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經濟發展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22:52: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經濟發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物經濟發展分析論文
[摘要]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它是一門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學科,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學形態。專家預測,今后生物經濟的能量將10倍于信息經濟。我國的生物經濟技術是與世界差距最小的領域,在歷史上,我們錯過了三次發展的機會,現在能否把握有利時機,勇于挑戰,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大業。稅收作為調控經濟的重要桿杠,對生物經濟的發展應有所作為。
[關鍵詞]生物經濟;稅收負擔;生物成品
生物經濟(bio-economy)的概念是由斯坦·戴維斯(StanDavis)和克里斯托弗·邁耶(ChristopherMeyer)于2000年正式提出,但是,他們對此并沒有給出一個確切的定義。目前,多數人認為,生物經濟是以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為基礎的,建立在生物技術產品和產業之上的經濟,是一個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的經濟形態。美國《時代周刊》預言:2020年世界將進入生物經濟時代。生物經濟的能量將10倍于信息經濟。我國的生物技術產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初步建立起完整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體系,生物經濟初現端倪。目前,我國涉及現代生物技術的企業約500家,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并以每年遞增近100家公司的速度迅猛增長,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建立20多家生物技術園區。但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生物產業還存在產業化規模小、產品少、支撐技術及生產裝備落后、研發與產業化嚴重脫節等問題。稅收作為調控經濟的重要桿杠,在促進生物經濟發展方面還存在以下不足:
一、稅收促進生物經濟發展的缺陷
1.政府對生物經濟的發展缺乏統一和長遠的規劃,財政資金的支持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在美國,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發展生物產業的戰略思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NIH)用于生物技術基礎研究的預算在今后5年內將翻一番,達到230億美元。全美超過40個州政府頒布新政策,用以鼓勵科學研究中商業價值的實現。在歐洲,許多國家如法國、愛爾蘭、芬蘭、丹麥都調撥專款以扶持生物技術產業。在新加坡,政府計劃在5年內投入17億美元用于行業的建設,以促進生物產業的發展。日本也已經提出了“生物產業立國”的口號,了《開發生物技術產業的基本方針》。我國作為一個生物資源大國,尚未制定國家生物經濟發展的長期規劃,沒有明確生物經濟的戰略地位、戰略指向、產業化舉措,國家的生物經濟發展缺乏明確的方向。同時,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全國性統管生物技術產業研究、開發及產業化的政府組織管理機構,生物經濟的發展缺乏全局性的戰略部署。從事生物技術的企業分別隸屬于各個主管部門,有些屬于醫藥、輕工、化工,也有些屬于高等院校。企業多頭管理,各自為政,財政資金的支持缺乏有效性和可持續性,難以形成合力,生物技術產業缺乏整體優勢。
天然生物彝藥產業經濟發展調查
【摘要】筆者從理論到實踐再到認識,經過市場經濟調研的基礎上收集資料,用科學方法,對楚雄天然生物彝藥產業的基本情況及成長現狀、發展機遇和挑戰、發展目標、存在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分析,發展楚雄天然生物彝藥產業是事關楚雄州國民經濟增長及彝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發展潛力巨大的重要骨干支柱產業。首次進行了系統論述,為產業建設發展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和經驗借鑒。產業研發符合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符合云南省楚雄州產業結構調整政策,順應了中國加入WTO和“國藥”走出國門的時代潮流,符合“一帶一路創新”發展現代彝藥經濟的突破口,有利于促進彝藥經濟繁榮與區或經濟合作,共同發展。楚雄州境內的野生彝藥中藥材資源品種齊全。貯量豐富,具備產業發展的資源優勢和較好的發展潛力。楚雄彝藥產業已形成多門類綜合協調發展的生態型經濟產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認識有差距,服務不到位;產業規模小,難于支撐;中藥材種植技術基礎薄弱;企業市場營銷信息網落滯后;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滯后,缺乏彝藥品牌核心竟爭力。
【關鍵詞】楚雄;彝藥產業;發展經濟
一、問題背景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個以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是我國僅有的兩個彝族自治州之一,地處滇中高原,位于云南中部,地形復雜、地勢雄奇、江河縱橫,境內因烏蒙山余脈逶迤于東北、百草嶺雄歭于西北、哀牢山綿亙于西南、金沙江自北入境浩蕩東流、禮舍江順哀牢山蜿蜒南流,而有“三山鼎立、二水環流”之稱。全州地處北緯24°13′到26°30之間,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季節變化不明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干濕季節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偏少,因地形復雜,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體氣候特點,年均輻射量125~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相對濕度69%,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楚雄彝族自治州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堪稱天然人類歷史博物館和古生物寶庫。