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課程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05:26:1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審計課程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審計學課程質量完善分析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編寫一本好教材;培養一位好教師;探索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運用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形成一種好的教學氛圍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新與管用、全與實用、立體化、審計學教學內容涉及到會計、財務、經濟法、稅法、管理學、運籌學、概率論等多學科、多門類的相關知識、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先導是觀念更新,重點是學科專業,關鍵則是課程、采用覆蓋豐富信息量的多媒體教學是形勢所逼,大勢所趨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審計學課程建設教學質量
論文摘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先導是觀念更新,重點是學科專業,關鍵則是課程。課程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材的編寫與選用、師資的培養、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氛周的形成。審計學課程建設即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圍繞編寫一本好教材,培養一位好教師,探索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運用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形成一種好的教學氛圍來進行。
應用型本科高校必須牢固確立“應用型、地方性、開放式的辦學定位;堅持開放合作,走校企、校地、校際和中外合作的辦學道路,突出地方特色,積極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科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以及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深化體制改革,創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機制,構建開放式、多元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教學管理體系,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努力培養出優基礎、高素質、強能力、重應用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的先導是觀念更新,重點是學科專業,關鍵則是課程。課程建設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材的編寫與選用師資的培養、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氛圍的形成。審計學課程建設即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圍繞上述幾個方面,著力解決目前所存在的“五個缺乏”問題,即:缺乏一本好教材,缺乏一位好教師,缺乏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缺乏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和缺乏一個好的教學氛圍,努力將這“五個缺乏”變成“五個優勢”,加強“五個一工程”的建設,即:編寫一本好教材,培養一位好教師,探索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運用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形成一種好的教學氛圍。
一、編寫一本好教材
一本好的教材,奠定了一門學科知識量的多少和信息質量的寓低。不同高校,由于其辦學思路和發展定位不同,因而現在教學特色上也有所差異。因此,各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定位要求編寫適合教學需要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應符合以下要求:
審計課程教學設計論文
一、教學設計目標
老師在講授一門課程之前,要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當前,就職業院校專科層次的學生而言,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就要更加注重應用性與實用性。因此,在設計審計課程教學目標時應首先注意下面兩點:一是審計課程要能夠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領域。審計與會計、稅法等相關學科緊密相連,并且是以會計等課程為基礎,所以,審計課程要能夠拓寬學生的會計等專業知識。二是審計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勝任能力。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去事務所獨立從事審計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審計課程體系中雖然要包含審計基本理論和審計實務兩部分內容,但審計實務要是重點,審計理論要運用到審計實務中去,并且審計實務要主要針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等方面,這樣展開審計工作,才能使學生能夠運用的已學的專業知識。因而,開設審計課程,能讓學生各方面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谝陨蟽牲c,審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確立如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審計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掌握審計的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審計技術與方法,使學生更加熟悉現行的財務制度,能夠運用審計方法來處理企業內部的各種業務,以便使學生學以致用。所以,審計課程的教學應該是把審計的基本理論運用到企業內部財務及管理中,以企業內部審計為主,旨在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
