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03:00: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普惠金融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金融創新發展對策及建議
摘要:基于普惠金融理論知識,按經濟層次不同選取山東省具有代表性的6個城市(青島、濟南、泰安、菏澤、濟寧、濱州)的90個農村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農村普惠金融創新發展現狀,找出金融創新發展遇見的問題并作出分析,最后再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有效建議。
關鍵詞:普惠金融;山東;農村金融
隨著我國金融的不斷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業經濟和農村金融的發展水平,把深化農村金融變革、推進普惠金融創新作為重要發展目標。農村人口的素質教育水平、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綜合社會因素都能影響農村的經濟發展,而農村金融的發展水平影響著國家總體經濟的發展,因此,發展農村金融是國家的重要任務,大力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山東省自然也不例外。筆者深入探討普惠金融背景下山東省農村金融的發展現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同時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關建議,有利于“三農”問題的處理,對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具備重要的現實意義。
1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調查
為了獲得更多真實數據以支撐本文論點,在論文撰寫之前對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狀況進行全面了解,并結合相關學者已有研究進行深入調查,提出初步意見,經過反復商討,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不同按階級選擇山東省內6市(青島、濟南、泰安、濰坊、菏澤、濱州)90個鄉村進行調查,青島、濟南代表高水平經濟的城市,泰安、濰坊代表中間水平經濟的城市,菏澤和濱州代表低水平經濟的城市,進行了本次問卷調查,總結出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的發展的現狀(為了達到了解山東省農村普惠金融經濟發展現狀的目的,調查對象為隨機選取的每個市的15個村莊,共90個村莊)。
1.1從村莊經濟發展水平角度分析樣本
農村資金互助社法律對策研究
摘要:農村資金互助社作為一種內生性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之一,是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重點。推動農村資金互助社可持續發展是確保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的前提。目前,我國農村資金互助社可持續發展還面臨法律地位、融資、產權、監管等困境。為促進農村資金互助社持續發展,我國應采取相應的法律對策破解困境,優化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法律保障機制。
關鍵詞:農村資金互助社;法律困境;法律對策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戰略目標。2015年12月,國務院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確定為國家政策。農村資金互助社是指經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由鄉(鎮)、行政村農民和農村小企業自愿入股組成,為社員提供存款、貸款、結算等業務的社區互助性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一類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農村資金互助社有著不同于其他農村新型合作金融組織的內生性優勢。在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促進其持續發展十分必要。
1農村資金互助社是推進農村普惠金融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
1.1農村資金互助社是保障農村弱勢者金融權利的基本主體。2016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導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前景與藍圖。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對于解決目前我國社會上存在著的“三農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要想徹底解決,離不開推動農村資金互助社的不斷完善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社是保障農村弱勢者金融權利的基本途徑,這是由農村資金互助社的固有性質所決定。作為一個互助性的合作金融組織,農村資金互助社通過本集體內農民存款入股為社員,農村資金互助社將農村的資金有效停留在內部而將資金貸給社員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以社內資金為社員提供可貸款。農村借貸者在參與借貸活動時通常處在一個弱勢地位。一方面,作為弱勢一方主要根源在于其信息的不對稱,難以滿足“三農”日益增長的參與經濟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對稱通常會導致高昂的交易成本與管理成本,使得整個過程的效率下降。而農村資金互助社的所有社員是該片區域的農村金融參與主體自愿加入,通常借貸雙方是非常熟悉彼此。這樣就保證了借貸雙方的信息對稱,降低了整個交易流程的成本,從而達到有效保障農村弱勢者金融權利的目的。1.2農村資金互助社是促進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的基本力量。“包容性發展”是指以人為中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包括GDP增長指數、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幸福指數在內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村地區的金融活動參與人員基數十分龐大。然而現實生活中,仍有廣大農村地區的居民想要參與農村金融活動卻并沒有城市地區的居民那么簡單。真正提升我國農村金融全面發展,促進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是首選道路。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水平相較于中西部地區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水平較高。促進我國農村金融包容性全方位發展,應將重心放在中西部農村地區同時兼顧東部沿海地區,從而實現促進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社作為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之一,存在著許多其他農村合作金融組織難以比擬的優勢。