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9: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產養殖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產養殖調研報告

篇1

一、養殖現狀

目前,全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06萬畝,其中海水養殖面積70萬畝(包括灘貝養殖),淡水養殖面積36萬畝。水產養殖總產量29萬噸,其中海水養殖產量11萬噸(包括灘貝產量),淡水養殖產量18萬噸。在海水養殖中,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和南美白對蝦為主養品種,其中中國對蝦養殖面積8.5萬畝,日本對蝦養殖面積12.5萬畝,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4.9萬畝,對蝦總產量19982噸。工廠化養殖面積達到40多萬平方米,養殖品種包括:牙鲆、大菱鲆、河豚等。在淡水養殖中,鯉魚、鯽魚、鰱魚、鳙魚、草魚為主要養殖品種。全市水產養殖業呈現出方興未艾的大好局面。從以上這些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市的水產養殖規模不可謂不大,水產品產量不可謂不高,在農村經濟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可謂不突出。然而,面對這些成績我們仍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去發現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去研究制約行業發展的矛盾所在。

二、存在問題

第一、養殖結構不盡合理,經濟效益增長緩慢

縱觀全市水產養殖結構狀況,仍以傳統的養殖品種占主導地位。海水以“三蝦、三魚、三蛤”為主,即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河豚魚、牙鲆、大菱鲆、青蛤、文蛤、雜色蛤等。淡水主要是鯉魚、鯽魚、鰱魚、鳙魚、草魚等。中國對蝦和日本對蝦雖然是很好的傳統養殖品種,但由于受病害的影響,單產較低,經濟效益不穩定。淡水傳統養殖品種單產高,總產量大,但由于集中上市,又沒有穩定的出口渠道,只靠內部市場消化,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經濟效益差。區域優勢品種效應未能得到充分體現。工廠化養殖在我市發展很快,也豐富了海水養殖品種,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但水質環境問題、苗種問題、病害問題又成了工廠化養殖發展的三大發展“瓶頸”,制約了工廠化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缺乏產品質量意識,難以形成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

目前,我市水產養殖主要以池塘養殖為主,而池塘養殖大部分采取精養方式,尤其是淡水池塘養殖,放苗密度大,產量高,這樣的養殖模式曾給養殖戶帶來過很好的經濟效益。然而由于受到池塘老化、水源短缺、污染加劇及苗種品質退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病害頻頻發生,在整個養殖周期內需要不斷用藥,如消毒劑、抗生素、殺蟲劑等。有些養殖戶為了治療魚病,甚至使用一些劇毒農藥,如溴氰菊酯、甲胺磷等,而這些藥物的長期使用,造成病原體的抗藥性增強,進而用藥濃度就需不斷加大,毒性也越來越大,藥物殘留嚴重超標,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水產品流入市場對人類健康將造成危害,存在著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這和我們所倡導的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相違背,并且在國際市場中藥物殘留也成了水產品出口受限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水產養殖業發展中的潛在風險。

第三、環境保護意識淡薄,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受利益驅使和不當的宣傳導向,有些地區為了追逐短期利益將大片的糧田改造成池塘,進行水產養殖,使當地植被遭到破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不良的后果。養殖面積不斷擴大,幾乎有水的地方就養上了魚,造成水源嚴重短缺,養殖環境急劇惡化。養殖環境的污染除了工業污染、農業污染與生活污染等因素外,養殖本身也會造成水環境污染。成噸、成百噸、成萬噸大量的飼料投入養殖水體中,而這些飼料只有20%左右被魚蝦轉化利用,其余80%將以不同方式流入水環境中,造成養殖水域富營養化,隨著池塘換水的進行,這些被污染的養殖用水排入河流或海域,成為一種新的污染源,影響著人類賴于生存的大環境。水產養殖業本身造成的環境污染不容忽視。

第四、優良品種匱乏,種質狀況退化

良種的選擇和培育是增產、增效的關鍵。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優良品種可顯著增加產量。而目前我市的狀況是缺乏高產、優質、抗逆能力強的優良品種,種質退化現象嚴重;養殖親體或苗種依賴于捕撈自然資源,造成自然資源衰退或破壞。我市的人工選育和遺傳育種的研究研究基本上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我市水產養殖品種除極少數進行過系統選育和改良外,絕大多數水產養殖動物都是未經選育的野生種,累代養殖出現了種質退化、雜合度降低、遺傳力減弱、生長速度減緩、性成熟提前、品質降低、抗病力下降等問題。實踐證明,品種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市水產養殖業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盡快培育出生長快、品質優、抗逆能力強的水產養殖動植物新品種,對于實現我市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三、發展趨勢

第一、以市場為導向,養殖結構將不斷優化

一是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開發當地傳統品種,使之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如我市已經形成養殖規模的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河豚、河蟹等,要把我們的傳統優勢品種做大、做強,在產品質量上、品牌宣傳上加大力度。按照開發一個品種,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的思路,搞好區域規劃和品種結構調整。沿海地區除了發展一般的淺海灘涂養殖外,還要適度發展工廠化養殖和深海養殖,拓展海水養殖的空間,山區水庫要大力發展增殖漁業和觀光漁業。倡導多種養殖模式并存,以往的高密度、高產量養殖模式,將向低密度、高品質、高效益的自然生態養殖方向發展。

二是要根據市場多變性和多樣性的要求,從以生產為中心轉變到以市場為中心上來,緊緊圍繞市場轉。在引進和開發名特優新品種的過程中,一定要考察新品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篩選出適合當地的優勢品種,使之能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并有自己的市場。比如我市引進的日本對蝦、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等就非常成功。已初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市場。只要各部門從實際出發,認真考察、論證,在新品種的引進和開發上下大功夫,就能夠不斷為水產養殖業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大力發展休閑漁業,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講究生活情調,休閑度假、觀光旅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消費時尚。每個家庭在旅游度假上的消費支出較以往有了較大提高。我市旅游漁業資源豐富,各地應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逐步發展獨具特色休閑漁業,從而帶動相關產業(如交通、旅館、餐飲等)的發展。觀賞漁業作為休閑漁業的寵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城市家庭買個小魚缸,養點金魚、熱帶魚,賓館安置個魚缸放點水草、珊瑚已越來越時興,有條件的地區發展觀賞魚養殖及其系列產品將大有可為。穩步發展,逐步壯大,形成規模,形成產業后,將形成新的出口創匯品種。

第二、養殖品種不斷優化,優質良種逐步增多

一是提高我市水產養殖育種手段的科技水平

在育種的技術手段上,充分發揮經典的選擇育種技術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大力發展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推動細胞工程育種育苗技術的成果轉化,同時,注重其他育種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形成多種技術并舉、各有側重的發展局面。

二是改變優良品種缺乏的不利局面

在選育的種類上,目前應特別注意抓好對蝦、扇貝、大黃魚、牙鲆等海水主養種類的新品種培育工作。在此基礎上,逐步開展其它重要種類的選種育種研究。對國外已經引進的名特優種類,如大菱鲆、歐洲鰨等,要強調對其遺傳多樣性的跟蹤檢測。對新開發和待開發種類,如石斑魚、半滑舌鰨等,首先應完成人工條件下的親體培育和苗種繁育技術的研究,擺脫養殖生產對野生資源的依賴性,在此基礎上開展遺傳育種的研究工作。