二、教學設計內容
對于審計課程,學生普遍感到內容很抽象、很混亂,缺乏有效的框架結構。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是審計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更具高職學生的特點,我認為高職審計課程主要應該是內部審計,教學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大塊,一是審計理論,二是審計實務。在審計理論部分,要講授清楚內部審計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內容可能比較混亂,老師講起來和學生學起來都會覺得枯燥無味。那么,審計老師就要確定一條主線,使所有的內容都能圍繞這條主線來展開。在審計實務環節還是按照財務會計的內容,分要素來安排教學內容。一般來講,本部分以制造業為例來進行教學設計,共分為五大部分:資產審計、負債審計、所有者權益審計、收入與費用審計、利潤審計等內容。這樣與財務會計、稅法等相關內容相統一,就企業內部進行審計。
三、選用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對于重要的知識點案例教學以及分組討論法等,對于不太重要的內容嘗試讓學生參與講授與討論等。
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論文
一、高職類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發展,高職類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在社會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大力地改革創新高職類學校會計專業審計課程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雖然部分高職類學校已經開始推行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但是高職類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中還存在很多阻礙發展的問題,我們只有徹底認清這些問題,才能對癥下藥,解決問題,進而提高高職類會計專業審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高職類院校學生對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的態度不端正
高職類院校學生對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的態度不端正分以下幾種:其一,如今,有很多學生都人云亦云,選專業的時候一點都不慎重,采取別人選什么我也選什么的原則,完全不為自己切身考慮,不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這個專業,而選了之后卻對其沒有多大興趣,最后采取消極的態度,破罐破摔。其二:部分學生在選了會計專業之后,認為審計課程學習的難度系數非常之大,甚至就認為自己根本學不好審計課程,最后荒廢了自己。其三:有很多學生都沒有認識到會計專業審計課程的就業前景非常之好,所以對待審計課程,學生們都是完成任務的心態,并沒有將學習的熱情投入到審計課程的學習中。這些學習態度對于學習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職類院校會計專業審計課程的授課教師的專業素質不夠高
如今,社會中人做事靠關系非常甚行,進入高校授課的教師魚龍混雜,有的教師的專業知識量根本不達標。即使是知識淵博的教授也由于對會計專業審計課程教學的不重視而不盡心盡力地給學生傳授知識,亦或是對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甚為失望而自己也輕而待之。這些現象都是老師沒有足夠的專業素質導致的結果,無論及專業,無論及學生態度,作為老師,育人子弟,就得有足夠的專業素質,就無法將專業知識以最高效、最簡單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更不用說是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將會計專業審計課程學到最好。
綜述社會保障專業生教學體系的構建
一、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
(一)整合教學資源
現代專業教育理念強調教學資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學內容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吸納多方資源。整合的教學資源既包含師資,也包含教學硬件資源。黑龍江大學借助社會保障審計科研項目,鼓勵各個學科背景教師參與到項目中來,通過對真實、海量的社會保障審計數據的分析與研究,積累豐富的教學素材。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條件,盡可能地整合硬件資源,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社會保障綜合實驗室。加大審計和計算機專業設備的開放程度,為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提供技術支持。建立社會保障專業、審計和計算機專業共享的數據庫,方便各專業廣大師生便捷地使用資源,并應用于研究工作。同時,強化計算機技術在社會保障政策的分析、評價、仿真、預警與建議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通過整合教學資源來推動學科科研創新平臺建設,提高民生領域科研團隊能力,培養多學科背景的跨學科的創新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依托國家級和省級社會保障科研項目,采取聯合立項、聯合科研、聯合創新的方式,增強跨學科師資團隊的科研能力建設。此外,加強不同學科間教師的交流和互動,建立合作教學、共同培養的機制。
(二)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
跨學科選修課程設置,提高學生選擇的自由度。社會保障專業結合自身專業的需求選擇不同院系的課程,如選擇法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課程,經濟學院福利經濟學、審計學、統計學課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數據庫與軟件應用等課程。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愛好,跨學科進行課程選擇,三年選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課程學習且考試合格,即達到跨學科選修課標準。這種課程設置充分體現綜合性大學的課程特色,在滿足廣大跨學科研究生選課需求的同時,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鐚W科選修課程的設置將為未來社會保障專業學生畢業論文的撰寫和踏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會計碩士產學研合作教育探究
