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冶金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12:45: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冶金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體污染威脅健康安全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工業廢水分類及處理的基本原則;廢水處理方法;主要工業廢水特點與處理方法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和廢液、工業廢水分類通常有三種、優先選用無毒生產工藝代替或改革落后生產工藝、應嚴格操作、監督,消除滴漏,減少流失、與其它廢水分流,以便處理和回收有用物質、農藥廢水的特點及其處理方法、農藥品種繁多,農藥廢水水質復雜、食品工業廢水污染特點及其處理方法、食品工業原料廣泛,制品種類繁多,排出廢水的水量、水質差異很大、造紙工業廢水處理、造紙廢水主要來自造紙工業生產中的制漿和抄紙兩個生產過程、印染工業廢水處理、冶金廢水治理及發展趨勢等,具體請詳見。
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和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廢水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對水體的污染也日趨廣泛和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對于保護環境來說,工業廢水的處理比城市污水的處理更為重要。
一、工業廢水分類及處理的基本原則
工業廢水分類通常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按工業廢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學性質分類,含無機污染物為主的為無機廢水,含有機污染物為主的為有機廢水。例如電鍍廢水和礦物加工過程的廢水,是無機廢水;食品或石油加工過程的廢水,是有機廢水。第二種是按工業企業的產品和加工對象分類,如冶金廢水、造紙廢水、煉焦煤氣廢水、金屬酸洗廢水、化學肥料廢水、紡織印染廢水、染料廢水、制革廢水、農藥廢水、電站廢水等。第三種是按廢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類,如酸性廢水、堿性廢水、含氰廢水、含鉻廢水、含鎘廢水、含汞廢水、含酚廢水、含醛廢水、含油廢水、含硫廢水、含有機磷廢水和放射性廢水等。前兩種分類法不涉及廢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廢水的危害性。第三種分類法,明確地指出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廢水一定的危害性。處理的基本原則:
(一)優先選用無毒生產工藝代替或改革落后生產工藝,盡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杜絕或減少有毒有害廢水的產生。
(二)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產生有毒中間產物和產品過程中,應嚴格操作、監督,消除滴漏,減少流失,盡可能采用合理流程和設備。
淺析工業廢水處理法發展趨向性
摘要:工業廢水的處理雖然早在19世紀末已經開始,并且在隨后的半個世紀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但是由于許多工業廢水成分復雜,性質多變,至今仍有一些技術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文中就工業廢水處理方法及發展趨勢進行一下分析探討。
關鍵詞:工業廢水;處理;廢水特點;發展趨勢
工業廢水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污水和廢液,其中含有隨水流失的工業生產用料、中間產物和產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隨著工業的迅速發展,廢水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對水體的污染也日趨廣泛和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對于保護環境來說,工業廢水的處理比城市污水的處理更為重要。
一、工業廢水分類及處理的基本原則
工業廢水分類通常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按工業廢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學性質分類,含無機污染物為主的為無機廢水,含有機污染物為主的為有機廢水。例如電鍍廢水和礦物加工過程的廢水,是無機廢水;食品或石油加工過程的廢水,是有機廢水。第二種是按工業企業的產品和加工對象分類,如冶金廢水、造紙廢水、煉焦煤氣廢水、金屬酸洗廢水、化學肥料廢水、紡織印染廢水、染料廢水、制革廢水、農藥廢水、電站廢水等。第三種是按廢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類,如酸性廢水、堿性廢水、含氰廢水、含鉻廢水、含鎘廢水、含汞廢水、含酚廢水、含醛廢水、含油廢水、含硫廢水、含有機磷廢水和放射性廢水等。前兩種分類法不涉及廢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不能表明廢水的危害性。第三種分類法,明確地指出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的成分,能表明廢水一定的危害性。處理的基本原則:
(一)優先選用無毒生產工藝代替或改革落后生產工藝,盡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杜絕或減少有毒有害廢水的產生。
科技局科學發展觀意見
“*”是我省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的重要時期,是深化經濟結構調整、建設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的關鍵階段。深入實施科教興晉和人才強省戰略,進一步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支撐和引領作用,是區域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基點。“*”期間我省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新型工業化和特色城鎮化進程,堅持鼓勵先進和限制落后兩類政策并重,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發展加強薄弱產業,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協調推進城鄉結構、區域結構、所有制結構和就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國家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構建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穩定、山川秀美的新*。