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農村資金互助社以社員為中心,所有的金融活動緊密圍繞著社員而展開,嚴格的保障了參與金融活動的社員的金融權益。通過農村資金互助社參與金融活動的流程中,無一不體現出以人為中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發展理念,有力地促進了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社是促進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的基本力量,二者相輔相成。促進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同時也能促進農村金融包容性發展。1.3農村資金互助社是促進農村金融內生發展的主要形式。內生發展的核心思想是認為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推動實現持續增長,內生的技術進步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這一概念由西方宏觀經濟學研究者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強調不完全競爭和收益遞增。在2007年就有學者指出,真正的合作金融不可能在農村信用社框架內再生,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要走內生路徑。[1]若想推動農村金融內生發展,恰當的金融機構在其中扮演了無比重要的角色。而在農村地區,有著一套特殊的,以人情、熟人關系為紐帶的信用評價體系。這一特殊的信用評價體系恰巧有悖于正規金融所提倡的。而且農業本身承擔著較大的風險,有著不可預知性與脆弱性,再加之對于農村地區的金融監管以及金融交易等成本比之城市地區要高昂許多,農戶與金融機構之間存在著信息的不對稱性等等。綜上原因正規金融紛紛遠離了農村市場,使得農村地區居民參與金融生活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引發了許多矛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農村資金互助社順勢而生,有著較穩定的內部平衡性以及對風險的自我調整性,既能夠滿足農村居民參與金融活動的需要,又規避了其他金融機構在農村地區發展可能承擔的風險以及造成的不良后果。農村資金互助社是真正能促進農村金融內生發展的主要形式。
2普惠金融視角下的農村資金互助社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法律困境
農村金融業建設問題及措施
1新時期農村金融業建設存在的不足
1.1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不合理。目前,一些農村金融業的發展并沒有將戰略設計內容與新時期農村金融業發展條件相對接,這就使得一些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工作很難憑借業務合理性的有效調整實現對新金融體系建設工作的支持。農村一些金融業務對民間借貸的重視程度不足,而農村在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下,可以憑借傳統形式的民間借貸實現金融體系建設工作的諸多目的,保證農村的民間借貸工作可以在金融業務體系的價值得到優化處置的情況下,進一步按照金融體系合理建設的特點進行農村金融業價值的分析處理。一些農村的金融業務建設工作缺乏對金融體系特點的關注,這就使得民間傳統的金融業務處理模式難以憑借金融體系的建設優勢實現對借貸業務的規范化處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村金融體系與現代金融業發展的對接緊密度。一些農村金融業在具體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貸款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需求,但部分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工作并沒有對銀行融資體系進行足夠寬松的處理,導致一些農村金融體系無法憑借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適應金融業整體發展需求,不利于農村經濟建設工作得到優化促進。1.2農村居民金融素養不達標。完善農村金融發展。農村金融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當代農村的經濟發展,而農村現在卻普遍存在著金融產業基礎設施差、資金不夠等諸多問題,且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等金融產業對農村金融的單一性的壟斷使市場競爭不夠,服務質量差,忽視農村對保險、貸款、股票等中長期資本市場的需求,農村金融體系儲蓄動員功能發揮充分,但儲蓄投資轉化效率普遍不高,甚至繼續惡化,導致農村資金的大規模流失,阻礙農村經濟的發展。必須全面健全農村金融機制,政府加大對金融發展的支持力度,打破農村金融市場的壟斷,引進新企業,促進市場的合理競爭。金融產業積極引導居民的金融理念,讓居民在銀行不只停留在儲蓄的表層上,刺激農村居民對信貸、保險的需求,促進農村金融行業的發展。1.3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不充足。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是影響新時期農村金融業整體發展質量的關鍵性因素,但是一些農村在進行具體的金融生態業務建設處理的過程中,缺乏對農村金融業務質量分析體系的關注,并沒有按照農村的產業結構類別進行金融生態業務的應用方案設計,難以保證資產管理性質業務的價值可以在金融生態環境實現改善的情況得到優化應用。一些農村在推進具體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過程中,缺乏對信用度調查控制體系的關注,并沒有按照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實際要求進行農村具體信貸活動的設計,不利于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主體價值的實現。一些農村金融環境優化建設的策略缺乏對農村信用性質業務環境的關注,并不能按照城鄉一體化建設工作的推進特點進行整體信用度管理體系的建設,這就使得一些具備不良操作特征的農村生態業務很難在經營性工作的效率特征得到充分明確的情況下,順應農村居民的信用業務體系管控要求,很有可能在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無法得到改進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對農村具體融資工作的支持。1.4農村金融業組織形式不完善。目前,一些農村在推進具體金融業務的過程中,對于金融活動推進過程中的組織體系建設工作關注度不足,并沒有針對金融活動的實際要求進行金融工作組織形式的建設,使得一些農村的金融工作難以充分發適應資金運行風險,不利于金融工作憑借組織性優勢實現經驗累積與自我完善。一些金融組織的設置工作存在過于簡單化的問題,并不能保證金融業務執行過程中的各類營利性因素充分發揮其指導價值,十分不利于金融機構價值的充分體現。一些農村金融機構的建設依然受到行政性機構建設理念的影響,使得一些金融機構單純的憑借行政級別的理念加以建設,不利于完整適應市場環境對于融資工作的實際需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村金融工作的業務操作價值。一些農村金融機構的建設工作長時間保持在較為被動的地位,經常需要相應地方經濟建設戰略而提供投融資服務,無法憑借市場經營優勢為融資業務領域爭取優質資源的支持。
2新時期農村金融業務優化發展策略
