年,據相關部門監測,秦皇島市水產養殖中的流行病害發病情況幾乎貫穿全年,即使在氣溫較低的冬季也有流行病害報告,給養殖戶帶來很大損失;另外,環境污染帶來的赤潮頻發,水產養殖種質退化等問題也威脅著秦皇島市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這說明水產養殖的生態循環模式亟需構建。

2 秦皇島市水產養殖對海洋生態環境的污染影響

2.1 水產養殖產生的營養物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當前世界上水產養殖的主要方式為投放餌料養殖,秦皇島市的水產養殖也是如此。但是,餌料投喂在滿足養殖動物需求的同時,也有部分餌料因多種原因未被使用而沉積在水中。這使得餌料投放后產生的無用廢料成為污染海洋環境的罪魁禍首。有研究發現,在養殖鮭魚時,只有81%左右的飼料能被鮭魚吃掉,其余的飼料則變為廢棄物留在水中;同樣,在養殖對蝦時,其餌料的實用率同鮭魚養殖接近。這種情況比比皆是,造成了餌料的極大浪費。另外,養殖動物在消化飼料后排放的糞便也構成了海洋污染物之一。由此可見,水產養殖過程中的營養物,即未食用的飼料、排泄的糞便、懸浮顆粒物及其他有機物被隨意排出到臨近水域后,造成海水水體變質,富營養化情況突出,從而造成海水污染,而這一污染又造成了沿海水域赤潮的發生,變成了惡性循環。

2.2 水產養殖所用的藥物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在水產養殖中使用藥物已成為養殖常態,正如有學者在其研究中指出的,養殖戶為達到治病增產的目的,在養殖中使用的藥物多達20多種。這些經常使用的藥物多數為化學合成的藥物,一部分在投入水中后進入養殖動物體內,另一大部分則直接遺留在水中,長此以往,對海洋水體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尤其是養殖戶對化學藥品的過度使用,不僅殺死水產養殖中的病蟲害,而且對海水中的一些有益菌也會造成傷害,導致海洋生態失衡。

藥物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很多都是很難逆轉的。比較常見的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往往會給海洋環境帶來持續的、多方位的影響。如廣東等地沿海曾出現過為治理蝦的流行病而投放硫酸銅,致使硫酸銅中的銅金屬元素污染長期存在的典型案例。

2.3 水產養殖造成的底泥富營養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毫無疑問,水產養殖區底泥中的C、N、P等的含量和耗氧量是偏高的,從養殖區底泥中,經常能找到養殖動物未食用的飼料殘渣以及化學藥品等物質,這些污染物沉積在水產養殖區底泥中,造成微生物的異常活躍,耗氧量隨之增多。正是在這種缺氧狀況中,脫氮和反硫化反應突出,從而促使NH3和H2S這些毒物得以產生,并加速藻類的生長,促使養殖區水體呈現富營養化狀態。這種情況在使用深海網箱進行集約化養殖的過程中最為常見。在秦皇島市水產養殖中,底泥富營養化也比較突出。從《秦皇島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中可見,秦皇島市海水中被活性磷酸鹽、無機氮污染的情況比較嚴重;秦皇島市海洋局的監測數據顯示,底泥富營養化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

3 秦皇島市水產養殖生態循環模式的構建路徑

3.1 多元立體綜合性養殖方法

考慮到秦皇島市水產養殖業發展現狀,可通過多元綜合化養殖的方式構建水產養殖生態循環模式。具體而言,是利用某些養殖動物的生物特性,將其進行共同養殖,實現種間協調促進。這種養殖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共同養殖的動物之間不能互相捕食;養殖的數量應嚴格控制比例;養殖動物之間在飼料與環境要求上互補,可循環利用。如,將對蝦與魚類、對蝦與貝類進行混合養殖,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借助不同物種間存在的相互作用,進行水產養殖體系的優化,可以增加水體容量,降低其對海洋環境的破壞作用。如,通過扇貝與藻類的間養不僅可以增產增收,還能凈化水體環境;又如,將扇貝與海帶進行間養,二者的產量均有顯著提高,病害發生率卻顯著降低。秦皇島市的扇貝養殖規模大,養殖戶眾多,可以考慮這種方式,通過復合生態養殖模式的構建,降低環境污染的風險。

3.2 構建工廠化的海洋牧場

近年來,秦皇島市在其海洋漁業的整體規劃中已引入了“海洋牧業”這一概念,政府多方籌措,投入大量資金,通過向海洋定期投礁的方式,進行增殖放流,著手打造優質的“海洋牧場,”對本市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顯而易見。可以說,“海洋牧場”是建立水產養殖生態模式的未來發展趨向與途徑。但在海洋牧場建設的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養殖動物的遺傳性污染與流行病高發的難題,對于這一情況,筆者建議秦皇島市應減少散戶淺海筏式養殖,可通過發展“工廠化”的海洋牧業養殖方式,采用網箱進行集約化養殖,開發養殖新設施,將工廠集約化養殖與海洋牧業完美融合,揚長避短,打造精品,從而實現對水產養殖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實行短期養殖及養殖區域互換的養殖方式

在秦皇島市網箱養殖的相關實驗中,與長期養殖相比,營養鹽、硫化物等有害物因養殖時間短、沉積不多,所以短期水產養殖對養殖區域的水體污染更小。因此,實行短期養殖不失為一個解決海洋污染的新途徑。同時,海洋區域具有自我修復與凈化功能,為減少養殖業帶來的污染,可嘗試進行養殖區域經常更換的養殖方式,給養殖海域自我修復與凈化的時間,從而減少污染的發生。

3.4 發展生物修復技術,改造水產養殖生態

面對水產養殖造成的海洋環境污染,選用生物技術這種污染進行水體凈化與原位修復,無疑是確保秦皇島市水產養殖生態循環模式構建的最佳途徑。生物凈化與修復技術的核心在于通過海洋微生物或部分水草等水生植物的成長發育與新陳代謝的過程,實現海洋生態的良性循環。例如,在水產養殖實踐中,有研究者建議在水產養殖區域內通過投放光合菌等微生物來凈化水質,實現有害物質的改造,幫助養殖動物生長,抑制流行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此,在水產養殖過程中使用人工微生物已成為發展生物修復技術的首選。

4 結語

從秦皇島市水產養殖發展現狀看,雖然養殖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作為經濟新增長點的養殖產業也因污染環境的負效應而受人詬病。因此,打造秦皇島市水產養殖生態循環模式勢在必行。本文從多個角度對生態循環模式下的水產養殖路徑進行了設想,水產品的養殖必須建立在安全質優環保的基礎上才是人民群眾與政府需要的產業發展方式,在這方面,秦皇島市還需要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 杜利強,李順才. 秦皇島海洋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

篇4

摘要:為了解高職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情況,總結經驗,為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標準編制提供指導,筆者采用調查問卷和訪談等形式,對全國18所高職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建設負責人和2026名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第四學期和第六學期是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的主要實施階段,實習時間為24~56周;漁藥漁用生物制品、漁用飼料和水產動物苗種生產經營等企業是頂崗實習主要單位,校內人才交流會是學生選擇頂崗實習單位的主要途徑;水產養殖技術服務和涉漁產品營銷是主要頂崗實習崗位;校企協管能力、企業導師教學能力和企業硬件條件是目前影響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效果的主要因素。頂崗實習是職業院校學生將已學的知識和技術運用到實踐生產的教學環節,是職業院校學生在校學習和就業之間的橋梁,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及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加強行業指導能力建設,2014年4月份,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頒發了《關于做好行業指導職業院校專業改革與實踐有關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4﹞36號)。根據通知精神,教育部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工作辦公室在2015年組織開展水產養殖技術等45個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標準制訂工作。為了掌握目前職業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實施情況,總結教學經驗,廣泛征求職業院校頂崗實習編制的建議,提高職業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標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標準編制項目成立調研小組,在2015年12月份至2016年3月份,調研小組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和訪談等方式對我國職業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就有關問題進行了研討。