三是加強優良品種培育基地建設

建議由政府投入和企業配套為主,建設區域性的養殖優良品種培育基地,重點做好主要養殖類的新品種培育工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與大中型水產養殖企業的積極性,建立廣泛地群眾參與的優良品種選育體系。建議由權威領導部門牽頭,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一個面向整個產業的水產養殖良種選育計劃,按產業發展的急需程度,分期分批分層次實施。合理地調配科研院所和生產企業的資源優勢,把育種變為行業內專家和群眾共同參與的行為。

第三、傳統漁業將向現代漁業,數量漁業將向質量漁業不斷轉變

首先要大力推廣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域特色,堅持“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重點培育一批規模較大、實力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突出的龍頭企業,促進漁業增效,農民增收。龍頭企業要不斷加快科技進步,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競爭能力。漁業主管部門要對龍頭企業、漁業產業化示范區加強指導、協調和管理,促進漁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

其次是提高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意識,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入世以后,水產品市場將更加開放,漁業面臨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市場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對水產品質量的要求將越來越高。以往那種只注重產量,忽視質量的生產理念將被淘汰。從當今水產品國際貿易的特點看,產品質量安全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貿易壁壘。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經常以衛生質量標準為由對我們的水產品出口進行限制。如2000年歐盟對我國冷凍蝦檢出氯霉素超標,從而全面封殺了我國養殖冷凍對蝦對歐盟的出口,給我國對蝦養殖業造成巨大損失。為了應對這種挑戰,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水產品食用衛生安全管理。首先要全面推行水產養殖標準化,建立一整套符合本地區,又與國際接軌的水產養殖標準體系。二是要加快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為全面提高水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提供保證。三是依法實施水產養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執法強制性標準的監督檢查力度,引導并提高廣大養殖戶質量意識,使之能自覺地按照漁業質量標準進行生產。漁業執法部門要積極行動,切實抓好從“魚苗到餐桌”全過程的質量監督管理,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的“無公害”水產品。

第四、養殖標準化體系將不斷完善

篇2

關鍵詞:安全條例 實習內容 實習動員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65

“理論聯系實際”是所有職業教育學校教學目標。要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理論教學環節就涉及到如何安排實驗課。在職業教育倡導“以服務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今天,教學實習顯得特別重要。教學實習為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更好、更快地適應企業生產管理打下實踐基礎。

水產專業實踐性較強,4周的教學實習對于水產專業的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教學實習,大多數沒有校內實習基地的中職學校往往會直接把學生安排到企業中去。學生在沒有完全掌握實踐技能的情況下,被動地安排到企業實習。學生來不及轉換角色,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企業中去,達不到企業的用工標準,最終的后果就是被企業“退工”。這樣既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也給學校帶來了負面影響,同時也為以后的頂崗實習分配帶來了難度。針對傳統教學實習存在的問題,我校制定了相關的教學實習計劃,安排水產專業的學生在校內實習基地進行教學實習,為期4周。以下就如何組織和安排好教學實習談談幾點看法:

1 制定學生教學實習安全條例,規范學生行為

1.1 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明確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教學實習中學生常常會接觸一些危險的化學物品,在實習老師沒有同意的情況下,要嚴禁學生接觸這些物品。此外,大部分養殖機械都是用電設備,這就要求學生要有一定的用電安全知識。

要求學生不私自使用電爐、電熱器等,也不得私自接插座接電線,不得私自動手操作檢修設備或隨意開關設備,必要時必須經教師允許。對于不安全的隱患,應立即報告有關人員或老師。實習期間如果遇到危險或不明事故,立即離開現場,并馬上報告,不可私自操作。遵守交通規則及操作規范,防止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以及防止意外事故發生。按照安全教育制度,嚴格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2 實習期間要嚴守勞動紀律和實習基地的相關規章制度

①尊重實習場地的工作人員和實習指導教師。

②服從實習單位的指揮。

③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實習、不擅離職守。

④工作時間內,不離崗和竄崗,不做與實習無關的事情。

⑤不與場地員工爭吵,不損壞實習單位的一草一木。

⑥在生活中要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優良習慣,培養吃苦耐勞、任勞任怨的精神,在工作中,要求學生不偷工躲懶,不回避難度大的工作。

2 制定教學實習計劃,明確教學實習內容和考核方法

2.1 針對中職學生特性以及水產行業的行業特性,制定適合的教學實習計劃和內容

2.1.1 成魚飼養技術

①要求學生掌握漂白粉清塘、生石灰清塘的操作步驟。

②掌握異育銀鯽、鯉魚、草魚飼養技術。

其中包括對其生活習性與食性,以及池塘養殖條件的了解;掌握投喂要求和方法,進行水質調控;學會觀察魚情,進行日常管理;掌握常用的水產養殖機械的使用和維護方法;掌握常見魚病診斷與防治技術,可以對常見的魚病進行治療;掌握捕撈技術,其中包括常用漁具的使用方法,拉網、撒網等技術。

2.1.2 人工繁殖技術

學校安排的教學實習時間正好是魚類繁殖旺季,因此在教學實習內容我們中的加入人工繁殖這一項,這樣就要求學生掌握人工繁殖技術中生態法(鯉、鯽、非鯽和虹鱒等)和生理法(草魚、青魚、鰱、鳙等);掌握孵化器的使用,以及孵化技術。

2.1.3 苗種培育技術

包括水生生物餌料培養方法,苗種投喂技術,以及相關的水質調控技術,還需要學生掌握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的相關知識。

2.2 教學實習考核辦法

教學實習考核應該根據實習內容分項進行考核,考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實習內容,其中考核內容應包括:

①對實習內容的掌握情況考核。

②紀律、思想態度等方面的考核。

③業績和表現的考核。

考核內容如下(見表1):

表1

除表1的實習內容和業績的考核外,還包括紀律考核,規定曠工一次扣除10分,遲到一次扣除5分,請假一次扣除5分。業績和表現根據學生的實習內容進行適當的加減分,最后以綜合成績作為最終的實成績。

3 做好實習前的宣傳動員,明確教學實習的意義

教學實習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即將而來的頂崗實習,適應社會,了解社會,因此要求學生要明確自己職責,特別是要具備哪些職業素養,培養學生崗位責任意識,讓學生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首先,應向學生宣讀教學實習安全條例,讓學生明白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樹立學生的紀律觀念和安全意識。讓他們了解實習任務的相關要求和目的,做到心中有數,自覺實習。

其次,讓學生了解教學實習內容和考核方式,管理起來較容易。從思想上做好教學實習的準備。

最后,要讓學生了解教學實習的意義,這樣學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習中去。

教學實習是在學校的組織下進行的,實習基地有專門的實習管理小組負責日常生活的管理,也有相應的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在實習期間還可以安排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呼應,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完美的詮釋。

參考文獻:

[1]劉佑東.新形勢下中職學校實訓基地的構建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10,(9).

[2]衣學娟,劉寶昌.高職實施“2+1”教學模式中學生頂崗實習情況的調研報告[J].職教論壇,2007,(4).

[3]殷翔文,馬斌,馬成榮.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頂崗實習制度研究(下)――制度設計視野下的頂崗實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3).