2.1提升農村金融業務體系建設合理性。首先,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設業務需要強化對經驗累積體系的關注,充分結合新時期農村經濟建設工作的實際需要,對金融業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戰略性因素進行價值判斷,為更多金融業務的直接優化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農村金融業務的發展還必須強化對金融體系建設模式的關注,充分按照金融業務體系的價值分析特征,對諸多傳統文化因素對農村非常規融資的影響加以調查,并對非常規融資的風險性因素進行分析,為農村新金融業的發展開辟良好的思想認識基礎,保證新金融業的突出優勢可以得到廣泛的認同與關注。要結合貸款業務的實際需求,對農村現代金融業的優化發展需求突破,并且結合農村金融業務體系的建設特點,對更多金融體系優化建設過程中的金融業務模式予以研究,保證更多的貸款活動可以在金融業務實現優化運行的情況下與金融業優化發展的實際條件相適應,為金融業務模式價值的實現創造有利條件。2.2增強農村居民金融素養。對農村農民進行專業化培訓,實現農業的現代化。城鄉一體化并不是指降低城市的地位去屈就農村,而是將農村的地位適當提高。城市化不是代表農村、農業的消失,而是意味著農業應該擺脫過去的散漫、無規則、不科學的生產經營方式,建立現代化農業制度。現代農業制度首先是機械化,機器代替手工勞作,大幅度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對農民進行農機具使用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農機具使用范圍的擴大可以使單位內農民的生產管理范圍得到擴大,促進農業的生產發展。現代農業制度更是農業生產的科學化,目前農業生產并不能滿足我國消費市場的需要,消費市場所需要的商品,以目前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并不能生產,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因市場需求量小而過剩,循環阻礙農業發展,因此對農民進行農業科學培訓是勢在必行的。2.3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農村金融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強化對金融業務運行資質的關注,并且結合新時期農村金融業建設過程中的信用體系意識特點,對農村整體信用考察模式加以研究,為中小型企業進一步適應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需求創造有利條件。農村金融業務體系的建設工作還要強化對信用意識管理特征的關注,并且根據農村經濟建設活動的特定需要,對農民的信用意識優化方案進行制定,以此保證具備不良操作特征的信用資源可以在金融業發展中發揮一定的作用,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逐步優化提供示范性影響。農村金融環境建設工作還要以省為單位,更好地借鑒當前行政性質的機構建設特點,并且憑借信用度管理業務的實際操作要求,對農村地區諸多經營性業務特征加以分析,為經營效益優勢的更好實現創造有利條件,憑借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進程實現對新時期農村金融工作體系的優化建設處理。2.4加大農村金融業務機構建設力度。首先,農村金融工作的執行人員需要加強對金融活動執行過程中,組織形式建設工作的關注,有效地保證金融業務可以在執行的過程中適應資金資源優化管控的實際要求,為資金業務體系的建設創造有利條件。要結合新時期農村金融業務體系環境所發生的變化,對金融工作的主體執行價值進行全面分析,結合可能出現的金融業務風險,對農村金融工作執行過程中的效益因素進行研究處置,為農村金融業發展前景的明確處理創造有利條件。農村金融機構的建設工作還需要結合融資工作本身的資金收益特點,對融資工作的各階段風險進行預測,結合新時期農村經濟建設的具體要求進行金融業建設具體問題的分析設計,為金融機構更好地實現其融資價值創造有利條件。農村金融機構建設機構還需要在社會領域更好地尋求自身的優勢地位,要結合金融機構優化建設過程中的資金控制體系特點,對金融工作的實際執行價值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為更多資金供給業務體系的優化建設創造有利條件,并保證自身的服務性業務優勢可以在金融業務體系的價值得到充分實現的情況下得到進一步推進。機構建設的經驗要結合金融環境特點進行管理細則制定,為農村金融機構的正常運作創造穩定的外部環境。
3結論
新時期金融業的發展為社會各領域參與金融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從農村金融業優化建設的角度出發,針對新金融業務優化建設的實際需要進行金融業務建設工作的完善化處理,對提升新時期農村金融業整體發展水平,具優十分重要的意義。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傳統銀行經營模式的轉型
摘要:互聯網金融不僅包括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金融創新,也涵蓋了傳統金融的互聯網化。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對傳統銀行的經營造成了巨大沖擊,文章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和特點,結合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實際,文章從理論和現實兩個角度進行了論述,建議傳統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轉變思維,發揮內外部優勢,打造金融服務生態圈,有針對性地揚棄。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沖擊;創新
一、引言及文獻綜述
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的既有資源和市場份額被互聯網企業不斷蠶食,其經營模式遭遇到嚴峻的考驗。面對挑戰,傳統商業銀行不得不努力尋求一條改革創新之路,而“互聯網+金融”就是未來銀行變革的方向。所謂“互聯網+”,概括來說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非簡單的相加,其本質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令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創造出新的發展模式。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支付、融通,以及提供投融資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融合的新領域。一般認為,廣義概念的互聯網金融既包括非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對金融的滲透,也包括金融機構業務的互聯網化,為便于分析和說明問題,以下所論述的互聯網金融特指前者。對互聯網金融的理解,國內存在著不同的觀點。謝平、鄒傳偉(2012)認為,“互聯網金融模式”即“去中介化”,該模式是區別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資金可以脫離金融中介機構實現融通,這不僅使信息搜尋成本降低,而且大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違約風險。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吳曉靈(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然是金融,傳統金融不會受到互聯網金融太大的影響,最大的影響只體現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理念上。