1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

調研小組前期對我國開設有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進行統計分析。受水產養殖條件的影響,開設有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的高職院校數量不多,且分布不均,高職院校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本次在全國范圍內共調研了18所高職院校和2026名學生。調研的高職院校中位于東北地區的有2所,山東省4所,四川省、重慶等西部地區3所,江蘇省3所,湖北省、江西省、河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和廣西省各1所;從辦學水平來看,在本次調研中國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職業院校7所,省級骨干高等職業院校7所,其他類型高職院校4所。調研高職院校分布廣泛、代表性強。為了保證調研情況的準確性,本次調查的高職院校教師為相關院校水產養殖技術所在教研室主任或所在系分管教學主任,學生為水產養殖技術專業2~3年級和畢業1~3年的學生。

2調研內容及結果

2.1頂崗實習的實施階段和時間

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實施階段和時間調研結果見圖1和圖2。從圖1可見:頂崗實習時間最短24周,最長56周,多數高職院校頂崗實習集中在28周和40周。從圖2可見:在調研院校中有2所(11%)院校在最后一學年集中開展頂崗實習教學活動;絕大多數院校(11所,61%)分第二學年第二學期和第三學年第二學期兩個階段實施;5所(28%)院校在第一學年、第二學年和第三學年第二個學期分段實施,前兩個階段頂崗實習一般為8~12周,第三個階段頂崗實習有16周。從頂崗實習實施時間來看,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主要集中在每年3—8月份。

2.2頂崗實習企事業單位情況

大多數高職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在校外企事業單位進行,極少數院校提供少量校內頂崗實習崗位;學生獲得頂崗實習單位的途徑主要有校內人才交流會、院校安排、水產類專業教師提供和學生參加企事業單位自主招聘四種方式,其中以學生參加校內人才交流會為主,院校安排和專業教師提供頂崗實習崗位次之,這與職業院校其他專業頂崗實習單位選擇存在差異[2]。學生頂崗實習單位主要為中小企業(36%)和上市公司(28%),事業單位(8%)和國有企業(6%)次之,其他單位(校內、自主創業等)占20%,外資企業占2%;頂崗實習單位主要經營范圍包括漁藥(57%)、漁用生物制品(41%)、漁用飼料(25%)和水產動物苗種(23%),具體見圖3。

2.3頂崗實習工作崗位及技能

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主要工作崗位為水產養殖技術服務(44%)和涉漁產品營銷(33%),其他的占11%,從事水產動物繁殖養殖(6%)、水產動物養殖(1%)及內勤工作(5%)較少。頂崗實習應用專業技能情況見圖4。在調研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工作崗位類型的同時,對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主要應用的專業技能也進行了調研。結果表明,學生應用的專業技能以養殖水體水質檢測與調控(67%)、水產動物疾病防治(58%)和漁藥漁飼料營銷(47%)為主,生物餌料培養、漁用飼料加工與檢測、水產動物繁育、水產動物養殖等次之。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頂崗實習工作,企事業單位在學生頂崗實習前為學生專門開展崗前培訓。大多數企事業單位崗前培訓時間為1~2個星期(68%),崗前培訓時間在3個星期以上(24%)次之,崗前培育時間2~3個星期的較少(8%)。培訓內容涉及企業基本情況、企業制度、崗位技能、頂崗實習管理;培訓人員一般包括企業總經理(或副總經理)、人事經理、技術經理和企業導師。

2.4頂崗實習的管理情況

在頂崗實習學生管理方面,各高職院校均采用了校企共管的方式。高職院校為每位實習學生安排一位校內指導教師,校內指導教師與企業一起負責實習學生實習管理和技術指導。企業除了為每位學生安排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崗位技能實踐外,還非常重視學生安全教育,從調研數據結果來看,多數學生(77%)在頂崗期間實習單位為其購買人身安全保險,學生接受安全教育的占74%,熟悉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比例達68%。

2.5頂崗實習成果及考核評價方式

所有高職院校要求學生在完成頂崗實習后提交實習成果,實習成果從形式上看較為單一,為實習報告(總結)或畢業設計(論文)。所有實習學生在頂崗實習結束后都要接受考核評價。從評價主體來看,絕大多數高校(95%)采用了實習單位與院校共同評價的方式,在調研的高職院校中僅1所院校實習學生由頂崗實習單位評價;從考核評價的依據來看,多數院校(90%)考核評價依據為學生實習過程表現和實習成果,僅以過程表現和實習成果為評價依據的高職院校各1所。

2.6其他

在進行頂崗實習實施階段和時間等情況調研的同時,還對高職院校教師對學生實習效果情況進行了調研,在高職院校中78%的院校認為學生頂崗實習的效果理想,22%的院校認為學生頂崗實習效果一般。頂崗實習效果的影響因素見圖5。高職院校認為當前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圖5頂崗實習效果的影響因素還需要提升的內容有校企協管能力、企業導師教學能力和企業硬件條件。

3調研的基本結論

綜合以上調研內容的結果,初步歸納當前高職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結論如下:1)高職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實施階段和時間各個院校不完全相同,從實施階段來看,第四學期和第六學期是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主要實施階段;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時間為24~56周。2)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主要在校外水產企業進行,企業經營范圍主要為漁藥、漁用生物制品、漁用飼料和水產動物苗種生產經營;高職院校校內人才交流會是學生選擇頂崗實習單位的主要途徑。3)學生頂崗實習崗位主要為水產養殖技術服務和涉漁產品營銷。4)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效果整體較好,校企協管能力、企業導師教學能力和企業硬件條件是影響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效果主要因素。

4對調研結論的深層思考

4.1把握好企業關是提升頂崗實習教學質量的基礎

頂崗實習是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階段。為規范和推進職業學校開展學生頂崗實習工作,提高技術人才培養質量,《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對頂崗實習企業進行明確規定:“職業學校原則上應選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依法經營,管理規范,安全防護條件完備,提供崗位與學生所學專業對口或相近的企(事)業單位”。從結果來看,在學生的頂崗實習單位中中小型企業較多。由于行業門檻低,學生頂崗實習單位硬件條件、導師教學能力、技術水平和經營效益參差不齊。高職院校對參加校內人才交流企業要求較低,對企業頂崗實習教學能力缺乏有效評估。同時學生由于社會經驗少,對頂崗實習企業選擇缺乏理性思考,往往僅從頂崗實習地點、薪酬等方面選擇頂崗實習企業。因此,高職院校嚴把頂崗實習企業關顯得尤為重要,選擇硬件條件好、教學管理能力強、技術先進、社會信譽高的企業是提升頂崗實習質量的基礎[3]。

4.2切實可行的專業頂崗實習標準是提升頂崗實習質量的根本保障

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是專業教學的重要形式,是培養學生良好職業道德,強化學生職業技能,提高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為了規范頂崗實習教學,提升教學效果,教育部辦公廳2016年7月份印發了《關于公布首批<職業學校專業(類)頂崗實習標準>目錄的通知》(教職成廳函〔2016〕29號),通知中公布了涉及30個專業(類)的70個頂崗實習標準。水產養殖技術專業是高職院校漁業類主要專業之一,專業開設院校多、在校生多、專業輻射能力強。到目前為止,高職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還缺乏統一、切實可行的標準,導致各高職院校在組織實施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時無標準可循,出現了實習組織不夠規范,實踐教學有效性不強,合作企業教學主體地位體現不夠,頂崗實習崗位與所學專業契合度不高等問題,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制訂一份統一、切實可行的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標準是進一步提升水產養殖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教學效果的根本保障。

4.3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頂崗實習質量的關鍵

我國是水產養殖大國,改革開放以來水產養殖取得了巨大進步,水產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現階段水產企業參與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明顯增強。水產企業在本質上不同于高職院校,其硬件設施、技術人員等主要服務于企業生產。同時水產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時間不長,深度不夠,教師專業頂崗實習教學經驗還不足,校企雙方作為頂崗實習教學實施主體,應建立互惠雙贏的合作機制[4]。高職院校在企業導師教學能力提升和企業硬件條件建設等方面應積極開展工作。

4.4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

從本次調研結果來看,水產養殖技術服務和涉漁產品營銷崗位是目前高職院校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主要崗位,大多數實習生(77%)在這兩個崗位上開展實習工作,學生實習崗位相對集中;而傳統的水產動物繁殖養殖和水產動物養殖崗位實習學生數量較少,只占總實習學生人數的7%。從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應用技能來看,多數技能還是服務于水產養殖技術服務和涉漁產品營銷崗位。因此,高職院校在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學生頂崗實習前期應重視學生養殖水體水質檢測與調控、水產動物疾病防治和漁藥漁飼料營銷等技能的培養,滿足學生頂崗實習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冉治霖,司清亮.對教育部《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規定(試行)》的解讀[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9(2):59-61.