篇3

“西紅柿每斤最高售價3元,最低2.5元;鯽魚每斤最高售價11元,最低10元……”8月9日一早,在改造后的平湖市新華路南市菜場,只見蔬菜、鮮肉、水產攤位分門別類擺放,過道寬敞明亮,市場中央電子屏幕上還清楚地顯示著當日各種菜品的價格信息。

民以食為天,食以菜為鮮,“菜籃子”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之一。近年來,我省“菜籃子”工程總體保持穩定,已成為全國蔬菜生產主要省份和出口大省。2010年全省蔬菜總產量1789萬噸,總產值300多億元。

據統計,2010年全省蔬菜瓜果、肉、蛋、奶、養殖漁業、遠洋捕撈漁業等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19.38%、2.85%、2.3%、1.7%、7.4%和31%。2011年上半年,全省蔬菜瓜果播種面積、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0.4%、5%、4.5%、4%。

“我省十分重視‘菜籃子’工程建設,以蔬菜瓜果、畜牧和水產等重大項目實施為抓手,推進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產,促進肉、蛋、奶、魚、菜、果等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菜籃子’工程建設總體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參與調研的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課題組成員先后赴杭州、寧波、臺州、金華等市,聽取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匯報,還實地考察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現代園區、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蔬菜配送物流中心和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30多家單位。

遂昌縣高坪鄉高坪村的菜農們如今再也不用為澆水問題發愁了,因為合作社建立了微蓄微灌示范基地,只要擰開“微蓄微灌”開關,就可以自動澆灌蔬菜,高溫干旱天氣也不用挑水到田頭澆菜了。

不僅如此,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捕殺害蟲、鋼管避雨栽培等新技術也“大顯身手”,可以說現代農業科技的應用發展壯大了合作社,更讓當地菜農嘗到了科技帶來的甜頭。

為了提高“菜籃子”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各級政府一手抓蔬菜基地建設,一手抓市場主體培育,不斷推進規模化專業化生產。2008―2010年,全省安排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5.8億元,新建高標準、高質量核心基地239個,新建標準化鋼管大棚1.5萬畝。建成無公害、綠色和有機水產養殖基地面積220多萬畝。育苗、耕作、移栽、植保等新型農機普及使用,更有力地提升了我省“菜籃子”產品的生產水平。

我省還通過優化生產布局,在穩定糧油等戰略產業的前提下,通過開展創建特色產業強縣強鎮活動,推行“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建成了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到2010年底,我省初步形成了浙北、浙東南沿江沿海鮮菜、加工和出口蔬菜產業帶,浙中、浙西南高海拔的山地蔬菜和特色蔬菜產業帶,開發了一批蔬菜特色優勢品牌。全省山地蔬菜面積達150萬畝,總產值50億元以上,其中西蘭花、茭白、花椰菜等特色品種成為全國重點產區。

“菜籃子”工程仍顯沉重

總體來看,這些年我省“菜籃子”工程建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課題組成員依然發現了一些問題。

調研表明,我省蔬菜生產仍以一家一戶為主,生產設施簡陋,標準化、專業化程度不高。不少地方蔬菜品種“樣樣有一點”,但形不成規模。

目前我省大城市蔬菜供應大致上是本地菜占30%、外地蔬菜占70%,一旦遭遇重大自然災害,菜源不足與調入需求增大的矛盾較為突出。即使是設施農業發展較好的嘉興市,大中小棚蔬菜瓜類面積也僅占生產總面積的21%。浙江省農業廳首席蔬菜專家趙建陽表示,全省蔬菜總量的自給率應達到40%為宜,其中葉菜應達到85%為宜。可見,我省在提高本地“菜籃子”產品自給量方面任務不輕。

到2010年底,全省蔬菜瓜果類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超過1.1萬家,不過一個更加嚴峻的現實是,我省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小、資金緊、組織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種植業水平不高,對其他農戶的種植輻射帶動力相對較弱。

農民是農產品生產流通所有環節中最弱勢、信息最封閉的群體。曾經做過多年農產品販銷生意的溫嶺菜農朱妙云說,在農產品豐收的時候,采購商只要減少采購量就可以規避所有的風險,但農民卻不行,即使是成立了合作社,沒有專門的人才隊伍,也沒辦法和專業的采購商討價還價。

市場信息不對稱,農民在市場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調研發現,由于農村經紀人隊伍建設滯后,人員素質不高,蔬菜營銷大多沿用傳統的方式,如主要依靠外來菜販子上門收購、銷售到外地蔬菜瓜果批發市場,因此,壓級壓價、哄抬價格、以次充好等現象時有發生。“我省雖有一批品牌蔬菜產品,但牌子還不夠響,檔次不高,競爭力弱”。

“‘玉麟’西瓜已經完全走出了這條老路,價格完全是由我們說了算。”溫嶺“西瓜大王”彭友達嘗到了營銷帶來的好處。早在2001年就創立了股份制西瓜合作社的彭友達組建了一支強大的市場分析、營銷隊伍。他介紹,即使別的西瓜賣不出去,“玉麟”西瓜仍能保持很好的銷量,而且價格也不低。因為從基地到超市,所有的流通環節,“都是我們自己人掌控著”。

合作社培養自己的人才隊伍,其作用不僅體現在減少流通環節,更在于其直接溝通了市場和農戶之間的信息。彭友達說,由于農產品的生產周期較短,經紀人完全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為合作社農戶調整生產結構提供最及時的信息。

課題組的人員發現,制約我省“菜籃子”工程的另一個短板是,蔬菜產品加工業落后,產業鏈延伸難。

“我省現有蔬菜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設備簡陋、工藝技術落后,加上經營者素質、管理方式、經營理念等因素制約,主要產品加工、保鮮、儲存能力有限,對帶動農戶生產和調節市場供求的能力較弱。”

此外,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我省“菜園子”發展空間縮小,蔬菜基地面積逐年減少,蔬菜自給率逐年下降,這也導致了菜價上漲。

在調研走訪過程中,種植戶反映,現在各地流轉土地租金逐年上漲,低的500元/畝,高的達到1000元/畝,有的地方農業生態環境惡化,種植大戶要想常年性承包連片基地或季節性承包越來越困難。

同時,化肥、農膜等農資價格和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據統計,一年來,我省化肥、農膜、種子種苗等價格漲幅近20%,人工每日成本增加20元左右,這對蔬菜生產也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讓“菜籃子”拎得更舒心

實施“菜籃子”工程建設,增加“菜籃子”產品的有效供給,既是保障城鄉居民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在調研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程渭山多次強調,各級政府要把“菜籃子”工程建設擺上重要位置,堅持和完善“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扎實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

矮小的茄樹上,一根根鮮嫩結實的紅茄密密麻麻,高掛枝頭;高高的玉米樹上,一個個玉米棒子掛果吐穗,疏朗有致……陣陣鳥鳴聲中,一幅農家豐收圖躍然眼前。

在峰巒起伏的仙居縣廣度山上,在高低不平的丘陵低坡地帶,廣度鄉的菜農正用“工業化”手段組織蔬菜生產。幾十年前,正是憑借獨特的氣候條件,廣度鄉的村民開始種植高山蔬菜,自此規模越來越大,名氣越來越響。

新形勢下如何讓高山蔬菜上規模上水平,使高山蔬菜真正為農民增收?廣度鄉形成了共識:單家單戶不行,小打小鬧不行,因循守舊不行,唯一的出路,在于用工業化手段抓高山蔬菜種植。

2009年,廣度鄉出臺政策,凡一個村子里蔬菜連片種植面積超過50畝的,種子一律由鄉政府無償提供。如今,種高山蔬菜正成為廣度鄉家家戶戶的熱門行業,仙居山區蔬菜栽培標準化示范區也于2011年1月獲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立項通過。

“要按照現代產業園區建設規劃,以實施重大‘菜籃子’項目為重點,通過加大財政投入、出臺扶持政策和創新工作機制等舉措,抓好標準示范園區建設。”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課題組成員認為,保障“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和市場價格基本穩定,關鍵是建好“菜園子”。“要多措并舉,努力增加‘菜籃子’產品的有效供給。”