境內有以一億八千萬年以前的祿豐恐龍化石為代表的古生物和距今170萬年以前的‘元謀人’為代表的古人類和以彝族十月太陽歷為代表的古文化等豐富的“三古”旅游資源。楚雄州的彝族醫藥具有三早一多的特點(民族藥普查最早、發掘彝藥文獻最早、出版彝族醫藥專著最早、研究彝族醫藥成果最多)。“現存于北京圖書館、臺灣、日本、美國、德國等海內外的彝醫藥文獻大都出自楚雄州。”“楚雄全州轄9縣1市,2015年總口272553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35.7%,主要有彝、苗、傈僳、回、哈尼、傣族等25種少數民族。境內東西最大橫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47.5公里,全州總面積2925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2%,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半山區。文化程度不高,市場經濟發展緩慢,貧窮、落后、科技含量低,以農業經濟為主體的經濟,工業基礎單一和脆弱,思維觀念落后,是楚雄經濟的主要特征。經過38年的改革開放,楚雄州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加入WTO后,中國經濟的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加之中國政府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中國政府把云南省政府列為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云南)基地”,云南省政府又將楚雄列為云南省“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楚雄)基地”,為楚雄州生物彝藥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外部環境。2016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多重困難疊加的特殊挑戰,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州各級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面對楚雄彝州經濟當下的困局,僅從需求側著手已經很難有所突破,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側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才是結構性改革。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年初確定的奮斗目標,全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州呈現經濟平穩增長、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醫藥制造業實現增加值142.98億元,增長7.7%,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66.8%,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9.7%。符合“一帶一路創新”發展現代彝藥經濟的突破口,有利于促進彝藥經濟繁榮與區或經濟合作,共同發展。
二、研究的問題
《楚雄天然生物彝藥產業發展研究》這一課題系特指楚雄彝族自治州轄區內就天然生物彝藥產業發展研究中涉及到的發展規模化種植業、制藥業、加工業、市場營銷、彝藥品牌等為核心所進行的經濟發展研究,在對產業發展趨勢構成影響的相關因素進行綜合思考和彝藥市場經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為楚雄州天然生物彝族醫藥重要骨干支柱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理論依據和發展思路。
生態利益的形成機理分析論文
一、生態利益的形成機理
1.生態利益的形成
生態利益是生物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物質和生態需要,它產生于生態系統,地球生態系統通過養分循環和能量流動為生物提供所需物質和生態需要。養分循環是指由于生物的生活、生長、死亡和分解,化學元素從周圍環境中進入生物體和從生物體又回到環境中去的過程。能量流動是指能量通過食物關系從一個營養級轉移到下一個營養級。通過不間斷的養分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才能維持平衡,從而為各種生物體提供所需的物質和生態需要。一旦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造成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
在探尋生態利益的具體形成之前,首先要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形式。生態系統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根據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包括一切能進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藻類和地衣。除綠色植物外,還有利用太陽能或化學能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光能自養微生物和化能自養微生物。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不僅可以產生有機物,而且也能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同時,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生成的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及貯存的化學能,一方面供給生產者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用來維持其他生物全部生命活動的需要,是其他生物類群以及人類的食物和能源的供應者。第二中類型是消費者,主要是指動物。它們以其他生物或有機質為食。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之一,是實現物質與能量的傳遞。消費者的另一個作用是實現物質的再生產,所以消費者又可稱為次級生產者。第三種類型是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的作用就在于把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殘體分解為簡單的物質,再供給生產者。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是指各種環境要素,包括濕度、光照、大氣、水、土壤、氣候、各種礦物質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機質等。非生物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一方面是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是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元素。生態系統中的各種成分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保持相對平衡,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周而復始。