[2]鄧東京,易素紅,歐陽河,等.職業院校頂崗實習現狀調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2):88-91,96.

[3]杭瑞友.合作實施高職頂崗實習教學的企業準入資格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5(增刊):246-248.

篇5

關鍵詞:養殖水環境化學;教學模式;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6-0166-03

在水產養殖中應該充分重視水質的調控,根據養殖對象所在環境及具體的水質情況,采取積極的、科學的水質調控手段,才能建立起最佳的水產品養殖環境,實現優質、高效的水產養殖,提高養殖經濟效益并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1]。《養殖水環境化學》是水產養殖專業主要專業基礎課[2],一方面要為學生學習魚、蝦、貝類增養殖學等專業課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又要為學生將來從事水產養殖專業的生產和科研工作做好理論和技術準備。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較系統和較深入掌握水環境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技術[2],然后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養殖方式向集約化養殖發展,水質調控技術也隨之變化,也為該課程的授課提出新的挑戰。傳統的教學內容顯得不合理、脫離生產實踐,教學方法單一和枯燥,缺乏興趣,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難于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的。為此,本文根據快速發展的水產養殖業對《養殖水環境化學》的需要,以養殖水質調控為導向,進行課程教學的再設計,基于“實際應用理論學習”的教學思路,理論課采用以課堂教授為主、課堂討論為輔的方式展開教學。實驗課內容緊密結合養殖生產水質指標的測定項目,符合實際生產需要。從滿足水產養殖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角度出發,探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內容建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完善水產養殖學科體系和提高水產養殖人才素質提供參考。

一、水產養殖專業《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需要更新。目前,大多數高校開設水產養殖專業《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授課的主要教材使用雷之主編的《養殖水環境化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年版),該教材體現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的意識,反映養殖水環境化學的發展動態,并在突出學科實踐性、應用性特點的同時,適當增加水環境化學理論知識。但教材出版至今已超10年,教材內容為了避免與專業課內容重復,只根據水環境化學成分的動態規律對水質管理提出一般性意見,而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水產養殖專業沒有開設水處理原理及調控的課程。隨著養殖模式逐漸向現代工廠化養殖的轉變,水質調控技術也隨之改變,水處理原理知識需要補充和更新。因此,授課老師應把握養殖模式發展趨勢,關注水環境化學相關的動態,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完善,使學生獲得最新的參考資料。

2.學生缺乏對課程的學習主動性。《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是一門相對難學的課程,課程教學內容理論性強,需要很好的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等知識背景,同時紛繁的推導和計算使得學生難以提高學習興趣,此外,學生對如何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水產養殖生產實踐中,更是一籌莫展。如果仍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抽象的教學內容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佳,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容易出現“學生上課不聽,教師麻木教學”的后果。因此,從明確教學目的、契合水產養殖專業的特點等角度,對綜合性強的《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的教學再設計是有必要的,同時提高教學效果和激發學生積極性。

3.實踐教學重視不足。《養殖水環境化學》實踐教學對于學生鞏固理論知識、訓練水質分析操作技能,以及對從事水產養殖專業的生產和科研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各高校水產養殖專業雖然已經充分地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從實踐內容設置和教學形式上來看,表現出實踐教學重視不足,同時學生對實驗操作表現出積極性不高,對實驗基本理論掌握不夠深刻。常規的養殖水環境化學實驗內容主要安排基礎和驗證的實驗內容,雖能起到訓練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能,但與養殖生產實踐脫節,無法滿足實際生產需要。而且大多數水化學實驗已由教師按要求把所用的藥品配制好,學生進入實驗室后聽老師講解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后直接按照實驗指導書上進行抓藥式的實驗操作,往往實驗過程中一般不會遇到什么問題,但做完實驗不知道每一步操作的目的、所加藥品起什么作用。這種實踐教學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改革措施

1.基于“實際應用理論學習”的教學思路,進行課程教學的再設計。依據“實際應用理論學習”的教學思路,就是本著養殖水質調控中的應用和實例出發,講解其理論知識的宗旨進行教學改革。首先,查找文獻資料,收集不同養殖模式下的水質調控技術,如池塘養殖系統、高位池養殖系統、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生物絮團技術在海水養殖中的應用等實例,然后再以雷之編著的《養殖水環境化學》和王凱雄編著的《水化學》[4]為依據梳理水質調控的理論知識,包括化學動力學、化學平衡、酸堿化學、配位化學、氧化還原化學和相間作用的原理。例如,先通過圖文并茂向學生展示葉輪式增氧機在池塘養殖中廣泛應用,具有增氧的功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發討論,要講解溶解氧在水中的溶解速率和亨利定律;在講水質物理調控時,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即沸石粉被用來控制蝦池的氨氮濃度的一種普遍的做法,讓學生查閱資料討論其原理,授課教師結合實例講解離子吸附原理及其影響的因素。再比如通過文獻的數據向學生展示1mg/L的明礬能去除0.5mg/L的水體總堿度,產生CO2可使水體pH值降低[5],讓學生討論明礬的作用原理,最后授課教師再講解絮凝作用。通過這種生產實踐中水質調控案例的啟發,讓學生明確了所學知識有何用,如何用并能夠學會用。同時,根據近幾年水質調控技術發展充實了一些熱門話題以及新的研究成果,例如: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中含氮物質的氧化還原轉化、氣-液界面的吸附與氣浮分離作用等。在教學過程中對一系列養殖水質調控的典型實例進行了總結,并結合相應的理論內容開展分析,調動學生的求知欲,積極地去探索養殖水化學中的原理、規律。

2.多元手段提高理論教學效果。目前,筆者在《養殖水環境化學》理論講授過程中,涉及到基礎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如pH調整的有關計算、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計量關系采用板書的教學模式,可使學生對計算過程理解透徹。大多數課程內容采用多媒體課件授課方式,具有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特點。近年來,微信為教學活動提供了教師和學生平等交流的平臺,在教學活動中起到輔助作用,只要合理應用,能夠提高教學效果[6]。為此,筆者也嘗試將其應用在《養殖水環境化學》教學當中。通過建立微信教學群,在講課前1周左右,通過微信教學群向學生們提出設計好的相關問題,多數都是實際應用的水質調控的內容。以講溶解氣體為例,可將一些問題,如溶解氧動態對水質化學成分的影響、改善養殖水體溶解氧的方法、氣泡病發生與溶解氧的相關性,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相關專業知識在微信群中進行討論,或自己思考,或查閱相關資料共享。這樣能促進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學會貫通。在課中,教師可根據討論的共性表達在教學設計上有所側重,合理分配各授課內容的時間。在課后,教師通過微信群配置小測驗題目或課后思考題,進一步理解和消化上課所學知識,反饋授課效果。通過微信教學群,教師更多的是提供資源鏈接,實施興趣的激發,進行思維的引領。鼓勵學生將所讀的優質材料及時共享到群中與教師和其他同學分享,供感興趣的同學閱讀學習,營造集體探究性學習氛圍。此外,其他專業教師也可通過加入微信群與學生進行實習討論和互動,解答學生的疑問,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因此,采用多媒體課件和板書相結合,微信平臺的介入無疑豐富了《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地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拓展,增加了學習興趣。