“高山蔬菜一大早從臨安農產品基地運過來,上午就可以開賣。”2011年10月9日,“天目綠谷?臨安名特優農產品杭州直銷中心”正式亮相杭城。

山核桃、小香薯、高山蔬菜、花卉、無污染水果……總面積近3600平方米的“直銷中心”,堪稱杭州臨安山貨賣場“航母”。

“這里花菜3塊7毛5一斤,外面超市都不一定有這種有機花菜,即使有也很貴呢,我多買一些。”逛市場的王大伯大包小包,很有收獲。在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間里,高山茄子、辣椒、長瓜、四季豆等已被搶購一空。

近年來,田間地頭“菜賤傷農”和城市市場“菜貴傷民”的現象,屢屢并行出現,鮮活農產品產銷兩端的巨幅價格差,越來越引發公眾的關注。究其原因,從產地到餐桌,未被打通的“最后一公里”最為扎眼。

為更好地解決居民吃菜問題,2011年8月初,商務部、北京市政府在海淀、朝陽、豐臺、石景山等地蔬菜零售網點不足的社區,設立首批4家周末蔬菜直銷市場,由京郊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周六凌晨直接用車送到社區銷售,免除攤位費和管理費,深受居民歡迎。最近,商務部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推廣北京市周末蔬菜直銷市場的做法。

其實,早在2004年11月,由省農業廳優農中心和杭州聯華華商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浙江省農華農副產品配送有限公司”就已經在讓鮮活農產品進超市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要做好產區與銷區的銜接,積極探索批發直供、基地直供、農超對接、配送制等產銷銜接新模式。”省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課題組的調研報告指出,要創新機制,加快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

“暢通農產品市場流通渠道,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特別是要將農貿市場定性為準公共產品,規范市場攤位收費標準,并降低超市進場費,這是穩定‘菜籃子’產品市場價格的重要途徑。”參與調研的有關人員說。

篇4

根據上級開展“探索勞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機制”的通知要求,xx市就業辦拿出專門人員,認真進行了專題調研,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勞動力資源基本情況

據調查,xx市現有人口8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65.9萬人,是全省名副其實的農業縣級大市之一。其中,農村勞動力39.8萬,占全市農村人口的59.5%。城鎮勞動力9.8萬人,占城區人口的47%。我市城鄉勞動力需要就業或轉移就業的存量4.4萬人,這4.4萬人當中大部分是農村勞動力,35歲以下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35歲以上的農村富余勞動力一部分靠進城當季節性臨時工,一部分在家務農,真正可利用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較少。據初步調查,全市勞動力供給總量達5800多人,其中,新長勞動力4200多人,城鎮20xx多人(含大、中專1000人,職校、高、初中1000人),農村20xx多人,復轉軍人200多人,有就業愿望的城鎮其他人員1600多人。據統計每年企業用工將在15000人以上。從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情況看,近年來為保障用工單位招聘和求職者充分就業,市勞動就業辦公室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期,開辦多種形式的勞動力市場洽談會,除中心市場常年開辦外,每年春節后還組織外來勞動力專項洽談會4-6次,開辦企業用工大型洽談會、失業職工再就業、困難群體再就業、農村勞動力專項勞務市場等勞動力市場90多次,市場成交近6000人。

從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情況看,“有崗無人,有人無崗”結構性失業問題較為突出。企業用工仍缺口較大,每年約1萬人左右。目前,勞動力短缺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部分企業表現在設備閑置,大宗訂單不敢接,給我市的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勞動力短缺主要集中在服裝加工、水產加工、塑料加工、建筑業、機械制造的鑄造工等行業。缺口較大的企業有晟鼎服飾、綺麗制衣、永豐塑料、鴻源臺鉗、湯姆水產、北海食品、東天革皮革等企業,用工缺口大約6000多人。

二、外來務工人員分布及管理情況

截止到8月底,有外來人員2.4萬人,其中屬于勞動保障部門管理范圍的有1.96萬人,主要集中服裝及工藝品加工3185人、建筑裝飾2692人、商品零售批發業20xx人、水產加工23500人、機械制造業2615人、石材加工1768人,其他行業6990人。

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規定,凡是外來務工人員到市打工,必須持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出具的《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登記證》和其他有效證件,到我市勞動力市場辦理求職登記,勞動力市場為其提供免費職業介紹,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就業證》,監督用工單位和外來務工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對符合規定、手續齊全的外來務工人員發放《外來務工人員就業證》,放率達到100%,簽訂《勞動合同》率96.8%以上。同時,充分發揮鎮街、社區勞動保障平臺作用,搞好外來務工人員的調查摸底,加強動態管理,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跟蹤服務。

同時,相關部門協同做好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服務。有關部門出臺了xx市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工作規則和部門職責分工》、《xx市農民工工作要點》、《關于開展城鄉統籌就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相關文件,籌備召開部門聯席會議,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定期研究農民工工作,以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服務。

三、對口援助西部就業情況

20xx年,為響應省委省政府“西輸東接”工程號召,援助省西部地區就業,滿足市部分企業用工需求,市勞動就業辦公室組織部分企業,在定陶和單縣舉辦企業用工招聘會,全市8家企業參加招聘會,主要招聘機械制造、縫紉、水產養殖加工、服務員、建筑工人等,提供招聘崗位1500多個。兩地共招聘工人554人。此次“西輸東接”招聘工作,不論是參加企業、招聘崗位和人數,還是招聘成交人數,都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和煙臺市下達的任務,招聘后組織運輸人數列煙臺市各縣市區第一位。

20xx年以來,根據上級的統一部署,為做好嘉祥縣的對口援助工作,勞動保障部門制定了勞動力輸入方案。我局主要負責人在市五大班子領導帶領下,赴嘉祥縣進行了幫扶對接,勞動保障部門組織我市綺麗制衣公司、晟鼎服飾公司、東天革制品有限公司、忠耀機械公司、鴻源臺鉗公司、開發建設總公司等6家企業,提供用工崗位1380個,與當地勞動保障部門達成了用工協議,并在嘉祥縣設立了工作站。先后從嘉祥縣收進農民工100多人。

四、影響勞動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的因素

一是勞動者擇業觀念陳舊,有崗不上的“結構性”就業難問題依然存在。20xx年以來,在西部地區舉辦企業用工專項招聘洽談會,將用工崗位直接送到西部地區農民家門口。招聘崗位3000多個,但招聘會市場成交率不高,最低只有幾個人。成交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是當地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有不愿離土離家的傳統思想,不愿外出創業。

二是崗位適應性差。大多數企業反映農村年輕勞動力、職校畢業生吃苦耐勞精神和敬業精神差。有盡管學歷較高,但動手能力較差、體質差,不能勝任機械、服裝行業由于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的工作。

三是企業用工不規范。企業不按照《勞動合同法》有關規定簽定勞動合同,為職工繳納各種保險,改善工作環境,減少隨意拖欠職工工資、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動強度現象。

五、加強勞動務輸出地區與輸入地區對接的建議

一是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在促進東西就業交流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一方面,要加強勞動力市場網絡建設,通過加強市場信息網絡建設,實現了與周邊地區的網絡互連、信息共享,拓寬了市企業和勞動力的用工、就業區域,促進了勞動力資源充分就業。另一方面,要做好市場就業服務工作。勞動力市場要充分發揮求職登記、職業指導、勞動合同簽證等窗口的服務作用,積極為用工單位和求職者提供就業服務。搞好信息搜集和就業組織指導,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期,開辦多種形式的勞動力市場洽談會,除中心市場常年開辦外,每年春節后還要組織外來勞動力專項洽談會、企業用工大型洽談會、農村勞動力專項勞務市場等勞動力市場,使勞動力市場呈現出“有場有市,供求兩旺”的大好局面。