無論如何,互聯網企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對金融領域的不斷滲透已是不爭的事實,然而互聯網金融在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巨大沖擊和影響的同時,也為銀行的轉型提供了另外一種發展思路。屈波等(2015)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傳統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時代背景下面臨的機會、競爭和挑戰,從內外兩個方面,為傳統商業銀行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提供戰略選擇。郝身永、陳輝(2015)認為互聯網金融對銀行的傳統業務產生了一定沖擊,但由于互聯網金融模式本身的優勢,未來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的良性競爭、合作與融合能夠產生雙贏的效果。孫杰、賀晨(2015)分析了傳統銀行和互聯網金融之間的融合路徑和改進方向,提出在大數據背景下銀行業成功轉型的思路。王海軍等(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挑戰了傳統金融中介理論的兩大基石———“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互聯網金融對于金融民主化、金融脫媒、內生金融以及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丁杰(2015)在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內在耦合性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需要在大數據利用和金融創新等方面引導互聯網金融走向普惠金融之路。基于上述不同觀點,本文分析后認為,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它沒有形成新的金融形態,也不存在“去中介化”,互聯網只是一種渠道和工具,但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確實對傳統銀行業務經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立足互聯網金融的大背景,從理論和現實兩方面來探討傳統銀行該如何轉型。
二、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理論基礎
1.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2013年被稱之為“互聯網金融元年”,互聯網金融自此進入高速發展期,創新層出不窮,模式多種多樣。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模式可概括為以下幾種:一是以支付寶、財付通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主要為支付、結算、轉賬服務;二是以余額寶等為代表的貨幣市場基金,為大眾提供了投資理財的新渠道;三是以拍拍貸、宜信、陸金所等為代表的P2P網貸平臺,在網絡平臺上實現借貸雙方在數量、利率、期限上的匹配和交易;四是以天使匯等為代表的眾籌融資,通過搭建網絡平臺募集項目資金。
銀行治理結構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投資銀行;股權結構;約束機制
論文摘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一直是我國金融改革的重點。本文通過對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結構特征、董事會構成、員工激勵機制、監督約束機制以及公司治理結構等五個方面的深入分析,對深化我國金融機構改革,特別是證券投資機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結構特征
(一)美國投資銀行股權結構極為分散
一是在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結構中,雖然機構投資者股東占有多數,但股權卻被眾多的機構投資者所分散。我們選取2000年9月12日總市值排名前5位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添惠、高盛、美林、嘉信、雷曼兄弟來分析,可計算出這5家投資銀行的機構投資者股東(加權)平均持股比重為49.3%;它們由數百個甚至1000多個機構投資者擁有。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機構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為54%,這部分股權分散在1822個機構投資者手中。
二是個人投資者所擁有的投資銀行股權占有重要地位。美國十大投行的個人投資者平均持股比重為53.5%,遠遠高出S&P500公司的個人投資者平均持股比重42.8%,其中高盛的個人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高到86%;TDWaterhouse-GROUP?熏Inc.的個人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更是高達95%。
投資銀行股權結構研究論文
一、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結構特征
(一)美國投資銀行股權結構極為分散
一是在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結構中,雖然機構投資者股東占有多數,但股權卻被眾多的機構投資者所分散。我們選取2000年9月12日總市值排名前5位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添惠、高盛、美林、嘉信、雷曼兄弟來分析,可計算出這5家投資銀行的機構投資者股東(加權)平均持股比重為49.3%;它們由數百個甚至1000多個機構投資者擁有。如摩根士丹利添惠的機構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為54%,這部分股權分散在1822個機構投資者手中。
二是個人投資者所擁有的投資銀行股權占有重要地位。美國十大投行的個人投資者平均持股比重為53.5%,遠遠高出S&P500公司的個人投資者平均持股比重42.8%,其中高盛的個人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高到86%;TDWaterhouse-GROUP?熏Inc.的個人投資者股東持股比重更是高達95%。
三是投資銀行的股權集中度較低。在美國前五大投行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超過5%的只有一家,十大投行中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超過了5%的也只有3家;其中高盛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僅為1.72%;TDWaterhouseGROUP?熏Inc.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只有1.52%。前五大投行中只有美林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較高,為13.35%。如以投行前五大股東持股比重作為股權集中度的衡量指標,則美國五大投行的平均股權集中度僅為15.6%;TDWaterhouseGROUP?熏Inc的股權集中度為3.34%,摩根士丹利添惠的股權集中度為4.56%。
