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與鄉村產業振興問題分析
時間:2022-04-29 10:40:18
導語:普惠金融與鄉村產業振興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鄉村產業振興為研究視角,結合湖北省目前的普惠金融狀況,從信貸產品、農業技術、互聯網建設和相關政策四方面對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進行研究。運用數據分析和數據對比,尋找問題根源。最后對四個主要問題提出了相關意見和建議,為發展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引言
在2021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在國務院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列入2021年重點工作部分。普惠金融對于發展實體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廣大的鄉村地區是普惠金融發力的主戰場。但是,普惠金融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卻存在許多困難。因此,不論是五大國有商業銀行還是各大金融機構,都對此做出了許多積極的實踐,以望解決普惠金融融入鄉村振興的壁壘,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然而,基于鄉村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往往在鄉村產業振興中存在著許多“鏈式”問題,應著力分析和解決這些突出問題。就普惠金融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研究,王姣(2021)認為鄉村產業振興出現問題的落腳點歸因于農民的脫貧意識不夠和農村人力資源不足,這兩個觀點具有創新性,但是她卻忽略了普惠金融和鄉村產業振興存在的鴻溝問題。閆鵬(2020)認為金融支持模式的陳舊和金融機構的理念落后導致鄉村產業銜接出現困難。從銜接這個角度來看,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思路。晉云瓊(2021)認為普惠金融不能在農村普及的原因在于供需方面的不平衡,利用數字化金融來解決這一問題。從文獻來看,文獻的內容豐富,體現了作者有許多新思考,與本文的普惠金融的基礎設施問題的觀點趨向一致,但是該文獻著重強調供需,與農村的實際少數有耦合,具體實施可能比較困難。劉良軍(2021)從整個鄉村產業大的框架分析,從選擇、結構、規劃、發展四個方面進行問題的分析,分析比較深入和全面,為本文發展鄉村產業新經濟的措施和建議提供了新思考。本文擬從普惠金融、鄉村產業振興和普惠金融與鄉村產業兩者之間的關系為切入點,綜合采用統計分析法,分析評價出在鄉村產業振興“鏈式”環節中,主要突出的問題,并提出各自相關的解決建議。
二、普惠金融和鄉村產業振興問題分析
(一)信貸產品可獲得性低,不良貸款率較高
在近來,湖北省的經濟得到較快發展,但是金融行業的發展卻與湖北省的經濟發展不匹配。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數的金融資源主要聚集于城鎮地區,農村地區的經濟資源稀缺且金融服務效率低,導致農村產業發展缺少充足的資金扶持,整個金融行業無論是對農村產業的支持還是對農村產業提供的貸款產品都比較薄弱。一方面,農村的互聯網技術目前更新換代較慢,無論是從網絡還是從農戶的個人征信信用,都比較不完善,這導致金融機構不能清楚地通過信息系統了解到農戶信貸和信用的情況,給予農戶的貸款產品都是屬于低風險低收益。并且農戶的抵押物也大多很“特殊”,一般都是生產設備等一些受外界影響較大的財產,信貸人員主要通過一些可能缺乏真實性的文件去判斷,這無疑會增加信貸的風險,不良貸款率較高。對此,銀行為避免損失增加了農民申請信貸的難度和要求,面對農民客戶貸款也更為“謹慎”,這導致了農民對于信貸產品的可獲得性比較低[1];另一方面,農村商業銀行人才稀疏、員工綜合素質較低,年齡結構也已偏向老化,這使得農村商業銀行中信貸人員的專業水平難以提升,信貸風險意識不高,缺乏敏銳的市場洞察力[2],而不良貸款的處置工作卻對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低下的工作效率,不成熟的處置手段,欠缺的科技技術支持,都是農村商業銀行防控能力低、不良貸款率高的導火索。所以,普惠金融的相關信貸產品對于想要發展產業的農戶來說很難獲取。
(二)農業生產技術落后,農村產業經濟得不到充分發展
農村地區是發展普惠金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金融發展同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相關性檢驗也給予了證實,農村金融發展同農村經濟發展相關系數為0.9940,農村金融發展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相關系數為0.9875,并且均在1%的水平通過了顯著性檢驗[3]。但是既使存在較強的線形關系,而就農村產業的發展還是存在許多不足與缺陷。由表中數據可知,湖北、甘肅和廣東三地的農業比重大小依次為甘肅、湖北、廣東。甘肅為我國的北部地區,自然條件沒有中部和南部優越,但是農業比重相較于湖北和廣東較高。湖北位于中部地區,自然地理優越但是農業比重卻較低。廣東位于南部地區,光照充足,降雨充沛,但是由于用于耕地的面積少,不適宜農業耕作,農業比重低。究其原因,影響湖北省鄉村產業經濟主要是農業生產技術問題。首先,“技術掌握難”問題。雖然農民采取了多種獲得資金的措施,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由于自身的相關知識水平不足和欠缺,加之不能熟練地運用技術,所以農民在進行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能利用有限的土地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致使農村產業經濟受到限制。其次,“技術宣傳難”問題。既使現在出現了許多幫助農業生產的科學技術,但是大多數農民喜歡按照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模式。也有的少數農民為了符合現代經濟的需要,也會通過學習來加深對新型農業科學技術的理解。但是大部分的農民都不能在有限空間內創造更大的收益。宣傳局限是運用技術的一個迫需解決的問題。