圍繞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戰略部署,本《指南》針對我省四個傳統支柱產業(煤炭、焦炭、電力、冶金)、四個新的支柱產業(煤化工、材料、裝備制造、旅游)和“四個新興產業”(高新技術、文化、農產品加工和現代物流商貿服務)發展的現狀,著眼于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產業科技進步的原則,確定了我省“*”期間十二個相關產業的科技發展方向及重點領域,旨在通過相關科技項目的實施,為我省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一、煤炭產業
(一)綜述
“*”期間我省煤炭行業大力關閉小煤礦,推進采煤方法改革,發展高產高效礦井,提高煤炭洗選率,有效整合煤炭資源,有效提高了經濟效益。到“*”末,全省煤礦單井規模由“九五”時期的3萬噸大幅提高到15萬噸。在一半以上的礦井實行了采煤方法改革,使全省煤炭資源回采率由“九五”時期的30.8%提高到48.0%,每采1噸煤耗用的煤炭資源減少1.2噸,全省因此一年即節約煤炭資源6.5億噸,煤炭洗選率由36.0%提高到58.0%,煤炭行業百萬噸死亡人數由1.85人下降為0.902人,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2.1%,20*年我省煤炭實現銷售收入1670億元,比上年增長25.2%。目前我省大型煤炭企業已成功應用綜放技術、大采高綜采關鍵技術、錨式支護技術、高產高效礦井開采技術等高水平的重大關鍵技術,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科技貢獻率達到40%,有力地推動了我省的經濟發展。
但是,我省雖然煤炭產量大,就總體而言,生產效率仍然偏低,成本較高,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生產礦井在生產能力、機械化水平、安全程度、技術基礎等方面差異較大,發展極不均衡。我省煤炭行業目前面臨的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突出表現在提高資源回收率及資源綜合利用、安全生產以及提高企業的機械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等三個方面。因此,“*”期間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企業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提升企業的總體技術水平是我們抓住機遇、應對市場挑戰的唯一出路。具體布局為大企業大集團以提高企業效率為根本出發點,中小企業重點提高企業的機械化水平和回采率,同時抓好整個煤炭產業的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
關于加快工業結構調整的意見
為推進我市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工業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引導投資方向,防止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我市工業結構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樹立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壯大支柱產業,促進產業集聚,拉長產業鏈條,大力發展最終消費品和終高端產品,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盡快把我市建設成為產業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原材料加工和制造業基地。
二、工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
1、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
優先發展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信息產業、環保產業、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積極培育具有我市特色和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群,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集聚。以天泰特種材料有限公司為龍頭,研究開發PPS產品;以石晶光電有限公司為依托,發展電子信息材料產業;以白云實業有限公司為依托,促進生物農藥產業化;以煤炭高壓開關有限公司為龍頭,積極培育和發展復合材料、納米材料等新材料行業。做大做強中原特鋼的限動芯棒、鑄管模、煤炭高壓有限公司、遠東電器有限公司等企業的智能化電器以及精密成型技術開發及設備制造、鑫源陶瓷材料有限公司、兄弟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電子陶瓷用高級氧化鋁粉體材料和超級細微粉。
探究區域優勢可持續發展探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區域優勢產業;關鍵指標;因子分析;區位商分析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以貴州省為例,通過關鍵指標分析、因子分析、區位商分析等方法,對其優勢產業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選定工業中的優勢行業及潛在的優勢行業。同時,針對這些優勢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其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區域優勢產業選擇
本文以貴州省為例,選取規模以上工業37個大類行業進行優勢行業的分析評價。對于貴州省工業中優勢產業的選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評價:
(一)工業部門各行業的關鍵指標分析
1.規模分析。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水平以及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最重要的指標。通過對貴州省2007年的統計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其總產值和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業見表1。
區域優勢產業發展的問題及建議探索
論文關鍵詞:區域優勢產業關鍵指標因子分析區位商分析
論文內容摘要:本文以貴州省為例,通過關鍵指標分析、因子分析、區位商分析等方法,對其優勢產業進行綜合分析,從而選定工業中的優勢行業及潛在的優勢行業。同時,針對這些優勢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其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區域優勢產業選擇