二是要建立引進外地勞動力,彌補企業用工缺口。要搞好與西部地區勞動保障部門對接,加強聯系,設立勞務輸入工作站,分期分批組織企業到外地招工,以緩解企業用工緊張的局面。

篇5

按照__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__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__府辦發(2013)67號)(以下簡稱“三定方案”)的規定,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增掛__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牌子,內設綜合協調科職責是:承擔食品安全監管有關部門和區市縣、__經開區、棗山物流商貿園區、協興生態文化旅游園區履行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考核評價工作職責;承擔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督管理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起草重要文稿;承擔市食安辦日常工作。

“三定方案”僅籠統地規定了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食安辦)的職責,即“承擔市食品安全委員會日常工作,負責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協調,健全協調聯動機制,承辦市政府及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交辦的其他事項”,沒有明確細化市食安辦具體工作職責。筆者認為,市食安辦主要職責有以下幾點:一是負責全市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工作,推動健全食品安全部門間、地區間的協調聯動機制;二是擬定食品安全工作年度計劃、專項整治工作方案;三是組織起草食品安全工作的監督檢查、考核方案,考核評價市級食品安全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及區市縣人民政府、經開區(園區)管委會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四是承辦市食安委召開的會議和重要活動,根據工作需要,組織召開成員單位聯絡員會議;五是起草食品安全委員會綜合性文稿、全體會議文件、領導講話,編印市食品安全工作簡報;六是督查食品安全委員會會議議定事項的落實情況,督查領導批示、媒體披露和公眾舉報的食品安全事項,及時報告或協調回應;七是完成市食品安全委員會交辦的其他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市食安辦也是按照以上幾點職責開展工作的。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食安辦是食藥監管局增掛的牌子,食安辦就是食品藥品監管局,綜合協調科(股)相當于是食安辦的辦公室,負責食安辦的日常工作,局里其他相應科(股)也應理解為食安辦的內設機構,所以在實際工作中,其他科(股)也需承擔食安辦的相關工作。

一是綜合協調機制還不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組織召開食安委成員單位會議制度還不健全。比如不定期會議通常聯合調查、協調處理處理突發性食品安全事件,研究臨時性或者緊急性工作,會議主題明確;反而是定期會議的召開時間、參會人員、會議主題沒有事先確定,沒有形成慣例、機制。二是部分考評機制缺失。因新一輪農業、畜牧食品、工商、質監等部門的機構改革、職能調整,食安委工作規則和成員單位職責遲遲不能出臺,使得對食安委成員單位工作開展的考核評價缺乏依據。三是少數部門工作人員支持食安辦工作不積極。認為食安辦設置在食品藥品監管局,自己部門只是配合工作,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夠。特別是在縣級部門中,存在工作資料、信息報送不及時,開會遲到或不按要求參會等現象。四是工作人員還有畏難情緒。綜合協調工作文字工作多,對業務知識的掌握有較高要求,比如承擔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監督管理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起草重要文稿等,如果沒有相關部門工作經歷,僅僅閉門造車很難找準問題癥結。加之綜合協調工作較之業務工作相對繁雜,很多人不愿從事這項工作。五是對綜合協調工作存在認識誤區。市食安辦設置在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而綜合協調科承擔市食安辦日常工作。換句話說,市食安辦等于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而不是等于綜合協調科,綜合協調科承擔市食安辦日常而不是全部工作,即它相當于市食安辦的辦公室,需要對食安辦的所有工作進行分流處理,而不是全盤接受。如國家局、省局里司和處在安排工作時,一般用食安辦名義發文,具體工作都相應司和處在辦理,如果由綜合科來辦理相關業務,往往難以達到理想工作效果。

(一)準確工作定位,增強責任意識。清醒認識“為誰監管”。根據綜合協調工作的三大職能職責,可以將綜合協調工作定位為領導決策的參謀助手、信息互通的服務者、改革創新的推動者。有了準確定位,可以增強努力工作的認同感,提高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克服畏難情緒。工作中要主動思考,善于發現日常監管、部門配合等問題,結合實際安排部署,及時完善督查督辦、考核評價、責任追究等制度,不能照搬照抄上級文件,流于一般形式,也不能大包大攬、越俎代庖、過度作為,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二)密切工作關系,做好部門間協調工作。食品安全工作涉及的部門多,協調難度大,要當好政府和部門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只有建立與各部門融洽和諧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工作關系才能達到整合監管力量、形成監管合力的目的。強化協調服務,就要將服務意識、協調能力強的同志配備到食品安全協調工作的崗位上,做到在與各部門交往中,做到尊重、理解、以誠相待、熱情服務,主動上門調研和溝通,了解各部門的工作特點和現狀,及時反映各部門的困難和問題。

(三)發揮平臺優勢,調動部門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食安辦平臺優勢,加強和完善組織協調長效機制的建設,切實發揮統一、權威、高效的組織協調作用。通過健全責任體系、綜合評價考核等措施,調動部門監管的積極性,形成良性互

動,努力將食品安全工作的具體內容與各級政府、各部門的中心工作、階段工作結合起來,增強政府推動、部門聯動的實效性,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四)建立數據庫,夯實工作基礎。建立基礎數據庫,全面了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將生產經營監管對象的基本情況納入數據庫,包括場地、設備、原材料基地等硬件和內部管理制度、必要的工藝流程、安全管理人員等軟件資料,為擬寫綜合性材料奠定基礎。收集轄區內涉及食品安全的基礎數據,統計農業生產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畜牧養殖場和屠宰廠(場)、食品生產企業、食品流通企業、餐飲服務單位等基本情況,統計相關監管部門檢驗檢測機構、鄉鎮機構設置、人員到位等基本情況,每半年更新一次;統計生豬存欄、出欄數量、流動攤販、小作坊和小賣部等情況,每季度更新一次。全面了解食安委各成員單位基本情況和轄區食品安全狀況,找準薄弱環節和監管盲區。

篇6

關鍵詞:黃土高原地區 溝道壩地 優化利用方式 研究

一、壩地優化利用必要性與可行性

1.必要性

黃土高原地區的壩地是在溝道建成淤地壩的基礎上由泥沙淤積溝道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壩地面積的增加與壩控區溝道特征、洪量模數、輸沙模數及淤積年限等呈正相關關系,即溝道寬平、來洪量大、輸沙率高、淤積年限長,則壩地面積的增加速率就大。這說明要形成可保收農作物的壩地是需要一個很長的時段的。依據壩系相對穩定最小系數的公認指標1/20(即壩地面積與壩控面積之比),經單壩典型設計推算表明:在位于強度侵蝕區的隴東南部高原溝壑區,淤地壩單壩達到相對穩定的實需年限大多在100年以上,能確保壩地農作物在出現頻率為10%的洪水時保收的淤積壩地實需年限約為35~40年,在位于極強度侵蝕區的隴東北部丘陵溝壑區,淤地壩單壩達到相對穩定的實需年限也需50~70年,能確保壩地農作物在出現頻率為10%的洪水時保收的實需年限約為30~35年。據此,即將大規模實施的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項目實施后,其所淤壩地在較短時間內是很難發揮種植農作物效益的。因此,優化壩地利用方式,調整壩地利用結構,摒棄單一種植形式,實行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宜草則草的運用方式勢在必行。這既是實現壩地快速利用和發揮最大效能的戰略措施,也是今后壩地利用方式的主要拓展方向,對實現黃土高原地區壩地的優化利用至為重要。