(三)互聯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金融與經濟銜接不暢
農村金融是影響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普惠金融則是農戶貧困減緩的有效途徑。要實現兩者的相互聯動,實現農村產業新經濟,銜接設施很重要。有的學者認為,主要起銜接作用的是商業銀行,為農民提供優質貸款;也有的學者認為,貸款產品是發揮兩者銜接作用的關鍵,因為貸款產品是決定如何運用農村產業經濟的具體方式。截至2020年12月底,我國農村地區移動支付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為79.0%,但我國城鎮地區移動支付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為89.9%。雖然與往年相比,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逐年遞增,但是跟城鎮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湖北省作為我國的中部地區,互聯網普及率處于中上比例,但是目前湖北省的一些農村地區的數字化支付便利性差,交易成本較高,這與農村地區的移動通信和光纖寬帶數字化金融建設的不完善密切相關,而且農村手機網民數量相對于城鎮人口仍然存在很大的數量差。金融領域的需求在這些地區也無法得到滿足,沒有建立農民的信用評價及信息系統。我們可以看出,在基礎建設中,互聯網數字建設是一個關鍵方面。首先,互聯網金融詐騙多。農民在享受便利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同時,互聯網金融欺詐也隨形而至。主要有:互聯網非法理財、P2P借貸、非法集資等詐騙行為主要利用農民的防范意識差、辨別能力不足的缺點,不法分子利用網絡金融欺詐農戶,具有非常重大的經濟安全隱患。適得其反,反而最終導致金融行業阻礙鄉村產業經濟的發展。另外,除了互聯網自身的弊端,部分農戶的通訊工具為傳統手機,智能手機普及率較低。因此,互聯網走進農戶也增加了許多困難。老式的通訊工具決定了農戶只能從電視、廣播、報紙等來了解相關信息,受到的局限較多。基于生產工具的革新,發展農村產業經濟,讓農戶換上智能手機顯得很有必要。
(四)農村產業政策和政策性金融效果不顯著,農村勞動力流失嚴重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為141178萬人,其中,60歲以上占人口比例為32.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占比為36.11%。這從側面反映出,農村人口的比重較城鎮人口的比重偏低,農村人口流動性大。在這個農民遷出的大背景下,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與國際的糧食問題再次浮現出來,農業未來的發展也成為國家和農戶最為關心的問題。盡管現階段湖北省的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立體農業、蝦稻共養等新型農村產業,但是發展這些新型農村產業的資金需求高、加之農民大量流失等硬性條件使湖北省農村產業受到了限制,推廣有一定程度的難度。出現這些問題與國家的農村產業政策以及政策性金融密切相關。到目前為止,國家出臺了許多大大小小的鄉村產業振興政策。但是,促進農村產業相關金融政策不夠具有針對性。目前的農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定限制。追溯其因,一方面是由于土地的流轉效率低,而且不合規、不合法、糾紛較多等問題頻繁出現且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以此導致許多土地荒置,不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從而導致土地資源的浪費,農村產業不能得到良性發展。另一方面,農業的種植周期長,收益風險較大等因素,迫使許多農民轉型,他們更愿意選擇去城鎮或者大城市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由此導致農村人口流失。另外,政策性金融有待加強。在湖北省,存在許多貧困地區,大部分貧困地區多為農村,而農村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自然環境,這些產業抵御自然災害的沖擊能力差,屬于弱質農村產業,其發展需要多方面支持,特別是政府政策性金融的支持。為了進一步發展和擴大農業的生產規模,僅僅依靠足夠的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來刺激農戶的金融需求,讓愿意貸款的農戶去從事農業生產。但是為我國提供政策金融支持的金融機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目前仍存在業務服務范圍單一、資金來源渠道狹窄等問題。這些機構出現的問題也是不能完全釋放農民金融需求的壓力之一。
三、建議及對策
(一)擴大貸款抵押物范圍
目前農村金融信貸抵押物涉及范圍比較小,降低了農民貸款的通過率,所以信貸機構要努力創新抵押物,擴大貸款抵押物的范圍,如牲畜、農林、土地承包權等。也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采取一些特別的貸款方式,比如農作物收成和賬款等。相比規模較大銀行來說,農村商業銀行承受風險能力較弱,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較大,應積極關注國家及監管部門發布的經濟政策,積極應對銀行有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4],督促銀行風險管理部門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監管,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同時,銀行在招聘崗位職員時要注意多引入高素質技能的年輕人,著重培養信貸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和農戶信貸產品評級意識,學習國家的各項監管規定,建立起一支可信、可靠的信貸隊伍。在貸款前,銀行要盡力確認擔保的有效性,嚴格審查是否有互保、聯保等現象的發生,在貸款后,要對借款人的資金使用動向等進行動態的貸后跟蹤,最大限度的監測風險,防患于未然。