3.生產科研結合加強實踐教學。養殖水環境化學實驗是通過化學分析和應用實驗使學生掌握養殖水化學組成成分的測定方法和有代表性的常用化學分析儀器的使用方法,使學生掌握水環境化學基本原理和漁業水質調控技術,為將來從事水產養殖專業生產和科研工作做好技術準備[7]。根據水質調控技術的發展,在生產中常用的pH值、溶解氧、總硬度、堿度、總氮、氨態氮、亞硝酸鹽、化學耗氧量等水質調控指標選入實驗內容。教師帶幾個學生從學校附近的養殖場現場采水樣,送到實驗室測定相關水質指標,并讓學生做好現場采樣的基本情況記錄,如水色、透明度、養殖對象等。實驗過程中,學生自己配置藥品按操作步驟進行,教師從旁指導。實驗結束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討論實驗結果對養殖生產的影響。由于實驗內容符合實際生產需要,激發熱情,使學生明白學以致用,而不是機械記憶。在課程結束后下一學期,進行為期5周魚類增養殖的實習,我們安排了實習期間養殖過程水質指標的跟蹤測定內容。學生根據測定水質指標如pH值、溶解氧、總硬度、堿度、總氮、氨態氮、亞硝酸鹽,按小組自行準備需要用到的實驗藥品、儀器、耗材等按照操作步驟獨立完成,最終以實習報告形式提交。比如跟蹤測定了高位池育苗石斑魚的溶解氧在水層分布及動態變化;氨氮、亞硝酸鹽、pH值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石斑魚的變化。通過實習讓課程內容延伸,學生能獨立開展水質調控指標的測定,掌握水質因子對養殖生產的影響存在著交互作用,并明白在不同的養殖模式水化學成分表現形式和動態不相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畢業后從事養殖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提供平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無縫對接,形成育人聯動效應,推動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本科生人才培育工程的順利實施,激發學生參與學術活動的積極性,學院積極推動本科生進實驗室項目,使得科研活動走到學生當中。配合學院開展的活動,筆者開設養殖水環境化學研究設計型實驗。選擇了適合本科生的現有知識儲備,保證研究設計型實驗的可操作性的實驗內容,包括石斑魚在不同環境因子條件下耗氧率、窒息點、排氨率的測定;氨氨、亞硝酸鹽對不同發育階段石斑魚的毒性試驗;石斑魚工廠化養殖系統水環境變化及影響因子研究。為了順利完成實驗,學生除了應用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相關知識還要自主查閱相關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及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實驗過程中數據收集、數據統計分析。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激發參與科研工作的熱情,幫助學生加深對科研實踐的理解,培養適應未來水產養殖產業發展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莫國華.關于水產養殖水質調控技術的探討[].當代畜牧,2014,(11):95-96.

[2]雷衍之.養殖水環境化學實驗[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3]姜宏波,包杰,何劍斌,等.《養殖水環境化學》課程教學的改革實踐與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35(3):34-36.

[4]王凱雄.水化學[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5]申屠青春,董雙林.池塘養殖生態系水質調控技術研究綜述[J].水利漁業,1999,19(6):39-42.

篇6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原則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因地制宜、分類監管、預防為主、源頭治理的方針,堅持全縣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協調配合,各方聯合行動的工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落實監管責任,大力推進水產健康標準化養殖,加強從水產品生產到上市銷售的全方位監管,認真排查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加大執法力度;堅持集中整治與制度建設、嚴格執法與科學監管、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相結合,針對存在的問題,突出重點,加大整治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促進我縣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二、整治重點

(一)重點產品

突出整治青、草、鰱、鳙、鯉、鯽魚等常規養殖和消費品種,嚴查各種違禁藥物特別是孔雀石綠、氯霉素等的違規違法使用。

(二)重點單位

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單位、水產苗種生產單位以及有規模的水產養殖戶,重點養殖戶。

(三)重點品種

水產品、獸藥、魚藥、飼料、魚飼料、魚飼料添加劑等。

(四)重點區域

水產品年產量10噸以上的漁業養殖鄉鎮,水產品年產量0.5噸以上的水產養殖戶(重點是池塘、壩塘),一天銷售量30公斤以上的水產經銷戶,對水產品加工企業、水產飼料加工企業,各類水產品銷售戶(含池塘、壩塘邊銷售),農貿市場水產品銷售點,水產養殖戶等進行整治。

(五)重點內容

對轄區水產品生產經營單位(戶)開展全面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水產養殖單位(戶)是否辦理水產養殖證,是否有水產品生產經營資格,水產品生產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和運行情況,水產品流通經營進、出貨檢查驗收,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經營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臺帳和質量承諾等制度的執行情況,使用記錄等,依法查處偽劣、劣質、有毒有害及其他的違法行為,進一步規范水產品生產經營秩序。

三、工作目標

通過整治,使全縣水產品及水產品安全各個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水產品經營秩序進一步好轉,人民群眾食品消費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全縣水產品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種國家禁用的高毒農藥的生產、經營和使用。

(二)縣城水產品市場、魚飼料、魚藥經營銷售商店納入質量安全監測范圍;魚藥、飼料抽檢合格率達90﹪以上。

(三)嚴格水產苗種生產許可制度,依法應領取苗種生產許可證的苗種生產單位(戶)持證率達到90﹪以上。

(四)健康養殖示范、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單位(戶)、水產苗種場等三類生產單位(戶)100﹪建立生產、用藥和銷售記錄等水產品質量安全內控措施,監管率達到100﹪。

(五)在國家統一組織的水產品質量監管抽查中,產地藥殘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

(六)漁業部門內部“分工明確、措施有力、保障有效、運轉協調”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得到進一步完善,自產水產品陽性樣品查處率達到100﹪,省外入我縣水產品陽性樣品的追溯查處工作有重大突破。

(七)主要養殖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摸查工作有效推進,應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明顯增強。

(八)加強對全縣水產養殖戶,流通經營銷售戶的監管,水產品生產、經營銷售單位(戶),逐步取得合法經營資格。

(九)水產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水產品生產、經營銷售建立質量檔案和安全監管檔案。

(十)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示范戶養殖、經營銷售建設工作。

四、主要工作和具體措施

(一)深化水產品安全目標責任制

各站所要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充分認識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領導,認真組織,把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站所、相關人員、水產養殖戶,經營銷售戶,確保工作目標全面完成。

(二)繼續開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整治

在鞏固專項整治成果的基礎上,開展回訪復查,督促指導水產養殖單位(戶)完善和落實飼料、魚藥、添加劑索票索證、購銷臺帳、申報登記備案等各項管理制度,建立針對在水產養殖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添加劑的有效監督和管理制度,建立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不合格添加劑快速追查溯源機制,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繼續對非食用物質、添加劑的生產、流通和使用進行整治,堅決依法打擊在水產養殖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添加劑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依法打擊生產銷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為。

(三)進一步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

各站所要確實下移監管重心,加大水產品市場監管力度,強化水產品市場日常監管,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農村水產品市場專項整治。加強水產品的養殖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的監管,重點抓好農村水產品的養殖、集貿市場的監管。強化城鄉集貿市場的質量安全及監督抽查,經檢驗不合格的水產品要公告和清出市場,并查清其源頭、進貨渠道和銷售去向,追查溯源,一查到底。

(四)加強水產養殖環節安全專項整治

深入開展魚藥殘留專項整治,打擊違法生產、經營、使用禁用高毒高殘留獸用魚藥、農藥,普通獸用魚藥、農藥中非法添加高毒高殘藥品和違法違規使用禁用限用藥物行為;查處在飼料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行為,取締無生產許可證、無產品批文號、無產品標簽的3無飼料生產經營企業;查處非法生產經營假劣過期獸用魚藥產品行為;嚴查水產養殖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綠”、硝基呋喃等違禁藥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推廣使用抵殘高效農藥、獸用魚藥,規范養殖行為,積極推進無公害養殖。

(五)加強水產品流通環節安全專項整治

強化流通環節索證票索票和進貨臺帳兩項制度的監督檢查和落實,集中開展重點品種、重點地區域、重點經營戶、重點市場和季節性、節日性水產品市場專項執法檢查。嚴把水產品質量安全關。加強農村水產品進貨渠道和農村集市的管理,落實區域監管責任。突出抓好水產品的養殖、銷售環節的整治,嚴厲查處經營銷售劣質、有毒有害水產品的違法行為。