2.可行性

壩地利用采用多元方式,主要是基于溝道淤地壩建成后,壩地的形成尚需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從慢到快、從少到多逐漸增加的過程和溝道年際來水來沙過程大多屬于低于設計頻率的實際而設計。就一般而論,在淤地壩建壩初期,壩地面積隨淤積年限增加的速率相當緩慢。隨著淤積年限和攔泥壩高的增加,壩地形成速率(即攔泥壩高增加1m時壩地的增量)始趨增大,庫區次積水深度及年淤積厚度將漸趨減小,壩地利用的概率增加,但仍需選擇符合上述壩地形成過程及來水來沙特點的不同利用方式。經對甘肅省環縣小河溝治溝骨干壩(1976年由當地群眾自建,壩控面積5.31km2,壩高15m)的走訪調查和實地勘測:該壩建成第5年遇頻率約為10%的雨洪徑流入庫,最大積水深度3.5m,年淤積厚度1.8m,累計攔泥壩高達到7.9m;第6年最大積水深度1.5m,年淤積厚度0.6m;至第7年汛期,該壩壩體被洪水沖出一個豁口,庫水泄空,已形成壩地露出水面,第8年春季,當地群眾在庫區插植柳樹(高1.6~1.8m),當年成活率達100%;第9年春季,重新維修加高壩體至21m并加修放水工程,當年汛期來水最大次積水深度1.1m,當年淤積厚度0.4m,柳樹平均高已達到2.2m(不包括被淤的0.4m);之后5年的汛期庫區最大積水深度依次為1.4m、1.6m、0.5m、2.3m和0.78m,年淤積厚度依次為0.3m、0.4m、0.1m、0.5m和0.1m,泥面以上平均樹高(即不包括被淤部分)依次為3.1m、3.9m、4.9m、5.7m和6.8m。該壩建成14年后,形成壩地面積5.65hm2為壩控面積的1/94,第9年春季栽植5年的柳樹累計平均胸徑達29cm。該例充分說明:

(1)壩地不僅僅是在可種植農作物時才可利用而是自可栽植局部短期淹沒不致損壞和影響其生長的植物時即可利用,但應設置放水工程設施,排泄庫內蓄水,以確保壩地林木的正常生長。

(2)壩地利用的因時制宜和方式的多元化,可使壩地實現由淤成之后的單一種植利用變為淤中即可造林種草,發展林、果、草多種產業的快速高效利用,提前壩地的可利用期。

(3)壩地利用的因地制宜和地域特色化,可使黃土高原不同區域的壩地發揮最大效益。

(4)壩地的優化利用為黃土高原地區解決“三農”問題、改善生態環境和實現山川秀美帶來了極好時機和條件。如在高塬溝壑區實行壩地利用的林果化,不僅可為該區農民早日奔小康開辟一條新財源,而且可使該區早日恢復植被,實現山川秀美。

黃土高原地區壩地利用方式實現多元化的基本條件完全具備,關鍵技術也基本形成,具備大面積示范推廣的條件。

二、壩地優化利用方式選擇原則及主要類別

1.方式選擇原則

壩地優化利用方式選擇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1)考慮溝道壩系各壩壩型及其功能特點;

(2)依據不同建設、運行期壩地形成速率;

(3)根據已形成壩地面積與壩控面積比值;

(4)按照壩控區實際洪量模數與輸沙模數;

(5)符合壩控區自然特征及農業經濟特點;

(6)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兼顧。

2.方式主要類別

(1)深水類壩地利用方式

深水類壩地主要是指溝道淤地壩初次建成至設計淤積年限中后期形成的壩地。此階段壩地的地面高程全部低于設計淤泥面,壩上庫區已形成的壩地一直處于被庫水淹沒狀態,壩地自身尚處于無法利用期,但卻是水面利用的最佳時期。利用方式主要是利用壩水發展水產養殖業,但后期可采用養魚和栽植水生植物(如蓮藕等)或旱生高大喬木等水土資源混用形式。特別對治溝骨干壩而言,因其設計淤積年限較長,一般多為20~30年,據理論計算和單壩運行情況調查,當淤積年限大于10年時,壩地形成速率明顯提升,庫區同頻率洪水的年次淹水最大深度和年平均淤積厚度開始趨小,壩地進入可利用期,但次淹水深度及年淤積厚度仍遠大于農作物利用的設計防洪保收洪水頻率(即P=10%)的相應值。據單壩計算分析,如遇頻率為10%~20%的洪水入庫,壩地次最大淹水深度多在1.5~2.5m之間,年平均淤積厚度為0.4~0.6m,對農作物將造成嚴重影響,而對高大喬木類植物則相對是安全的,但浸泡時間不能過長。為了提早充分利用壩地,當頻率為10%~15%的洪水入庫時,若次淹水深度小于1.5m、泥沙年平均淤積厚度小于0.4m時,應考慮采取栽植楊、柳、榆等高大喬木的壩地利用方式,并采用適度降低放水臥管最低泄水孔高程的“低孔控流法”泄空庫內蓄水,調節壩內水位,以利壩水魚類、壩地林木等動植物的正常生長。

(2)淺水類壩地利用方式

淺水類壩地是指壩地在經歷初建淤積—加高淤積兩個以上設計淤積期后入庫泥沙不斷淤積過程中形成的壩地。此類壩地的地面高程全部高于放水臥管最低泄水孔高程,由于壩體加高,壩地累計淤積年限增長(淤積年限大多已達30年以上),溝道蓄滯洪區大多抬升至谷寬坡緩高程段,壩地面積隨形成速率加快而迅速增加,壩地在同頻率洪水下的年次淹水最大深度和年平均淤積厚度明顯趨小。以環縣七里溝#1骨干壩(1966年建成,壩控面積7.3km2)為例:該壩建成至第24年(即1990年),淤成壩地12hm2為壩控面積的1/60,當年春天在壩地種植玉米,長勢極好,至9月21日突遇暴雨(P=15%)洪水,淹水深度1.1m(本屬淺水),泥沙淤積厚度0.21m(也不算很厚)但洪水泥沙卻吞噬了即將到手的糧食。而在淹水深度為1.8m的環縣安樂掌淤地壩庫區壩地上生長的楊樹(時高6.9m)則安然無恙。這說明:淺水類壩地宜發展梨、桃、杏等一般高度的喬木經濟林或蘆葦、檸條等可發展編織業的灌木。另也可種植蓮藕等喜水植物。

(3)無水類壩地利用方式

無水類壩地是指壩地上游建有骨干壩,具有“攔上保下”功能的壩地或壩地相對穩定系數已大于1/20(壩地相對穩定系數為1/?)的壩地。此類壩地已成為可用于農、林、果、草各業利用的安全型壩地,此處不再贅述。 三、 啟示與建議

壩地利用在我國黃土高原地區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但壩地的優化利用及方式的多元化則是一個全新的命題。黃土高原地區的壩地利用雖歷史已久,但當初的利用方式多屬被動等待型,即只有當壩內存水被特大暴雨洪水沖泄、壩地自然露出水面時才可利用。自20世紀50年代人民治黃以來,隨著淤地壩建設的較快發展,壩地面積的逐步增加,壩地作用日益凸現,如何實現壩地的快速、高效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壩地利用方式至今仍囿于“以糧為綱”的單一種植業范圍,認為只有種糧食才算發揮了壩地的最大效益,其實不然。因為種植農作物的利用方式基本屬于淤成利用。在壩系穩定系數很小(即建壩20~30年期間)時,采用壩地農作利用方式的保收率很低。但在此階段后期,采用在壩地上造林種草,發展林、果、草等產業利用方式的保收率則較大,但尚無大面積采用的典型。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1)建議黃土高原已建淤地壩并已形成一定壩地規模的地區,選擇符合當地實際的壩地利用多種方式,以實現壩地作用及效益的快速高效發揮。