本文以貴州省為例,選取規模以上工業37個大類行業進行優勢行業的分析評價。對于貴州省工業中優勢產業的選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評價:
(一)工業部門各行業的關鍵指標分析
1.規模分析。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時間內工業生產的總規模和水平以及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最重要的指標。通過對貴州省2007年的統計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其總產值和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業見表1。
縣域工業經濟轉型途徑研究
江陰市工業經濟發展特征及轉型升級迫切性
1.工業經濟發展特征江陰市作為我國“蘇南模式”的典型代表,在經歷了鄉鎮企業改制的陣痛后,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思路,工業經濟呈現出以下幾方面特征:工業經濟支柱地位突出。江陰作為全國百強縣之首,從2001年到2012年的12年間,三次產業結構中二產占GDP比重從59.34%調整為56.95%,十年來僅下降2.39個百分點,工業總產值從2001年的934.36億元上升為2012年的6460.99億元,12年內翻了三番多。此外,隨著產業結構的逐步優化、企業裝備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江陰市的工業經濟效益和質量逐年提高,產業發展正悄然轉型。企業“橄欖型”分布特征顯著。江陰地區規模經濟發展基礎較好,企業發展呈現出較為顯著的“橄欖型”分布特征,大中型企業數量相對較多。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6003.03億元,占全市工業總量的比重高達92.91%。從企業的規模化分布來看,江陰市億元以上大型企業較多,其中華西村、新長江實業、興澄特鋼、三房巷集團、陽光集團、海瀾集團、澄星實業、新揚子船廠等8家企業集團營業收入超200億元,西城三聯、法爾勝集團、雙良集團、華宏實業、利電能源等5家企業集團營業收入超100億元,5家企業超50億元,8家企業超30億元,14家企業超20億元,25家企業超10億元[7]。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江陰作為制造業高度發達的城市,一直以來較為重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公共研發體系的建設,很大程度上支撐著工業經濟的轉型升級。到2012年底,全市近70%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均設置了研發機構,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接近3%的平均水平。其中省級以上創新研發機構超過100家;建成“三創”載體面積200多萬m2,一批“530”項目注冊落戶在高新技術創業園、百橋生物科技園、臨港新城軟件科技園等三創載體內。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升帶動了地區技術改造投資力度的加大,技改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比重從2005年的68.3%上升到2012年的75%,7年內上升了6個百分點。產業空間多極化布局。除了中心區域內開發區以外,個別骨干企業分布在諸如周莊、華士、新橋等工業經濟較好的鄉鎮,形成了獨特的工業經濟板塊。比較典型的是,2012年,華士鎮億元以上企業超過90家,工業總產值超過900億元,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比重超過10%。從空間上看,除澄南六鎮以生態功能性保護和適度旅游開發以外,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首的中心區域、以臨江區域四鎮形成的臨港新城開發區以及周莊、華士、新橋形成的澄東片區工業經濟總量基本持平,分別占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20%左右,形成“三足鼎立”、特色產業功能布局的局面。
2.轉型升級現實需求作為我國百強縣之首,30多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工業經濟一度成為推動江陰市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但是隨著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環境要素的倒逼,迫切需要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率先發展的大框架下,加快推進江陰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總體而言,促使江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主導因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產業結構相對偏重。到2012年底,江陰市傳統的紡織、冶金、化工三個行業比重超過60%,輕重工業比接近0.5,以科技為內涵的深加工、精加工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導地位尚未確立。二是中間產品多,終端產品少。江陰制造業大多以原材料加工和中間產品生產為主,產業鏈中的延伸產品(設備)及其制造企業數量偏少、規模不大,后道產品結構不完善,企業產品核心競爭力偏弱,一些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矛盾相對較為突出。三是資源要素依賴偏緊。多年來,江陰市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大量增加勞動力和資源投入,大量消耗土地資源和礦物資源。資源消耗和能耗水平居高不下,導致全市單位GDP能耗、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GDP水耗等指標均高于無錫和全省平均水平。
江陰市工業經濟轉型升級的思路和路徑