(六)加強重要節日及重大活動期間的水產品安全專項整治

結合“春節”、“火把節”、“國慶”、“中秋”等重要節日及重大活動期間水產品消費特點和存在的主要安全問題,認真開展水產品市場專項檢查整治,依法查處假冒、劣質、有毒有害的水產品及其他的違法行為,凈化節日食品市場,確保重大活動和重要節日期間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

(七)加快推進水產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

信用體系建設是保障水產品安全的長效機制和治本之策,也是促進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各站所要在認真總結2008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水產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督促水產養殖單位(戶)、經營銷售戶建立質量檔案和質量安全監管信用檔案,不斷強化水產養殖戶、經營者的信用意識和責任意識。通過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建立起以法制和道德為基礎的水產品安全信用體系。

(八)積極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示范戶養殖、經營銷售建設工作。

進一步完善水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工作,引導水產養殖戶、經營銷售戶建設水產品質量安全示范試點工作,加強農村水產品現代化流通監管責任及群眾監督的建設,積極探索農村水產品安全監管的新方法、新機制和新措施,促進水產品安全責任體系和質量體系逐步完善,各項監管措施進一步落實,水產品的生產養殖、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水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五、整治任務

(一)全面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加強漁業科技下鄉入戶、技術推廣與培訓工作,大力推廣安全用藥技術、方法,指導水產養殖科學防病,合理用藥;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積極推進建立漁業執業獸醫和用藥處方制度。推進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加強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完善養殖場內部質量安全管理機制。加強重大水生動物疫病監測,科學指導水生動物疫病防控。

(二)深入開展水產苗種專項整治。全面摸清水產苗種生產基本情況,實施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制度,規范水產苗種生產記錄、用藥記錄和銷售記錄,規范水產苗種生產行為,加強水產苗種藥殘抽檢和執法監管,提高水產苗種質量。指導和督促苗種場建立健全苗種生產和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對具備生產條件的苗種生產單位和養殖戶要在這次整治中辦理水產苗種生產許可證,逾期未辦理的按非法生產處理;對生產條件不合格、技術規范未建立的苗種生產單位、養殖戶,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責令停止生產。

(三)加強水產品質量監控檢測。按照國家農業部的安排,配合省外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搞好水產品產地監督抽查和例行監測外,以孔雀石綠、綠霉素和硝基呋喃類代謝物為主要監測指標,重點鄉(鎮)要組織開展產地和市場的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

(四)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各站所要將水產品質量安全作為漁政執法工作的重點內容,按照“規范、引導、監管、服務”的原則,以水產苗種生產合法性、養殖企業生產記錄制度建立情況、投入品使用情況和陽性樣品查處為重點,切實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杜絕無證生產和非法用藥行為,督促生產單位加強整改,嚴防不合格水產品上市銷售。

(五)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摸排。以青、草、鰱、鳙、鯉、鯽等常規養殖消費品種和羅非魚為重點,對其養殖生產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安全隱患進行摸排,對質量風險程度、危害情況以及產業、市場、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提出預警和處置意見,進行專項整治。

六、工作步驟及時間安排

第一階段(5月1日—5月31日)為動員布置階段。各站所要認真做好宣傳動員,結合實際制定方案,對2009年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全面、周密的安排布置。

第二階段(6月1日—11月30日)為組織實施階段。各站所要按照方案要求,認真、全面實施食品放心工程和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縣水利局水政辦、水產站針對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采取積極措施加強督促指導,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第三階段(12月1日—12月31日)為總結檢查階段。各站所要認真總結本年度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做法和典型經驗,縣水利局組織對以上工作進行考核,納入年終考核評定。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各站所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將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抓緊抓實。要按照權責明確、監督有效和保障有力的原則,層層分解目標任務。各站所長要對轄區內開展2009年食品放心工程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負總責,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并逐級抓好考核。對工作不扎實、措施不力而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負責人和責任人的責任。

(二)加強協調,形成合力

各相關站所要樹立大局觀念,按照縣政府的統一部署,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圍繞整治方案的目標和重點,對重點產品、重點單位、養殖戶和重點區域,要集中時間,集中力量,嚴肅打擊查處。對于跨部門、跨地區的大案要案,要搞好聯合執法。各站所之間要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同時要加強和相關行業組織、群眾團體、新聞媒體之間的協作,優勢互補,信息互通,不斷提高監管質量。

(三)加強輿論監督,營造良好氛圍

各站所要采取多種形式宣傳貫徹《食品安全法》和國家、省、州、縣有關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精神,通過采取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和質量信息,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宣傳重質量、守信譽的典型,曝光典型食品案件等措施,正確引導消費,不斷提高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意識和能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參與食品安全的良好社會氛圍。加大打擊偽劣、劣質、有毒有害、嚴重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典型案件的查處和曝光力度,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

(四)強化溝通,暢通信息

各站所要加強協調和信息溝通,及時報送有關整治信息,特別是整治期間發生的情況要及時向當地鄉(鎮)人民政府和縣水利局報告。縣水利局要加強全縣水產品專項整治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工作,及時通報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嚴格按要求公布食品安全監管信息、查驗信息和警示信息,引導公眾科學消費、安全消費。

(五)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實施食品放心工程

以食品安全為重點,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養殖、經營銷售信用檔案和“紅黑名單”制度。開展水產養殖、經營銷售示范活動,推動養殖單位(戶)、經營銷售單位(戶)落實食品質量安全責任。增強法制觀念,強化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和信譽意識,進一步推動食品放心工程。

(六)完善應急機制,提高應急能力

加強食品風險監測預警,進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機制,落實預警監測措施,開展風險評估分析和強化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提高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篇7

關鍵詞:水產專業 “校企聯動、三階遞進”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b)-0138-04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如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完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高等職業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1-4]。水產科技系探索實施“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圍繞水產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校企深度融合聯合培養學生,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將職業環境資源引入教學過程,以職業能力評價為核心,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操作技能,培養了一批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的水產技術人才,深受用人單位歡迎,連續5年該院水產專業畢業生就業率100%,供不應求。該文主要介紹了水產科技系幾年來探索水產專業“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和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1 “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

1.1 “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方案修訂

水產養殖專業是實踐性較強的應用性學科,專業教學必須與實際生產緊密相連,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突出實踐性教學,使教學做到知與行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一致[5-8]。因此該系每年都對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根據行業的最新進展、用人單位的需求對水產養殖專業的一些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修訂,并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在2007―2012年連續6年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校企共同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生產性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以企業生產過程為導向,以漁業生產過程為主線,以企業用人要求為標準,在漁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學生參與生產實踐,同時學習技術理論知識,最后通過頂崗實訓,從而實現認知專業、認知行業、認知就業的逐步推進,最終達成高質量就業。

最后學校每年跟蹤了解畢業生工作情況,和生產用人單位交流,針對水產專業學生的就業素質、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狀況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2009年開始探索將生產性實訓納入到人才培養模式中,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2010年開始在水產養殖技術人才培養方案中增設了一些新課程,以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如《水產藥品學》《養殖水處理技術》《獸藥GMP及認證》《家庭水族箱的安裝和維護》《甲殼動物養殖》等課程,通過新課程的開設,提高了學生專業能力和素質,深受水產專業學生歡迎和用人單位好評。

1.2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該院充分利用實訓室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加強實踐教學,強化技能訓練,全面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生產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在生產中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同時利用暑期讓學生直接參與養殖生產實踐,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基礎扎實、技能過硬的高技能人才,從而實現水產專業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

一方面通過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和實訓室建設,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綜合實力。近幾年大力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建成水產實訓中心和水生生物學實訓室等6個實訓室;同時跟一些企業單位合作加強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到目前為止,水產專業穩定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已經達到10多個,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踐教學時數,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比例接近6∶4,理論教學時數為1 217學時,占總教學時數43.02%,實踐教學時數為1 612,占總教學時數56.98%。

1.3 “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

該人才培養模式以企業生產過程為導向,以漁業生產過程為主線,以企業用人要求為標準,在漁業生產的關鍵時期,學生參與相關涉漁企業生產實踐,同時學習技術理論知識,實現認知專業、認知行業、認識就業的逐步推進,為學生高質量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1)認知專業。