(二)加強技術學習,提高農民素養
在發展鄉村經濟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穩定的因素,在鄉村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面對惡劣的條件,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是規避風險的不二方法。定期開展相關農業技術指導和面對面實踐。讓農民學習技術理論的同時掌握最新的生產技術和方法,帶動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另外,為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需求,農民還要改變思想觀念,更新農業發展的思想和方法,利用最新的科學生產技術,讓自己的土地獲得更大收益,創造更大的價值。
(三)擴大普惠金融服務網點覆蓋面,實現傳統金融與互聯網行業對接
對于部分農村網絡覆蓋率低的情況,政府應該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加大投入擴大網絡覆蓋率。在數字化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政府應該聯合其他有關負責部門進行資金投入,共同促進農村地區移動網絡和通信系統的全覆蓋。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對于安裝無線網絡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降低數字金融在農村地區發展的成本,為農戶發展產業提供數字金融的便利,積極引導幫扶農戶獲取數字化金融服務。政府目前應該加大精力注重在發展普惠金融中存在的落后或者空白地區,通過手機和互聯網的載體,收集信息,提高金融服務在地理層面的滲透性。一是以特色產業或特定區域為示范,以點促面推動手機支付等非現金支付使用率攀升。二是引入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積極探索區塊鏈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開發及應用,為客戶提供點對點的金融資產轉移和交易服務,降低整個金融行業的營運成本,從而突破傳統的扶貧模式,提高扶貧效率[5]。
(四)制定和完善農業優惠政策和調整產業收入稅率,加強金融服務機構建設
發展農村特色產業是促進農村產業新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發展農村產業新經濟也是新時代經濟的要求。我國的農村產業發展,政府需要發揮主導作用,政府可以通過利用財政支出的職能給予發展農村特色產業的農戶一些優惠政策。農村特色產業可以包括:農業新技術的研發、農業轉型升級、新種植理念的推廣、產業新設備的購置等。這些都可以利用財政資金給予優惠支撐。當然,各地政府在進行財政支出時,需要考慮本省不同區域的特點,不能“一刀切”。財政支出后,也需要政府結合土地流轉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比如土地管理政策,來對不符合土地流轉的不合規不合法問題進行規范,最大地制止農民進行非法土地買賣、轉讓和使用,將土地利用的實際時間增加,將荒置的土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合法促進土地的買賣和轉讓。最后,政府有必要建設提供農業政策性金融服務的機構,增強其金融實力,以此來扶持農業經濟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從當前的市場環境來看,從事金融服務的銀行經營模式已經趨于穩定,受銀監會的監管。其最大的優點是銀行的信譽較高,可以得到農民的信賴,讓農民愿意去接受金融服務的幫助。在儲蓄觀念較強的農民心中,預支金錢進行投資這件事本身就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銀行的權威性可以加快農民的接受速度。但也正因為銀行的經營模式穩定,導致在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務時不會創新,且沒有深入農村,在農村設立的網點極少。從銀行的角度來看,銀行這類成熟的機構也需要更新自己的經營理念,在制定服務、推廣策略的時候要更能與農民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比如:多尋求當地政府和村干部的幫助,在農村多設立服務窗口,簡化農民辦理業務的手續,降低農民選擇金融服務的技術門檻[6]。
參考文獻:
[1]顏培麗.惠普金融體系下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18):29+57.
[2]劉亞男.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影響因素及防控對策研究[D].南京審計大學,2018.
[3]趙健.普惠金融、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戶貧困減緩:基于中部六省的經驗分析[J].統計與決策,2020,36(21):11-15.
[4]韋際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區域差異研究[J].投資與創業,2021,32(02):22-24.
[5]錢海章,陶云清,曹松威,等.中國數字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理論與實證[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06):26-46.
[6]劉子琪.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農業經濟發展問題探析[J].河南農業,2021(11):12-13.
作者:張明 何辰雨 王斕 駱蓮冰 祁好英 單位:武漢輕工大學
- 上一篇:煤化工企業全面成本控制加強對策
- 下一篇:煤礦企業安全質量培訓問題有效措施