(2)壩地優化利用的核心問題是利用方式的多元化、時空流程的合理化。其中因時、因地制宜應是各地選擇具體利用方式的首要原則,而最終目的是為提高壩地利用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由于此題未列專題研究,本研究所得結論仍缺乏可靠的定量界定指標,尤其是黃土高原地域廣袤,自然、社經條件差異大,實現壩地優化利用的方式也千差萬別。隨著黃土高原淤地壩建設項目的大范圍、大規模實施,如何使溝道壩地盡快發揮最大效益,實現優化利用的問題,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課題。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同時建議國家在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建設項目的科研監測專項經費中列資研究此題,以求早日為黃土高原地區溝道壩地的優化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 黃土高原淤地壩調查組.黃土高原區淤地壩專題調研報告.中國水利.2003.3.

篇7

一、上半年工作簡要回顧

(一)有創新,重實效,積極踐行特殊時期的特別助動

1、出臺措施,助動經濟發展。針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為支持和幫助企業破難解困,分局根據省市局的相關政策,及時制訂了《優化服務支持企業發展二十條措施》,得到區委張金根書記批示肯定;區政府向所屬各鎮全文轉發20條具體措施。之后,分局又針對全區外企出資到位情況寫出調研報告,被區政府潘耕峰副區長批示肯定。今年1-5月,全區新登記企業293戶、個體戶2933戶,同比分別增長22.3%,下降0.82%。

2、全員動員,“學送幫促”助企業解困。全省“企業服務年”活動推開后,分局及時召開了“學送幫促”動員大會,并確定每名干部聯系一至兩家企業,積極開展“學送幫促”進民企活動。截止5月30日,全局干部共走訪企業1462人次,走訪企業759家,召開座談會435(人/場),發放《特殊時期扶持政策匯編》小冊子800余冊,發放有關調查問卷123份,梳理反饋意見和建議58條,解決實際問題73個,工商法律法規咨詢1844人次,形成季度市場主體報告2份,重點行業調研3份,并通過商標權質押、企業聯保、股權出質、動產抵押等方式幫助企業融資1500余萬元。

3、創新載體,助推新農村建設。分局充分發揮合同監管職能,通過訂單助農、訂單興農、訂單富農,積極發展訂單合同。截止目前,已為轄區涉農企業制定并推廣訂單合同示范文本7種,涉及特種水產養殖、蠶繭收購、綠色稻米種植、家禽養殖等多個產業,簽約的種養殖農戶6578戶,訂單合同金額超過27650萬元。特別是實施土地流轉示范合同文本以來,分局已為兩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采用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出資入股,涉及土地流轉49.9畝土地。此外,分局還綜合市場準入、主體培育、行為監管、商標戰略等各項職能,與菱湖鎮政府、南潯區農林局三家共同在菱湖成立“新農村工商農業服務站”,作為工商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載體。

4、發揮優勢,深入推進品牌強區戰略。為充分發揮商標品牌作用,分局在積極支持企業注冊商標的同時,堅持多渠道引導企業爭創馳(著)名商標,上半年,浙江世友木業有限公司的“世友”商標,被國家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至目前,南潯區已有國家馳名商標27件,省著名商標35件,市著名商標101件。為進一步深化專業商標品牌基地建設,分局指導、幫助木業企業積極使用木業商標品牌基地標識,有效地拓展了基地對外形象。年內擬將“南潯地板”集體商標有條件使用,進一步提升南潯木業發展。

(二)強信心,促內需,積極踐行特殊時期的特別維護。

1、開展消費體驗評價,提升消費信心。分局按照省、市局的部署,積極開展“牽手消費愛國行”消費體驗活動,大力倡導“內需內聚”,“國人國貨”,引導消費者樹立愛國消費觀。上半年,先后組織了消費體驗進農莊、餐飲業消費評價、嬰幼兒品牌食品消費對比等活動,讓消費者體驗消費,見證質量,監督經營,以消費者的親身感受和最真實的聲音,來提升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2、健全消費維權機制,完善維權網絡。為充分發揮“一會兩站”作用,使其真正成為解決消費糾紛、提供維權服務的前沿陣地,分局繼續深入開展“一會兩站”進鄉鎮、進社區、進商場、進市場、進企業活動。堅持節假日值班,建立申訴舉報日記制度,及時快速分流各類案件。上半年,12315中心共接到消費者申訴舉報和咨詢電話156個,受理申訴舉報207起,其中通過12315行政執法系統處理的申訴、舉報共計108起,完成市長、區長熱線交辦任務45起,解決群眾網上投訴舉報3起,受理消費者投訴51起。

3、服務宣傳家電下鄉,實現特別消保。為保障“家電下鄉”活動的順利推進,分局成立了護航“家電下鄉”特別行動小組,制定特別消保行動的具體操作方案,將政策落到實處。在對轄區內農村家電銷售網點的經營資格進行規范、整理的同時,以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家電商品作為重點,重點檢查商品的商標標識、包裝、裝潢、產地、廠名廠址、名優標志、認證標志、生產日期、保質期、檢驗合格證和進貨來源,查看經營者銷售的家電來源是否合法,是否為以舊翻新,質量是否合格,經營行為是否規范,確保農民群眾買到放心的家電產品。此外,分局印發了家電下鄉宣傳資料和家電消費知識手冊,對農村消費者開展家電消費教育的同時,還深入家電銷售企業宣傳國家家電下鄉的政策和法規,確保家電下鄉政策落到實處。

4、及時消費警示,提高維權意識。為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避免陷入消費陷阱,分局將受理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消費投訴和查處的一些消費詐騙,及時進行整理,并以消費警示的形式及時向社會。上半年,分局已了《珍愛生命就醫莫貪便宜》、《警惕賓館住宿中的“第三只手”》、《購“下鄉”家電,也要多留個心眼》和《消費者選擇快遞服務須五注意》等四期消費警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保民生、重穩定,積極踐行特殊時期的特別監管

1、嚴控傳銷,消除社會安全隱患。上半年,分局搭建了五大平臺,以更好地宣傳打傳工作,即以消費維權站為平臺,延伸好宣傳觸角;以“3·15”活動為平臺,營造好宣傳氛圍;以部門合作為平臺,提升好宣傳質量;以創建平安社區為平臺,構筑好宣傳重地;以國民消費教育學校為平臺,細化好宣傳對象。同時通過業已建立的部門協作小組,互通監管信息,適時組織人員進行排查,及時撐握轄區內傳銷活動動向,將違法行為更好地消滅在萌芽狀態,預防事態擴大化。今年以來,已聯合公安、社區等部門重點排查5處嫌疑場所,對房屋出租方和租賃方及時發放宣傳資料62份,并有針對性地進行了宣傳教育。