第1~3學期以校內實訓室和校內實訓基地為主,修好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核心技術課程。第1學期在校內主要學習基礎文化課,主修軍事理論、大學英語、形勢與政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等,加強基本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綜合素質;第2學期主修專業基礎課,包括魚類學、水生生物學、普通動物學等,加強職業基礎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第3W期主修池塘養魚、水環境檢測與保護、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等專業技術課程,加強職業技能教育,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定期到水產實訓中心和專業實訓室開展養殖生產技能訓練,鞏固理論知識,勤學專業技能,定期輪崗,反復操練崗位技能。

水產科技系近年來加強校內實訓基地(水產實訓中心)建設,該基地位于江蘇現代畜牧科技示范園內,其中養殖池塘面積200畝,池塘條件良好,設施裝備優越,主要養殖草魚、鰱魚、鳙魚、鯽魚、鱖魚等,另外還有一個10畝的休閑垂釣池塘和一個占地8畝的田地(用于種植草食性魚類所食用的黑麥草和蘇丹草等),在校內實訓基地主要實訓項目是水生生物學、池塘養魚學和水環境檢測等課程實訓,以培養學生基本上崗技能為主。2010年開始,通過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水產科技系建成水循環養殖系統2套,目前已投入使用。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利用好寒暑假和節假日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在寒暑假和周末節假日主動參與,一方面利用周末安排一年級的水產專業學生去示范園水產實訓中心參觀,并參與一些常規性的生產實訓,一般1~2次/學期,讓學校了解基本職業環境。在實訓基地,初來的學生從感官就能了解專業的基本內容,了解專業的內涵與外延,從而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專業的信心。另一方面在第3學期組織學生到一些養殖場、動物藥品公司、飼料公司現場觀摩,與一線人員座談交流,增強對專業的認知能力,為走出校園,在社會上能真正獨當一面奠定了基礎。感性認識最直觀,實訓基地的示范教育正是最直接的途徑之一。

(2)認知行業。

第4學期以校外實訓基地為主,培養基本上崗技能。水產科技系不斷加強同省內外科研院所、飼料漁藥企業和養殖場合作,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才,先后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5個,主要有通威集團、正大集團、天邦股份、無錫中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倍康藥業等。在校企合作和人才培養中充分利用這些校外實訓基地的人才、技術和先進設施等資源,改善辦學條件,增強辦學實力。每年水產科技系安排從4月份到8月份大約半年的時間,讓每個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生產或技術服務,培養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了解和熟悉生產環節,增強其事業心與責任感,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與艱苦創業精神等綜合素質,實現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水產專業學習在校外實訓基地主要實訓項目是常見魚類繁育技術、甲殼動物苗種生產技術、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技術、飼料營銷和技術服務、漁藥營銷和技術服務、餌料生物培養、觀賞魚繁育技術等。根據漁業生產季節和企業實際的需要,系部集中安排學生以學徒工的身份深入企業,學生干,老師教,邊工作,邊學習;同時系部選派專任教師與企業導師共同完成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指導和考核,并根據學生興趣和企業的需求,進一步強化、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3)認知就業。

第5學期以校內實訓室和校內實訓基地為主,強化綜合技能訓練。根據學生個人興趣,選擇專業發展方向,教師重點指導,為學生構筑良好的發展基礎,為其畢業就業做好準備。為了切實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組織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試,目前水產科技系所開展的鑒定工種主要有水生生物疾病防治員、淡水成魚飼養工、飼料化驗員等幾個工種。另外,從2011年開始,水產科技系組織各畢業班品學兼優的學生參加國家執業獸醫師(水生動物)資格考試,并選派最優師資開展學生培訓,保證讓每個學生在校期間都能獲得一個或多個技能證書,增加學生就業籌碼和競爭力。

第6學期以校企合作企業為主,進行頂崗實訓。在頂崗實訓企業,企業導師與系部專任教師共同完成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指導和考核,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綜合素質,把上崗就業作為評價學生頂崗實訓成績的重要指標。通過多種途徑反饋,我們了解到學生在企業頂崗實訓中的收獲是非常大的,學生普遍反映不僅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做人道理,還普遍提高了綜合職業能力,情感控制能力、應變能力、洞察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通過每年學院舉辦的校內人才招聘會,學生與企業簽訂協議,赴企業頂崗實訓。在頂崗實訓期間,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生產與技術服務。由于經過嚴格的訓練和考核,理論基礎扎實、專業技能過硬,在企業大部分學生直接上崗,不需要經過培訓就能為企業服務。

2 存在問題與對策

2.1 如何發揮企業能動性,探索校企合作“雙贏”機制

由學校、企業共同對行業用人要求、職業工種標準進行分析,確定課程內容與體系,使生產性實訓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按照水產養殖生產的季節性和技術服務的針對性,完善課程教學模式,培養企業緊缺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共同開發校企合作教材,承擔學生培養任務,切實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過程中來,探索校企合作“雙贏”機制。

2.2 如何建立實訓基地學生管理的校企雙重管理制度,確保學生實訓效果

企業按照員工管理制度管理考核學生,學校委派專職教師管理教育學生,實施校企頂崗實習雙重管理。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環境育人的作用,建立校企職責分明、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的企業為管理主體的管理制度。

2.3 如何健全“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推進農業職業教育改革

通過接下來幾年的深入研究和實施,校企合力,健全“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企業資源優勢和調動企業積極性,形成品牌,引領農業職業院校水產養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并向同類院校進行示范推廣。

3 結語

通過廣泛的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了企業的現實需求,以“培養企業緊缺的未來員工、培養企業潛在用戶、推動行業技術升級”為共贏點和切入點,攜手企業,共同進步,共同實施水產專業“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職業性,強調開放性教育,做到職業素質訓練全程化,依次構建堆砌“認知專業、認知行業、認知就業”三階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信、陽光的心態和良好學習習慣,符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規律。

水產專業“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幾年來,畢業生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明顯提高,特別是在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方面顯現出明顯優勢,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5年畢業生就業率都保持在100%,主要在飼料公司、養殖場、漁藥公司從事生產、銷售、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2012年麥可思公司的獨立調查報告分析表明,水產養殖專業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對口率、就業質量和薪酬滿意率在該校52個專業排名名列前茅且均遠高于同類院校。2013年麥可思公司的《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年度報告》中,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畢業生月均收入為3 041元,遠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相關度達86%,該專業半年內離職率僅為18%,連續兩年較低,為該院畢業生穩定率最高的專業,專業穩定率達到82%;水產養殖技術專業畢業生愿意推薦母校比例為82%。從反饋的情況來看,水產專業學生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工作能力出眾,很多學生干出了斐然的業績,目前,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已經成為學院特色鮮明、就業率高、學生適應能力強的新興專業。

上述一些觀點是水產科技系全體同仁幾年來摸索出的粗淺認識,如何進一步提升“校企聯動、三階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效果,強化高職高專水產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全面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總結。

參考文獻

[1] 陳解放.論新形勢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適應性調整[J].中國高教研究,2005(9):48-50.

[2] 杜衛新,王慧才.高職工學結合“2+1”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的實施與管理[J].職業技術教育,2009(20):49-50.

[3] 耿潔.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8):13-15.

[4] 高雪梅,張美娟.“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初探[J].廣東白云學院學報,2007,14(2):36-40.

[5] 徐超.高職水產養殖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2,4(4):59-60.

[6] 陳宏智,潘開宇,周本翔,等.高職高專水產養殖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8(3):116-117.