一、“農大—瑞華”會計碩士產學研合作教育
構建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會計碩士產學研合作教育,需要高校與企業做出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在培養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要緊緊圍繞提升會計碩士職業能力這個目標來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解決培養環節遇到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包括實踐基地培養條件、管理機制和合作培養內容等方面。以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瑞華)實習實踐基地為例,總結“農大—瑞華”產學研合作教育經驗。該合作模式把會計碩士培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農大培養為主,側重理論學習,完成校內導師和第二導師共同選定的課程的學習。第二階段以瑞華培養為主,會計碩士深入到瑞華參加實習、實踐和撰寫論文,培養實踐和科研開發能力。第三階段會計碩士將知識與實踐凝練成學位論文。
(一)理論學習階段
研一理論教學階段,學院以全國會計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參考性培養方案》為指南,在此基礎上與實習基地共同探討和商定培養方案。學院與瑞華的第二導師共同創建了會計碩士專業指導委員會,每一年度委員會都會通過座談、專訪等形式共同論證、修訂培養方案,第二導師全程參與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在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會計碩士的校內導師和第二導師根據會計碩士的培養方向在培養方案指定的課程中選課。校內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案例教學,采用MPACC案例庫中的案例和實習基地提供的案例進行情景教學,突出企業實際問題的講解,與理論相得益彰,充分體現理論知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二)實踐階段
選擇審計方向的會計碩士,一般被推薦到瑞華實習。瑞華在實踐教學的組織落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學院與瑞華共同制定了工作細則,制定了聯合培養方式、培養費用、生活安排、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明確了合作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為了進一步推進產學研結合,建立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建設長效機制,2014年12月,學院申請瑞華為校級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出臺了《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管理辦法》,在此基礎上,逐步構建起一個直接面向市場需求的校所合作戰略聯盟。2011年至今,會計學院以2011級、2012級、2013級會計碩士為運行實體、在多年產學研合作培養會計碩士的基礎上,與瑞華就共建面向以提升就業能力為導向的產學研合作教育達成共識,開展長期合作研究。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是一家專業化、規范化、規?;?、國際化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具有A+H股審計資格,是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具有突出影響力的專業服務機構。瑞華對會計碩士實習生存在著強烈的內在需求,每年10月份開始到第二年的4月份,事務所會集中處理大量的審計業務,業務在短時間內驟增,而在其它時間業務量歸于常態,所以會計師事務所非常需要實習生來所工作,達到三贏的目的,學校、事務所、學生三贏局面。瑞華實習生的年接納量可達40余人,每年10月份會安排實習生統一進來連續培訓17天,前10天講解審計準則和職工制度要求,講解事務所具體業務,后面7天講解今年會計準則的變化。通過這段時間的培訓,實習生們對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對事務所的工作內容也有所了解。在11月份陸陸續續地加入到對企業的審計工作,大的公司項目一般會比較多,一般會進駐幾十人,實習生在其中做一些配合性的輔助性的工作,比如用事務所自己編制的審計軟件,按企業的循環做一些簡單的底稿,或者按照項目經理的要求去做企業循環中的某一部分工作。通過這些工作實習生能夠對企業的財務有所了解,通過審計,實習生還能分析出企業做的賬正確與否,哪些部分存在問題,軟件測試有異常的,實習生會反饋給項目經理,項目經理進一步處理,進行一些補充的程序,或者是對企業發表意見。實習結束后學員撰寫詳實、深入的實踐總結報告。實習生工作結束后畢業時,優秀學員會優先考慮留所工作,如果家不在當地的,還可以推薦到瑞華其他地區的分所工作,黑龍江分所出具鑒定和證明。
會計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探究論文
摘要:以調查問卷結果為依據,圍繞培養模式的基本要素——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和培養評價,探討如何培養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筆者認為大多數高等院校應該以培養綜合應用型會計人才為目標,從減少學制、發揮導師作用、完善課程體系、革新教學方法和更新教材、加強師資建設等方面規范培養過程,提倡以寫作畢業論文為主要的培養評價方法。
關鍵詞: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
Abstract:Basedonthequestionnaire,thepaperdiscussestheeducationmodelofaccountingpostgraduatefromeducationobjectives,processandevaluation.Formostcollegesanduniversities,theeducationobjectiveshouldbethetrainingofaccountants.Therefore,theeducationprocessshouldbestandardizedfromthefollowingaspects:reducingeducationduration,performingfunctionoftutors,perfectingcoursesdesign,reformingteachingmethodsandmaterials,trainingfacultiesandtakingthesisasthebasisofevaluation.