沒有生態系統,就無法產生生態利益,通過對生態系統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組成成分都是制造生態利益不可缺少的條件,而其中的生物成分則是生態利益的制造者,也就是說,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態利益的制造者,它們在制造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是,任何一個成分都不能缺失,否則,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會中斷,則生態利益也就無法產生。所以,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在生態利益的制造過程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生態利益與制造者之間的關系
生態利益的形成機理論文
一、生態利益的形成機理
1.生態利益的形成
生態利益是生物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物質和生態需要,它產生于生態系統,地球生態系統通過養分循環和能量流動為生物提供所需物質和生態需要。養分循環是指由于生物的生活、生長、死亡和分解,化學元素從周圍環境中進入生物體和從生物體又回到環境中去的過程。能量流動是指能量通過食物關系從一個營養級轉移到下一個營養級。通過不間斷的養分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才能維持平衡,從而為各種生物體提供所需的物質和生態需要。一旦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造成整個生態系統的崩潰。
在探尋生態利益的具體形成之前,首先要分析生態系統的組成形式。生態系統包括生物和非生物。根據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可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包括一切能進行光合作用的高等植物、藻類和地衣。除綠色植物外,還有利用太陽能或化學能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光能自養微生物和化能自養微生物。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不僅可以產生有機物,而且也能在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同時,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生成的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及貯存的化學能,一方面供給生產者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用來維持其他生物全部生命活動的需要,是其他生物類群以及人類的食物和能源的供應者。第二中類型是消費者,主要是指動物。它們以其他生物或有機質為食。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之一,是實現物質與能量的傳遞。消費者的另一個作用是實現物質的再生產,所以消費者又可稱為次級生產者。第三種類型是分解者,主要是指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者的作用就在于把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殘體分解為簡單的物質,再供給生產者。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是指各種環境要素,包括濕度、光照、大氣、水、土壤、氣候、各種礦物質和非生物成分的有機質等。非生物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一方面是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是為各種生物提供必要的營養元素。生態系統中的各種成分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保持相對平衡,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周而復始。
沒有生態系統,就無法產生生態利益,通過對生態系統的分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組成成分都是制造生態利益不可缺少的條件,而其中的生物成分則是生態利益的制造者,也就是說,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都是生態利益的制造者,它們在制造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是,任何一個成分都不能缺失,否則,生態平衡就會被打破,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會中斷,則生態利益也就無法產生。所以,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在生態利益的制造過程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生態利益與制造者之間的關系
生物化工企業節能減排與循環經濟分析
節能減排意味著在企業生產過程中減少對能源的消耗,生產過程中以及生產完成后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廢棄物排放減少。從經濟的角度來看,通過產業結構、科技創新、科學管理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引進,可以尋求降低能耗、減少污染物排放、限制資源和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的解決方案。循環經濟即物質循環經濟,指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性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循環經濟改變了以前依靠生態資源發展經濟的局面。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維護人類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也是必然選擇。最近,全球氣候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氣候變暖是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必須面對的嚴重問題,各種自然災害經常在世界各地發生。從21世紀初開始,自然災害的數量比以前多得多,全球氣候變化逐漸暴露出問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基于自然的需求,過度的消費必然會給自身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后果。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國家都密切關注環境問題。除了節能減排,我國還將分別制定有效措施,生物化工行業實施節能減排可以說是勢在必行。