篇8

農業污染源普查是摸清農業污染底數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是做好農業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全面掌握全縣境內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業等農業污染源的數量、地區分布、主要污染物的種類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措施、治理現狀和治理成本等情況,為農業環境污染防治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重要依據,為制定“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提供決策參考。

二、普查時點、對象、范圍和內容

(一)普查時點。

普查時點:20**年12月31日。

時期資料:20**年度。

(二)對象和范圍。

普查對象包括全縣所有種植業污染源、畜禽養殖業污染源和水產養殖業污染源。

種植業污染源主要針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蔬菜作物的生產區開展肥料、農藥和農膜(專指農用地膜)和秸稈污染調查。

畜禽養殖業污染源以舍飼、半舍飼規模養殖單元為調查對象,針對生豬、耕牛、蛋雞和肉雞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畜禽糞便和污水開展調查。

水產養殖業污染源以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圍欄養殖、工廠化養殖等有飼料、漁藥、肥料投入的規模養殖單元為調查對象,針對魚、蝦等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開展調查。

(三)普查內容。

1、樣本的基本情況,包括經濟規模及用水排水情況等;

2、產、排污情況,包括肥料、農藥施用情況,農用地膜使用和秸稈處理情況,飼料餌料投放情況,畜禽養殖糞便及其它主要污染物產生、殘留和排放情況等;

3、養殖業污染治理情況,各種污染治理設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況、投入和運行情況等。

(四)普查污染物種類。

種植業:不同作物種植模式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各種生產投入品,如有機肥、無機化肥、地膜的種類和作物秸稈等。

畜禽養殖業:包括生豬、耕牛、肉雞、蛋雞的飼養量以及糞便等。

水產養殖業:不同水產種類及其飼料、藥物、肥料等。

三、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

(一)普查技術路線。

采取面上調查和分類抽樣實地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參考全縣各級農業統計資料,測算全縣農業源污染物產生、排放數量等情況。

(二)普查步驟。

1、準備階段:成立機構,落實經費,開展宣傳,進行組織動員,制訂普查方案和各類技術規范,逐級開展普查培訓,同時選擇有代表性的鄉鎮和產業類別開展污染源產排污系數的測算工作。

2、全面普查階段:按抽樣技術要求對各類污染源進行實地調查,組織填報調查表,完成數據審核、錄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檔案,進行審核驗收。

3、總結階段:建立全縣農業污染源數據庫,開發利用普查成果,總結驗收普查工作。

四、組織領導與職責分工

由于農業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圍廣、影響因素多、內容復雜、普查任務重,技術性要求高,工作難度大,根據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要求,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多方共同參與”的原則,我縣農業源污染普查工作由縣農業局牽頭,水利局、環保局配合。成立以縣政府副縣長寇榮峰為組長的全縣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由縣農業局局長陳智慧和縣水利局局長曹正中擔任,成員由周京平、任懷遠、封瑛、趙成海、王本軍組成。領導小組下設:

1、辦公室:

主任由縣農業局副局**組成,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主要負責此次普查工作方案審定、組織發動、工作指導與協調、進度檢查、經費籌措、總結表彰等工作。

2、種植業普查組:

種植業污染源普查工作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實施,組長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組成。主要負責此次普查工作的方案制定、技術指導;普查人員的培訓和產排污系數測算等工作的組織實施;數據收集、審核、匯總上報以及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工作總結撰寫等。

3、畜牧業普查組:

畜禽養殖業污染源普查由縣畜牧獸醫總站組織實施,組長由縣農業局副局長趙成海擔任,成員由**組成。主要負責畜牧業普查工作的技術指導,普查人員的培訓和產排污系數測算等工作的組織實施;數據收集、審核、匯總上報以及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工作總結撰寫等。

4、水產養殖業普查組:

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由縣水利局組織實施,組長由縣水利局副局長**擔任,成員由**組成。主要負責水產養殖業普查工作的技術指導,普查員的培訓,普查工作的組織實施;數據收集、審核、匯總上報以及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工作總結撰寫等。

成立農業污染源普查技術專家組和技術咨詢指導組。

技術專家組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畜牧獸醫總站技術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技術方案審定、成果驗收和普查技術指導等工作。技術咨詢組由參加過培訓的相關技術人員組成,主要負責普查人員的技術培訓,并對全縣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進行技術指導,普查數據審核、抽樣驗收等工作。

縣農業局為普查工作的牽頭單位,普查獲得的原始數據由縣農業局統一收集并完成電腦錄入工作。

這次普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技術要求高,縣農業、水利行政與技術部門除了自身要高度重視之外,還必須充分發動社會力量,選擇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的人員作為備選普查員,逐級進行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成為正式普查人員。

所有污染源普查對象都必須按時、如實填報普查數據,確保基礎數據真實可靠,虛報、瞞報、拒報、遲報,或偽造、篡改普查資料的,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此次普查得到的普查對象資料嚴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目的,不與其完成**總量消減計劃掛鉤,不作為對普查對象實施處罰和收費的依據。

五、保障措施

(一)質量保證。

縣上普查機構根據國家的統一規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控制責任制,設立專門的質量控制崗位,并對污染源普查實施中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組織污染源普查數據的質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環節,按一定比例抽樣,抽查結果作為評估全縣及各鄉鎮污染源普查數據質量優劣的依據。數據質量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必須重新調查。

(二)宣傳動員。

縣級普查機構要按照本實施方案的要求,深入開展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工作,為污染源普查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根據普查不同階段宣傳的重點,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精心策劃,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確保宣傳效果。要突出主流新聞媒體的作用,組織開展一些有影響力的宣傳活動,把宣傳動員工作貫徹整個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終,形成一個全民支持、全民參與的氛圍。

篇9

關鍵詞: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教學改革;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5-0124-03

《餌料生物培養》是高職水產養殖、海水養殖和水族科學等專業的核心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是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動手的興趣,使學生自主地按照生產實踐要求完成各種餌料生物培養方案的制定、實施并能夠對實驗過程與實驗結果進行檢查、評估,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理論課上學到的各種類餌料生物培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結合前沿技術,與生產實踐接軌,具備在生產實踐中從事餌料生物培養所需的綜合技能,為今后從事相關的工作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可提高學生將最新的科學技術轉化到生產實踐中的能力;提高學生資料收集、實驗設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甘于奉獻、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激發學生對《餌料生物培養》這門課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施

(一)開放式實驗教學大綱

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體系分為課堂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三部分。從內容上可將《餌料生物培養》實驗教學分為七大項目,每個項目又分為若干個任務。每個任務的類別可分為必做任務(見表1)、選做任務(見表2)和自主選題任務(見表3)。必做任務是全體學生都必須完成的實驗項目,通過該類項目的培養,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本門課程基礎的實驗理論和技能,達到本門課程的基本要求;選做任務則突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由教師根據本門課程的特點,擬定若干實驗項目,告訴學生每一實驗項目的實驗目的和要求,讓學生自主選擇,然后自主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從著手準備實驗到實驗實施,最后寫實驗報告的全過程,教師只需從旁指導,給予啟發性的答疑;自主選題任務是由學生在本門課程的內容范圍內,根據自己小組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符合自己小組的實驗任務,獨立地開展,教師在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引導,這類的實驗任務突出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自選任務的具體實踐實施步驟:確定實驗小組成員查閱文獻選題設計實驗方案可行性分析實驗的實施實驗成果總結和討論交流撰寫實驗報告和考核。要求每個學生除了完成必做的實驗任務之外,還必須根據自己興趣愛好至少完成3項選做任務和1項自主選題任務。

(二)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先講原理和操作方法,然后示范,接著才是學生動手做,最后寫實驗報告,教師講評。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在上《餌料生物培養》實驗課時,我校教師不再詳細講解實驗目的、原理和方法步驟,也不操作示范,而是重點分析實驗中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及對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進行動態的指引,教師只需給出實驗題目和要求即可。學生不再是“照單抓藥”和“依樣畫葫蘆”式地做實驗,而是在充分查閱資料、制定詳細的實驗方案的基礎上,自主選擇實驗方法、材料和儀器設備,自己配制試劑,相對獨立地完成全部實驗。每個實驗小組都要準備好記錄本,要求學生把實驗題目、目的、原理、方法步驟、實驗用到的材料清單、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實驗結果等都詳細、如實地記錄下來,這樣便于實驗的管理,如果出現問題也容易分析找出問題,同時也便于在實驗完成后進行總結和分析。實驗教師則改變了以往學生有問必答或替學生直接解決各種難題的習慣教學方法,而是從實驗現象、實驗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及學生碰到各類難題入手,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原因,解釋實驗現象,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每次實驗結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實驗進行總結、評估和交流。學生在相互提問、相互評估及相互辯論中求得共識,加深對實驗內容的理解和認識,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必要時還可以做些啟發性的演示,并對表現較好的小組或成員進行表揚。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讓學生敢于動手,提高了學生組織協調、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除了在實驗室進行外,學校也積極擴展校內外的教學實驗基地,先后與學校科技示范園、泰州水產養殖場、姜堰特種水產養殖場、靖江水產養殖場等單位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根據學生的試驗安排和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每學期都不定時帶學生到這些基地進行教學實習,以期進一步貼近生產,提高學生的生產實踐能力。