1.宏觀層面轉型升級路徑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互動發展。江陰市作為百強縣之首,需要在工業企業中分離發展現代物流、科技研發、貿易營銷、信息和商務服務等服務環節,形成與先進制造業發展相適應的產前、產中、產后完整的生產服務體系,提升工業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適當將區域內諸如冶金、紡織等位于價值鏈低端的生產線(華西村的冶金、周莊的紡織)轉移出去,轉型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將江陰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總部經濟”基地之一,形成專業生產服務對工業經濟的配套支撐,突出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強化市域工業經濟的集約化布局。構建“一城兩翼”的空間布局框架。“一城”主要指中心城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都市經濟為特征的城市經濟產業,工業實施“退城進園”策略,不再擴展工業用地空間。“兩翼”分別指臨港新城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港新城依托港口岸線資源,打造以新能源、新材料、機械裝備、現代物流為特色的四個千億級產業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則依托現有IT、生物醫藥產業基礎,打造全市新興產業發展高地,重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2.中觀層面轉型升級路徑全面調整優化工業經濟結構。一是加快發展新興主導產業,壯大以光伏、風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以工程機械裝備、船舶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汽車等成套裝備及其配套產業為主要特色的高端裝備制造業;以石化新材料為重點的新材料等產業。二是集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培育發展以診斷試劑、醫療器械、生物芯片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產業,以新傳感器產業為特色的電子信息產業以及具有江陰特色和地域特征的文化創意產業。同時,通過淘汰一批、重組一批、轉移一批的方式,降低冶金、紡織、化工等傳統產業的發展規模,提高其發展質量,從整體上改變江陰市工業經濟的輕重比。推進產業“兩化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一是在全市著力推進示范和試點企業建設,加大企業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重點項目實施,形成示范推進,典型引路,服務支持的發展模式;二是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生產、研發技術的緊密結合,不斷突破自動化關鍵技術、工業控制自動化關鍵技術等,努力提高江陰鋼鐵、機械、紡織、能源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骨干企業的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管理生產周期,提高勞動效率和企業綜合競爭力,有效推進信息化與生產制造業高度融合。
經信局全年工作計劃
一、總體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以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入實施“四集群”發展戰略為總抓手,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集群規模壯大,不斷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實力和發展后勁。
二、工作打算
1、強化對工業經濟的預警分析和指導。一是進一步完善經濟運行調度信息網絡,建立嚴密、及時、有效的預警預測機制,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跟蹤調度,準確判斷、科學決策,切實為實現明年增長目標奠定良好基礎。二是建立由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發改、經信、商務、財稅、金融等有關部門和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對重點骨干企業運行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盡最大努力為企業提供政策保障和優質服務,促進全區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按照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品牌化的思路,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資源集約利用水平,構建優勢產業突出、核心企業支撐、產業集群發展、產品配套協作的新型工業化體系。一是突出四大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機械制造產業集群:重點開發輕卡載貨汽車、特種車、汽車零部件等產品,提高產品檔次水平。吸引國內外知名的發動機、輪胎、電池等配套生產企業落戶,積極融入國內外大型汽車企業的生產體系。突出發展煤礦機械、水泥機械、陶瓷機械、石油機械等整機和大型配套設備,積極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擴散和轉移,推進光機電一體化發展;醫藥及精細化工產業集群:重點發展醫療器械、醫藥中間體、生物制藥、化工新材料及專用化學品等產品,新建一批生物醫藥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和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導企業通過精深加工向下游產品延伸,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建設醫藥化工行業信息網絡平臺,發揮產業集聚效應,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建材及新材料產業集群:依托挖掘骨干企業和品牌優勢,鼓勵企業進行產能整合。鼓勵區內各類建材企業向資源豐富、生產要素聚集的地區轉移。積極培育和引進陶瓷名牌,提升江北瓷都的知名度,建成江北最大的陶瓷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物流平臺和信息交流中心。積極推廣應用新型技術,推動建陶、水泥、冶金、耐火材料等行業實現清潔生產和高效集約化生產。大力發展有機高分子新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冶金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磁性材料、納米材料等新材料產業。紡織服裝產業集群:依托優勢骨干企業,扶持中小型紡織服裝企業發展,突出色織布和高檔襯衣兩大品牌發展,研發系列配套產品,提升服裝品牌。以服裝城為依托,加快服裝市場升級改造,實現市場與企業互動,擴大影響力和輻射力。整合內部資源、聚合現有生產能力,引導服裝加工專業村向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鞏固和擴大產品出口,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二是打造九大特色產業集聚區。按照產業集聚、企業集中、資源集約的要求,以大企業為龍頭,以特色產業為支撐,整合區域資源配置,促進區域生產要素向園區集聚,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規模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集聚區。重點規劃建設開發區汽車制造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雙楊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雙楊高檔建陶生產物流集聚區、昆侖機械制造產業集聚區、昆侖陶瓷文化產業集聚區、金城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羅村建材新材料產業集聚區、嶺子耐火新材料產業集聚區、般河流域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等九大特色產業集聚區,使其成為承載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