1生物化工產業特點分析
生物化工產業的技術支持,來自生物科學與生物化工。生物化工產業逐漸進行規模化的協同發展模式,其產業自身的結構日趨優化升級,并已展現出了向集群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各個生物化工產業在某一指定的區域進行協同發展,并根據其各自不同的情況,進行組織與合作的發展模式,就是生物化工產業的集群發展模式。產業集群不是由大量企業組成的集群,而是利用網絡關系所形成的具有空間特征的集群,可以保證我國生物產業資源的更好配置。從產業結構上來分析,我國生化產業涉及領域廣,產業間合作日益增多,產業分化程度降低。由于產業間的持續整合,生物化工企業自身的可用資源得到更為有效的利用,老舊的企業發展模式隨之被打破。在先進科技的影響下,生物化工產品的結構趨于完善和專業化,科技含量不斷提高,使工業產品的市場價值越來越高,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優質產品。生物化工產業的生產技術創新,如生化反應過程的不斷優化、產品類型的不斷豐富,在行業內形成了完整的循環體系。
2循環經濟的特點和優勢
2.1循環經濟的特點。循環經濟的特點在于開發資源循環鏈,盡可能多地讓資源在循環鏈中進行循環,以提高企業資源的回收率;在企業進行生產活動,對資源造成消耗的環節,可以通過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資源的整體利用率;在生產后的廢棄物排放過程中,可以通過相應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使廢棄物可以被重復利用;在循環鏈中可再生資源產生的連接處,盡可能多地讓各種生產中產生的廢棄物資源被回收再利用。2.2循環經濟的優勢。(1)循環經濟可以更為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資源的浪費。循環經濟制度的倡導者提出的資源綜合開發和利用,以及生產后廢棄物和可再生資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最低限度地浪費資源,讓資源的利用率更高,讓社會經濟發展更具有生態效益。(2)循環經濟實現了循環經濟模式下的經濟和生態和諧。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廢棄物的排放量盡可能少,同時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破壞的資源開發,有助于自然生態的自我修復,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減少了對環境的廢物污染量,保持自然生態清潔,減少對生態鏈的破壞,所以循環經濟理念,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環境的發展保持最大程度上統一,兩者和諧共存是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的趨勢。(3)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于經濟發展。傳統的經濟模式下,有大量的資源消耗,資源浪費,對人力資源的無限需求。大多數在自然環境中的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因大量的資源消耗,不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模式下,資源利用得到控制,可再生資源充分利用,減少了資源的過度使用和開發,循環經濟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思想是內在統一。
3生物化工企業節能減排現狀
林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研究
摘要:在低碳經濟形勢下,林業作為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必須要積極改變傳統模式,實現林業經濟低碳化、綠色化經營。以甘肅省臨夏地區林業經濟模式為研究對象,分析林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關鍵詞:林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林業資源是我國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素稱“天然制氧廠”、“大自然調度師”之稱。是全球維護生態平衡和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資源,尤其是在低碳經濟形勢下,林業是建設環境生態的主要載體。
1甘肅省臨夏地區林業發展現狀
臨夏市位于甘肅省中部西南面,林業資源豐富。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整個臨夏地區共有253766.67hm2的林業用地,約占臨夏地區總面積的35.1%,其森林覆蓋率高達10.59%,林業綠化率高達18.74%。雖然臨夏市林業資源相對豐富,林業所占面積較大,但該地區林業規模較小,林業產業發展極不平衡。1.1林業產業發展制度仍不完善。在新的形勢下,林業資源獨特的優勢已經充分體現出來。但就臨夏地區而言,政府對該地區林業的低碳發展并未形成深刻的認知,雖然在推動本地區林業發展過程中出臺了一定的政策法規,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遠遠無法滿足低碳經濟形勢下林業發展需求[1]。1.2林業經濟發展緩慢。目前,臨夏地區林業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的匱乏。而低碳經濟條件下的林業經濟發展必須要擁有長期、持續、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而林業經濟回報時間長。這就與當前臨夏地區片面追求GDP迅速增長的目標相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不愿意提供大量資金,促進林業經濟進一步發展。1.3林業科技發展相對滯后。在當前低碳經濟形勢下,科技在臨夏地區林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通過林業科技的應用,林業經濟生產率、土地利用率得以提升,并且降低了林業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但就目前而言,臨夏地區林業科技發展相對滯后,遠遠無法滿足低碳形勢下林業經濟發展需求。