Keywords:accounting;postgraduate;educationmodel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高層次的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我國會計人才市場存在“總量過剩,結構失衡”的現象。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級人才的重要途徑,筆者在分析社會對高級會計人才的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對會計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探討。
一、樣本數據和分析方法
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探索與實踐
[摘要]針對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質量下滑的影響因素,課題組提出4+2+3培養模式,從夯實寫作基礎、培育科研功底入手,到加強專業訓練與寫作模擬,再到分類寫作實踐,最后輔之以管理體制的改革。課題組改進培養方案,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入培養目標;調整課程體系設置,體現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宗旨;改革畢業設計的模式,引入多樣化的畢業設計類型;完善激勵考評機制,促進師生在畢業設計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通過以上模塊,層層遞進,力求在畢業設計環節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體現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會計本科畢業設計;創新創業教育;4+2+3培養模式
畢業設計為會計專業最后一門實踐必修課,也是檢驗本科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通過剖析與專業相關的理論問題、會計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或會計學專業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形成專題研究、調查報告或文獻綜述,體現對專業相關理論或實踐的認識,以鍛煉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能力、時間管控與合理制訂并實施計劃的能力,以促進學生畢業后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教育部在2004年、2005年、2007年、2012年的發文中指出:畢業設計等環節的實踐教學需要強化,要基于不同專業的學科特征和條件,研究建立有效的畢業設計質量管理模式與監控制度。由于會計專業畢業設計多以一個具體的實習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研究形成前期調查報告作為基礎分析資料,然后通過大樣本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或通過問卷進行深入調查,其質量直接反映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能夠檢驗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創新實踐能力,與培育學生科研精神、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目標相符。
一、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本科畢業設計是培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重要實踐環節。然而,筆者對某校會計專業近幾屆畢業設計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學生在日益嚴格的管理體制下不僅沒有體現出創新實踐精神,其畢業設計質量反而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首先,在選題方面,表現出選題領域嚴重不均,理論研究占較大比例,部分選題過于寬泛,選題價值較低,極少結合學科領域的最新動態進行研究等特點。根據2012屆會計專業畢業設計的統計資料,財務管理方向的選題比例較大,共165篇,涉及企業并購、業績評價、融資問題、投資問題等方面。審計方向28篇。財務會計方向選題較少,共有46篇,包括盈余管理、會計舞弊、會計政策選擇等方面。這個方向比例相對較低,可能是因為其寫作范式較為理論化,難以做實證研究,也就難以體現工作量,難以湊足字數要求。另外,由于日??茖W研究訓練不足,部分學生選題時沒有對所選取研究對象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學術研究背景進行梳理,隨便確定選題,導致寫作過程中困難重重,選題毫無意義,沒有任何學術價值。其次,在論文質量方面,表現出格式上極不規范,內容上拼湊嚴重,缺少數據與第一手調查資料等特點。很多論文還存在各式各樣的格式問題,如參考文獻的引用格式不規范、字體與段間行距全文不一致,甚至還有很多錯別字。內容上,很多學生論文口語化,專業名詞的表達不熟悉,語句不通順,嚴重影響論文可讀性。更有一些論文的研究方法有問題,在適用性、樣本要求及內生性控制上存在偏誤。此外,論文抄襲現象非常普遍,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學生并沒有實地調研,缺少一手的調查資料和數據,沒法進行數據分析就只能拿文字來湊;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忙于找工作,平時不寫論文,到要交的時候臨時抱佛腳,從網上復制粘貼拼湊自己的論文,根本不可能通過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更談不上思維的創新。
二、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質量下滑的成因分析
開放教育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優化策略
摘要: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結及檢驗,論文質量既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發展能力,也反映了某一專業乃至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為此,文章在問卷調研的基礎上,分析了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面臨的困境及原因,梳理了松江開放大學會計工作室為突破這些困境所進行的積極探索,進而提出了優化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若干策略。
關鍵詞:開放教育;會計專業;畢業論文;集中指導;個別指導
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本科階段的學結及檢驗,論文質量既體現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發展能力,也反映了某一專業乃至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2000年至今,松江開放大學會計本科34個班級的大部分學生雖然都能順利畢業,但是也存在部分學生因畢業論文無法按期完成而不能畢業的情況。因此,本文以松江開放大學為樣本,對其會計專業的本科學生進行問卷調研,并結合教師多年的畢業論文組織與指導實踐,分析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面臨的困境及原因,在學校會計工作室進行多年探索的基礎上,提出優化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若干策略。