開放性實驗教學采用過程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實驗考核評價方法。總分由:培養成果評價(40%)、教師評價(30%)、學生互評(20%)和學生自評(10%)4部分組成。培養成果評價主要以培養實驗的最終成果來表現,在同一條件下,培養效果最好,產量最高的為滿分,其他的按比例進行評分;教師評價主要包括學生的實驗態度、實驗預習、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原始數據記錄和分析、實驗報告等方面;學生互評是根據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來核定,包括實驗出勤情況、在小組中承擔工作的復雜性、工作量的多少、與小組成員的配合情況和學習態度等情況;學生自評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撰寫自評報告,對知識和技能進行及時的反思反饋等。本考核方法注重對學生動手、思維、設計、創新、查閱資料、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考核。

(三)全方位、多層次的實驗室開放計劃

《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對時間的要求比較特殊,大多數實驗短時間內不能完成或具有較強的連續性,僅靠教學計劃規定的實驗課時間根本不能滿足實驗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制定合理的實驗室開放時間,以保證實驗的順利開展和更好地完成。為了不影響正常的實驗教學,《餌料生物培養》實驗教學的實驗室開放時間一般設在晚上、周末、節假日或者是其他空閑的時間段,而且每個實驗小組可以提前預約,實驗室教師根據預約實驗小組數和實驗任務來安排時間。對于時間跨度較長和連續性較強的實驗可以考慮安排在暑假集中開放,因為在暑假期間教師、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長,無教學與學習任務之憂,能集中全部精力從事實驗工作,有利于取得較好的實驗結果。有些實驗需要到校外基地完成,則先跟基地負責人聯系,由他們來安排實驗時間、場地、設備等等與實驗相關的事宜,教師和學生密切與基地負責人配合,聽從基地負責人的統一安排,跟生產緊密結合,認真做好實驗,實現互利雙贏。

(四)開放式實驗教學的保障措施

《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存在著實驗任務種類多、內容不確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實驗方法多樣、實驗時間不確定性、所需要用到的儀器和材料多樣等諸多因素,在實驗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確保教學順利進行,充分利用實驗室和基地的各種資源,必須制定有效的運行管理制度。作者在《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踐中,制定了“餌料生物培養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餌料生物培養實驗室指導教師工作條例”、“餌料生物培養校外基地實驗教學管理條例”、“開放式實驗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學生參加開放實驗室申請表”、“開放實驗項目申報表”、“餌料生物培養實驗室開放預約申請表”、“餌料生物培養實驗室開放記錄”、“餌料生物培養實驗室儀器和藥品使用記錄”、“餌料生物培養實驗記錄”等一系列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

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效果

自從實施了開放式實驗教學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自主選擇實驗任務、實驗方法和實驗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設計實驗,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自由發揮個人才能的實踐平臺,并適合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學生發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隨機抽取5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96%的學生認為“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有利用于發揮出自己的潛能,能夠顯著提高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自己個性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高達 98%的學生對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表示滿意度。

每個開放性的實驗都是由實驗小組來完成,各個小組成員之間必須分工協作,相互密切配合,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從查閱資料、確定任務主題、可行性分析、實驗方案的設計到整個實驗的完成,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整個過程中學生要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要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這樣既磨煉了學生的意志,也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開放式的實驗教學使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鉆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

學生在泰州水產養殖場、姜堰特種水產養殖場和靖江水產養殖場等單位完成實驗,一方面給這些單位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動了這些單位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受到了這些單位的一致好評。我們實施的這種開放式的實驗教學模式,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技能過硬、善于創新,受到了社會的普遍好評,并為我國水產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得到了水產行業的高度認可,許多企業和單位紛紛到我校招聘水產養殖專業的畢業生,我們培養的學生可謂是供不應求。目前,我們培養的很多畢業學生已經在一線的大型的水產苗種場和水產養殖場從事水產動物的餌料培養相關的工作,并受到了這些單位領導的好評。

結語

高職院校《餌料生物培養》開放式實驗教學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不斷加大師資力量的投入,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找到學生學習《餌料生物培養》這門課程的興趣點及其與實驗教學的結合點,只有這樣我們的實驗教學效果才會變得越來越來好,我們才能夠培養出更多符合現代水產業所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雪蓮,季建莉.淺談高職院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45-47.

[2]韓宗先,方平,向鄧云.《動物學》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9):135-137.

[3]黃斌,馮志國,李芬.動物學開放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新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5):88-90.

篇10

一、承擔單位

市農產品食品檢測中心承擔定量檢測的抽樣、檢測任務,承擔快速檢測工作的檢測任務;各縣區農業主管部門配合市農產品食品檢測中心開展定量檢測抽樣,承擔快速檢測的抽樣任務。快速檢測抽樣任務分解由市農產品食品檢測中心商各縣區農業主管部門確定。

二、監測方式及對象

(一)定量檢測。對本市蔬菜、稻米、畜禽產品、水產品及土壤、水、飼料等進行檢測,判定農產品是否合格,并出具檢測報告。定量檢測抽樣程序符合監督抽查要求的,不合格檢測報告作為行政執法依據。

1、產地環境。對本市種植業(蔬菜、稻米)、畜禽、水產等種植、養殖基地(大戶)進行產地環境抽樣監測,包括土壤(蔬菜土壤、稻米土壤)和水質(蔬菜灌溉水、稻米灌溉水、水產養殖水、畜禽飲用水)等進行抽樣監測。

2、飼料。對本市畜禽、水產養殖基地(大戶)以及飼料經營部的畜禽(漁)飼料進行抽樣監測。

3、食用農產品。對本市重點種植生產基地(種植大戶、標準園)、大田作物生產基地(種糧大戶)、水產養殖基地(養殖大戶)、畜禽養殖基地(養殖場)等的蔬菜、稻米、水產品、畜禽產品等進行抽樣監測。

(二)定性檢測。為蔬菜農殘快速檢測,側重于風險防控,出具快速檢測結果,不作為執法依據。

三、監測品種、數量及時間安排

(一)定量檢測

1、監測品種和數量:計劃檢測樣品225個。其中果蔬產品120個,糧食類10個,畜禽類25個,水產品20個;產地環境土壤15個,水質25個,畜禽及漁飼料10個。

2、抽檢樣品時間:與農業種、養殖季節相適應,具體見《2016年度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表》(附件1)。

(二)快速檢測

計劃檢測1600組,抽樣時間以地產蔬菜集中供應和消費為主,特別是伏缺菜生產期。抽樣地點為對全市蔬菜生產基地、標準園、規模種植片區、鄉鎮農貿市場等(市場抽樣不超過總數的30%,且來源清晰)。

四、檢測項目、檢測依據及判定方式

(一)定量檢測

1、檢測項目和檢測依據。詳見《2016年度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表》(附件1)。

2、判定方式。根據相關標準進行判定,所抽查項目全部合格者,判定為“該樣品所檢項目合格”,有一項指標不合格者,即判為“該產品不合格”。

(二)快速檢測

檢測指標主要為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快速檢測發現不合格指標時,應當重復檢測復核,不合格樣品作為定量檢測的重點監測對象。

五、費用

分為檢測費用和采樣費用。檢測費用參照相關檢測機構收費標準以及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調整藥品檢驗收費標準及有關事項的通知》和省物價局、省財政廳《關于核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合肥)監督檢驗收費標準等有關事項的通知》收費標準,以經市農委相關科室聯合審核備案的市農產品食品檢測中心檢測費報價據實結算;采樣費為樣品購買費用,以有效憑證據實結算。

六、工作要求

(一)市農產品食品檢測中心要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工作,認真執行監測計劃,按時完成檢測任務,并將檢測結果及時報送市農委市場信息科和屬地農業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