(二)美國投資銀行的股權具有高度流動性
新時期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建議
[提要]面對新的機遇,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應全面落實和主動對接國家經濟、產業政策,以首個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積極轉變經營理念,大力開拓優質市場,狠抓經營結構調整和風險防控,注重業務和管理流程整合再造,全面強化內部管理,統籌推進資產、負債和中間業務協調發展,堅定不移地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本文探索新時期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面臨的挑戰,并依據國家經濟、產業政策以及實際情況,為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數字化時代;中小金融機構;挑戰;對策
引言
(一)研究背景。近10年來,我國金融業發生歷史性巨變,形成了包括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等在內的多層次、多類型、分工協作、功能互補的金融機構體系,為推動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運行市場化的深入和經濟主體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在金融機構的組織體系中,中小金融機構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一個群體。但是,我國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特別是加入WTO后,來自國有金融機構和外資銀行的雙重壓力,使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但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國中小金融機構應該抓住契機,積極探求自身的生存發展之路。金融發展中必然伴隨著金融風險,新時期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發展中存在的風險問題不容小覷。在經濟加速轉型升級、城鄉一體化快速發展背景下,以轉變經營模式和增長方式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機構經營轉型成為一種必然。(二)研究意義。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大多處在由合作金融組織向現代金融機構轉制的改革攻堅期,實施經營轉型尤為必要。“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實施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消費持續升級、城鎮化建設為金融機構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本研究從理論上來講,將結合現實努力發掘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改革的相關理論,進一步豐富國內外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改革的相關建議;從現實意義上講,自普惠金融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被正式寫入黨的決議以來,為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拓展低成本、可持續的金融服務,國務院等相機出臺了系列扶持普惠金融發展的政策。便于進一步針對不同的小微企業、“三農”和邊遠地區目標客戶群體,依托對當地客戶的長期深入溝通和大數據庫的信息挖掘,進行差異化“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產品套餐設計,開展精準營銷、交互式營銷和滲透性營銷,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本研究將發掘并探索新時期背景下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面臨的挑戰,并依據國家經濟、產業政策以及實際情況,為地方中小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三)研究方法1、文獻分析法。通過登錄相關政府網站、學術網站進行數據和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學習并梳理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對相關概念、理論初步掌控,為之后論文寫作打下理論基礎。2、實地調查法。通過實地走訪江蘇各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向企業員工及負責人發放調研問卷并進行訪談,了解當下中小型金融機構運行情況。3、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是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本文綜合運用規范分析和實證分析方法,既從規范角度分析縣域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演變及對經濟的作用機理,又在大量調查和數據基礎上,通過實證分析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從而得出具有科學價值的結論。
一、文獻綜述及理論基礎
(一)文獻綜述。KorotoumoU.Ouattara&DouglasH.Graham(2008)通過分析貧困國家的鄉村銀行等農村金融互助組織在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優勢與不足,指出目前這些農村金融互助組織仍規模較小,自身產權不清晰,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Hardy&Holden(2013)分析了政府在規范農村小型金融機構方面的作用,指出這些農村小型金融機構的發展需要政府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監管、支持以及規范,從而保障其可持續發展。余齊(2016)通過對江蘇省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分析,研究了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客觀環境,提出適合江蘇省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改革路徑,具體包括營造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的有利外部環境、發展民營中小金融機構、發揮自身優勢進行金融創新以及健全保障體系四個方面。袁新峰(2015)基于政府與市場的角度論述了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歷程,指出了目前中小銀行存在著法人治理結構失靈、資產規模新時期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探討□文/葉丹(揚州大學江蘇·揚州)[提要]面對新的機遇,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應全面落實和主動對接國家經濟、產業政策,以首個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為指導,較小以及金融風險嚴峻等問題,并從為中小金融機構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與政府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兩個方面給出了中小銀行的發展戰略。