2臨夏地區林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探究
環境保護發展生態經濟研究論文
摘要:生態經濟作為21世紀人們提出的重要經濟理念,反映了人們對生態和經濟發展問題認識的進一步深化,但發展生態經濟,必須了解生態經濟的特征,并為其選擇合乎客觀規律的路徑,只有這樣,生態經濟才能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關鍵詞:生態經濟發展分析
0引言
生態與經濟是一對相關概念,而且這種相關是正相關,也就是說,生態制約著經濟,而經濟發展反過來又影響著生態,地理環境的差異,使得生態具有了一定的區域性,同一區域內的生態組成要素是彼此相互影響的,且互相交叉,這種狀況的存在就使得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了不同于其他經濟發展模式的特點。構建生態經濟發展的一定路徑也就成為保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1生態經濟的特征
任何要素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組成,生態與經濟作為人類社會不可跨越的兩大環節,其組合自然也就具備了一定的特征。
低碳經濟下林業產業發展探索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低碳經濟越來越受各國重視,我國積極提倡低碳經濟,這一經濟發展形態已經深入到各行各業,其中包括林業產業。眾所周知,林業是重要的綠色資源,在生態環境保護與氣候變化應對中肩負著重要責任,是低碳經濟發展中不可獲取的重要資源。為此,低碳經濟背景下,應當樹立大林業觀,全面發展林業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低碳經濟、林業產業及林業低碳經濟的概念
(一)低碳經濟低碳經濟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2003年英國對外公布的能源白皮書中,其提出背景是可持續發展和全球氣候變暖。所謂的低碳經濟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理論指導,通過產業轉型、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新能源開發等手段創造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經濟模式,減少環境污染、能源消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共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是各國謀求新的經濟發展空間和應對氣候變暖的主要經濟措施。(二)林業產業。林業是重要的綠色資源,是低碳經濟的一部分。在低碳經濟下,林業概念得以進一步豐富,被定義為是一項重要的基礎產業和公益事業,承擔著林業產品供給和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任務。一方面,通過林木資源培育、種植、采伐、加工制作等方式制造各種各樣的林業產品,創造直接的經濟收益,是國家經濟中的基礎產業;另一方面,林業作為綠色資源,本身具備氣候調節、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森林景觀等社會性功能,是社會發展中的一類工藝事業。(三)林業低碳經濟。林業低碳經濟,指林業經濟活動中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技術手段及創新等,增加森林碳匯,減少林業碳源,進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林業經濟產出,進而創造良好的經濟效果。從其定義可以看出,林業低碳經濟強調森林匯碳,主要手段主要是技術創新、科學管理等,最突出特點是經濟活動低碳化,根本目標是不影響林業經濟發展的情況下,利用低碳技術減緩氣候變暖,發展林業能源,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林業在低碳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2011年,聯合國召開第九次森林論壇,會上明確指出林業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和關鍵,肯定了林業產業在低碳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林業為低碳經濟提供綠色資源,如木制材料、能源產品等,它們具備清潔、安全、可再生、可降解等優勢,是低碳經濟組成的重要部分;第二,林業在應對氣候變暖、水土流失控制、涵養水源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著突出作用,可以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需要的生態環境;第三,林業產業發展為社會提供了無數工作崗位,解決了人民生計,提高了人民收入,而且可以為人民創造健康的生活環境,是造福人類的重要途徑。以上三個方面充分體現了林業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是林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潛力所在。要想發展低碳經濟,必須重視林業產業發展。(二)作用。林業作為低碳經濟組成的一部分,在低碳經濟中自然發揮著巨大作用。第一,林業產業中的森林碳匯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林業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森林利用自身的碳匯功能儲存碳資源,減少碳排放;第二,緩解全球氣候變暖。《京都議定書》中明確指出持續造林、減少毀林等在緩解氣候變暖上起著重大作用。林木具備一定的吸收功能,可以大量的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釋放出氧氣,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渠道;第三,具備調節水循環和提供生物棲息地的重大功能,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中起著重要作用。林業在低碳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已經得到肯定,人們的林業產業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從森林的功能看,林業在碳匯產業發展和調節氣候服務等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應當不斷發展林業低碳經濟。
三、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林業產業發展策略
水資源養護論壇講話