一、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工作面臨的困境及原因
開放教育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會計專業的學習和調研完成的相關專業領域的研究并撰寫而成的文章?;谒山_放大學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組織及指導工作實踐,我們針對學生準備論文過程中的五個難點,對139名在讀本科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①,收回有效問卷104份,占比74.82%,該問卷調查科學有效。問卷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可知,學生準備論文過程中的難點依次為嚴重缺乏寫作經驗、難以獲得研究數據、專業基礎薄弱、缺乏會計相關工作經驗以及沒有充足的研究時間。下面,我們對這些難點與困境進行逐一分析。
(一)學生嚴重缺乏寫作經驗
會計碩士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摘要:高校對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適應市場對會計專業高級人才的需求,打造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會計人才隊伍,注重專業理論知識及專業實踐技能提升的同時,更應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目前,部分高校在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教學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學評價等方面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力度不夠,針對這種情況,高校應立足專業特點,挖掘思政元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規范實踐課程及學位論文寫作過程管理,健全課程思政評價體系,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
關鍵詞: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課程思政;專業教育;教學評價
為適應市場對會計專業高級人才的需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于2004年批準開設會計碩士(MPAcc)專業學位,歷經近二十年的發展,培養單位已發展至近300家,8萬多的畢業生順利獲得了碩士學位。2021年12月27日,財政部印發的《會計行業人才發展規劃(2021—2025)》指出,未來會計人才培養單位應秉承立德樹人的基本理念,專業技能提升的同時,守法、誠信、責任、擔當等關鍵詞應始終貫穿會計教育全過程。做為承擔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任務的高等院校,如何培育德才兼備的會計專業人才,應是近些年相關教育學者共同探討的話題。截至2022年2月底,作者在中國知網中以“課程思政”為主題進行檢索,搜索到已發表的此類文章達到2.3萬篇,以“研究生課程思政”為主題進行檢索,僅搜索到209篇文章,再次縮小范圍,以“會計碩士課程思政”為主題進行檢索,僅搜索到一篇文章,可見,針對會計碩士(MPAcc)課程思政研究存在很大的空間。
一、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近幾年,高等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全面推進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中央做決定。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至此,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被全面提出。其次,教育部抓落實?!度舾梢庖姟钒l布之后不到一年的時間,教育部即針對高等院校課程思政建設出臺了指導綱要,全面落實課程思政建設。最后,各地各校積極行動。各地各校紛紛出臺實施方案,召開本省、本校工作部署會議,課程思政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近些年,我國出現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情況,亦有財務人員違背職業操守事件,會計行業一定程度上存在誠信危機,高校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勢在必行[1]。從MPAcc研究生培養的角度來看,步入新時代,培養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必須要圍繞黨情、社情、國情,以現有的實際情況,僅在課時有限的課堂教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遠遠不夠。各高校會計碩士專業學位課程設置中以專業課程為主,研究生也會抽出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因而,非常有必要對思政課堂進行延伸,開展課程思政。文章探析會計碩士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路徑,進而提升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對高校培養高質量的會計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會計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的困境
復合型經貿類人才一體化培養研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和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建立,我國的經貿發展面臨著國際經濟環境日趨復雜的新形勢,跨境電商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又成為“北貨南運”的新模式,內貿、外貿以及網絡貿易的交叉融合對于高層次、復合型的一體化經貿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對經貿類專業進行整合,如何改革創新傳統的經貿類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新經濟形勢、新技術、新業態以及新貿易模式的需求,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經貿類人才一體化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1.一體化的培養模式是深化經貿專業教學改革的本質要求?!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2012]4號),也進一步強調,要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12年,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目錄,將貿易經濟專業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同歸于“經濟學”學科門類中的“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這體現了經貿類專業施行內外貿一體化的教學改革思路。因此,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了《經濟與貿易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4)》,它明確指出,培養通曉內外貿知識又能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一體化、復合型人才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本質要求。