謝慶健(2019)提出了中小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若干建設性意見,第一,嚴格市場準入,優勝劣汰,積極支持健康發展的中小金融機構增加機構數量,拓展發展空間;第二,努力提高中小金融機構管理人員的素質;第三,完善相應法律,保護中小金融機構的利益,控制自身風險;第四,建立和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第五,鼓勵中小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第六,約束政府的行為。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已對中小金融機構的功能和作用做了有益的探討,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學者圍繞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就中小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作了比較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將就這一選題采用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綜合研究與案例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做一系統的探討。(二)理論基礎1、金融深化理論。金融深化的概念主要是通過放松金融管制,實施金融創新,從而深化改革金融體系,最后達到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實現金融機構與市場經濟之間的協調發展。目前是通過四條路徑來實施金融改革:一是改革企業制度,主要包括誘導型或強制性變遷方式,制度和文化創新改革等改革手段;二是發展資本市場;三是放松金融管制,實現市場準入、資本流動自由化等;四是推動金融創新。2、金融穩定理論。金融穩定的概念是在中小金融機構實施金融深化、轉型發展的同時,必須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局面。金融穩定基本內涵包括經濟全局方面、金融部門方面、社會經濟個體三個方面。通過這三個方面協同發展,實現金融市場的有機統一,從而應對特殊金融壓力情形的預期和行為控制力較強。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
【摘要】現代金融發展至今有了許多不同方向的衍生面,論文從金融發展的最新形態———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出發,探討中央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論文提出目前中央銀行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不足之處體現在監管的發展跟不上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體系不完善、互聯網金融本質的虛擬性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出現違法違規事件。所以,我國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也應當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關鍵詞】監管創新;互聯網金融;分業監管;中央銀行;風險
1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現代金融發展至今有了許多不同方向的衍生面,本文以金融發展的最新形態即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為研究對象,探討中央銀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綜合考慮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央銀行金融監管存在的不足之處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關于互聯網金融(ITFIN)的定義有許多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互聯網金融是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在傳統金融服務的一種金融新模式。傳統金融機構利用互聯網進行資金的流通、融動、投資或建立于現代互聯網交流模式基礎上的新型金融機構在理論上都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疇。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平臺”“線上眾籌”“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這4個方面的應用。互聯網金融的存在可以解決包括信息不對稱等諸多問題,通過互聯網的特性和現代技術的發展包括SNS(社會網絡服務)、LBS(基于位置的網絡服務)可以迅速傳遞高效信息給特定需求的人群,從而拓展金融服務的范圍,讓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務。這使得互聯網金融具有普惠金融的優點,也決定了中國互聯網金融自2010年來百花齊放式的高速發展。但是,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面臨較大的風險。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運營中資金融通在各方之間主要依靠的就是線上的平臺,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主。從本質上來看,第三方支付平臺集結大量的資金,而這些資金超過了這些平臺能保障的最大限額。龐大的用戶主體依靠著數量較少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由于這些平臺受到的監管規范有限,部分處于法律監管外導致大量的用戶資金不能受到完全的法律保障。這點使得互聯網金融存在較大的法律風險。此外,互聯網金融依托的終端設備即進行線上金融服務時使用的設備也會存在很多不可控的風險因子。互聯網金融完全依靠這些電子設備,人為操作時非常容易由于工作人員的失誤導致誤刪、信息提供錯誤等引發一系列危機。同時,如果互聯網電子平臺本身就存在漏洞或出現故障會出現更大的危機。而用戶使用時,也有可能因為沒有完全遵守這些平臺的使用法則導致自身財產權益受損,這些也是不可忽視的操作風險。另外,由于互聯網金融平臺會沉淀大量資金,這必然會使用戶遭受不必要的違約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互聯網金融平臺多數都會將用戶的資金用于投資從而獲得沉淀資金的衍生收入,投資的風險將會被轉移到用戶身上。雖然央行近年來接連調整互聯網金融機構備付金比例,例如,將支付寶的備付金比例由10%上調至20%,提高超額準備金從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用戶的權益。