2、規范整治,促進食品安全監管。今年6月1日,新的《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分局以此為契機,認真做好各項規范整治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建設,年初,分局成立校園食品安全規范化建設領導小組,并同區教育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全面實施校園食品安全規范化建設的通知》,制定《全面實施校園食品安全規范化建設工作方案》。目前全區48所中小學校內(除4所市屬中學外)有校園食品店33家,已全部創建為校園放心店,并進入星級評定階段。二是推進“一票通”制度的貫徹落實,針對全區52家食品批發經營單位進行摸底調查,并召開推行一票通制度動員大會,明確要求各食品批發經營單位統一使用一票通行憑證。截至5月底,已推行“一票通行”制度的批發批發經營單位52家,覆蓋的食品零售經營戶323家,占總數2134家的15%左右。

3、源頭管理,嚴防黑網吧死灰復燃。針對“黑網吧”非法經營行為屢查不止的現況,為更好地從源頭抓起,根據省局與省通信局聯合制定的《關于建立查處“黑網吧”工作協調機制的若干規定》,分局依法向網通南潯區分公司、電信南潯營業廳、鐵通南潯營業部下發了行政建議書,要求各網絡運行商充分運用自身技術手段,加強對非正常時間大流量的機構用戶、非正常流量的個人用戶、曾為黑網吧業主的用戶的檢測,并將有關情況及時告知當地工商部門。各網絡運行商對嫌疑“黑網吧”用戶疏忽管理,監控不到位,擅自為黑網吧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的,或接到工商部門通報沒有及時中止互聯網接入服務的,分局將依《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的有關規定,以為無照經營提供便利定性處罰。

4、加大護農力度,確保農資消費安全。分局對農資產品嚴格準入制度,通過簽訂責任書的形式督促主辦單位加強管理。同時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農資案件,今年以來,分局共出動工商執法人員146人次,出動車輛46臺次,在全區范圍內組織開展流通領域農資商品質量監測。共監測農藥12個批次,化肥14個批次。其中農藥不合格批次7個,不合格率58.3%,化肥不合格批次為5個,不合格率為35.7%。針對檢測結果不盡如人意的情況,分局及時將檢測情況以《工商匯報》的形式向區政府作了匯報,同時對查獲的農資案件進行了嚴肅處理。

(四)抓學習,促實踐,積極踐行特殊時期的特別要求

1、認真搞好科學發展觀全員培訓,提高素質。分局通過召開會議、網絡、橫幅、專欄等形式,大力宣傳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目的、意義。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全體黨員干部、職工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培訓活動中去。一是強化政治紀律和工作紀律。要求黨員干部按照分局學習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做好規定動作,創新自選動作。二是領導干部“七個”帶頭,身體力行。局領導積極參加學習培訓活動,能帶頭撰寫讀書筆記、帶頭參加交流研討、帶頭研讀必讀篇目、帶頭堅持業余自學、帶頭聯系實際找差距、帶頭講課作輔導、帶頭為群眾解難題和辦實事。三是創新方法,形式多樣。分局黨委會、中心組理論學習會、支部會、星期一夜校、分局主要領導輔導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培訓,還組織收看國家工商總局下發的科學發展觀全員培訓專題片,不斷增強學習實踐活動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上半年,已經舉辦培訓會、學習交流會、網上培訓等六期,基本覆蓋全體干部。

2、規范執法程序,提高執法工作效率。書式和電腦系統并舉,嚴格辦案程序,規范執法行為。運用案件準入系統,系統強化了案源及銷案管理,完善了環節制約,案源線索錄入后由專職人員負責管理,線索在系統中公開并計時管理,案件辦理置于全體干部監督之下,杜絕承辦人員一手操縱案件辦理情況出現。健全監督機制,對不積極履行職責、工作拖沓、效率低下等問題,進一步強化了責任追究。通過召開專題案審會、組織交流學習等形式,加強各辦案機構之間的溝通,以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

3、強化隊伍建設,提高系統專業化水平。分局依據工商管理職能的要求,在原來體制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專業化隊伍,并通過加強培訓,制定目標任務等方式,提高專業化隊伍的專業水準。上半年,分局已逐步建立起公職律師和法制員隊伍、信息宣傳員隊伍和信息化聯絡員三支專業化隊伍,成員主要以近幾年新招錄的公務員為主,以他們為核心,幫助其他同志提升專業化知識,全面提高系統的法制水平、信息宣傳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回顧上半年的工作,分局在整體工作推進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服務措施尚未真正落實到位,工作缺乏創新;量化指標完成情況不理想,特別是與兄弟局相比有較大差距,在提升質量效能和工作影響力方面做得很不夠。

二、下半年工作重點

下半年,分局將按照年初確定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針對存在的問題,格局市局半年度工作會議精神,逐項對照,認真研究,努力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一)有效服務地方經濟,全面助動各類市場主體又好又快發展

1、認真落實優化服務企業具體措施,使其發揮更好的作用。根據市局和分局制定的優化服務具體措施,認真抓好解讀和落實工作,以爭創“星級規范窗口”為目標,進一步提升窗口服務質量,優化服務效能。尤其是對區重點項目、重點工程要從講政治的高度,做到提前介入,全程服務。深入開展“學送幫促”活動,繼續組織干部走出去,送政策,鼓實勁,解難題,促發展。

2、繼續發揮工商各項職能,支持企業解困。以行政審批機制改革以契機,切實提高登記審批效率,按照區行政服務中心“應進則進”的原則,認真做好尚未進中心項目的落實工作,增強窗口的辦理能力。全面實施階段性創牌策略,發揮南潯品牌優勢,知道幫助一批品牌企業搞好形象策劃,擴大品牌宣傳,使之發揮品牌的應有作用。要大力加強木業商標品牌基地建設,通過基地標識的擴大使用,集體商標的統一使用等,擴大基地的吸引力。同時繼續完善新農村工商農業服務站這個平臺,使其更好地服務新農村建設。

3、積極關注企業生存狀況,為黨委、政府當好參謀。開辟綠色通道,完善信息互通、名稱預先核準及注冊登記跟蹤服務、特別咨詢服務等“五大”服務機制,提高對企業生存狀況知曉度。通過編制企業生存狀況快報制度,加強日常統計與分析,做到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企業的生存狀況。繼續貫徹實施好《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股權出質登記辦法》,幫助企業拓寬投融資渠道,提高資本運行效率。

(二)著力提高監管執法效能,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健康有序

1、構建長效監管機制,強化食品安全監管。加強《食品安全法》的宣傳,引導和監督食品經營者建立健全索證索票和進貨臺賬制度,提升經營者的自律意識和誠信意識。加強不合格食品清查,有針對性地開展食品質量監測,即時篩查不合格食品,消費警示。進一步提高小食雜店主體配送率。全面推行總經銷、總備案制度和批發經營主體“一票通行”制度。加大星級化創建指導力度,進一步促進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建設。深化校園“食品安全放心示范店工程”,鼓勵、引導大型連鎖經營企業采取以“直營、加盟”等形式建設校園連鎖商店(超市),實現校園商店連鎖化經營。

2、加強巡查監查,認真做好責任區監管和無照經營取締工作。切實重視抓好工商行政管理基礎性工作,集中主要力量抓基層,抓基礎。根據市局安吉會議精神,要強化責任區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監管流程,促進監管到位。針對無照經營監管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增強攻堅破難的勇氣和信心,善借外力,齊抓共管,切實改變無照經營屢查不止,且不斷蔓延的狀況。:

2、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促進監管到位。以落實“四制”為抓手,以工商監管基礎性工作為基石,以建立健全局、所、責任區三級監管執法考核評價機制為主線,著力在建立有效的市場監管責任體系上下功夫,切實把監管執法責任落實到人,積極探索獎勤罰懶的有效方法,讓干部職工真正感到既有壓力又有動力。

(三)不斷加強隊伍建設,為全面完成工作任務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