同志們: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水系支流眾多、湖泊密布,其中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公里的一級支流就有26條,湖泊4048個,面積24172平方公里。充足的水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了長江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有記載的長江水生生物有1100多種,其中魚類370多種、底棲動物220多種和水生植物上百種。長江還擁有許多特有、珍稀魚類和野生保護動物。我國淡水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共有6種,其中4種都生活在長江中。長江是我國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寶庫和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是名副其實的生命之河。
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每個物種都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物種一旦滅絕,不僅無法再生,而且會通過生物鏈引起連鎖反應,影響其他物種的存續,甚至對人類的生存造成威脅。長江作為生物基因的寶庫,水生生物資源正呈現出急劇衰減的趨勢,不少物種瀕臨滅絕。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白鱀豚處于極度瀕危狀態;“淡水魚之王”白鱘已難覓蹤跡;聞名遐邇的長江鰣魚更是絕跡多年;“水中活化石”中華鱘數量也急劇下降,并有繼續減少的趨勢;久負盛名的“四大家魚”魚苗發生量也自2*年開始銳減,2004至2*年的平均魚苗發生量僅為2*年前的10%。長江水生生物鏈中上、中、下端的各物種資源正處于全面衰退之中,表明長江的水域生態環境已因開發過度、利用過度、污染過度而受到了極大的破壞。
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在《自然辯證法》中告誡我們:我們不能過分陶醉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今年上半年太湖藍藻的爆發,洞庭湖鼠災的出現,又一次敲響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惡化的警鐘。
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表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自然,人與自然是不可分離的有機整體。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我們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社會才能和諧。保護好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和生物資源,不僅對維系長江流域生態平衡,維護流域4億人口的福祉有著重大意義,而且對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作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盡責任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對世界的承諾,也是衡量我國生態文明和環境質量水平的重要標志。
2*年2月,國務院批準實施了《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充分表明了國家對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決心和信心,必將對我國生物資源的養護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多年來,各有關部門和沿江各省(市)黨委、人民政府對農業部的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在實施長江禁漁期制度、建立自然保護區、開展人工增殖放流以及取締非法捕撈等一系列養護長江生物資源的工作中給予了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經過共同不懈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的速度,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農村能源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聯系
摘要:伴隨社會的進步,農村在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里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快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對我國未來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本文探究了農村地區的能源建設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農村;能源建設;經濟發展;關系
1農村能源的概念
在中國,農村能源具有兩方面含義:第一,基于能源角度,農村能源指的是基于農村地區的發展需求,就地開采可以使用的能源,這些能源包含了石油,煤炭,核能以及天然氣等一些能源,同時還有太陽能,海洋能,地熱能以及風能等一些自然性能源。不僅如此,還有一些生物能源。基于當前的發展來觀察,一些非常規能源尚且不可以大規模使用,將這些能源稱作補充能源或者說輔助能源。基于經濟角度來講,對于農村能源的建設包含有能源的開采與利用,同時還有能源的具體利用問題等。
2農村能源的特征和分類
農村地區具有豐富的能源,能源種類數目比較大,并且分布也較為廣泛,這些能源可以再生。基于能源種類數目來看,不但包含有生物能源,例如說生物質能以及非生物性能源,同時還有地下能源,例如說地熱能等。基于分布范圍來講,在我國地區到處都存在著一些可利用能源,分布十分廣泛,然而由于各地區能源分布得不平衡,因此呈現出地域性。并且,能源具有不穩定性以及間歇性,能源之所以具備這些特性,是因為能源受到了該地區自然條件以及地域環境的影響,所以在開采的過程里,一定要注重多能互補。生物質能源以及自然能源均是可再生能源,這種能源是消耗不完的,并且對環境無污染,例如說太陽能。基于能源互換層次來講,例如說可以將太陽能置換成生物質能,而水能則可以被置換成機械能。農村地區的能源主要分為如下幾類:一,常規性能源,這種能源又可分為可再生能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兩大類;其中可再生能源有水能與電能等,而不可再生能源包含了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等。二,非常規性能源,這種能源包含了一些傳統能源,例如說畜糞以及秸稈等,另外還有太陽能與風能等一些能源。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物科技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