用戶在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時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和違約風險需要中央銀行對涉及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金融機構進行更加充分的監管。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達成加強金融監管和放松金融管制并舉的共識后,中央銀行也從2方面起手,一方面加強對金融風險的監管,另一方面鼓勵金融創新為國內金融市場帶來發展新動力。互聯網金融更是成為多方面關注的風口浪尖。目前,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日新月異,中央銀行因時因地地制定了一些規定。例如,2012年1月12日銀監會的《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的通知》,詳細闡述了P2P貸款相關風險。建立人人貸中介公司之間的防火墻,嚴防此類借貸公司從銀行獲取資金后用于民間借貸;防止銀行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參與進去以牟取不當得利;加強與工商部門溝通,嚴防此類借貸公司的不實宣傳。《關于人人貸有關風險的通知》是一項針對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規定,從一定程度上規范了P2P借貸平臺的宣傳,延緩了此類網絡借貸平臺過度膨脹的規模。最終,在銀保監會后續一系列法規的相繼出臺下,P2P貸款平臺規模在2014年之后迅速剎車,最終在2020年底逐步清退出場。這是銀保監會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上一個成功的例子。維護了中低產階級的切身利益,利用市場和規范監管平穩合理地清退了不合歷史發展趨勢的P2P網絡借貸平臺。
2中央銀行監管面臨的問題
雖然,中央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監管上制定了許多切實有效的規定,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也出現了許許多多不可忽視的問題。中央銀行當前對金融行業的監管條規多是針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其中像上述例子對互聯網金融某個領域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政策規定畢竟是少數,雖然互聯網金融是金融行業衍生而來的子行業,理論上屬于金融行業,但是其同樣具有互聯網技術的特性,互聯網金融的虛擬性造成了中央銀行對其金融監管時的困難。同時,目前市面上諸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本充足率、資金運轉規模都還沒有達到央行相關部門監管法規的最低要求,這使得當前多數監管法規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適用性不強,存在著諸多法律漏洞亟待解決。監管規則落后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速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央銀行既應在多方面著手也要開創監管創新,為互聯網金融發展提供更多更高效先進的監管規則。當然不只是監管機構單方面規定制定的速率導致了我國目前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問題。互聯網本身的特性包括其混業性、合法性、風險性都是對中央銀行監管部門的一大挑戰。首先,混業性特征是互聯網金融平臺一個十分突出的特征,這使得每當有新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問世,究查其歸屬成為讓監管部門頭疼的難題。如果實行多個監管主體同時監管的模式,勢必會造成重復監管或者監管不足的問題。長此以往必定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同時,使得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長年游走于金融監管的真空帶。任由其發展將會造成消費者權益蒙受損失。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法規出臺規范互聯網金融平臺根本上的監管歸屬問題,但明確分業監管的模式已成為解決混業性缺陷最好的辦法。落實互聯網金融平臺監管責任劃分,監管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在各自領域提升監管效率。例如,2010年央行規定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持牌經營,2011年發出了27家牌照明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法性。這使得監管跟上發展,防止第三方支付平臺在監管空白中不合理地發展。其次,互聯網金融機構在較弱監管下的合法性問題是社會公眾投資互聯網金融首要考慮的問題。雖然自2011年互聯網金融中第三方支付平臺牌照的發放確認了其合法性地位,但并不意味著整個互聯網金融中的業務都是合法的。互聯網金融由于其新穎創新的特性,不斷有新的業務形態被發現,其中多數是民間資本的自行嘗試,不乏違法卻不自知的情況。例如,某女士于2012年6月創辦了某傳媒公司。在融資過程中,其希望通過互聯網來自行融資,通過分發股票共同創業。首次在淘寶網開設網店后反響良好,但在某傳媒公司第二輪網上募資之后,證監會隨即約談了該女士,并叫停了這種網上擅自發行股票的行為。最終來看,這種嘗試在國內沒有先例,風險不可控,沒有相關法律保護其合法權益,其合法性不被承認。在淘寶網上購買了相應股份的投資人的權益遭受了損害。最后,互聯網金融不同于傳統金融的高風險性是監管面臨的最大的問題。這種風險和傳統金融中的風險也是不同的,不同之處在于其風險與收益的線性關系有待商榷。其中的風險更多是跳脫于金融產品本身的風險。根據巴塞爾協議中的定義,互聯網金融里的風險重點集中在人員、系統、平臺中的操作風險。而互聯網金融的虛擬性造成了金融交易中更多的信用風險和虛假宣傳等風險。據前文提及的流動性風險,其也是監管部門在金融創新與金融監管中抉擇的一大難題。為提高互聯網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性,為整個金融界帶來活力,監管部門應該在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沉淀資金問題上適當讓步。但出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目的,監管部門不得不通過對其提高備付金比例、禁止使用沉淀資金參與股權投資等措施來保護消費者的資金。我國目前的互聯網金融市場較為混亂,存在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往往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內部沉淀的客戶信息可以了解客戶的資產情況,機構之間交易這些客戶信息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融資約束研究主題可視化圖譜探析
【摘要】近年來融資約束已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和升級的重要問題之一,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2000—2018年間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數據庫中收錄了1504篇以融資約束為關鍵詞的文獻。利用可視化圖譜分析工具CiteSpace軟件,對現有研究文獻分別開展關鍵詞頻次與聚類分析,研究發現融資約束主題形成了中小企業、全球價值鏈、投資不足、現金持有、營運資本管理、貨幣政策、金融機構六個聚類。通過高影響力作者、主流研究機構圖譜分析發現天津財經大學翟淑萍等八人為高影響力論文作者,再結合突現詞分三個階段對融資約束研究脈絡進行梳理,最后提出豐富融資約束理論體系構建等建議。