2.全球價值鏈與國內價值鏈的嵌套融合急需一體化的經貿類人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要是以加工貿易的方式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環節。這種分工模式在推動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同時,也使得中國產業長期被鎖定在全球價值鏈的低附加值環節,形成發達國家與我國之間的“中心-外圍”格局。與此同時,在中國地區間存在著另一種依附格局,即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專業化于低附加值的代工環節,而中西部地區成為低端要素的供應地,最終形成了“發達國家←→中國東部地區←→中國中西部地區”的“食物鏈”。因此,我國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縮小地區差距,就要通過發展和延長國內價值鏈,使其與全球價值鏈相互嵌套融合,進而實現國家間以及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在這樣的價值鏈重構與融合過程中,將需要大量既熟悉國際市場規則、掌握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又了解國內商貿經營與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經貿類人才。3.新型商業模式的迅速發展對復合型經貿類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背景下,我國產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信息化技術風暴的沖擊,貿易行業的結構在不斷調整和優化,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新型商業模式正逐步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截至2015年底,中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通過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逾20萬家,跨境電商增速高達30%。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5.4萬億元,有專家預測,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外貿比例將提高至20%,年增長速度超30%。此外,為了解決“北貨南運”問題,海關總署開展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試點,支持東北省份的內貿貨物借道國際水域進行運輸。這些新型商貿模式的出現意味著,市場對于經貿類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懂得內貿、外貿一體化,還需要網絡貿易與傳統貿易相結合的一體化人才。
二、目前經貿類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專業結構紊亂,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從內貿、外貿、網絡貿易的角度來說,經貿類專業包括貿易經濟、國際經濟與貿易以及電子商務專業。由于貿易經濟專業在1997年教育部進行的專業結構調整時被取消,至2012年才正式回歸目錄內專業。因此,從全國范圍來看,開設貿易經濟專業的院校不多,2017年一共36所,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共400所院校,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共588所。其中,3個專業都開設的有首都經貿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21所院校。從經貿類專業的歸屬院系來看,有的在商學院,有的在經濟學院,有的在管理學院,有的電子商務專業在信息技術學院。由于對經貿類專業的設置和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專業間存在“單打獨斗”“條塊分割”的現象,因而大部分院校對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較模糊,是應用型還是研究型,是通才型還是專才型,缺乏明確的定義。2.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各高校經貿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千差萬別,有的過于“寬”,課程開設龐雜,針對性不強,專業方向不明顯。并且存在知識陳舊,專業課程之間存在大類的重復性內容,純理論課程多、實用性課程少等問題,人才培養與崗位實際的需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有的過于“?!保赓Q不懂內貿,內貿不懂外貿,內外貿對網絡貿易都一竅不通。比如,有些貿易經濟專業的課程設置過于偏重內貿,培養出來的學生即使碰到外貿的機會,卻因為不懂國際貿易運作方式,缺乏跨國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知識,不能較好地管控國外產品市場,因而錯失良機。還有些院校將傳統經貿類專業與電子商務專業完全割離,經貿類專業的課程絲毫不涉及電子商務的內容,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以計算機為主而很少涉及貿易的原理和實務。這造成經貿專業的學生缺乏互聯網及物聯網應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對于網絡經濟時代下出現的新業態和新貿易模式背后的機理不了解,無法對接市場對于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經貿類專業人才的需求。3.實踐環節薄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目前,經貿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實訓課程、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撰寫。但是由于缺乏實踐型教師,往往實訓課程被壓縮,實訓內容單一。一些院校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實踐教學條件不能滿足行業技能培養的要求。比如,實訓課程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校內實訓主要是在實驗室完成,而經貿類專業實驗室普遍缺少仿真條件與環境,即使個別課程的實訓環節仿真度較高,但在專業層面來看,缺乏整體規劃,內外貿與網絡貿易之間的實踐課程各自為陣,不能有機結合。在校外實訓環節,不少校外實踐基地只是簽了份協議、掛了個牌,但缺乏后續有效的維護和管理方法,校外實踐名不副實,造成學生和社會、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較差。有些學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來解決經貿類專業實踐環節薄弱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發揮作用。企業主要采取到學校做報告、講座的方式,而學校則是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校企之間往往很難有更深層次的合作。
三、復合型經貿類人才一體化培養模式實踐:以南京審計大學為例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4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