3、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是發揮各類創新服務機構的平臺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國內外科技合作機制,繼續開展好“百名專家行”活動,加快科研成果的引進和轉化。二是加強政策資金支持和引導,實施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推進新產品產業化和重大產品技術改造。三是依托各產業集聚區,引導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項目集聚式發展。四是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地位,做好高新技術企業的引才引智工作。五是進一步擴寬科技創新投融資渠道,引導各種資源向高新技術產業集中,打造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力爭到“十二五”末,全區高新技術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1%以上。
綠色化工技術開發與應用探討
摘要:目前,環境問題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這也就使得化學工程工藝必須轉變發展方向,創新生產形式與技術。文章對化學工程工藝與綠色化工技術進行概述,并分析綠色化工技術在化學工程工藝中的開發與應用,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化學工程工藝;綠色化工技術;開發
目前綠色環保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人們對化學工程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對綠色化學的開發與應用,降低化工生產給周邊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為化學工程工藝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化學工程工藝與綠色化工技術概述
1.1化學工程工藝。化學工程工藝指當今時代化學工業生產涉及到的領域,通常情況下,在生物工程、制藥工程以及冶金工程中,都存在化學工程工藝[1]。在現代化生產過程中,人們樹立起了生態理念,提出了綠色、環保等要求,并希望在這一環保理念的應用與創新下,實現當代化學工程工藝的可持續發展。1.2綠色化工技術。綠色化工技術指的就是以綠色化學為基礎,開發出從源頭上對環境污染進行阻止的化工技術。在具體的化工生產中,清潔技術指的就是通過工程技術及化學原理的使用,減少或者消除污染環境的副產品、溶劑、部分產品、催化劑以及有害原料等,從而使整個生產工藝或者是生產過程滿足綠色化學的要求,其既包括高新技術還包括先進設備。綠色化工技術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傳統化工的綠色化,即對環境友好化學反應路線與閉路循環工藝流程進行合理設計,并生產出綠色的化學產品,使化工過程與化學反應從根本上降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從而使傳統化學工業向著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加劇、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人們對化學工程工藝這一破壞生態環境的元兇提出了質疑。雖然,化學工程工藝為人們生活環境的改善提供了物質基礎與能源,但其也導致了環境污染問題與能源匱乏問題的出現。因此,加強對綠色化工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成為必然選擇。
2化學工程工藝中綠色化工技術的開發
投資貿易新聞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首先,歡迎各位韓國朋友光臨這次新聞會。下面我代表中國山東****市人民政府,對****市市情、投資環境、投資項目作一介紹。(稍停,翻譯)
****市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山東省南部地區,轄6個縣級區(市),面積4550平方公里,人口365萬,處在北京至上海兩大城市的中間地帶。作為新興工業城市,****現已成為中國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建材和煤化工基地。(稍停,翻譯)
我想告訴在座的韓國朋友,****在發展投資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是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服務功能齊全。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鐵路與北京、上海、福州等大城市貫通,世界最大的京杭大運河從我們市經過,周邊有三個機場,毗鄰青島、日照、連云港三個出海港口,形成了四通八達的鐵路、公路、航運網,供水、供電、供氣、供熱等配套設施齊全。商貿中心、星級賓館及文化娛樂設施一應俱全。設立了海關、商檢;開辦了外匯結算、存貸與調劑、國際航空快運和集裝箱外運等涉外業務。(稍停,翻譯)
二是資源蘊藏豐富,產業發展潛力巨大。我們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36種,主要有煤炭、石膏、石灰石、石英石等。現已開發利用17種,其中煤炭地質儲量24.7億噸,煤質優良,是發展煤化工的理想煤種;石膏地質儲量4.4億噸,是中國主要產地。我們有廣闊的土地資源和農業資源,全市土地總面積近700萬畝,可用水資源總量達10.7億立方米,是中國北方的富水區,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就座落在這里。我們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是中國商品糧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同時也是淡水產養殖基地、畜牧業基地和干鮮果品基地。(稍停,翻譯)
- 上一篇:樹木嫁接技術范文
- 下一篇:生物醫學工程評估范文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物科技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