【關鍵詞】融資約束;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發展歷程
一、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融資約束問題近年來一直困擾著大量民營中小型企業。黨的報告指出,未來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揮投資優勢,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融資約束問題的產生主要由于資本市場的不完善使得公司內部與外部的融資成本存在著顯著差異,而且外部資金的成本總是高于內部資金的成本[1]。這使得公司管理層不得不削減現金的支出以提高資產的流動性。本文以“融資約束”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CNKI)核心期刊數據庫中檢索發現,2000—2018年間有關于融資約束的研究成果共有1504篇,在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數據庫中檢索發現,關于融資約束的文獻有1227篇,這說明融資約束問題受到學者高度關注。目前公開發表的有關“融資約束”主題的綜述類研究論文有《廠商投資行為的融資約束理論研究綜述及啟示》[2]、《會計信息質量、市場化進程與融資約束的相關性研究綜述》[3]、《融資約束與技術投資的相關性:一個綜述》[4]、《國內外融資約束研究綜述與展望》[5],四篇論文都采用了文獻綜述的研究方法,梳理了近年來國內融資約束研究的成果及歷程,豐富了融資約束研究的理論成果,各具特色。受研究技術和方法的限制,融資約束問題研究脈絡并不清晰,鑒于此,本文運用可視化圖譜分析軟件CiteSpace對“中國知網”核心期刊數據庫中2000—2018年以融資約束為關鍵詞的相關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通過辨析國內融資約束問題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熱點和研究趨勢,梳理“融資約束”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后續研究提供新思路。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與分析工具。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大數據平臺的出現和云計算的應用使得各種信息獲取方式更加便利,與數據分析相關軟件的開發使用,順應了時代的變化而使得實證化研究變成現實。本文運用的研究軟件是CiteSpace,該軟件是由陳超美教授團隊研究開發,是一種基于文獻數據分析原理,在文獻數據中識別與可視化圖譜分析的一種Java應用程序。本研究通過數據分析軟件CiteSpace對選定的原始有效數據進行運算分析,依次得出融資約束高頻關鍵詞可視化知識圖譜、主要關鍵詞聚類圖譜、高影響力作者可視化圖譜、主流研究機構的可視化圖譜。(二)數據來源。本文在“中國知網(CNKI)”核心期刊數據庫中搜索與融資約束主題相關的論文,運用高級檢索方式,檢索條件設定關鍵詞為“融資約束”,檢索時間段為不限,可查閱到1546篇相關文獻。為了保證數據的權威性,提升研究分析精度,本文對檢索數據進行了篩選(研究年限起始年份為2000年,結束年份為2018年),將來源類別設定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文獻(CSSCI),剔除會議論文后最終選取1504篇文獻作為可視化軟件CiteS-pace分析的原始有效數據。
小額擔保信貸發展路徑優化研究
【摘要】雙創背景下,小額擔保貸款的發展成為一項與時俱進、兼具實踐和應用價值、不斷推進和調整的一項工作。論文立足“威脅和機遇”并存的時代背景,對目前河南省小額擔保貸款的發展進行深入分析,從現狀中剖析其存在的問題,繼而對雙創背景下河南省小額擔保貸款的發展給出具體的優化路徑,使其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均能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雙創;小額擔保信貸;威脅與機遇
1引言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為小額擔保信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后更名為創業擔保貸款。面對省內嚴峻的就業形式,小額擔保貸款仍是解決河南就業創業問題的一項重要金融支持和保障舉措。綜合國內諸多學者對我國該項政策的研究發現:其主要結合時代背景和實地調研就該項政策的發展程度進行不同領域的研究,從政策“成長階段”時注重管理、運行模式的完善著手,再到政策“初成熟”階段對政策風險和成效評價的研究,以及到近年來結合時展,更多從就業創業角度結合不同地區的現實情況對該項政策進行創新和調整等[1]。本文則就此次突發性事件“疫情”對河南省雙創工作的打擊,引起河南省關于突發性公共事件對就業創業和社會穩定發展產生的負面影響的重視。因此,在“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環境下,調整和優化相關金融政策支持對減緩突發性公共事件對我們生活、工作的沖擊,增強社會經濟的韌性,保持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河南省目前就業創業概況及小額擔保貸款的運作情況
一人創業,多人就業,扶持創業可以釋放更多崗位,促進就業。目前,河南省的就業形式仍然嚴峻,自2014-2017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穩定,到2020年新增就業人員僅有122.59萬人,下滑了約15.3%,河南省就業形式依然嚴峻。雙創工作的開展離不開核心條件:資金。目前,就“雙創”工作開展的主要資金渠道仍是“創業擔保貸款”。河南省小額擔保貸款目前運作情況如下:首先,在政策上,各地要加強對豫政〔2018〕41號文件的宣傳,提高政策知曉度。持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出臺《河南省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加大支持。另外,隨著發展,政策也要適時調整,其中《河南省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做好了“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的無縫銜接。其次,就出臺的舉措上,為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2019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2020年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2020年以來確定的一系列強化普惠金融支持措施,包括增加面向中小銀行的再貸款再貼現1萬億元,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5000億元等,為金融機構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提供貨幣政策支撐。在創業擔保貸款運作方面,創業擔保貸款在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總體創業貸款發放量呈緩慢遞增趨勢,尤其2020年增速最快,受到疫情影響,河南省也從多種渠道加大對創業的扶持,使得2020年自主創業人數相比2019也有所增加,從帶動和吸納就業人數上可看出,創業促進就業效應明顯,但其效應在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